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 第18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96-11-25
  

  • 全选
    |
    研究论文
  • 施雅风
    冰川冻土. 1996, 18(4): 289-296.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6.0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黄汲清院士是在多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的地质学大师,也是第四纪冰川研究的先驱者。他于1932~1935年在瑞士完成博士论文期间,受到良好的冰川地质学训练。于1943~1944年与合作者对天山南麓台兰河谷中游地质调查中,对冰碛与非冰碛沉积物进行仔细的正确的调查和精美的地质制图,撰写出高水平的论文,由此对中国第四纪冰川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关注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研究的进展,指出忽视古气候研究是工作中的重要缺憾。
  • 陈轮, 郭瑞平, 李广信
    冰川冻土. 1996, 18(4): 297-305.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6.0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凝势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考虑温度、水分及冻土-未冻土-筋材体系应力变形诸因素耦合预测加筋土冻胀和筋材拉力的计算方法,并对一维冻结室内模拟试验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通过对加筋消减冻胀及其抗冻胀工作机制的分析,提出了加筋材料对土体施加的约束力,不仅减小了土体的冻胀速率,而且还使冻胀位移向未冻土区发展,从而可有效地消减土体冻胀的结论。
  • 吴紫汪, 马巍, 蒲毅彬, 常小晓
    冰川冻土. 1996, 18(4): 306-311.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6.0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CT为岩土材料非破坏的持续检测和内部结构的定量描述提供了可能,利用这一手段观测分析了冻土单轴蠕变过程中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蠕变过程中结构缺陷的增生与扩展制约着土的结构的强化与弱化作用,控制着蠕变过程形态特征。易破坏区首先发生于样品的低密段,在软弱段的某一薄弱层面形成一环状低密带,然后向外扩展,最终导致整体结构的破坏。
  • 王廷栋, 武建军, 赵希淑, 吴紫汪, 刘永智
    冰川冻土. 1996, 18(4): 312-318.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6.0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线性粘弹性理论出发,在满足Boltzmann叠加原理的情况下,给出了模型实验应满足的一般相似条件,进一步讨论了冻土蠕变模拟实验的相似条件。确定了冻土及光粘弹性模型的蠕变参数。在此基础上对有圆孔的冻土蠕变进行了光粘弹性模拟实验,得到了孔边应力随时间变化的结果。
  • 李述训, 程国栋, 刘继民, 林经芳
    冰川冻土. 1996, 18(4): 319-324.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6.0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实验表明,当上边界面温度按正弦变化,下边界面温度保持某一固定值时,冻结均匀的兰州黄土融化后,相变界面附近的含水量明显增大。同样,对初始均匀融化的兰州黄土试样,经冻融循环作用后,冻土层内最大融化深度附近的含水量大于附近区域的含水量。试样内水分在冻融作用下的这种积累特征,与天然情况下多年冻土上限附近出现的水分富积现象相类似。由于在冻结和融化过程中,水分将向相变界面附近迁移,多年冻土上限附近地下冰的形成可能主要与冻土在夏季的季节融化过程有关。
  • 林清, 金会军, 程国栋, 李宁
    冰川冻土. 1996, 18(4): 325-330.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6.00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静态箱取样方法,首次获得青藏高原冻土活动层排放气体。分析测定结果表明,CH4含量为0.63~1.54μg/g,平均为1.19μg/g,大多数样品CH4含量低于当地大气CH4含量(1.32μg/g);CO2含量为0.15%~0.27%,平均为0.21%,明显高于大气CO2的浓度(0.069%).CH4、CO2含量具有一定的日变化特征。CH4排放率为-0.032~0.048mg·m-2·h-1,平均为0.001mg·m-2·h-1;CO2排放率为-56.503~61.425mg·m-2·h-1,平均为0.095mgm-2h1.从所获得的冻土排放气体中CH4和CO2的浓度来看,这种干燥寒冷的高原冻土活动层表面CH4排放较少,CO2的排放较高。
  • 陈建明, 刘潮海, 金明燮
    冰川冻土. 1996, 18(4): 331-336.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6.0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介绍重复航空摄影测量对比成图方法在监测乌鲁木齐河流域冰川规模和形态要素变化中的应用,以及成图过程中对控制加密和精度等问题的处理。检验表明,航空摄影测量对比成图方法能较准确地量测冰川长度、面积和储量等全形态要素的变化量,可以用于区域冰川变化的监测研究。测量资料表明,1964~1992年间,乌鲁木齐河流域155条冰川的规模均在缩小,冰川末端平均后退率为12.4%,面积平均缩小率为13.8%,冰储量减少15.5%。
  • 王晓军, 韩建康, 谢自楚, Albert Lluberas
    冰川冻土. 1996, 18(4): 337-346.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6.0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积累区一支深达91.64m的透底冰芯进行了详细的层位及冰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在20m深度以内,很好地保存了原始沉积的特征,但在70~80m深处还发现小密度的乳白色冰占优势的冰层,可能形成于小冰期,中层具有动力变质及再结晶作用共存及反复消长的结构特征(冰晶尺寸、气泡),未见单极大型组构,但出现弱竖环形组构,底层出现弱宝石状的多极大组构。
  • 陈储军, 刘明, 张帜
