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 第12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0-02-25
  

  • 全选
    |
    研究论文
  • 施雅风, 郑本兴, 李世杰
    冰川冻土. 1990, 12(1): 1-16.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0.0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M.Kuhle把青藏高原外缘山地的山麓泥石洪流堆积误认为冰碛,推算出高原上末次冰期雪线普遍比今降低1100-1500m,已低于高原平均高度,以此推断在青藏高原形成了统一大冰盖。本文根据中国学者大量的研究事实和确凿的冰川作用遗迹,重建冰期雪线分布高度,提出了“分散的山地冰川”的观点,并从古气候学和高原构造隆升等方面分析了原因,以此论证了“大冰盖说”的主观性。
  • H. 齐利亚克斯
    冰川冻土. 1990, 12(1): 17-30.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0.0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芬兰是一个地形比较平缓,由差异风化、侵蚀和冰川活动改造过的古准平原,平均海拔高度152m,其基岩主要由前寒武纪岩石组成。第四纪沉积盖层平均厚约8m,在芬兰南部最厚可能超过100m。芬兰在更新世至少曾两次被巨大的芬兰斯堪的纳维亚大冰盖完全覆盖,但其地貌却无例外地代表了80000—9000年B.P.的末次冰川作用。在芬兰没有现代冰川发育。 芬兰最近一次冰期是Weichsel冰期,早在110000年B.P.可能就开始了,但肯定不会晚于75000—70000年B.P.在末次冰期间阶段,曾出现过冰川退缩过程,芬兰北部的冰碛下泥炭的14C年代为40000—58000年B.P.。在芬兰,大冰盖的冰退开始于约12000年B.P.,而冰后期定于大约10000年B.P.。全新世早期的冰川退缩速率平均约100m/a到260m/a。大约到了9000年B.P.,冰川边缘己全部退出芬兰到达瑞典北部的冰中心区。 芬兰的地形特征受冰川侵蚀的影响不大,但在构造控制的冰期前谷地,却受到较大的侵蚀。常见的侵蚀地貌是羊背石,其余还有山原侵蚀面、刻槽、条痕等,而冰斗、U形谷及其它典型的山谷冰川侵蚀地形仅在芬兰最北部见到有限数量。
  • 蔡中民, 朱元林, 张长庆
    冰川冻土. 1990, 12(1): 31-40.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0.0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认为只有当应力超过长期强度σL时,才会产生塑性流动,从而把总应变率分解为衰减蠕变和非衰减蠕变应变率两部分,并建立了一个适用于静荷或重复加载的能够反映温度效应的粘弹塑本构模型。该模型中的材料常数和待定函数可由不同温度、不同荷载下的常应力压缩蠕变实验曲线拐点(破坏点)对应的应变率εm和时间tm以及外应力小于或等于长期强度的蠕变实验资料确定,其确定方法具有明显的物理意义,而且结果是唯一的。利用该方法确定了冻结粉砂的材料参数,把其代入本文的本构模型,其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 姜洪举, 程恩远
    冰川冻土. 1990, 12(1): 41-47.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0.0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独立基础在季节性冻土地基上进行荷载对土壤冻胀影响的试验观测,基本上弄清了荷载对地基冻胀与融化下沉的几个主要特点,并绘制了载荷对地基冻胀及融化下沉的曲线图,用以估算基础冻胀量及融沉量参考之用。
  • 邓友生, 徐敩祖
    冰川冻土. 1990, 12(1): 48-54.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0.0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压渗法、冰点降低法和吸湿法分别测得砂土、粉土和粘土三种土类从多分子层到饱和全量程土壤持水曲线。试验表明,土水势与土壤重量含水量(以下简称含水量)之间的关系可用指数方程表达。在含水量相同情况下,土水势绝对值随粘粒增多、含盐量增大和干容重减小而增大且与土壤水分变化过程有关,脱湿过程的土水势绝对值比吸湿过程的大。簿膜水范围内土壤持水曲线的滞后现象可用公共水化膜理论来解释。
  • 朱诚, 宋长青, 刘勇
