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 库勒
分类的基本出发点是认为在一定的景观条件下,雪线的位置决定地形结构,因而也决定冰川作用类型。根据特征地形参数有可能对冰川进行分类。 作者提出一种计算图,它同雪线确定法相结合,能判定不久以前的冰川和现代冰川的特征坡度关系(Kuhle,1985a)。以阿列奇冰川为例来说明这一方法(图1和图2)。其中,中值高度(即少妇峰4158m的最高峰值与1503m的冰川末端值的数学平均)以上各支冰川顶点(只算顶峰)的平均值视作冰川积累区的上限。效仿霍费尔(V.Höfer,1879)的方法,将积累区的平均上限(3875m)与冰川末端高度(1503m)进行数学平均,求出数学雪线(S(m)=2689m)。沿冰川流动方向,从S(m)点量到积累区最高点(只到积累区平均上限),取其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作为水平距离(b)。若是复合型冰川,水平距离则要对每主要支冰川逐一进行计算。以同样的方法算出冰川末端到S(m)的水平距离(e)。用正切关系式,不难从水平和垂直距离求出倾角α和δ(图2)。作者计算了地球上12个不同山区的223条冰川的α和δ值,并点绘成分布图(图3)。 为了使数值分类具有现象学特点,即概念上易被接受,分类仍采用施奈德述语(Schneider,1962)。冰川的分布情况表明,数值分类法给出一种有意义的冰川分类。其思路如图3所示。明显可见,各别现象类型明显地构成固定的冰川群,群间有搭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