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 第33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1-10-25
  

  • 全选
    |
    冰冻圈与全球变化
  • 刘耕年;Li Yingkui;陈艺鑫;张梅;李川川;孔屏;Harbor J.;Caffee M.W.
    冰川冻土. 2011, 33(5): 959-970.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1.0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喜马拉雅山珠穆朗玛峰-希夏邦马峰地区是青藏高原南部现代冰川集中发育区之一,古冰川遗迹亦十分丰富,是研究第四纪青藏高原冰川形成和演化的关键区,一直备受地貌和第四纪环境研究者的关注. 应用原地宇宙核素10Be暴露年龄测试技术,对采自希夏邦马峰西北佩枯岗日拉曲谷地冰碛垄上的冰川漂砾进行年代学研究;结合冰川地貌分析方法,对古冰川平衡线(ELA)高度和气候特征进行探讨. 结果表明:末次冰期时,拉曲谷地冰川扩张,发育了山麓冰川,拉曲I冰川面积99.9km2,平衡线海拔5620m; 拉曲II冰川面积97.6km2,平衡线海拔5600m; 与现代平衡线高度相比,拉曲I和拉曲II的平衡线分别下降380m、400m. 拉曲在末次冰期存在多次冰进,拉曲I的10Be暴露年龄在42.1~22.3ka;拉曲II的10Be暴露年龄在18.6~14.8ka. 根据地貌法恢复末次冰期拉曲I平衡线高度的温度为-10.7℃,拉曲II为-10.6℃, 降水量分别为251~461mm和261~480mm,显示出当时雪线高度的温度状况和现代冰川雪线高度的温度状况接近,但是降水比现在少得多,冰川气候类型为亚大陆型,印度季风减弱带来的水气变少.
  • 林金堂;冯学智 *;肖鹏峰;李 晖
    冰川冻土. 2011, 33(5): 971-978.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1.0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00-2010年的MODIS/Terra积雪8 d合成数据(MOD10A2),研究了我国天山典型区积雪覆盖的空间分布特征和年际变化趋势. 结果表明:年平均积雪概率和一月积雪概率均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分布格局,4月、7月、10月的积雪概率与高程呈显著的正相关;冬季积雪分布主要受大气环流控制,使得西坡和北坡的积雪明显较为丰富,而春、夏、秋季的积雪分布受高程的影响最为显著.近10a来冬季积雪覆盖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线性倾向率为-0.087.(10 a)-1,而春季则略有上升,线性倾向率为0.034.(10 a)-1;随着高程上升,积雪覆盖度的年际波动幅度呈减小趋势.
  • 王利平;谢自楚;*;刘时银;丁良福;殷俊琦;吴立宗
    冰川冻土. 2011, 33(5): 979-990.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1.0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地学信息图谱方法, 分析了羌塘高原1970-2000年的冰川变化. 结果表明:1970-2000年期间,羌塘高原整体呈萎缩趋势,冰川面积退缩的年平均速率(APAC)为0.145%.a-1,年平均退缩面积3.004km2.a-1,但也有部分冰川处于前进状态. 1970-2000年羌塘高原冰川退缩加剧,但与中国西部大部分地区相比,仍是退缩速率较小的地区;整体冰川变化趋势由北向南逐渐增大,但是不同时段不同山地的冰川变化又有所差异. 通过分析冰川变化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可知,气温上升是1970—2000年羌塘高原冰川处于退缩状态的主要原因. 对比分析羌塘高原冰川变化实际结果和冰川系统模型的预测结果可知,直线式升温模式下升温速率为0.03K.a-1时的情形更符合羌塘高原的冰川变化实际情况,也说明冰川系统模型具有可行性.
  • 孙广友;金会军;常晓丽;于少鹏;何瑞霞;杨思忠 ;吕兰芝;姚允龙;闫修民;范 宇
    冰川冻土. 2011, 33(5): 991-998.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1.0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冻土与湿地共生机制,运用大比例尺测图、钻探构建剖面、调查等手段,研究了大兴安岭北部宽谷地貌对沼泽发育的控制. 发现宽谷属于箱型地貌结构,具有独特生态环境功能:地表水、冻土融水等构成多元供水系统,高纬-高海拔与冻土冷储构成冷控系统,共同构建寒环境,有利于沼泽发育,形成灌、草、藓、林四大类组成的沼泽复合体. 宽谷腹部兴安落叶松因退化而失去建群种地位,因而不属于森林沼泽,不应笼统地将大兴安岭沼泽定性为森林沼泽. 在论证研究区位亚寒带山地气候基础上,发现沼泽植物多高山-极地成分,局部有苔原沼泽及冻胀丘、泥炭丘发育. 因而,宽谷沼泽总体上具有亚极地性质.