    冰川冻土. 1990, 12(1): 55-62.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0.0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考察发现本区有冻疱型空心穹窿式冻胀丘和烛状冰型冻胀丘。前者结构上分为5层:表层腐殖质土层、穹窿式块冰层、穹窿式空洞、松散砾石层和含粒状冰冻土层。后者结构上分为4层:表层腐殖质土层、烛状冰层、块冰层和含粒状冰冻土层。观测表明,此两类均属季节性冻胀丘。在分析形成机制的基础上认为冬季冷波传递、活动层中地下水冻结后的静水压力和较浅的、缓慢的渗滤层以及地表面细粒土质是本区季节冻胀丘发育的先决条件。
  • 王绍令
    冰川冻土. 1990, 12(1): 63-70.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0.0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要 风火山地区热融滑塌按其运动方式可归纳为坍塌沉陷式和牵引滑动式两类,各类按其表面形状的差异又可分出不同的形态。修筑各种挡墙和土埝,可以控制热融滑塌的发展。
  • 胡小刚, 李念杰, 邓世明
    冰川冻土. 1990, 12(1): 71-82.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0.0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要 黑沟8号冰川的冰川融水径流与气温间呈二次抛物线关系:Q=a+bT+cT2。冰川融水对气温的响应有一定滞后期,一般为1—3天。在不同时期、不同气温条件下,产流机制亦有所不同。纯冰川融水径流模数达73.14dm3/skm2,相应径流深达853.10mm。冰川融水集中于夏季,占90.7%,而纯冰川消融量占到69.1%。冰川对河流的补给比达46.9%。
  • 王世荣, 赵贵山, 曲玉梅
    冰川冻土. 1990, 12(1): 83-86.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0.0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要 在黑龙江省深度季节冻土区,传统的开敞式消能工有80%以上遭到冻害破坏,而组合式消能建筑物由竖井、消力齿、消力栅及底流组成多层重复消能,故效率高。而且多用拱形壳体组成,其结构紧凑,抗冻性能良好。经多年实践表明,这种组合式消能工在季节冻土区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 彭汉兴
    冰川冻土. 1990, 12(1): 87-90.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0.0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庐山红色泥砾是经过堆积和堆积后风化两个阶段的产物,由于风化使土层呈红色并形成一部分粘粒;泥砾中砾石风化,可溶岩砾石缺失说明原生结构构造已遭破坏。用现代泥石流堆积物特征与之直接对比,以论证其成因的方法是不可靠的。土层地球化学特征也说明它不是搬运产物,故泥石流成因说不能成立。
  • 杨针娘
    冰川冻土. 1990, 12(1): 91-94.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0.0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第十九届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于1987年8月在加拿大温哥华召开。现就本人参加该会关于气候变化对水文情势和水资源系统的影响的专题简要介绍如下: 1 气候变化与气候变异性对水文的作用 气候变化对水文的作用,在特定下垫面,主要通过降水、气温、蒸发等气象因素起作用。表现在对径流的作用,包括年、月,洪峰流量在时间与空间的变化;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系统的作用;气候变化对冰川、积雪、河冰、湖泊的作用;气候变异性与灾害性天气以及气候变化对水质、土壤含水量、植物生态以及环境水文等的作用。
  • 省新闻出版局期刊处
    冰川冻土. 1990, 12(1): 95-95.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0.0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89年11月24日,首届优秀科学技术期刊颁奖大会在兰州召开,对我省自然科学技术类期刊中评选出的《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版)、《冰川冻土》、《沉积学报》、《中国兽医科技》、《化工机械》、《石油矿场机械》、《合成橡胶工业》、《甘肃农业科技》、《草业科学》、《甘肃畜牧兽医》、《数学教学研究》、《标准化报道》、《机械研究与应用》、《甘肃林业》14种期刊授予“甘肃省优秀科技期刊”称号,并颁发了奖状和奖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