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木错 | 2000 - 2013年 | MODIS反射率产品 | 纳木错湖冰存在期显著缩短 (-2.8 d·a-1), 冻结困难, 消融加速, 稳定性减弱 | 主要受湖面温度、 湖面辐射亮温和气温变化的影响 | 勾鹏等[92], 2015 |
纳木错 | 2006 - 2011年 | 观测+MODIS反射率产品 | 纳木错湖冰平均封冻期为90天, 最大湖冰厚度为58 ~ 65 cm | 主要受气温影响, 也受风速影响, 和冬季负积温具有良好关系 | 曲斌等[93], 2012 |
纳木错 | 1978 - 2013年 | 被动微波 | 1978年至今湖冰存在时间持续减少19天, 初冰日推迟9天 | 气温与湖冰存在时间呈负相关 关系 | Ke, et al[47], 2014 |
青海湖 | 2000 - 2016年 | MODIS | 完全封冻期为77天, 湖冰存在期为108天, 湖冰物候特征各时间节点变化呈现较大差异 | 冬半年负积温大小是影响封冻期的关键要素, 但风速和降水对湖冰的形成和消融亦发挥着重要作用 | 祁苗苗等[60], 2018 |
青海湖 | 1979 - 2016年 | 被动微波(SSM/I和SSMR) | 初冰日和封冻日分别推迟6.16天和2.27天, 消融日和完全消融日分别提前11.24天和14.09天, 封冻期和湖冰存在期分别缩短14.84天和21.21天 | 湖冰存在期主要被气温控制, 同时受到区域其他气象条件以及湖泊位置等影响 | Cai, et al[95], 2017 |
青海湖 | 1958 - 1983年(观测) 1993 - 1994年(遥感) | NOAA+AVHRR+观测 | 厚度变薄, 封冻期缩短; 建立湖水冻结百分比 | 冻结和解冻相对气温升降有一定的滞后性 | 陈贤章等[39], 1995 |
可可西 里地区 | 2000 - 2011年 | MODIS | 湖泊开始冻结和完全冻结时间推迟, 湖冰开始消融和完全消融时间提前, 湖泊完全封冻期和封冻期持续时间普遍缩短, 平均变化速率分别为2.21 d·a-1和1.91 d·a-1 | 湖冰物候特征及其冰情演变是区域气候变化和湖泊自身条件共同作用的产物, 其中气温、 湖泊面积、 湖水矿化度和湖泊形态是影响湖冰物候特征的主要因素 | 姚晓军等[96], 2015 |
青藏高 原地区 | 2001 - 2010年 | MODIS | 59个湖泊中, 绝大多数呈现出封冻期和湖冰存在期缩短的趋势, 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 | 造成湖冰物候存在空间分异的主要原因为气温、 盐度、 湖泊形状等因素 | Kropáček, et al[99], 2012 |
青藏高原地区 | 2002 - 2015年 | 被动微波(AMSR-E和AMSR2) | 青藏高原南部消融日推迟和封冻期延长, 但北部湖泊变化存在空间差异 | 青藏高原南部湖泊消融日、 封冻期变化与冬季北大西洋涛动(NAO)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 Liu, et al[98], 2018 |
青藏高原地区 | 2000 - 2015年 | MODIS积雪产品 | 平均封冻结冰期在176天左右, 完全封冻期在130天左右; 湖冰物候有明显区域差异, 北部湖区开始结冰期早, 完全融化期晚, 封冻期长; 南部湖区开始结冰期晚, 完全融化期早, 封冻期短 | 湖冰物候时空变化主要受温度、 降水、 风速的影响, 温度是主要的影响要素, 温度升高或降雨增加都会使封冻期缩短, 风速对湖冰物候有一定的影响 | 王智颖等[100], 2017 |
青藏高原地区 | 2000 - 2017年 | MODIS积雪产品 | 平均湖冰存在期为157.78天, 其中18个湖泊湖冰存在期延长(1.11 d·a-1), 其余湖泊湖冰存在期缩短(0.80 d·a-1) | 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决定了湖冰物候的空间异质性, 而理化特征主要影响湖冰初冰日。湖冰的持续时间受气候和湖泊特定理化性质影响 | Cai, et al[97], 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