  • 赵拥华;杜二计;刘广岳;岳广阳
    冰川冻土. 2011, 33(5): 999-1005.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1.0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实验室培养法对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沼泽草甸土壤不同温度条件下的CH4产生速率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CH4产生速率与温度之间呈现显著的指数关系,整个土壤剖面平均CH4生成速率和CH4生成速率初始值随温度的变化具有显著的相似性,都表现出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规律,0℃、5℃、18℃时的CH4生成速率分别是-18℃时的5.7、171.4和3257倍. 0℃、5℃、18℃件下,CH4产生速率在各土层间呈现“U”型分布特征;-18℃条件下,CH4产生速率在各土层间分布没有明显的规律. 0℃、5℃、18℃条件下,各深度平均的CH4产生速率与时间呈现极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18℃条件下,各深度平均的CH4产生速率与时间的也有线性正相关关系. 但在不同温度条件下,1~72 h培养时间内,CH4产生速率变化范围存在明显差异,-18℃、5℃、18℃时,各土层平均CH4产生速率变化范围分别为:0.005~0.008、0.93~1.49和16.4~30.7 ng.g-1.h-1;0℃条件下的CH4产生速率变异性最大,为0.02~0.06 ng.g-1.h-1. 4种温度条件下.CH4产生速率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没有相关性,但在正温条件下,与土壤pH存在负相关关系.
  • 李 林;王振宇;徐维新;汪青春;
    冰川冻土. 2011, 33(5): 1006-1013.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1.01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青藏高原河南县典型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群落结构、地上生物量、发育期及其气候、冻土环境观测资料,系统研究了高寒草甸植被生长发育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和冻土退化的响应机理. 研究表明: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随年代进程高寒草甸植被出现了牧草返青初期无明显变化,而黄枯初期显著延迟,致使生长期延长,覆盖度总体下降, 但自2004后开始回升、地上生物量明显增大等一系列演变特征;气候和冻土环境表现出气温升高、降水增加、日照增多的气候暖湿化趋势,以及季节冻土层因温度升高而变薄,发生冻结时间缩短等冻土退化趋势. 高寒草甸植被对于气候和冻土演变的响应效应显著,但草甸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不及对季节冻土退化的响应敏感. 研究结果显示,牧草生长发育的前期主要受水分条件的限制,而在黄枯初期、生长季与旺盛期及其后期牧草地上生物量则主要受热量条件的制约.
  • 杨金虎;江志红;裴永成
    冰川冻土. 2011, 33(5): 1014-1021.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1.0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1982-2006年欧亚大陆月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NCAR/NCEP月高度场和风场以及中国西北地区248个气象台站的逐日降水、温度资料,通过SVD及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欧亚大陆春季植被同同年中国西北夏季大气环流乃至干湿特征的关系. 结果表明:欧亚大陆春季植被覆盖状况对预测我国西北地区同年夏季的干湿特征具有较明确的指示意义,而且影响关键区主要在阿斯塔纳地区. 如果欧亚大陆春季植被覆盖好,则阿斯塔纳关键区上空同期春季表现为异常下沉气流,使得500hPa高度距平场在关键区表现为显著的正距平,在欧亚中纬度同年夏季表现为“正-负-正-负”距平特征,对应影响我国西北地区的新疆脊偏强,而且我国西北地区同年夏季从对流层低层到高层表现为异常东南风,200hPa西风带偏强进一步阻止了中高纬度冷空气的南下,另外东亚夏季风偏弱;这样我国西北地区由于缺乏充足的水汽和冷空气,使得降水偏少,温度偏高,气候偏干,反之亦然. 这可能是阿斯塔纳春季植被覆盖异常影响我国西北地区同年夏季干湿特征的主要原因.
