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模态框(Modal)标题
在这里添加一些文本
关闭
关闭
提交更改
取消
确定并提交
×
模态框(Modal)标题
×
下载引用文件后,可以用常见的文献管理软件打开和编辑,包括: BibTex, EndNote, ProCite, RefWorks, and Reference Manager.
选择文件类型/文献管理软件名称
RIS (ProCite, Reference Manager)
BibTeX
选择包含的内容
仅文章引用信息
引用信息及摘要
导出
ISSN 1000-0240
CN 62-1072/P
RSS服务
|
Email Alert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作者中心
出版伦理
期刊在线
当期目录
优先出版
过刊浏览
阅读排行
下载排行
引用排行
期刊订阅
广告合作
联系我们
English
2008年, 第30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8-06-25
全选
|
冰冻圈与全球变化
Select
帕米尔东部慕士塔格冰芯Sb浓度变化纪录揭示的近50a来中亚区域人类活动
李月芳;姚檀栋;王宁练;李真;田立德;徐柏青
冰川冻土. 2008, 30(3): 359-364.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8.0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青藏高原西部慕士塔格峰海拔7010m 处提取的41.56m 冰芯中Sb记录的研究,揭示了1955-2000年期间与中国西部接壤的中亚有关国家区域人类活动. 结果表明:Sb的浓度在1~51pg
;
g-1之间, 分别为加拿大北极雪冰中Sb浓度的5倍和格陵兰中部的12倍,表明中亚区域大气中Sb的自然循环已经受到了人类活动扰动. Sb的浓度变化揭示了吉尔吉斯斯坦国Sb矿生产是慕士塔格冰芯中Sb的重要来源;1990年代Sb的浓度变化也揭示了塔吉克斯坦和哈萨克斯坦煤炭燃烧是慕士塔格冰芯中Sb的来源之一. Sb的浓度变化揭示了在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开始到90年代初期这时间段内中亚与Sb有关的区域人类活动呈增加趋势,自90年代初期随着前苏联解体开始呈减弱趋势.
Select
贡嘎山海螺沟冰川径流水文规律的同位素示踪研究
尹观;王小丹;高志友;闫秋实;黄艺
冰川冻土. 2008, 30(3): 365-372.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8.0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示踪技术,对贡嘎山海螺沟冰川河源区和干流的不同区段,不同时域径流的组成特点及其水文动态变化规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贡嘎山海螺沟冰川河源区水的组成,不同季节、不同时段(早、晚)有明显的变化. 夏季晚上的水大约有82.4%是来自冰川区的水,17.6%为非冰川区的径流;早晨中的水来自冰川区的占74.6%, 非冰川区径流占25.4%. 冰川消融水的最大可占总水量的6.9%~7.8%左右. 在冬季时段,冰舌末端排泄水(BCH-1)和冰川水文站(HLG-6)径流的同位素组成均低于底部冰川冰(BCB-2:-16.639‰),显示出严重同位素不平衡的特点,反映了冬季底部冰川消融水在源区水(BCH-1)中的贡献已达很低的程度,而代之以冰川上部占主导优势的雨雪水. 这意味着在冬季当地冰川的退缩速度与夏季相比有明显减慢的趋势. 示踪表明,在冰川水文站附近区域内存在水的渗漏,夏季可能延伸到倒中桥(HLG-13采样点上方)一带,下渗水通过地下通道,到杉树坪(HLG-2采样点)邻近的区域回补到河道内.
Select
1958-2005年祁连山老虎沟12号冰川变化特征研究
杜文涛;秦翔;刘宇硕;王旭峰
冰川冻土. 2008, 30(3): 373-379.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8.0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老虎沟12号冰川是祁连山最大的冰川,面积为21.9km
2
,为极大陆型冷性复式山谷冰川. 该冰川监测开始于1958年,1962年监测被迫终止;其后于20世纪70-80年代有过短期考察,2005年恢复全面观测. 基于野外GPS观测,两期1: 50000地形图和两期1:10000地形图及Landsat ETM+遥感影像, 分析了过去近50a来多时间段冰川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过程. 结果表明: 1957-1976年间冰川退缩约100m, 平均退缩速率5m;a
-1
, 此后冰川归于平稳态;1985-2005年间冰川退缩140.12m, 退缩速率较之前(1957-1976年)提高了40.2%. 结合玉门气象资料分析认为,升温幅度的增大是影响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老虎沟12号冰川退缩加剧的根本原因,冰川在持续高温情景下的气候响应要敏感于低温情景.
