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 第6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85-08-25
  

  • 全选
    |
    研究论文
  • 王靖泰, E.德比希尔
    冰川冻土. 1984, 6(3): 1-14.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4.0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斯堪的纳维亚大冰盖不仅以规模著称,而且也以蔚为奇观的地貌形态,独具特色的沉积体系及罕见的均衡效应而闻名于世界。研究这些特点,不仅对大陆冰盖的发育过程及相关的古气候、古地理演化是重要的,而且对于比较研究其他地区不同类型的冰川及其相关的古地理演化也有重要参考价值。近年来,作者先后到西德、英国、挪威等大冰盖曾经到达的地区进行冰川及冰川遗迹考察。现就野外观察及部分文献资料作以概括介绍。
  • 曹梅盛, 冯学智, 金德洪
    冰川冻土. 1984, 6(3): 15-26.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4.0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融雪的研究推动了积雪反射特性的测量。据融雪热量平衡方程,雪的积分反射率减少1%,将使积雪消融每昼夜增加0.5-0.6毫米的深度。故要求测量误差小于0.05。早期反射特性的测量不分波段,直至1928年Hulbert E.O.才开始分400-800nm与800-2600nm二波段测量。
  • 李吉均, 周尚哲
    冰川冻土. 1984, 6(3): 27-30.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4.0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沉积物中砾石的各种形态参数(磨圆度、球度和扁平度)及表面特征对研究搬运介质和沉积过程是很有用的。有些作者的工作表明,冰碛中的砾石随搬运距离的增加,其磨圆度和球度的提高是明显的;还有人用A.Cailleux的计算磨圆度的公式(2R/a×100)成功地揭示了冰碛、冰水沉积、冰川接触沉积和融冻泥流沉积之间的
  • 张祥松
    冰川冻土. 1984, 6(3): 30-30.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4.0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冰川物质平衡、变化和径流国际学术会议将在1985年9月30日-10月6日在苏联阿拉木图举行。这次会议由国际雪冰委员会主办。目的是:讨论主要在“国际水文十年计划”期间,关于冰川动态、物质平衡、变化及冰川径流形成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曾仲巩
    冰川冻土. 1984, 6(3): 31-38.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4.0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81年我们分别用雷达、地震、重力勘探测定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的厚度。1982年试验热水钻时,在东支冰川C′-D′剖面间布置了钻孔,钻深达109.90米,推测下部还有2-3米的冰夹石。根据此钻孔的初步检验,雷达资料与实际冰厚较为吻合,而重力测量厚度偏小30-40米。为此我们对重力资料重新进行了检查分析。
  • 冯兆东, 秦大河
    冰川冻土. 1984, 6(3): 39-50.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4.0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试图以冰川沉积学理论为基础,从沉积动力学的角度讨论不同成因终碛的沉积过程及它所反映的冰川状况。首先根据地貌学原则,大致确定了终碛的成因,然后分析了其组构、粒度、粒态等特征,以验证其正确性,并揭示其规律,收集沉积过程中冰川留下的信息。文章对观测资料作了统计处理,并用几何法完善了组构图表示法。
  • 王靖泰
    冰川冻土. 1984, 6(3): 50-50.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4.0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英国地貌研究组发起的第一届国际地貌学大会(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eomorphology)定于1985年9月15日至21日在英国的曼彻斯特市举行。
  • 秦大河, 冯兆东, 李吉均
    冰川冻土. 1984, 6(3): 51-62.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4.0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乌鲁木齐河源地区位于我国天山中段喀拉乌成山北坡,西起天格尔第一峰,东到望峰道班附近,包括罗卜道沟、琼萨尔萨依沟等四条支谷在内,面积约52平方公里,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本区内除发育现代冰川外,还保存更新世末期和全新世的古冰川遗迹(见本刊本期冯兆东文图1,以下简称冯图1),为研究本区冰川变化、古冰川发育环境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 杜炜垠