  • 李 韧;;赵 林*;;丁永建;;沈永平;季国良;刘广岳;;杜二计;;肖 瑶;;孙琳婵;;刘 杨;;石 伟;
    冰川冻土. 2011, 33(5): 1022-1032.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1.0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青藏高原格尔木、狮泉河、昌都日射站及中国科学院冰冻圈观测研究站的观测资料,分析了高原有效辐射的变化,在此基础上结合土壤温度资料讨论了高原北部有效辐射的变化对表层土壤热状况的影响. 结果显示:1青藏高原有效辐射变化因所处的区域不同而异,高原东北部、西部及高原腹地有效辐射总体呈减小的趋势,高原东南部有效辐射呈增大的趋势;2有效辐射对冻结期间负积温的形成及持续时间影响较大,冻结期间负积温随地面有效辐射的减小而升高. 3)有效辐射与地表融冻强度之间呈反相关,与融冻强度滞后两年的反相关更显著;青藏高原F/Q值大于地表反照率(Rk/Q),二者的作用均使地表失去能量而降温,总体上F/Q对地表的降温效应要大于Rk/Q.
  • 肖 瑶;;赵 林;李 韧;姚济敏;
    冰川冻土. 2011, 33(5): 1033-1039.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1.0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2007年青藏高原冰冻圈观测研究站在唐古拉和西大滩综合观测场的实测资料,计算了藏北高原多年冻土区2种不同植被下垫面的能量收支各分量,并对其季节变化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该区域地表净辐射季节变化十分显著,主要受到太阳高度角和下垫面状况的影响;地表热通量季节变化同净辐射相似;感热通量春季达到最大,在夏季有所下降,冬季最小,与降水过程,土壤冻融过程,下垫面状况及净辐射变化密切相关;而潜热通量夏季最大,冬季最小,主要受降水和土壤含水量的制约. 藏北高原多年冻土区冬春两季地气能量交换以感热传输为主,夏秋两季则是潜热输送占主导地位.
  • 王鹤龄;王润元;张 强;牛俊义;蒲金涌;赵 鸿
    冰川冻土. 2011, 33(5): 1040-1045.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1.0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球性的气候变暖极大地影响了农作物生长和农业种植结构, 运用甘肃省冬小麦和冬油菜物候观测和统计年鉴资料,探讨气候变暖对越冬作物种植的影响. 结果表明:冬小麦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主要表征为全生育期与越冬期的缩短,返青期与收获期提前;增温使越冬~起身、乳熟~成熟缩短,而使起身~拔节、孕穗~抽穗、开花~乳熟延长;冬油菜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表现为冬前生长发育的物候期普遍推后,而冬前生长天数并没有明显变化;翌年返青后的物候期普遍提前,越冬~返青、抽薹~初花和整个生育期缩短,返青~现蕾、终花~成熟则延长. 气候变暖导致冬油菜气候产量有所增加,而冬小麦气候产量则下降. 陇中冬小麦种植面积迅速扩大、陇东南冬小麦种植面积减少,而全省冬油菜种植面积逐年增加. 冬小麦适宜种植区北界20世纪90年代比60年代向西北扩展100~200km,适宜种植区的海拔比过去也升高了300~400m. 冬油菜种植带向北扩展约100km,种植海拔向上提高了100~200m.
  • 陈 乾;陈添宇;张逸轩
    冰川冻土. 2011, 33(5): 1046-1054.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1.0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祁连山地形云野外观测的资料,分西南气流移动、西南气流阻塞、西北和平直西风气流型,用三维插值方法分型计算湿静力总温度Tσ场和总降水场, 分析了不同的大尺度流型下冷龙岭西段降水分布与能量场特征的关系. 对比山脉南北坡与山外同高度Tσ的日变化,发现山坡Tσ全天高于山外,山脉呈高能岛其外围有能量锋,不同流型下南北坡能量锋强度和Tσ垂直廓线有明显差异,其与地形云降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在局地环境因子中,冷龙岭南北坡平均日雨量与对流不稳定度指数(ΔTσ=地面Tσ-500hPaTσ)的负相关最高,其次是地面至300hPa平均Tσ呈正相关. 可看出,高能弱对流不稳定时日雨量最大,反之低能强对流不稳定时多为小雨或无雨;冷龙岭南北坡的能量锋强度与日雨量相关不明显.