Select
贡嘎山西坡贡巴冰川近25a的变化情况
张宁宁;何元庆;段克勤;庞洪喜;李宗省
冰川冻土. 2008, 30(3): 380-382.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8.00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Select
祁连山及周边地区降雪气候特征研究
李岩瑛;;张强;孙爱芝;张义海;李玲萍
冰川冻土. 2008, 30(3): 383-391.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8.00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祁连山区及其周边地区(90
o
~104
o
E,32
o
~
42
o
N)1960-2004年55个站点冬季逐日降水资料,重点分析了祁连山区(94
o
~
104
o
E,36
o
~
39
o
N)不同降雪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暴雪的天气影响系统及地形作用. 结果表明:祁连山区降雪量与中雪日数关系最密切,祁连山东北侧降雪日数最多.祁连山不同区域分布中西部雪日最少,中部强度最弱;小雪中部最多,中雪中南部较多较强,大到暴雪北侧最多、南侧最强. 降雪夜间明显较多,小到中雪强度夜间较强;年变化在西部持续增多,中部70年代最少,北侧90年代最少;但西中北部均21世纪最多,南侧70年代最多,之后持续减少. 降雪日数有3~4a、5~7a和12~14a的年际变化周期. 暴雪出现的主要天气环流形势为北方横槽南压型和新疆冷温槽发展东移型,分别占38.1%和52.4%. 暴雪均出现在山脉冬季风的迎风坡和峡谷地带.
Select
祁连山不同植被类型对积雪消融的影响
车宗玺;金 铭;张学龙;张虎;牛云;董晓丽
冰川冻土. 2008, 30(3): 392-397.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8.00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祁连山植被对积雪消融的影响,利用人工调查积雪深度逐日变化量和积雪盖度变化,并结合空气雪面感热通量(SH)观测,对祁连山水源林生态站排露沟流域海拔2600m到2700m青海云杉林、灌丛林、林缘、阳坡草地在2003-2007年的积雪消融进行了研究,每年的观测从10月降雪开始到翌年5月积雪消融完结束,共获取数据134400个. 结果表明:当SH<0时,积雪消融停止;当SH﹥0时,积雪消融开始;植被可以减缓积雪消融速率,有植被的地方消融速率减慢,反之则加快;不同植被消融速率大小顺序为草地>林缘>灌木林>乔木林;同一植被、不同坡向消融速率不同,半阳坡云杉林>半阴坡云杉林>阴坡云杉林.积雪含水率随气温升高而增大,1月份融化积雪占整个积雪的5%,2月增大到28%,,大量积雪在3月消融,占55%. 从坡位看,下坡消融速率最大;在一个垂直带上,低海拔消融速率大于高海拔.温度是影响积雪消融的主要因子,积雪消融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反之则减小.
Select
高寒冻土地区草甸草地生态系统的能量-水分平衡分析
周剑;王根绪;;李 新;杨永民;潘小多
冰川冻土. 2008, 30(3): 398-407.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8.00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了揭示青藏高原高寒地区土壤冻融过程对地表-植被-大气三者之间能量-水分循环的影响,在青藏高原风火山左冒孔流域(长江源)开展了不同植被盖度条件下冻土活动层水热状态的野外观测(在30%、60%、90%的草甸盖度下观测分层土壤水分及温度)和相关试验. 选取以考虑了积雪、植被覆盖及枯枝落叶层对土壤冻融影响的水-热-盐分耦合模型SHAW为动力学约束模型,进行参数率定及其模拟计算.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气间的能量交换主要受冻土、植被生长和地表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并且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未退化高寒草甸草地对青藏高原冻土具有明显的隔热保温作用,可以降低冻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在土壤活动层冻结过程,土壤水分具有向表层和深层两向分流汇聚的特征,植被覆盖变化对水分运移通量有明显影响.