    冰川冻土. 1996, 18(4): 347-352.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6.0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遥感卫片和航片资料查清了西藏年楚河上游冰川终碛湖的数量、大小和分布,并对其中最大的3个冰湖进行了分析,确认其中的白湖为一典型危险冰湖,只要有合适的气候条件就可能发生溃决。通过冰湖实地考察,验证了室内分析成果,补充收集计算所需的资料,采用美国天气局的BREACH模型和计算机程序,估算了白湖的溃决洪水。
  • 盛文坤, 姚檀栋, 李月芳, 邓友生, 谢超
    冰川冻土. 1996, 18(4): 353-359.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6.0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古里雅冰帽的NO3-离子主要来自亚洲粉尘和闪电,它周围附近的地表对冰帽NO3-离子的贡献较少。现代人类活动产生的NOx气体及海洋中的NO3-离子能够到达冰帽之上的量是微不足道的。
  • 章新平, 姚檀栋
    冰川冻土. 1996, 18(4): 360-365.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6.0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对取自青藏高原东北地区部分降水样中氢氧稳定同位素比率的分析,得到沱沱河站的大气水线(MWL)为:δD=8.25δ18O+9.22‰,与全球平均MWL的差别较小;德令哈、西宁站的MWL分别为:δD=5.86δ18O-27.28‰和δD=6.96δ18O-30.19‰,均与全球平均MWL差别较大。这主要归因于水汽源地的非平衡蒸发和凝结物在非饱和大气中降落时的非平衡蒸发。上述地区的过量氘Exd(=δD-8δ18O)具有较大的波动范围,并且与δD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过量氘在很大程度上受非平衡蒸发过程中氘分馏速率的制约。分析表明,青藏高原东北地区的暖季,来自海洋的水汽具有较低的稳定同位素比率和过量氘;来自本地区蒸发的水汽具有较高的稳定同位素比率和过量氘。
  • 李震, 曾群柱, 孙文新
    冰川冻土. 1996, 18(4): 366-372.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6.0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合成孔径雷达(SAR)成像机理及雪盖参数散射特性的基础上,利用航天飞机搭载的成像雷达(SIR-C)获取的天山C波段、多极化SAR数据,进行提取雪盖信息的实验。数据通过预处理、散射系数图像的计算、去噪、入射角改正等处理后,利用BAYES监督分类方法产生该地区的雪盖分类图。实验结果表明,利用多波段、多极化SAR进行雪盖制图是可行的。
  • 朱元林
    冰川冻土. 1996, 18(4): 373-373.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6.0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及其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冰芯与寒区环境实验室共同组织的第五届全国冰川冻土学大会,已于1996年8月18~22日在兰州大学逸夫科学馆顺利召开。来自全国从事寒区科学和技术科研、设计与施工及教学的150多位专家及来自加拿大、俄罗斯、美国、澳大利亚及蒙古的6名国外同行专家参加了会议。大会组织委员会副主任、铁道科学研究院西北分院院长黄小铭研究员及大会顾问委员会主任、冰川冻土分会名誉主任施雅风院士分别主持了开幕式和闭幕式。大会组委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所所长程国栋院士先后致开幕词和闭幕词。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李吉均院士代表中国地理学会向大会表示祝贺。国际冻土协会(IPA)副主席French博士及Romanovskii教授专程前来参加会议并代表IPA向大会表示祝贺。甘肃省科委、甘肃省科协、兰州市及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等领导也应邀出席了大会。
  • 李培基
    冰川冻土. 1996, 18(4): 374-375.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6.00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96年9月11日至13日在西宁市召开了全国首届牧区雪灾气象服务工作研讨会,中国气象局气象服务与气候司主持了会议。会议的宗旨是通过科研、业务、服务三结合,提高牧区雪灾预报水平和服务能力。来自青海、西藏、新疆、内蒙古、甘肃、四川、宁夏、陕西等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和中国气象科学院等76位代表出席了会议。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应邀参加了会议。在开幕式上,中国气象局颜宏副局长作了“总结经验,加强研究,提高水平,全面做好雪灾气象服务工作”的重要讲话(代读),青海省人民政府杨伯英副秘书长致贺词。大会除了学术和工作交流外,还分组对“九五”牧区雪灾科研课题和牧区气象灾害警报网建立方案进行了讨论。在闭幕式上,陆家琏副司长作了大会总结报告,会议专家小组对交流论文作了技术小结报告。
  • 康尔泗
    冰川冻土. 1996, 18(4): 376-377.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6.00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可能影响,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评估报告指出,现今的研究表明,对许多世界范围的流域而言,特别是对那些干旱地区和半干旱地区的流域而言,径流对气候的微小变化和变动非常敏感。为对水资源条件作适用于规划和制定政策的有益估计(其中包括对农业影响的估计、水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以及对作出准确合理的水供应的估计),研究气候变化对我国区域性水资源的可能影响是当务之急。由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施雅风任主编,刘春蓁、张祥松任副主编,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支持下撰著的《气候变化对西北华北水资源的影响》一书,是中国科学院和水利部6个单位25位研究者的集体劳动成果,及时地总结和论述了我国开展西北、华北水资源变化研究的最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