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 第4卷, 第2期 刊出日期:1983-05-25
  

  • 全选
    |
    研究论文
  • 程国栋, 王绍令
    冰川冻土. 1982, 4(2): 1-17.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2.0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多年冻土南界以南,受海拔高度制约而形成的多年冻土,称为高海拔多年冻土,而南界以北的多年冻土则叫做高纬度多年冻土。我国是一个多高山高原的国家,高海拔多年冻土分布面积达173.2万平方公里,居世界之最,占全国多年冻土面积的80.6%,为北半球高海拔多年冻土面积的74.5%。因此,对我国高海拔多年冻土的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徐斅祖, 郭东信
    冰川冻土. 1982, 4(2): 18-25.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2.0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任何一张冻土图都是冻土研究中大量实际资料的高度概况,也是冻土学研究水平的具体反映。同时,不同比例尺和不同类型的冻土图对生产建设具有不同程度的指导意义。正因为冻土图的编制具有如此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所以长期以来,国内外的冻土工作者都十分重视这项工作。
  • 李烈
    冰川冻土. 1982, 4(2): 26-26.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2.0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中国科学院与西德马普学会有关科技协定,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高原生物研究所与西德哥丁根大学联合组成的考察队,于1981年6月至9月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及祁连山区的冰川、冻土、地貌、植被、气象等自然条件进行了综合性的科学考察。
  • 施雅风, 王宗太, 刘潮海
    冰川冻土. 1982, 4(2): 27-33.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2.0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1978年9月瑞士举行的世界冰川目录工作会议(Riederalp Workshop ofWorld Glacier Inventory)后,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承担了世界冰川目录中国部分的编目任务,将其列为研究所的一项长期的专门的重要工作,组织了较多人员,参照世界冰川目录临时技术秘书处提供的由F·Müller等编著的世界冰川资料编纂与汇编规范(Instruction for the compilation and Assemblage of Data for a WorldGlacier Inventory,1977,以后简称TTS规范),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工作,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 张祥松
    冰川冻土. 1982, 4(2): 34-34.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2.0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第二次国际喀喇昆仑学术会议”,于1981年9月14-17日在英国伦敦皇家地理学会召开(第一次国际喀喇昆仑学术会议,又称“地球科学新近技术进展”会议,于1980年6月23-25日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的真纳大学召开)。 应英国皇家地理学会邀请,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张祥松、陈建明,北京地球物理所林邦佐,兰州大学李吉均、徐叔鹰和董智斌等6人组成的中国喀喇昆仑学术小组参加了会议,并提交了6篇学术论文。这次会议的目的是交流1980年6-9月间国际喀喇昆仑考察队在巴基斯坦北部进行大规模多学科综合考察的研究成果,来自英国、中国、巴基斯坦、瑞士和美国的61位科学家总结应用现代先进技术解决地球科学有关基本问题的情况。会上共宣读了32篇论文(英国28篇,中国1篇、巴基斯坦3篇)。论文包括地质学、地震学(板块构造)、地貌学、冰川学、测量及自然灾害等6个专题。这次会议开得比较成功,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全面地反映了1980年为期3个多月的多学科综合考察的研究结果。
  • 黄茂桓, 孙作哲