Select
青藏高原腹地不同退化程度高寒沼泽草甸生长季节CO
2
排放通量及其主要环境控制因子研究
王俊峰;王根绪※;吴青柏
冰川冻土. 2008, 30(3): 408-414.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8.00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静态箱~便携式红外色谱法对青藏高原风火山地区3种不同退化程度高寒沼泽草甸CO
2
排放通量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在整个生长期内3种不同退化程度沼泽草甸均表现为正排放,排放高峰集中在7~8月份,平均排放通量分别高达111.48 mg
·
8226;m
-2
·
8226;d
-1
(未退化)、77.28 mg
·
8226;m
-2
·
8226;d
-1
(中度退化)和38.12mg
·
8226;m
-2
·
8226;d
-1
(严重退化). 不同退化程度沼泽草甸之间CO2排放通量存在明显差异,表现为未退化>中度退化>严重退化. 气温、5cm土壤温度和湿度与3种不同退化程度高寒沼泽草甸CO
2
排放通量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是控制CO
2
排放的主要环境因子.
Select
黄河源区阿尼玛卿山耶和龙冰川表层雪化学组成
武小波;王宁练;李全莲;陈 亮
冰川冻土. 2008, 30(3): 415-420.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8.0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5年9月底,在黄河源区阿尼玛卿山耶和龙冰川随海拔变化采集89个雪样,分析了微粒和主要可溶无机离子(Na
+
,K
+
, Mg
2+
,Ca
2+
,NH
4
+
,Cl
-
,NO
3
-
,SO
4
2-
)
浓度以及δ
18
O,研究了各种物理化学指标在冰川中的时空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大多数样品中主要阴、阳离子当量摩尔浓度顺序为: NO
3
-
﹥SO
4
2-
﹥Cl
-
;Ca
2+
﹥NH
4
+
﹥Na
+
﹥Mg
2+
﹥K
+
,碳酸盐类物质是化学离子主要来源. 各种主要可溶离子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过程. 但由于融化再凝结过程,不是所有离子在污化层浓度最大. 在所采样区域的表层雪中化学离子没有明显变化趋势,指示局地物质的输入有限. 受降水量效应影响,暖季δ
18
O值低,冷季高. 样品中,9种离子被分为:1)Ca
2+
,Mg
2+
和HCO
3
-
~CO
3
2
-;2)NH
4+
,SO
4
2
-和Cl
-
;3)NO
3
-;4)Na
+
,K
+
四个群组.
Select
藏北高原夏季边界层加热(冷却)特征初探
谷良雷;胡泽勇;吕世华;姚济敏
冰川冻土. 2008, 30(3): 421-425.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8.0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GAME-Tibet1998年加强观测期安多探空观测资料与CAMP-Tibet2004年加强观测期那曲探空资料,分析了藏北高原夏季大气边界层加热(冷却)特征.结果表明:夏季,藏北高原大气边界层的大气加热(冷却)率的逐日变化特征明显,晴天时较大,多云和降雨时较小. 白天大气加热率和夜晚大气冷却率的平均值都基本相当,印证了大气能量守恒.
Select
黄河上游夏季晴天地表辐射和能量平衡及小气候特征
奥银焕;吕世华;李锁锁;张宇;陈世强;尚伦宇
冰川冻土. 2008, 30(3): 426-432.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8.00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2005年7月17日~8月9日玛曲地气相互作用预实验观测资料,从中选取了5个资料完整的连续晴好天气,分析了黄河上游高寒草甸地区夏季小气候、地表辐射和能量平衡连续日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在晴好天气条件下这一地区近地层动量湍流通量受风速切变控制;总辐射峰值与青藏高原北部相比略小,但比干旱半干旱区的敦煌要大;地表反照率平均值为0.. 7,介于河西金塔绿洲农田与沙漠观测的结果之间;能量平衡中潜热释放比感热输送显著的多;观测中也发现有较大的能量不平衡差额. 获得了对这一地区夏季地表辐射、能量、反照率、能量闭合度和小气候特征的一些新认识,为今后在这一地区进一步开展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Select
黄土高原及相邻地区表土磁化率与降水量的关系
魏海涛;夏敦胜;陈发虎;马剑英;王冠
冰川冻土. 2008, 30(3): 433-439.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8.00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黄土高原-阿拉善高原区域沿年均降水量线最大梯度方向采集了61个表土样品,分析了其磁化率、粒度和有机碳含量等环境变化替代性指标的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在母质类型多样和地貌特征差异较大的该广阔区域,频率磁化率与降水有良好的相关性,而常用的磁化率不能用作反映降水量变化的理想指标,与以往土壤磁学研究存在一定差异.研究结果指示, 在干旱地区应用磁化率指标解释环境变化需要谨慎.
