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家建委建筑科学研究所, 1974, 工业与民用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TJ7-74(试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02页.
[2] 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 1975, 冻土.科学出版社, 124页.
[3] 周幼吾、崔之久, 多年冻土与冰缘地貌, 《中国自然地理》(地貌篇)第九章, 科学出版社, 1980年.
[4] 周幼吾、郭东信, 我国多年冻土的主要特征, 冰川冻土, 4卷1期, 1982年.
[5] 丁德文、徐敩祖, 1978, 试论我国多年冻土平面区划的指标和标志, 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学术会议论文选集.科学出版社(待出版).
[6] М.И.布德科著, 李怀瑾等译, 1960, 地表面热量平衡.科学出版社, 259页.
[7] 朱炳海, 1962, 中国气候.科学出版社, 363页.
[8] 藤井理行, 1980, 北半球山岳永久冻土的分布与环境条件.日本雪冰会志, 雪冰, 42卷1号, 41-52页(王家澄译).
[9] 周幼吾、杜榕桓, 1963, 青藏高原冻土初步考察.科学通报, 2期, 60-63.
[10] 王家澄、王绍令、邱国庆, 1979, 青藏公路沿线的多年冻土.地理学报, 3卷1期, 18-31.
[11] 邱国庆、张长庆, 1981, 天山奎先达坂附近冻土分布特征.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集刊第2号, 1-16页, 科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