  • 高艳红;彭 雯;王婉昭
    冰川冻土. 2011, 33(5): 1055-1063.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1.01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40a的再分析资料(ERA40)对中国范围土壤湿度的表现好于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EP/NCAR)再分析资料,尤其是在春末夏初阶段,对因融雪和土壤融冻产生的土壤湿度变化有着更好的表现. 针对这一特点,分别用这两套再分析资料土壤温、湿度分布作为初始场驱动大气模式MM5,以1998年为例研究春末夏初不同的土壤状况对后期环流以及区域降水的影响. 研究表明:土壤温、湿度分布对高空要素场的模拟有一定影响,运用ERA40土壤状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小200hPa高空急流的模拟误差,减小500hPa位势高度场模拟误差,减小高原东侧向北的低空急流模拟误差,改进850hPa温度场分布. 运用ERA40土壤状况模拟的降水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西北干旱区以及青藏高原主体东侧的模拟不论从空间分布特征还是模拟误差方面均好于运用NCEP/NCAR土壤状况的模拟结果,运用ERA40土壤状况的模拟对季风雨带的演变时间和位置模拟都更接近于观测.
  • 王银学;赵 林;李 韧;吴通华;乔永平
    冰川冻土. 2011, 33(5): 1064-1067.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1.01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地温及活动层水热观测资料,分析青藏公路沿线近年来影响多年冻土上限的变化因素. 研究结果显示,青藏公路沿线冻土上限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冻土上限的变化与近年来区域气候变化的趋势一致;近年来多年冻土上限下降0.1~0.5m,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冻土上限下降的幅度不同。气温变化是影响冻土上限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因素,上限变化的幅度还受地理环境及植被覆盖度和岩性所制约. 研究多年冻土上限是将自然变化的控制条件转为人为控制因素,更好为工程施工和建设服务.
  • 金铭;李毅;刘贤德;车宗玺*;杨晓虎;车宗彩
    冰川冻土. 2011, 33(5): 1068-1073.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1.01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祁连山黑河中上游地区季节冻土的变化特征,对合理预测该区气候变化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利用1994-2009年祁连山黑河中上游地区3个气象站常年监测的冻土资料及气象资料,对黑河中上游地区的温度变化、季节冻土最大冻结深度年变化、年平均气温与年冻土最大冻结深度的关系、季节冻土的年冻结与消融规律等内容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气温和地温逐渐上升,深层地温上升相对较快,气温、20cm、40cm地温的线性变化趋势分别为0.0424℃.a-1、0.0355℃.a-1和0.0754℃.a-1;16a来季节冻土最大冻结深度减少了27cm;年平均气温和年冻土最大冻结深度之间有负相关关系,其线性变化趋势分别为0.5838cm.a-1和0.0424cm.a-1;冻土冻结的线性趋势为1.0326cm.d-1,消融的线性趋势为1.2606 cm.d-1,冻结时段长于消融时段,且消融速度大于冻结速度.
  • 邓茂芝;刘寿东;张洪广;王亚伟;王英巍
    冰川冻土. 2011, 33(5): 1074-1080.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1.0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选择冰川典型发育的乌鲁木齐河流域,基于面向普通民众的657份调查问卷,将气候变化与冰冻圈变化有机的结合起来,尝试分析不同特征民众对二者变化的感知差异状况,为因地制宜制定适应性措施以及普通民众有计划、有目的地调整生产和生活策略,适应未来环境变化等提供公众参与的社会依据. 调查结果显示,乌鲁木齐河流域不同特征居民之间有着复杂的感知差异,针对不同的差异做了相应的分析,为该流域实施应对气候变化措施提供了基于社会属性差异研究的建议.
  • 寒区科学与技术
  • 李东庆;常 法;张 坤;房建宏;徐安花
    冰川冻土. 2011, 33(5): 1081-1087.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1.01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青藏公路黑马河试验段碎石垫层路基近1a的温度、水分监测资料,初步分析了碎石垫层路基温度,水分的发展与分布特征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并与传统的砂砾垫层比较.结果表明:碎石垫层加隔水土工布能够更好的削弱毛细水的自下而上的迁移,起到了一定的隔水排水效果,对于防治季节性冻土路基冻胀病害具有积极作用.