Select
1961-2005年新疆博州地区农业热量因子的时空变化
辛渝;张广兴;刘兴旺;陈向阳;王美玉
冰川冻土. 2008, 30(3): 440-451.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8.00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了新疆博州地区1961-2005年的气候生长期、无霜期、大于10℃活动积温、夏秋季平均气温、夏半年炎热天气等农业热量因子的时空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1)博河上游地区1981-2005年25a气候生长期缩短了7.8d;博河中游与艾比湖以南地区1961-2005年45a气候生长期分别延长12.4d 和6.7d; 2)博河上游地区终霜显著提前,25a间无霜期延长了17.0d,博河中游与艾比湖以南地区初霜显著推迟,45a里无霜期分别延长了15.8d和13.5d.3)≥10℃活动积温初日普遍提前,终日普遍后推,积温累积值普遍增加;博河上游一带25a≥10℃活动积温持续期延长了16.5d,博河中游与艾比湖以南地区45a间分别延长了17.6d与4.5d; 4)艾比湖以南地区6~8月里的炎热天气平均以0.8~1.1d
8226;
(10a)-1的速率显著增加,年炎热天气平均以3.2d
8226;
(10a)-1左右的速率增加;5)博河上、中游与艾比湖以南地区夏秋季(8~9月)平均气温分别以0.20、0.40、0.17℃
8226;
(10a)-1的速率增加;6)博州农业热量“高值中心”强度增加不大,但高值区域扩大化,离高值区越远,变幅越大.
Select
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对亚洲夏季风降水影响的研究
王叶堂;何勇;侯书贵
冰川冻土. 2008, 30(3): 452-460.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8.00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积雪具有明显的季节、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是影响亚洲夏季风降水的重要因子之一. 高原冬春季积雪异常通过引起高原地表反射率、温度和感热的变化,以及春末融雪吸热和增加土壤湿度而影响大气环流的变化,最终引起亚洲夏季风降水的变化. 从统计分析、气候诊断和数值模拟实验对高原冬春季积雪对亚洲夏季风降水影响的研究进展做了概括评述,探讨了其可能影响的物理机制,并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寒区科学与技术
Select
应用探地雷达研究中国小兴安岭地区黑河-北安公路沿线岛状多年冻土的分布及其变化
俞祁浩;白旸;金会军;钱进
冰川冻土. 2008, 30(3): 461-468.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8.00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结合探地雷达对我国东北黑大公路黑北段岛状多年冻土的勘察结果进行了应用分析研究. 结果表明,探地雷达可以较为有效确定多年冻土分布区域、厚层地下冰存在位置,是研究多年冻土的一种有效手段. 探地雷达勘测结果表明,东北小兴安岭岛状多年冻土现在主要位于山间沟谷洼地、或山间盆地中,地表有积水、塔头草生长茂盛、草炭和泥炭发育的沼泽化湿地是其存在的重要标志;结合20世纪70年代对该区的冻土调查结果,以及线路沿线现存冻土比例推断,在过去30a间小兴安岭岛状多年冻土发生了较为显著的退化;现存黑河-北安公路沿线稀疏岛状多年冻土区的比例约为2%,冻土厚度约2~9m,冻土上限约1~3m. 在影响多年冻土分布的因素中,地表水分条件是最为关键的因素,该地表水分通过蒸发吸热、单向导热等作用调节地中热流,并维持一定的净放热,在年平均气温接近0℃的条件下仍可以维持冻土的发育和存在;其它影响因素,如地形、地貌、坡向、植被、地质条件等因素发挥次要作用.
