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 第3卷, 第4期 刊出日期:1982-11-25
  

  • 全选
    |
    研究论文
  • 郭东信, 李作福
    冰川冻土. 1981, 3(4): 1-16.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1.0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关于我国东北地区多年冻土形成时代,从本世纪六十年代开始就有过各种看法。有人认为是更新世冰期的产物[1];有人认为既有更新世的残留,又有现代小冰期形成的[2],1)。近年来,该区综合水文地质普查及新生代地层编表工作的开展,积累了大量地层、古生物、古冻土遗迹等方面资料。特别是孢粉分析及同位素等方法的广泛应用,对于该区第四纪地质历史、古地理环境演变、以及古气候变迁的认识有了长足的进展,为本文讨论第四纪时期古冻土演变和现今冻土的形成时代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 谢又予
    冰川冻土. 1981, 3(4): 17-24.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1.0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东北地区现代冰缘现象在年平均气温低于0℃的条件下即可产生。L.C.Peltier(1950)认为,冰缘形态产生的条件是年平均气温-15—1℃,年降雨量为127—1397毫米。L.Wilson(1968)认为冰缘区年降雨量为50—1250毫米,温度为-12—2℃。H.M.French(1976)定义冰缘区包括“所有平均气温低于+3℃的地区”[1]。以上表明冰缘的范围是广阔的,但在一年中必须有强烈的冻结作用和无雪时期。
  • 寇有观, 曾群柱, 谢维荣, 萧鉥
    冰川冻土. 1981, 3(4): 25-32.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1.0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伸展到对流层的中部,对大气环流和东亚气候的显著影响,早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叶笃正、罗四维、朱抱真[1]计算过青藏高原对流层大气的热量平衡。叶笃正、张捷迁[2]进行了青藏高原加热作用对夏季东亚大气环流影响的初步模拟实验。青藏高原低值系统协作组在研究盛夏高原低涡发生发展时也很重视高原的加热作用。
  • 张顺英, 陈贤章, 曾群柱
    冰川冻土. 1981, 3(4): 33-38.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1.00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卫星影像调查地面自然资源是从做冰、雪覆盖面积图开始的。J.C.Barnes和C.J.Bowley1972年就开始利用卫星艾托斯-1(ITOS-1)和雨云-4(Nimbus-4)获得的影像作地面积雪分布图。那时,影像分辨率低,只有在地面大于8公里线性长度的物体才能显示在卫片上。但他们的工作证明,位于热红外波段的辐射扫描图像非常适宜做冰、雪覆盖图。
  • 李恩英, 戴竞波
    冰川冻土. 1981, 3(4): 39-43.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1.00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多年冻土地区的最大季节融化深度,亦即天然上限深度,是多年冻土地区铁路工程设计的主要数据之一。因此确定上限深度及其变化,是多年冻土地区工程地质勘测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 朱林楠
    冰川冻土. 1981, 3(4): 44-51.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1.00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任意深度平面上,取两个冷冻钻孔所构成的扇形区域(图1),竖井的掘进半径为r0,冷冻钻孔的布置半径为r2,钻孔的间距均匀且等于l。如果不考虑天然地温梯度的影响,则冷冻过程可视为平面中心对称问题。按冻结壁形成发育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交圈阶段和连续扩展阶段。
  • 宋琳, 丁淑琴, 王培明
    冰川冻土. 1981, 3(4): 52-60.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1.00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声波探测法已广泛应用于岩体力学研究和地质勘测等方面,它较其它物探方法具有简单、迅速、工作量小,经济等优点,其探测结果也是可靠的。国内外都开始采用声波法来检测冻土的性质、土壤的冻结速度、和冻土的厚度等。
  • 张文敬, 谢自楚
    冰川冻土. 1981, 3(4): 61-64.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1.00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80年3—11月,笔者为配合《中国冰川》电影的拍摄,进入西藏南部,有机会再次观测了某些冰川。现将这些冰川的近期变化情况及取得的若干新资料报导于后。
  • 张志忠