    冰川冻土. 1982, 4(2): 35-45.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2.0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运动是冰川区别于其它自然冰体的主要标志之一。我国现代冰川工作者一开始就重视对冰川运动的观测研究,至今已积累了二十多年的资料。1958年以来,先后对祁连山、天山、昆仑山、念青唐古拉山、喜马拉雅山和阿尔泰山的某些冰川,进行了运动速度观测及其研究,有些冰川还进行过连续的观测(表1)。此外,还对喀喇昆仑山的巴托拉冰川进行过详细的观测研究。施雅风等曾对我国冰川运动情况作过总结。本文试图在前人总结和笔者在祁连山、天山等新近观测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冰川运动作一分析。
  • 宋明琨, 王彦龙
    冰川冻土. 1982, 4(2): 46-46.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2.0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贡嘎山位于四川西部,是大雪山的最高峰,海拔7556米,是我国七千米以上高峰中位置最东的一座,周围六千米以上的山峰重恋叠蟑,使其成为“山中之王”。贡嘎山区有现代冰川45条,面积290平方公里,皆自贡嘎山主峰呈发射状流出。贡嘎山由于位置和景象特殊,早就为中外人士所注目。据说300多年前,我国著名的旅行家徐霞客就从峨嵋山上看见了它。对贡嘎山的科学考察,开始于1878年奥人劳策,其后有美国、中国、英国、瑞士、日本、瑞典等国先后在贡嘎山进行考察和旅行。1981年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和兰州大学组成一支13人考察队对海螺沟冰川进行了考察。
  • 王春鹤
    冰川冻土. 1982, 4(2): 47-54.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2.0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冰是地球上一种质量最轻、融点最低、最后分异而成的表生矿物。地面以下的冰体,不论其成因、形状、分布,均称为地下冰。 地下冰的存在和相变,影响着地层的生物化学作用和冻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地下冰往往引起冻土产生各种不良物理地质现象,严重地危胁着冻土区建筑物的安全与稳定。特别是多年冻土上限附近的厚冰层危害最大。本文仅就上限附近的厚层地下冰问题,谈谈粗浅看法。
  • 王希尧
    冰川冻土. 1982, 4(2): 55-62.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2.0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我国干旱和半干旱的三北地区,冬季季节冻结层的潜水补给是造成建(构)筑物冻胀破坏的主要因素。当前,由于缺乏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在浅潜水地区的建设中,对于冻害问题,用封闭系统的一些研究成果,以及“主冻胀带”等一些概念,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研究浅潜水条件下,不同土壤的冻胀及其层次分布规律,对于正确处理浅潜水地基上建(构)筑物的防冻害问题,如基础浅埋、基土换填、隔水、排水等,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 王彦龙
    冰川冻土. 1982, 4(2): 63-72.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2.00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雪花降落到地面以后,就处于不断的变化中。本世纪三十年代,许多研究者就已注意到这种现象,他们应用岩石学术语,把这种现象称为“岩化作用”(或者原状固结)。而M·德奎尔文等,称它为变质作用。积雪由于温度、压力、温度梯度的变化和粒间水的迁移,使雪的物理力学性质全部或部分发生改变,以适应新环境,这就是变质作用。本区积雪研究工作开始于1967年冬。张祥松(1970-1973)、谢自楚和马正海(1972-1973)等,曾对雪的物理性质进行过较系统观测,为进一步开展积雪变质作用的试验研究提供了条件。本文在整理和分析十多年的观测资料基础上,对本区积雪的变质作用因素,变质作用类型和变质作用过程作一讨论。
  • 李恩英, 何杰
    冰川冻土. 1982, 4(2): 73-79.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2.00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适应多年冻土地区严寒的气候和复杂的地质条件,1964年在嫩林线加格达奇车站附近的路堑排水工程中第一次采用了椎体保温式出水口。投入使用以后,曾进行了系统的观测,证实它的使用情况良好,泄水通畅。以后,椎体保温式出水口在嫩林线路堑、隧道排水工程中广为应用。本文将对路堑排水工程(以下称试验排水工程)的热力状态作一分析。
  • 张金华
    冰川冻土. 1982, 4(2): 80-80.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2.00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冰川研究站,1981年除了继续进行冰川物质平衡、冰面运动速度、冰川迳流等常规观测项目外,对在冰川积累区测定气温、太阳总辐射、热流、风速、粒雪一冰层温度的遥测装置和数据处理作了进一步的改进;人工冰洞从30米加长至90米,观测冰洞底部的冰川滑动、应变和底碛组构;对雪的变质及粒雪成冰机制和积雪年层划分作了新的探索。另外,还开展了轻便雷达、地震法和重力法测定冰川厚度的对比试验;使用蒸汽钻在冰舌末端至粒雪区布置了11个温度场,第一次获得35米深的冰层温度资料;对石英晶体、半导体、热敏电阻和铜电阻四种温度计进行了野外鉴定;开展冰雪面上的地物波谱特性研究;使用轻便雷达测定冰川站区的2、3、4和6号冰川的冰层厚度;用航片调绘同地面立体摄影相结合的方法编绘了天山冰川站56平方公里范围内的1:1万地形图。