    冰川冻土. 1984, 6(3): 63-68.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4.0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伊春林区是我国重要的木材及林产品生产基地。它位于我国东北黑龙江省北部偏东,南北长320公里,东西宽125公里。全区共有林地面积二百二十万公顷,年平均气温在0℃左右,是我国典型的高寒林业地区。
  • 邴文山
    冰川冻土. 1984, 6(3): 69-76.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4.0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公路路面的抗冻能力,既决定于路面材料的力学特性,也决定于路面材料的稳定性。但是,在一般情况下,按强度要求所确定的路面厚度,有时还不能完全承受土基施加的不均匀冻胀力的作用,为此则需要设置足够厚度的防冻层,以增加路面的抗冻能力。因而,在冻土地区对路面防冻层的设计是路面按强度设计之后不可缺少的一项补充设计内容。
  • 崔之久, 谢又予
    冰川冻土. 1984, 6(3): 77-86.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4.0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关于中国东部(基本上指105°E以东地区)中低山是否有第四纪冰川广泛发育问题,李四光先生一直是承认有分歧的,他从未拒绝严肃的科学对话。 回顾历史,八十年代的分歧较之三十年代或五十、六十年代有新的变化,涉及第四纪古地理的各个领域。它清楚地反映了这一问题与其它学科的广泛联系,也反映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和解决这一问题的迫切性。
  • 邓晓峰
    冰川冻土. 1984, 6(3): 87-90.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4.0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粗粒碎屑沉积物是受各种不同形成的动力作用而形成的。由于地壳岩石成分的千差万别,及其搬运动力和沉积方式的不同,所造成沉积物砾石组构也会不同。当前研究沉积物的成因手段,除传统的地貌、地质以及岩矿分析、化学分析等方法外,砾石组构法近年来在国内外也被广泛应用,甚至在古地理重建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 陈建明
    冰川冻土. 1984, 6(3): 90-90.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4.0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际冰川测量与制图专题讨论会将于1985年8月26日至29日在冰岛召开。这次会议是由冰岛气象研究所、国家能源机构、冰岛电力公司、公共道路机械、冰岛大学和冰川学会等单位联合发起,国际冰川学会主办。
  • 郑本兴
    冰川冻土. 1984, 6(3): 91-94.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4.0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82年10月8日至11月24日,我应日本雪冰学会、名古屋大学水圈科学研究所水圈物理学负责人樋口敬二教授和尼泊尔特里修范大学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卡里斯教授邀请,参加了日本-尼泊尔喜马拉雅山冰川考察队,在尼泊尔兰坦喜马尔地区采集了冰川、泥石流沉积等样品共65袋,并对加德满都以北的自然生态环境和部分岩石露头进行了观测照像。
  • 王宗太, 苏珍
    冰川冻土. 1984, 6(3): 95-96.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4.0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天山山区的科契卡尔巴西冰川上,有一条简易公路从冰舌部分通过,通到冰川东侧的一个小型煤矿。就目前所知,在冰川上修筑用于生产建设的公路,这还是最新的尝试。 科契卡尔巴西冰川属土耳其斯坦型山谷冰川,它位于南天山的西段,是阿托依纳克河的上源,其末端海拔3060米,伸入高山草地地区。
  • 王于洋
    冰川冻土. 1984, 6(3): 97-97.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4.00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国季节冻土地区工程抗冻害研究与工程实践相结合,使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委员会、全国水工建筑物抗冻协作组、全国水工建筑物抗冻情报网、黑龙江省低温建筑科学研究所、水电部松辽水利委员会于一九八四年八月十日至十六日,在吉林省长春市联合召开了“全国季节冻土地区工程抗冻害学术讨论会”和“松辽流域渠系水工建筑物优秀抗冻工程评选与经验交流会”(以下简称抗冻两会)。
  • 谢自楚
    冰川冻土. 1984, 6(3): 98-98.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4.0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编纂的《中国及毗邻地区冰川冻土文献目录》(以下简称《目录》)一书已于1984年由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