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 第1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89-05-25
  

  • 全选
    |
    研究论文
  • 周尚哲
    冰川冻土. 1988, 10(2): 95-104.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8.0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根据冰期自然地带的变化来反演夏季降温和年降温的关系,结果表明:根据自然地带的南北水平变幅所求得的夏季降温值要小于年降温值;根据山地自然地带的垂直变幅所求得的夏季降温值要大于年降温值。认为冰期中夏季降温和年降温的关系决定于冰期本身的成因。本文对地球轨道要素中黄赤交角ε的变化对夏季温度和年平均温度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 李培基
    冰川冻土. 1988, 10(2): 105-116.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8.0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世纪CO2的增温导致了冷圈波动。中纬度山地冰川的普遍退缩与加速消融引起了海面持续上升。格陵兰冰盖目前尚未处于显著的负平衡状态,边缘区在变薄,中心区在增厚。南极大陆冰盖还在增长,但基底可能发生退缩。北极海冰在1935—1960年期间退缩了10%,南极海冰面积在1973—1980年间减少了2.5×106km2。大陆积雪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中纬度地区,并呈现出区域性差异。而高纬度地区,大陆冰盖的降雪量有增加趋势。
  • 赵景波
    冰川冻土. 1988, 10(2): 117-124.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8.0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西安附近黄土剖面中发现40层古土壤,分别出现在中、早更新世,可将西安黄土沉积以来的气候变化划为25个旋回。在陕西洛川和河北平原也有相似的气候变化。根据古地磁年代,得出第四纪气候变化的基本周期为10万年左右。全球气候变化基本是统一的,研究结果的不同只是由于研究地区、剖面和气候标志对气候变化的反应不同造成的。
  • 肖荣寰, 胡俭彬
    冰川冻土. 1988, 10(2): 125-134.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8.0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末次冰期,长白山天池周围有冰斗发育,高2200m左右,东北的广大地区为冰缘环境。许多冰缘形态至今控制着地貌景观。冰后期,长白山的冰川地貌受到冰缘环境的控制,广大地区的冰缘地貌则受到温暖环境的改造。作为气候地貌界限的冰雪线,由末次冰期的44—45°N移至今日的51°N附近。末次冰期以来,气候地貌带表现出沿经度和纬度平行移动的特点
  • 谢应钦, 张金生
    冰川冻土. 1988, 10(2): 135-142.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8.0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雪层内太阳辐射能量的分布遵循朗伯定律。对于粒雪,当短波辐射的波长为0.4—1.1μ时,吸收系数的绝对值介于0.297—0.457cm-1之间。不同的消光观测资料说明,吸收系数对于波长、雪深以及入射辐射强度具有选择性。此外,短波入射辐射强度值的86%左右将被0—5cm表层所吸收,仅约14%可以透入深层。穿透有效深度约20cm。
  • 王保来, 周幼吾, 郭东信
    冰川冻土. 1988, 10(2): 143-150.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8.0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多年冻土作为冷生隔水层,影响到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及排泄。融区的分布可增加地下水的交替强度和降低地下水的矿化度。在断层破碎带及其他富水性好的地段,多年冻土厚度变化较大。
  • 刘潮海, 丁良福
    冰川冻土. 1988, 10(2): 151-159.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8.0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天山山区气象站和冰川目录资料,建立了平衡线高度处年消融量(A)的经验公式:A=0.78(T6-8+9.0)3.09。推算了天山各山脉冰川雪线附近的年降水量,讨论了天山山区冰川发育的气候条件,冰川分布特征与气候条件的关系,天山部分山脉南坡冰川数量多于北坡的原因和成冰作用带谱的分布状况。
  • 王靖泰
    冰川冻土. 1988, 10(2): 161-171.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8.0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根据阿尼玛卿山不同外营力条件下而形成的各种地貌类型的垂直分布规律,并结合这些地带的气温、降水等气候特征,把该地从高峰到低谷分为三个气候地貌带、即冰川带、冰缘带和流水作用带,并对各个地貌带的自然地理特征作了介绍。
  • 王彦龙
    冰川冻土. 1988, 10(2): 173-180.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8.0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西部深霜发育分雏形、松散、聚合和融冻四个阶段。在大陆性气候条件下,深霜延续时间最长,最大厚度可占85%以上,但只具有雪崩的潜在危险;在海洋性气候条件下,深霜层厚度小于积雪总厚度的25%,其发育是大规模雪崩发生的标志。
  • 张振拴
    冰川冻土. 1988, 10(2): 181-188.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8.0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区自晚更新世以来的冰川变化可分为距今25000—10000年的末次冰期、距今3500—1000年的新冰期和距今400—200年的小冰期,冰川面积逐次减小,雪线上升,与气候变化具同步性。
  • 徐敩祖, 王家澄, 邓友生
    冰川冻土. 1988, 10(2): 189-196.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8.0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该装置由低温循环浴、恒温箱和土样盒三部分组成,全部采用国产部件。低温循环浴只用一台压缩机组可在土样两端同时提供不同的温度,温度稳定度为±0.1℃。恒温箱的温度稳定度为±0.5℃。该装置可适应不同上部荷载,温度梯度和水分补给等试验条件,用于正冻土中水分迁移、冻胀和冷生组构的形成等试验。
  • 周幼吾, 张长庆
    冰川冻土. 1988, 10(2): 197-200.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8.0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中苏两国科学院协议,我们于1987年7月2日至16日在苏联进行了冻土科学考察和访问。对苏联研究冻土的主要机构及其研究方向、任务、成就及主要科研骨干有所了解,为两国冻土学界今后进一步交流和合作打下基础。同时亲眼看到苏联冻土区一些工程建设情况,也使我们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现将我们耳闻目睹零碎情况整理作一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