冰冻圈变化的适应框架与战略体系
|
丁永建, 杨建平, 方一平, 王世金
|
Adaptation research of cryosphere change
|
Yongjian DING, Jianping YANG, Yiping FANG, Shijin WANG
|
|
表2 当前与近期中国冰冻圈变化适应措施清单
|
Table 2 Countermeasures of current and recent adaptation to cryosphere change in China
|
|
类型 | 国家 | 地方 | 个体/家庭 |
---|
结构性方案 | 跨流域调水 | 增加居民区防洪堤坝 | 共享传统地方知识 | 增加山区水库建设 | 强化牲畜暖棚建设广度 | 增加废污水处理厂建设 | 调整产业结构, 优化产业结构 | 推广节水技术 | 培育抗旱作物品种与优良畜种 | 加快草地建设 | 水票制 | 提高寒区基建设计标准 | | 国际贸易与援助 | | 社会性方案 | 提高冰冻圈相关灾害预报能力 | 灾害适应计划 | 改变观念 | 畅通预警与应急信息 | 划定绿洲面积红线 | 良好的社会网络关系 | 文化 | 撤退与搬迁 | 改变耕作/养殖方法 | 冰冻圈科学知识融入教育 | 疏散 | 生计多样化 | 拓展政府服务范围 | 培训 | 家庭防御计划 | 科普 | | 共享传统地方知识 | 制度性方案 | 生态补偿 | 水价调整 | 共享传统地方知识 | 减免税收和增加补贴 | 灾害适应管理 | 水权贸易与转让制度 | 保险、 再保险、 风险分担 | 土地流转 | 储备应急物资 | 冰冻圈保护区 | 奖励制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