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 第1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89-02-25
  

  • 全选
    |
    研究论文
  • 张祥松, 何兴
    冰川冻土. 1989, 11(1): 1-9.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9.0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89年3月21日是我国冰川冻土科学事业的开创者和奠基人,国内外享有盛名的冰川学家与地理学家施雅风教授70岁寿辰。我们长期在他身边学习和工作的学生,满怀激情,衷心地祝愿他健康长寿,为科学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 徐馨
    冰川冻土. 1989, 11(1): 10-19.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9.0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晚第四纪气候演变有3个主要阶段:最后间冰期、大理冰期和冰后期。最后间冰期分3个暖期和2个冰期,最高温高于现在4℃。大理冰期分3个副冰期和2个副间冰期,最低温低于现在8-13℃;但冰暖变幅7-8℃的气候旋回可达10个。冰后期气候变化分4个阶段,冷暖变幅仅5-6℃。气候变化全过程表明,未来气候趋向变冷,人为影响只能起减缓或促进作用,而不能转变总趋向。
  • 马英明, 郭瑞平
    冰川冻土. 1989, 11(1): 20-33.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9.0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现场实测和有限元数值模拟(ADINA程序)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对冻结法凿井时深部厚粘土层冻结壁的位移和底鼓,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了全域性研究,不仅得出其数值大小和分布规律,而且对影响位移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和计算,提出了求解实际掘进过程中冻结壁位移的一种新方法——分段常段高叠加法。
  • 倪超玉, 王惠清
    冰川冻土. 1989, 11(1): 34-43.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9.0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根据吉林省42个气象台站1954-1980年冻土观测资料,系统地分析了不同冻土深度的地理分布状况和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最大冻土深度与12月平均地面最低温度的关系。同时分析了土壤稳定冻结和稳定融冻的起讫时间,反映出本省冻土有明显的季节性。还分析了土壤冻结速度,看出其上部为直线型,下部为曲线型的变化特征。
  • 盛洪飞
    冰川冻土. 1989, 11(1): 44-52.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9.0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调查研究及实际工程验证的基础上,对桥梁基桩抗冻拔验算提出了新的建议。其中包括:给出符合桥梁工程应用要求的单位面积切向冻胀力值表,提出在总切向冻胀力计算中必须考虑标准冻深修正系数nТ,分析冻结过程在冻结界面作用冻胀反力而形成的暖土部分桩土作用机制及摩阻力计算性质,冻结线以下桩身自重按一半考虑等问题。
  • 王绍令, 王平, 张廷军
    冰川冻土. 1989, 11(1): 53-59.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9.0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大气降水、地表水、冻结层下深层泉水及多年冻土层中的各类地下冰中氚含量均低于北美洲马更些河谷地区。各类地下冰中氚含量有明显的差异性,可判断冻胀丘成因类型和补给水来源及地下冰的相对生成年代和地下水类型。
  • 蔡保林, 王良玮
    冰川冻土. 1989, 11(1): 60-68.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9.0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对实测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冰川渗浸带雪层温度的时空变化与融水渗浸规律以及产生这种特殊规律的根本原因,同时建立了冰川渗浸带与大气之间的热量交换以及在对应的交换条件下冰川内部状态;最后得出了描述渗浸带水热输运的数学模型。
  • 王绍令
    冰川冻土. 1989, 11(1): 69-75.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9.0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根据古代和现代多年冻土和冰缘现象空间分布的差异,并结合大量年代测定资料对比分析,将青藏高原晚更新世以来气候变迁和多年冻土的演化过程分成四个时间:晚更新世末寒冷期(距今35000-10000年);早全新世转暖期(距今10000-8000年);中全新世相对温暖期(距今8000-3000年)和晚全新世寒冷期(距今3000年以来)。
  • 研究报道
  • 易朝路
    冰川冻土. 1989, 11(1): 76-81.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9.0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地更新世冰川地貌类型有三级冰斗,槽谷、角峰、刃脊、4-6道侧碛堤、2-3道终碛垅等。冰碛成分全部来自冰川作用区,组构不发育。冰碛中砂含量较高,粉砂含量较少。电镜观察到石英砂上有压坑、“阶步”和擦痕。不同时代冰碛物的化学元素迁移不很明显。伊利石是冰碛中的主要粘土矿物。
  • 朱诚
    冰川冻土. 1989, 11(1): 82-88.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9.0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区发育有十数条叶状石冰川,主要由倒石堆或岩屑锥演化而来。单个的石冰川一般宽60-150m、长35-100m、高30-40m,其顶部有反倾坡和槽脊,其前缘坡脚有挤压翘起平台。对2号石冰川上500块砾石的组构量测表明:1)此类石冰川各处AB面和A轴倾向与各自所处的沉积面坡向较为一致;2)各处AB面比A轴具有更为优势的组构倾向;3)其运动方向是自谷壁向外并垂直于表面等高线方向流动;4)其流动特征与阿尔卑斯舌状石冰川不尽相同,主要是受气候和地形因素影响所致。
  • 李世杰
    冰川冻土. 1989, 11(1): 89-91.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9.0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扫描电镜下对昆仑山垭口地区的现代冰碛、古冰碛、现代冰水沉积、古湖滨河流三角洲沉积和冲洪积扇沉积中的石英砂表面结构进行了观察,显示出不同沉积环境下的石英砂表面特征组合有着显著的差别,尤其是冰碛物中石英砂表面特征组合的特殊性为鉴别古冰碛和其它混杂堆积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同时也指出,石英砂表面特征不仅反映着最终的沉积环境,而且也包含着一系列的沉积历史过程。
  • 出版消息
  • 冰川冻土. 1989, 11(1): 92-94.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9.0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这是我国第一部冰川学研究专著。它从冰川的发育条件与区域分布、冰川的物质和能量运动过程,冰川的物理和地球化学性质,冰川融水径流,以及冰川泥石流和冰湖溃决洪水等方面对30年来我国现代冰川考察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总结论述。全书共分12章。
  • 简讯
  • 梁大兰
    冰川冻土. 1989, 11(1): 95-95.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9.0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庆祝有专门组织的我国冰川冻土科学研究事业开创三十年,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与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联合,于1988年10月5日至9日在兰州西北宾馆举行了第四届全国冰川冻土学术会议。我国冰川冻土科学事业的开拓者施雅风教授和当年参加祁连山冰川考察的老兵们,与后来陆续进入这一行列的中青年科学家共142人聚集一堂,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交流最新成果,大家心情特别激动。
  • 冰川冻土. 1989, 11(1): 96-98.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9.0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第二届“雪冰冻土”优秀奖评选结果已于1988年10月份在兰州举行的第四届全国冰川冻土学术会议上揭晓,李吉均等13人获奖,施雅风理事长向获奖人员颁发了奖章和证书。第二届“雪冰冻土”优秀奖评审小组由谢自楚、朱元林、朱强、杨海蓉、张林源等5人组成,谢自楚任组长,评审小组在广泛推荐的基础上提出了授奖名单,最后由理事会审查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