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P评估报告解读:短寿命气候强迫因子特征及其对北极气候变化的影响
张玉兰, 罗犀, 康世昌, 刘治银

Interpretation of AMAP Assessment Repor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ort-lived climate forcing factors and their impacts on Arctic climate change
Yulan ZHANG, Xi LUO, Shichang KANG, Zhiyin LIU
表1 北极地区主要的短寿命气候强迫因子特征以及对北极气候的影响(参考文献详见[4],[15]和[17])
Table 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 short-lived climate forcing factors in Arctic and their impacts on the Arctic climate (see Ref. [4], [15] and [17])
SLCFs在大气中存留时间变化趋势主要来源对北极气候变化的影响
黑碳(BC)5~10天1990—2010年期间,北极大气BC含量有所下降;这种趋势在过去10年中停滞大气远距离传输占主导(70%);主要受到陆上交通运输、居民生活燃烧、天然气开采、森林火灾以及北极航运的影响贡献为+0.40 ℃·(10a)-1;1990—2015年,由于黑碳排放减少,导致的北极增温减少0.053 ℃·(10a)-1
甲烷(CH4(9.1±0.9)年大气甲烷浓度持续增加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与使用、废弃垃圾排放、北极湿地以及多年冻土退化导致的排放贡献为+0.038 ℃·(10a)-1
臭氧(O3

自由对流层:数周~数月;

夏季:数天~数周;

冬季:1~2个月

大气O3浓度变化具有空间异质性北极对流层中高层O3主要受亚洲和北美地区的排放,对流层低层O3主要受欧洲的排放;中纬度人类活动如交通、采暖、工业排放、农业燃烧,以及北方森林火灾产生的前体物也会对局地的O3有影响贡献为+0.05 ℃·(10a)-1
硫酸盐气溶胶(SO42-数天~数周一些北极监测站显示其浓度持续下降,而另外一些站点显示下降趋于平缓或略有增加能源以及工业排放贡献为-0.23 ℃·(10a)-1;1990—2015年,由于硫酸盐气溶胶排放减少,可导致北极增温+0.290 ℃·(10a)-1
SLCFs综合效应导致的北极增温速率为+0.275 ℃·(10a)方正汇总行-1;与CO2导致的增温率[+0.285 ℃·(10a)-1]大致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