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3年, 第5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84-02-25
  

  • 全选
    |
    研究论文
  • 李吉均
    冰川冻土. 1983, 5(1): 1-11.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3.0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关于高山冰缘过程的研究,从冰缘问题开始研究以来即受到人们很大的重视。可以认为,F.E.马塞斯(1900)关于大角山冰川地形的研究中提出雪蚀作用即是高山冰缘作用受到人们重视的开始。H.M.伊金(1916)首次提出高山夷平作用(Altiplana-tion)的概念。K.布莱安(1946)提出寒冻夷平作用(Cryoplanation),特别指出它与冻土的关系。
  • 崔之久
    冰川冻土. 1983, 5(1): 13-20.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3.0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多年冻土南界的考察(1974,1979,1980)和青藏铁路的勘测,以及青藏综合科学考察的展开(1974—1978),冰缘地貌的研究又重新活跃了起来。同时,东北广大地区、内蒙、山西、冀北,也广泛发现古冰楔、冰卷泥等古冰缘现象。并开始试图划分冰缘期和进行对比。作者感到在如何确定古冰缘现象的时代及其与冰期进行对比等问题上有必要进行及时的讨论,敬请读者指正。
  • 施雅风, 任炳辉
    冰川冻土. 1983, 5(1): 21-31.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3.0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冰川是地球表面寒冷地区多年降雪积累起来并具有一定形态和运动着的冰体。当今,世界上十分之一的陆地表面为冰川所覆盖,冰川面积近15×106平方公里,地球上五分之四的淡水资源就聚积在冰川上。而在第四纪冰期最盛时,冰川覆盖范围更扩大到陆地面积的29%,达44×106平方公里[1]。我国是世界上山岳冰川最发达的国家之一,据1981年统计,冰川面积达56,500平方公里。
  • 邓养鑫
    冰川冻土. 1983, 5(1): 33-46.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3.0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庐山位于江西省北部,北邻长江,南抵星子,东濒鄱阳湖,西达八里湖(图1),系一由其东侧的赣江断裂与其西侧的沙河断裂挟持而起的平均海拔为1,200—1,400米的断块山,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
  • 童长江
    冰川冻土. 1983, 5(1): 47-54.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3.0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负温条件下,潮湿、松散土层冻结时,其外观表现为土体体积增大,而内在的变化则是由于水(土中及外界补给水分)冻结成冰晶,形成冰之集合体的过程。导致土体冻胀的因素甚多,包括土质、水分状态、负温环境、水和土的含盐量、土层上部压力等等。这些因素综合地决定并影响着某地区土的冻胀性。
  • 黄以职, 米发荣
    冰川冻土. 1983, 5(1): 55-62.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3.0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风火山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腹部,海拔在4,700米以上,多年冻土十分发育,是未来青藏铁路必经之地。1960年周幼吾等人首次在本区进行了较系统的冻土测绘,此后,中国科学院和铁道部门还先后进行过多次的冻土专题调查,建立了不少试验工程和观测项目。周幼吾于1965年对本区的冻土基本特征做了较系统的报道[1]
  • 王平
    冰川冻土. 1983, 5(1): 63-70.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3.0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1980年5—9月的阿尔泰山友谊峰(海拔4,374米)科学考察工作中,冰雪痕量元素的研究是以哈拉斯冰川(49°10’N)为重点进行的(采样位置如图1)。此外还进行了湖泊、河流及大气降水样品的采集。本文拟讨论哈拉斯冰川冰雪中痕量元素的特征。
  • 米德生, 罗祥瑞
    冰川冻土. 1983, 5(1): 71-78.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3.0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中比例尺航测地图是冰川研究工作中基本资料之一,从地图上可以了解到冰川某些数据,因此,人们期望用不同时期航测地图的比较以求得冰川面积和长度的变化。但是,航测地图的供应与冰川研究的需求仍有一定差距。自七十年代以来宇航规划转向研究地球资源为主要目标,其中陆地卫星每间隔18天或9天能够重复扫描地球上同一地区影象,从而缓和了航测地图的供求矛盾。
  • 路传琳
    冰川冻土. 1983, 5(1): 79-84.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3.0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冰川消融主要受高山地区热量因素的制约。气温是反映太阳辐射、湍流热交换等热源的综合性指标,而且又是高山地区较易获得的气象要素之一。因此,利用气温来确定冰川消融,这在理论上虽逊于热量平衡法,但方法却简单得多,在实践中常常运用。
  • 施雅风, 白重瑗
    冰川冻土. 1983, 5(1): 85-87.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3.0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是农业的命脉,对于干旱地区说来更是这样。戈壁荒漠中的绿洲主要是依靠发源于高山冰雪带的大小河流进行灌溉的。因此,人们常把冰雪融水比喻为绿洲的命脉。 我国西部干旱地区比起非洲撒哈拉沙漠、西亚沙特阿拉伯沙漠和中美荒漠内的干旱区来说具有更为优越的自然条件。在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和甘肃河西走廊的周围高耸山地里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冰川资源。
  • 王仲祥
    冰川冻土. 1983, 5(1): 89-94.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3.0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冰洞研究冰川内部特性的工作,早已为国外冰川学界所重视。自1942年以来,法、英、美、加拿大等国先后开展了内容广泛的冰洞研究,并取得了一批成果[1-4]。1980年10月,在施雅风教授及谢自楚、黄茂恒的倡导和支持下,我国第一个人工冰洞在天山乌鲁木齐河1号冰川开掘成功。笔者和王文悌、李纲、宋根海等参加了最初的观测研究工作。
  • 彭汉兴
    冰川冻土. 1983, 5(1): 95-98.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3.0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仅就谢又予、吴淑安同志的论文[1](以下简称《探讨》)提出不同的看法,文中引用的实验室数据除注明外均引自《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