  • 张秀敏;南卓铜*;吴吉春;杜二计;王通;游艳辉
    冰川冻土. 2011, 33(5): 1088-1097.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1.01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探地雷达、电磁测深、钻探等技术方法获得野外数据及数字高程(DEM)遥感数据为基础,通过聚类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对高程、坡度、坡向等因素对多年冻土分布的影响进行了定量化研究. 利用非线性的多元自适应回归样条(MARS)方法建立了基于高程、太阳辐射的多年冻土分布模型,通过自身的交叉验证及对比年平均地温模型和逻辑回归模型的总体分类精度,说明MARS模型具有较好的分类精度. 运用MARS模型模拟了整个温泉区域冻土的空间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MARS模型分类精度较高,验证了此模型模拟温泉区域冻土分布的可行性;此模型除了考虑高程对对多年冻土分布的控制作用外,还体现了太阳辐射这一局地综合因素对多年冻土分布的调整作用, 较好地模拟了高程相对较低的低山区多年冻土的存在.
  • 何瑞霞;金会军;王绍令;郝加前;常晓丽;罗栋梁
    冰川冻土. 2011, 33(5): 1098-1105.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1.0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俄原油管道中国段北起漠河(连崟), 向南沿大兴安岭东坡和松嫩平原北部最终到大庆林源,管道全长953 km, 其中漠河-乌尔其段为多年冻土区, 长度441km.. 沿线多年冻土, 森林, 沼泽湿地等环境要素相互依存, 彼此影响. 由于管道是长距离线性构筑物, 在施工过程中对冻土环境影响较大. 考虑了管道工程的特殊性和沿线的冻土环境要素资料, 提出利用地表稳定性指标来评价沿线的冻土环境. 根据地表扰动程度, 位移量, 景观改变状况, 及沿线的冻土类别, 年平均地温等参数, 将地表稳定性分成四个等级: 地表稳定型, 地表较稳定型, 地表不稳定型,和地表极不稳定型, 分别对应冻土环境良好, 一般, 不良和较差地段. 评估结果表明,此环境评价方法简明易懂, 应用方便, 评价结果客观, 全面, 精度较高.
  • 邴 慧;马 巍
    冰川冻土. 2011, 33(5): 1106-1113.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1.0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冻结温度是判别土体是否处于冻结状态的指标,在人工冻结和数值模拟计算中影响冻结壁的厚度和计算精度. 通过采用不同土体添加不同的盐分,对不同含水量和含盐量进行盐渍土的冻结温度试验,考虑了不同因素对土体冻结温度的影响。实验表明:不论何种土含有何种离子,土体的冻结温度随含盐量的增加而降低,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增大;土中易溶盐的含量对冻结温度具有控制作用;土中常见阴阳离子对冻结温度的影响分别为:Cl->CO32->SO42-, K+>Na+>Ca2+. 同一含水量含盐量下,土粒粒径越小其冻结温度越低;随着含水量的增加,粒径之间对冻结温度影响的差异降低.
  • 时晓兰;李月芳*
    冰川冻土. 2011, 33(5): 1114-1119.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1.0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高分辨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建立了内标法测试雪冰样品中Li, Sr, Sb, Pb, V, Mn, Fe, Cu, Zn痕量元素的方法,给出了方法的检测限、测试精密度和扩展不确定度. 通过测试国际标准参考水样SLRS-5来控制方法的准确度,并以标准参考水样SLRS-5和枪勇冰川雪冰中铅为例,详细评定了标准参考水样与实际样品的不确定度来源. 分析表明,对于标准参考水样和雪冰样品,共同的不确定度来源包括以下3个方面:标准工作溶液配制过程中产生的不确定度、校准曲线产生的不确定度和重复性测量产生的不确定度. 对于实际雪冰样品,除以上3个来源外,取样不均一性产生的不确定度也是一个重要来源. 其中,取样不均一性与校准曲线产生的不确定度对扩展不确定度的贡献较大.