    冰川冻土. 1981, 3(4): 65-71.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1.0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巩乃斯河谷处于中国天山海拔1500—2600米的中山地带。在这里,1966年12月下旬发生了一次规模很大的灾害性雪崩,在不到20公里的公路上计有大小雪崩锥100余处,最大的雪崩锥高达7—8米,总崩塌量约44万方,中断公路交通达四个月之久。1967年起,我所应新疆公路管理部门邀请,与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新疆气象局、新疆公路设计院等单位协作,在巩乃斯河谷海拔1776米的阶地上建立雪崩站,开展了比较系统的公路雪崩防治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
  • 梁凤仙, 罗祥瑞
    冰川冻土. 1981, 3(4): 72-74.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1.0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青藏高原,是我国多年冻土面积最大的地区。这里,由高海拔、寒冷气候及其它自然地理条件综合影响形成的冰缘现象,丰富多彩,别具一格。大比例尺航空像片可以真实地记录摄影瞬间的地面信息,各种冰缘地貌现象清晰可辨。1979年,我们沿青藏公路进行了1:12000的航片调绘,初步建立了冰缘地貌现象在航片上的识别标志。这对进一步开展区域冻土普查工作,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 刘泽纯
    冰川冻土. 1981, 3(4): 75-87.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1.00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第四纪年代学的研究,可以说是从研究第四纪冰川沉积和建立冰期开始的。早在本世纪初,彭克等(A.Penk and E.Bruckner,1909)根据阿尔卑斯山北坡冰碛地层和相应的阶地的地貌分析,用多瑙河支流名称建立了四个经典冰期和三个间冰期,并从冰川和冰水堆积物的数量,风化程度及切蚀深度等估算了年代的长短。其中以民德-里斯间冰期最长,切蚀的深度到处都很大,估计有24万年。
  • 王初一
    冰川冻土. 1981, 3(4): 87-87.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1.00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冬、春季公路风吹雪是新疆境内公路上的一大病害,轻则影响公路通过能力,重者造成行车事故,甚至阻断交通长达半年之久。
  • 顾锺炜
    冰川冻土. 1981, 3(4): 88-98.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1.00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六十年代以来,电磁方法(又称交流电法)的地球物理勘探已普遍应用。这种方法具有无接触的特点,即没有电极与地的接触及其固有的接触电阻,且具有一定的勘探深度。可利用传播的无线电能量的全部频谱,从由雷电产生的超低频信号到由放射性衰变产生的γ射线的辐射。这种方法既可以是被动式的,如测量大地电流、自然电位、磁场、光辐射和核辐射;也可以是主动式的,如发射和接收雷达信号或无线电回波,感应和测量磁场或电场的感应极化强度。
  • 张祥松, 米德生
    冰川冻土. 1981, 3(4): 99-107.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1.00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说明:这份资料由任炳辉、邓养鑫、米德生、谢自楚、张祥松等根据地形图与卫星象片比较,以及部分冰川据野外考察和文献记述获得,由张祥松、米德生综合。表中No.108—116系喀喇昆仑山(巴基斯坦境内)冰川变化资料,是我们近年来研究的结果,列在表末,以供参考。
  • 朱元林
    冰川冻土. 1981, 3(4): 108-108.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1.00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第三届国际土冻结会议将于1982年6月22—24日在美国陆军部冷区研究和工程实验所举行,会议将由美国陆军部冷区研究和工程实验所、北卡罗米纳州陆军研究所及阿拉斯加州三个单位举办。筹备委员会已发出第一次征文通知,欢迎世界各国从事土冻结研究和工程实践的专家和研究者携带论文与会,并要求于1981年10月1日前提交200字的英文摘要,1982年2月1日前提交全文(英文)。被选取的所有论文将以论文集形式出版。
  • 冰川冻土. 1981, 3(4): 109-109.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81.00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际山地学会最近在美国科罗拉多州组成,该学会是致力于谋求人类财富与山地环境间的平衡以及发展山地资源的非赢利组织。该学会的成立与国际地理学会山地地生态委员会1974慕尼黑和1976年剑桥会议、联合国大学自然资源计划、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人与生物圈计划、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和其他有关国际组织的工作有密切的关系,与滥用山地土地不但引起经济损失而且对人类生存产生巨大威胁的事实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