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ISSN 1000-0240
CN 62-1072/P
RSS服务
|
Email Alert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作者中心
出版伦理
期刊在线
当期目录
优先出版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1984年, 第6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85-05-25
全选
|
研究论文
Select
天山托木尔峰-汗腾格里地区第四纪冰期探讨
施雅风, 郑本兴, 苏珍, 牟昀智
冰川冻土. 1984, 6(2): 1-14.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4.0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天山丰富的第四纪冰川遗迹,表明冰期时天山冰川规模远较今日为大,不少冰川伸展到山麓地带,长达数十公里至百余公里,给新疆的自然环境以巨大影响。由于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天山经历了多次冰期和间冰期。自二十世纪初B.A.奥布鲁契夫
[1、2]
、G.麦茨巴赫
[3、4]
等提出天山冰期可分为二至三次以来,中外学者相继注意到这个问题。
Select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区冰缘发展探讨
徐叔鹰, 张维信, 徐德馥, 徐齐治, 石生仁
冰川冻土. 1984, 6(2): 15-25.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4.0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地区是指以祁连山东段为主体的祁连、昆仑和秦岭三大山系交汇地段。本文根据野外观察和放射性同位素测年资料研究了现代高山冰缘带特征及晚第四纪古冰缘现象,对主玉木冰期以来冰缘环境发展作了探讨。文中引用C
14
年龄是由兰州大学C
14
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C
14
实验室测定的。
Select
冰雪工程在黑河地区
黄茂桓, 王文悌
冰川冻土. 1984, 6(2): 26-26.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4.0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黑龙江省黑河地区地处北纬50度左右,气候严寒,人们每年得同冰雪打六个月交道,长期以来,都把冰雪当作灾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黑河地区群众解放了思想,振奋起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战天斗地的精神。
Select
雪线地带性的定量分析
蒋忠信
冰川冻土. 1984, 6(2): 27-35.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4.0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雪线分布高度从极地向赤道纬度呈现规律性变化,显示出明晰的水平地带性规律。我们曾探讨过北半球雪线地带性的经验数学模式
[1]
,本文则给出雪线地带性模式在南半球的数学形式,并进而定量分析制约雪线地带性规律的主要因素。
Select
缅怀苏联杰出的冻土学家В.А.库德里亚夫采夫教授
童伯良, 周幼吾
冰川冻土. 1984, 6(2): 36-36,68.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4.0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B.A.库德里亚夫采夫教授不幸逝世两周年了(1982年5月28日逝世)。他的逝世是苏联和世界冻土学界的巨大损失。凡是熟悉他的中国冻土学工作者都深深地怀念他。B.A.库德里亚夫采夫在现代冻土学的许多领域中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苏联莫斯科大学冻土学派的创立者。
Select
贡嘎山海螺沟雪崩与冰川
王彦龙, 邵文章
冰川冻土. 1984, 6(2): 37-44.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4.0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贡嘎山位于四川省大雪山南端,在强烈的喜马拉雅运动影响下,新构造运动十分活跃,是我国最东部一座7000米以上的高峰。1981年,我们对贡嘎山的雪崩与冰川进行了考察。
Select
冰川洪水的某些特征——以新疆地区河流为例
赖祖铭
冰川冻土. 1984, 6(2): 45-52.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4.0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现代冰川区,常有冰川洪水暴发,影响国家建设。对其加以研究,对于山区经济建设是十分必要的。据现有资料,我国的冰川洪水主要发生在新疆的西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及中国天山西部地区,藏南地区也频繁发生。根据其成因可分成两种类型:冰湖溃决型和冰川融水型。
Select
祁连山新冰期冰碛的初步观察
伍光和
冰川冻土. 1984, 6(2): 53-60.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4.0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末次冰期后的世界气候虽有过几次冷暖交替,但总的说来是以温暖时期为主的。亚北极期和前北方期气温诚然不够高,但实际上标志着转暖的早期阶段;北方期、大西洋期和亚北方期则是冰后期气温最高的阶段。末次冰期残留的多数中低纬山岳冰川,尤其是小冰川,在这个持续很久的高温时期中全部消失。后来气候再度转冷,山岳冰川重新生成或扩大。这就是很多学者叫做新冰期的时代。
Select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地区望峰冰碛的结构构造特征
马秋华
冰川冻土. 1984, 6(2): 61-67.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4.0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地区,从现代冰川末端(3650米)到望峰道班(3000米)附近,在绵延12公里的槽谷及其支谷之中广泛分布有不同成因类型的冰碛物,其中望峰道班附近的冰碛物,即本文所称望峰冰碛,在地貌形态、成因类型、组构特征等方面表现最为典型。根据地貌形态、砾石岩性组成上的差异,磨圆、风化程度,以及层位关系等方面的区别,望峰冰碛物可分为下望峰组和上望峰组。
Select
绥化地区水库土坝护坡冻害及其防治经验
吴云峰
冰川冻土. 1984, 6(2): 69-76.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4.0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绥化地区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南起北纬46度、北至北纬48度之间。夏季最高气温36℃,冬季最低气温-38℃,年平均气温2—3℃。封冻期五个月左右,地面最大冻深1.8—2.2米,属于季节性冻土区。
Select
北京潭柘寺地区冰川遗迹质疑
李华章, 邵雪梅, 刘杰, 林宁辉, 朱陆贞
冰川冻土. 1984, 6(2): 77-82.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4.0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大规模水文地质勘探的开展,不断地报道了在我国境内发现的古冰川地点。众所周知,冰川分布规律是有章可循的。李四光教授曾指出确定冰川活动必不可少的证据是:1.大片冰层在山区停积及其向低处移动的痕迹;2.冰碛;3.冰水沉积和其它冰缘沉积
[1]
。他同时强调将三者联系起来,以显示冰川的滋长、活动和消失过程。
Select
从我国现代冰川研究的一些结果看庐山第四纪冰川问题
苏珍
冰川冻土. 1984, 6(2): 83-88.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4.0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西部具有地球上最高大的高原和山地,现代冰川广泛分布。我们利用近年来在现代冰川区取得的一些实际资料,经过统计分析和对比,对庐山第四纪冰川问题提出一些看法,供大家讨论。
Select
庐山古冰川问题与赣中低山区的现代泥石流
王汉存, 张林源
冰川冻土. 1984, 6(2): 89-91.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4.0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庐山第四纪古冰川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
[1、2]
。由于种种原因使这个在整个第四纪研究领域内带根本性的问题迁延至今未获解决。在八十年代以前,由于我国地学界对现代冰川沉积和泥石流沉积的特点缺乏认识,无法将庐山地区成因上有争议的混杂堆积(Diamicton)与之进行对比研究,因而,争论双方都不能从混杂堆积物本身的种种特点进行讨论。
Select
冰雪水文学
杨针娘
冰川冻土. 1984, 6(2): 92-94.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4.0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冰雪水文学是水文科学的分支,是近期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研究对象是冰川作用区与其周围环境的水体,即高山与极地冰川及其周围受冰川补给的河流。本学科与冰川学、水文学、气象学、气候学、数学、测量等有密切的联系。近期随着电子计算机、遥感、同位素技术以及其它新技术在冰雪水文科学中的广泛应用,促使了本学科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