  • 徐洪宇;赖远明;喻文兵;徐湘田;常小晓
    冰川冻土. 2011, 33(5): 1120-1126.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1.0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冰的三轴强度特性,对人造宏观各向同性冰进行了不同温度和不同围压下的恒定加载速率三轴压缩试验,得到多晶冰三轴压缩的应力-应变曲线、抗压强度与温度之间的关系,利用莫尔-库仑强度准则分析了温度和围压对强度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轴向应变加载速率为1.67×10-4 s-1时,不同温度、不同围压下冰的应力-应变曲线均为应变软化型,弹性过程最大应变不大于1.6%. 粘聚力随温度变化范围为1.863~1.998MPa,试验温度范围内,相同围压下冰的抗压强度与温度之间成线性关系. 温度高于-4.0℃时,围压水平对抗压强度影响较小,内摩擦角基本为零;温度为-7.0℃和-15.0℃时,内摩擦角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到15.4°,抗剪强度随围压增大而增加, 在围压较小时可以表示成线性关系,围压较大时出现非线性趋势.
  • 刘焕宝;张喜发;赵意民;冷毅飞
    冰川冻土. 2011, 33(5): 1127-1131.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1.01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导热系数表征物体内部较热部分向较冷部分传递热量的能力, 冻土导热系数是冻土区天然温度场变化研究和土木建筑热工计算中的重要指标. 介绍了冻土导热系数热流计法测试的仪器设备和试验方法,对取自大兴安岭多年冻土带的5种典型扰动土料,分别进行冻融两种状态下热流计法模拟试验. 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估计这5种冻土导热系数的经验公式,同时分析了影响冻土导热系数的一些因素和规律.
  • 徐湘田;赖远明;刘 峰;常小晓;董元宏
    冰川冻土. 2011, 33(5): 1132-1138.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1.0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获取寒区工程设计中冻土的物理力学指标及冻土本构模型中的模型参数都离不开冻土的力学试验. 随着对冻土力学性质研究的深入,需要考察更多加载路径下冻土的力学行为,这也是检验已有冻土本构模型的有效途径. 因此,精确的冻土力学试验是认识冻土力学性质的基本手段. 为进一步考察冻土的力学性质,提高冻土力学试验的精度,应用MTS-810低温三轴仪及其配套的控制软件,在该设备上对冻土进行了两种各向等压试验和两种三轴剪切加卸载试验. 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这几种试验方法的适用范围,为考察等效剪应力对冻土试样体积变形的影响,提出了在MTS-810低温三轴仪上实现冻土等p试验的具体试验方案.
  • 周 强;a;李万伦;陈伟涛;王永江
    冰川冻土. 2011, 33(5): 1139-1145.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1.01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青藏高原地质、地理资料的收集和综合归纳,分析了青藏高原油气地质演化、高原隆升、冻土生成、冰川推移与天然气水合物成生的关系,探讨了青藏高原油气地质与天然气水合物在时空上的耦合关系. 初步认为,青藏高原分布的大面积的海相中生界烃源岩为冻土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源基础;尤其是碳酸盐岩和泥(页)岩,为主力烃源岩,同时也是重要的天然气水合物的储集层. 青藏高原具有发育天然气水合物矿藏的潜力.
  • 寒旱区水文与水资源
  • 王帅帅;;周石硚;郑 伟
    冰川冻土. 2011, 33(5): 1146-1152.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1.01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7年7-9月,在喜马拉雅山中东段蒙达扛日冰川进行了水文和物质平衡的同步观测. 结果表明:观测期间,蒙达扛日冰川表现为物质负平衡,冰川消融集中在7月和8月中上旬. 观测的70d内,花杆区冰川物质平衡量为-435~-711 mm,日平均值为-6.2~-10.2 mm.d-1,冰川的总物质平衡量为-355mm. 蒙达扛日冰川径流波动总体受气温控制,在冰川末端及其下游所设立的两个水文断面流域径流深分别为617mm和530mm,流域径流模数分别为102 L.s-1.km-2和88 L.s-1.km-2. 水量平衡分析表明,上、下游断面控制流域内由冰川消融所贡献的流域径流深度分别为501mm和417mm,其中埋藏冰融水、释放的冰裂隙蓄水等水体所贡献的流域径流深度分别为173mm和210mm.
