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 第11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89-11-25
  

  • 全选
    |
    研究论文
  • 白重瑗
    冰川冻土. 1989, 11(4): 287-297.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9.0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冰川与气候关系的研究在于揭示一定冰川气候区的冰川系统内物质、能量交换与气候因子间具有数学模式的相互作用和过程。中国西部山地冰川特征场内,决定冰川发育特性的主要气候指标:冰川热量平衡组成结构及类型;平衡线高度处的年总消融量(aso,mm),年及夏季平均气温(Ta,Tso,℃)和年固体降水量(PEL,mm)。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aso=1.5693(Tso+7.0)3.02(对于大陆型冰川);aso=979.2+479.8Tso(对于海洋型冰川);Ta=-40.6656+4.7372 lnPELTso=-13.3625+2.1270 lnPEL。利用这些经验方程,对三个冰川气候区153个冰川区计算结果列于表中。
  • 大畑哲夫, 白重瑗, 丁良福
    冰川冻土. 1989, 11(4): 298-310.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9.0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西部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上的消融和热量平衡研究是在冰川消融区中部海拔高度3895m的平坦雪面上进行的。观测场中的粒雪由两个不同层次的清洁粒雪和包含来自沙漠地区尘暴的污化粒雪所组成。当下部污化层在表层出露时,冰川自然表面的反射率则产生急剧的变化。当反射率从0.67降低至0.52时,相应的吸收辐射量将随之增加47%。根据1983年7月5日至25日的观测资料,对具有代表性的各天气情势下的热量平衡各组成分量的计算表明,在热量收入部分中,净辐射供热占71.6%5.40MJ/m2·d),感热供热占28.4%(2.15MJ/m2·d)。在热量支出部分中,消融耗热占94.8%(-6.79MJ/m2·d),潜热占5.0%(-0.36MJ/m2·d),其余0.2%(-0.013MJ/m2·d)的热量用于冰雪层中的热传导。以热量耗散形式出现的潜热意味着蒸发抑制了凝结作用。这是因为该区相对的低温和较低的湿度的缘故。在夏季,尽管平均日总量为0.013g/cm2的蒸发在年物质平衡中所造成的物质亏损似乎是不太重要的,然而它却是制约该区冰川分布的重要因子。
  • 白重瑗, 大畑哲夫
    冰川冻土. 1989, 11(4): 311-324.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9.0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制约冰川反射率变化的主要因素是颗粒物质污化率和积雪厚度。新雪和粒雪的反射率随着雪颗粒粒径和含水量的增大而降低。夏季频繁降雪和融化导致冰川反射率大幅度变化。其变率指标是新雪厚度的函数。在冰川反射率空间分布图中自然冰雪面上平均反射率变化于70%至25%之间。
  • 大畑哲夫, 白重瑗, 丁良福
    冰川冻土. 1989, 11(4): 325-335.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9.0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涉及冰川气象研究的冰川周围地方气候的考察已于1983年7月5日至27日在中国天山乌鲁木齐河源进行。研究区域主要集中于1号冰川及其邻近地区。该区地方气候分为三种不同尺度的类型(山区动力热力性环流,山谷风环流和冰川局地环流)。与山区外低地相比较,近冰川地区的降水量表现出不同的年变化过程。在山区,夏季的高值降水量是由于强烈的坡地加热作用而引起的对流云旺盛发展所致。从而使地方性对流性降水在夏季降水总量中占优势而与喜马拉雅山南麓和南美巴塔哥尼亚冰原有所不同。冰川上和邻近地区的观测证实,由于上层西风频繁侵入,不仅使地方性山谷风的发展受到抑制,并导致白天时段的发生频率仅为50%,而且在冰川低温作用下减弱了冰川风产生的潜在能力,致使该地区没有明显的冰川风发生。 对比分析冰川与空冰斗处的气象条件(气温、风速和总辐射)发现,冰川和空冰斗中夏季7月份地方气候的差异并不能更好地解释该区山脊南北两侧冰川发育的不同。因此,山岭地带云形成的观测和对一年中其他季节内与热量平衡相联系的其他气象因素和条件的研究是必要的。
  • 白重瑗, 大畑哲夫, (木通)口敬二
    冰川冻土. 1989, 11(4): 336-349.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9.0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提要 在朝向、坡度和山体遮蔽度影响下,与水平面相比朝北冰川和朝南空冰斗在太阳偏角为15°,0°和-10°时的平均太阳辐射能量损失分别是40.6%和21.0%。1号冰川东支夏季消融期内自然冰雪面辐射场内辐射平衡各分量平均日总量值受地形因素和反射性能的控制而显示出由西北侧向东南侧逐渐降低的带状分布规律。晴朗少云天气下的总辐射和有效辐射的垂直梯度分别是14.52Wm-2/100m和2.77Wm-2/100m。
  • 岩田修二, 陈吉阳
    冰川冻土. 1989, 11(4): 350-362.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9.0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天山布拉特沟是乌鲁木齐河源的一个支流,通过野外调查编绘了1:25000比例尺的布拉特沟地貌图。本图作为野外地貌工作的总结,集中地反映了本区的冰川、冰缘及重力流水地貌形态,区分了各形态的分布、成因及形态特征,是地貌图的说明书。
  • 陈克恭
    冰川冻土. 1989, 11(4): 363-371.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9.0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我国大陆型冰川的动力学特征和对气候变化的关系,本文基于Nye理论,通过考虑山谷壁对冰流的影响,在假定冰川处于等温均质、稳定状态的条件下,模拟计算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东支的流线,给出了沿主流线方向冰川内部冰流的流程图和相应的等年龄图。
  • 岳汉森, 邱国庆
    冰川冻土. 1989, 11(4): 372-382.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9.0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区域性的气候条件控制了该区季节冻土形成、发展和消亡的一般规律和特征,地貌单元是区内季节冻土发育最重要的地域分异因素,地下水埋深是细土平原上冻土发育差异的主要原因,人为活动对冻土条件影响极大。依地貌单元和地下埋深可对区内季节冻土进行冻胀的自然区划。
  • 简讯
  • 陆立仁
    冰川冻土. 1989, 11(4): 392-392.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9.00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研制成冰岩芯机械钻机 根据我国在南极冰川学研究的需要,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向南极委员会申请,提出在南极长城站地区冰帽上钻取冰岩芯,对一万年以来该地区气候环境变化进行研究。经南极委员会同意,并列为重点课题之一。
  • 研究论文
  • 蓝永超
    冰川冻土. 1989, 11(4): 393-391.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9.0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指出,在唐乃亥以上的黄河上游干流融雪径流是3月下旬至6月上旬期间径流量的主要成份,所占比例在40%以上。据此,对NOAA/TIROS气象卫星云图的积雪遥感信息应用于黄河上游春季融雪径流预报进行了尝试。根据1987年龙羊峡水库实测资料验证,预报精度在80%以上,基本符合业务预报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