  • 戴竞波
    冰川冻土. 1982, 4(2): 81-85.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2.00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多年冻土地区的铁路工程钻探主要是线路、桥涵、隧道、大型厂房、民用住宅等各种类型的工程地质钻探,铁路供水水源的水文地质钻探,以及为多年冻土地区铁路工程科学试验而进行的一般口径的钻探。除隧道工程和勘探冻结层下水外,一般都是深度小于20米的浅孔钻探。采用的钻机类型,主要有XJ100-1型钻机,这种钻机效果尚好,但笨重;争光10型钻机,虽然轻便,但马力太小,岩芯管径仅50毫米左右,只能用于不取土样的路基涵洞钻探,不适用夹碎卵石的冻土地层;也曾使用过改装的50型钻机。此外,为勘探深层的冻结层下水,也使用立根150型钻机和300型钻机。
  • 张文敬
    冰川冻土. 1982, 4(2): 86-87.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2.00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据中日文化交流协定,由日本名古屋大学水圈研究所助教授渡道兴亚、山江大学教育部助教授上田丰与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新疆地理研究所组成联合考察队,于1981年7-8月,主要对我国天山博格达峰北坡的现代冰川进行了考察研究,同时也对周围地区的第四纪冰川作用的遗迹进行了研究。 博格达峰(海拔5445米)为中国天山东部最高峰。以主峰山体为中心,发育了共201条、面积为135.18平方公里的现代冰川,是当地山区及山前平原区工农牧林业用水及人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
  • 何兴, 李健人
    冰川冻土. 1982, 4(2): 87-88.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2.0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中国地理学会和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联合召开的第二届全国冻土学术会议于1981年10月中旬在兰州举行。这是我国冻土学界一次规模空前、内容丰富的盛会。有来自全国铁路、水利、林业、公路、地质、采矿等生产部门,以及科研和高等院校68个单位的182名代表参加。日本雪冰专家黑岩大助教授、美国寒区工程和冻土专家严银照博士和J·布朗博士应邀参加会议,并作了学术报告。提交会议的169篇论文报告,充分反映了我国年轻的冻土学研究得到蓬勃发展,无论是普通冻土,还是冻土物理力学和热学性质,以及工程冻土方面,都有了相当的进展,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 尹世瑽, 吴焕忠
    冰川冻土. 1982, 4(2): 89-92.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2.0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冰川图是研究冰川的基本图件,也是冰川研究成果的一种表现形式。如何使冰川的科学内容,地形几何精度,以及艺术性,三者统一表现在图上,突出冰川作用区的地形特点,是冰川图编制的首要任务。 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编制的1:20万天山托木尔峰地区冰川图是由《冰川地形图》和《冰川地貌图》两幅图组成。前者采用地形等高线,辅之以晕渲、晕点和符号等方法,较好地反映了天山这一地区的冰川分布规律、冰川形态类型和组合形式,以及冰川的主要数量特征;后者着重反映了第四纪以来冰川侵蚀和堆积的主要地貌类型,并以图形表达方式将该区第四纪冰川作用划分为四次冰期。这两幅图综合反映了多年来这个地区冰川考察研究的成果,已由上海中华印刷厂印刷,该所资料室发售,可供各方面使用。本文拟就该图编制中如何应用遥感资料及制图中几个问题作一介绍。
  • 雷达制作组
    冰川冻土. 1982, 4(2): 93-95.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2.0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无线电回波探测冰川厚度的方法在许多国家早已应用。1979年5月我国也首次使 用国产KDL-A型矿井地质雷达,在祁连山羊龙河冰川上获得了清晰的冰川底面回 波。之后,我所根据高山冷性冰川的特点,进行改制,做成了B-1型冰川测厚雷达 试验装置。
  • 学会纪事
  • 冰川冻土. 1982, 4(2): 96-98.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2.0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经中国地理学会冰川冻土分会理事会研究,考虑到东北地区会员集中和冻土分布普遍的特点,决定成立冰川冻土分会东北区会。1981年10月18日参加全国第二届冻土学术会议的东北地区会员代表举行会议,推选了东北区会理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