  • 王姣妍
    冰川冻土. 2011, 33(5): 1153-1160.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1.01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气候变化导致的我国西北地区径流变化已引起了广泛关注. 哈什河位于新疆天山西部,冰雪融水是哈什河主要补给源. 根据哈什河1955年以来的实测水文、气象资料分析表明,50多年来,哈什河降水、气温呈波动性上升趋势,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降水、气温进入明显上升阶段.对径流丰枯周期分析表明,哈什河径流变化过程与降水、气温变化过程并不完全一致,径流变化1960年以前为丰水期,其后进入平水期,直至1973年开始转入枯水期,这一枯水阶段持续至1997年转入丰水期. 通过降水、气温、径流冷、暖季年代际过程对照分析发现,径流年际变化对冷季降水及暖季气温变化最为敏感.
  • 李卫红&#;黎 枫;陈忠升;李宝明;
    冰川冻土. 2011, 33(5): 1161-1168.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1.0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和田河流域1964-2007年的水文、气象及社会经济资料,分析了和田河流域水资源变化趋势,探讨了流域耗水量变化的驱动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水量平衡法和水热平衡法估算了流域适宜绿洲规模和适宜耕地面积. 结果表明,1964-2007年和田河流域出山口径流呈现增幅为0.495×108m3.(10a)-1增加趋势,流域耗水量呈现增幅为0.638×108 m3.(10a)-1增加趋势,而下泄进入塔里木河干流的水量则呈现减幅为0.143×108 m3.(10a)-1的减少趋势. 1988年后人为活动对水资源影响明显加强,1989-2007年流域耗水量表现为4.805×108 m3.(10a)-1的显著增加趋势. 分析表明:和田河适宜绿洲规模约为4400 km2,适宜绿洲耕地面积约为1300 km2.
  • 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 李丽娟;张 勃
    冰川冻土. 2011, 33(5): 1169-1175.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1.01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相对资源承载力研究方法,以全国及甘肃省为参照区域,计算了2001-2008年甘肃省各地区相对自然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资源承载力. 结果表明:甘肃省的承载状态在2001-2002年呈超载状态,但自2003年以后处于富余状态;甘肃省超载最严重的是临夏,其次是陇南,然后依次是天水、甘南、定西、武威. 省会兰州、嘉峪关、金昌、白银、酒泉的承载力都属于富余状态,张掖、平凉和庆阳除了极个别年份超载,大多数的承载力也都属于富余状态.造成甘肃省各地区相对资源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历史与文化、资源禀赋及人才与制度.
  • 禹朴家;;徐海量※;刘世薇;;张青青;安红燕;王炜
    冰川冻土. 2011, 33(5): 1176-1182.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1.0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县域为研究单元,运用崔王指数(TW)、经济增长指数和泰尔指数分解等方法,对1978-2007年新疆典型绿洲县域经济的增长及其差异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以崔王极化指数测度的绿洲县域经济极化态势呈波动性扩大的趋势,并大致可以分为2个不同的发展阶段;自1978年以来玛纳斯河流域各县域经济都得到了较快发展,绿洲平均经济增长率为18.6%. 从整个绿洲来看,经济平均增长指数经历了“增加-降低-增加”的过程;从绿洲的不同灌区来看,各个分区的平均增长指数都出现了大幅度的波动,其极差为41.17%;泰尔指数的分解特征表明,1978-2007年间,灌区内差异虽然呈波动式下降的趋势,但它仍然主导着区域内经济的差异;但从不同灌区来看,石河子区和安集海区的经济差异占据了灌区内差异的90%以上,是灌区内差异的主体,是区域整体差异的根源. 地理环境、人口文化素质、政策性因素等是造成玛纳斯河流域绿洲县域经济差异的最主要的原因.
  • 徐中民;钟方雷
    冰川冻土. 2011, 33(5): 1183-1192.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1.01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阐述了生态经济学和个人发展的目标手段谱之间的关系,生态经济学和个人面对的问题分类与解决途径,生态经济学中的思维方式,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学习生态经济学的作用;论述了生态经济学方向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与个人的成功要素对应起来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最后,从研究生要相信自己,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健商,培养逆商,培养情商,制定计划然后力行等方面阐述了生态经济小组采取的发展对策. 这项研究对生态经济学方向研究生以及其他专业老师和学生的自我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