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专题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亚洲水塔,是地球第三极,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战略资源储备基地,是中华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保护地。开展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揭示青藏高原环境变化机理,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对推动青藏高原可持续发展、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全球生态环境保护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


为了快速展示青藏科考最新研究成果,推动我国青藏高原综合研究和冰冻圈科学研究,经编委建议,《冰川冻土》增设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专栏,以集中发布青藏科考相关研究成果。

冰冻圈(Cryosphere)是指地球表层连续分布且具有一定厚度的负温圈层,亦称冰雪圈、冰圈或冷圈。

——摘自《冰冻圈科学辞典》(主编:秦大河)

2017年,全国政协常委、中科院院士秦大河在气象新闻报道采访中指出冰冻圈灾害风险管理亟须加强。冰冻圈是气候系统影响最直接和最敏感的圈层。在全球变化背景下,冰冻圈变化与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大气圈、人类圈之间的相互作用日趋加剧。特别地,冰冻圈快速变化对其影响区经济社会系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负面影响,甚至危及人类福祉、经济社会系统的健康、和谐、持续发展。鉴于冰冻圈区位劣势及其较为落后的经济水平,其应对冰冻圈变化的能力极为有限。目前,适应仍然是冰冻圈应对气候变化的主要途径。


2019年3月29—31日由中国地理学会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承办的中国地理编辑出版年会在广东佛山顺利召开,《冰川冻土》主持了以“气候变化背景下冰冻圈灾害与适应”为主题的分会场。为了此次会议,小编梳理了近5年我刊发表的与冰冻圈灾害与适应相关的论文,并遴选出12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整理成虚拟专刊分享给大家。文章涉及冰川、冻土、泥石流、雪、冻雨、冰雹、冰湖等相关灾害的研究与防控,希望以此展示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为相关学者带来近期成果合集。

小编梳理了2015年以来《冰川冻土》发表的祁连山领域的论文,并从中选出21篇以飨读者。论文涉及冻土、森林、水文、冰川、生态环境建设、积雪、第四纪、气候、草原、环境微生物、土地利用、环境水文、植物生态、水资源管理、土壤、遥感、铁路线路工程等学科,希望以此展示祁连山研究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