Select
硅藻土护坡在多年冻土地区高填土路基中的应用研究
陈继;俞祁浩;盛煜;房建宏
冰川冻土. 2008, 30(3): 469-474.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8.00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边坡防护是提高多年冻土地区高路堤稳定性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室内实验给出了硅藻土在不同含水条件下冻融态的导热系数及同一含水条件下的冻融导热系数比,证实硅藻土在100%的稳定含水条件下就可以实现较大的冻融导热系数比. 根据硅藻土的这种特性,2003年底在214国道红土坡北侧K391+000~K391+120的范围内布设了长度120m的硅藻土护坡试验段和无护坡措施的对比路段. 3个周期的观测资料表明,由于硅藻土施工季节不当,在最初的3个周期,硅藻土表现出了较大的热阻作用,硅藻土护坡试验段的坡面温度高于对比断面,左坡脚位置的上限也高于对比断面. 但是在这3个周期中,硅藻土护坡试验段正向着有利于冻土发育的趋势发展,而对比断面却趋于恶化.
Select
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工程长期监测系统
于晖;吴青柏;刘永智
冰川冻土. 2008, 30(3): 475-481.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8.00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青藏铁路穿越了大片连续多年冻土地区,建设中采取了冷却路基的设计思路,采用了大量特殊的工程技术措施.为了解工程和气候作用下冻土变化过程以及路基稳定性与冻土变化关系,在青藏铁路沿线布设了44个路基监测断面进行地温监测和路基表面的变形监测,同时开发了青藏铁路长期监测系统软件,负责数据的存储、分析工作,其中地温监测数据通过青藏铁路专用网络GSM-R实现了远程传输.该系统的建立为进一步开展冻土相关研究工作提供了基础数据,也为路基稳定性预警提供了依据.
Select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钻孔灌注桩承载特性试验研究
张军伟;马巍;王大雁;原喜中
冰川冻土. 2008, 30(3): 482-487.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8.00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青藏高原风火山地区的桥梁钻孔灌注桩进行现场静载试验,研究了厚层地下冰地区高温不稳定冻土地段桥梁钻孔灌注桩的基桩承载力和变形特性,结果表明:厚层地下冰地区冻土如果受到扰动,其恢复过程非常缓慢;钻孔灌注桩的桩端阻力对整个桩基的承载力贡献较小,基桩周围土体的剪切变形大部分为塑性变形,沉降特性呈现出较为典型的摩擦桩特征;基桩轴力的荷载传递特性和桩侧阻力的发挥与桩顶所加荷载大小、桩周冻土的性质以及地温密切相关.
Select
利用TDR对土壤含水量及土壤溶液电导率的同步连续测量
王维真;小林哲夫
冰川冻土. 2008, 30(3): 488-493.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8.0071
摘要
(
)
可视化
收藏
土壤含水量和可溶解的土壤盐分浓度的测定,对了解土壤盐分的分布及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内蒙古黄河流域灌溉玉米田的一个野外实验中,利用TDR对土壤含水量及土壤溶液电导率进行了同时连续测量. 结果表明:在降雨量较少的时期内,当土壤水分从地下含水层向地表面移动的同时,地下水中含有的盐分也通过作物根区层向地表移动; 当灌溉或有强降雨存在时,土壤表面蓄积的盐分在未能完全溶解于灌溉水及雨水之前,大量的灌溉水及降雨通过土壤内的大空隙快速渗入土壤下层;余下的水分在完全溶解了土壤表面的盐分之后,缓慢通过土壤小空隙下渗.
Select
重塑土室内制样技术对比研究
郑剑锋;马巍;赵淑萍;蒲毅彬
冰川冻土. 2008, 30(3): 494-500.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8.00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兰州黄土和北麓河粘土以不同制样方法进行重塑土样的制备,对比了不同制样技术所得土样各层的干密度及含水量分布情况,确定了制作均匀样品的较为适宜的制样方法. 结果表明: 两头压实法所制得的样品其干密度和含水量的分布较为均匀,分布较有规律,能得到初始损伤较小的试样,比分层击实法及泥浆法更容易控制试样的均匀性. 对两头压实法而言,压制时间不同,对于试样整体的均匀性也有影响. 对于粘粒含量较高的土,用两头压实法较短时间即可获得较均匀的试样.
Select
冻土区石油污染物迁移及清除研究进展
杨思忠;金会军;吉延峻;何瑞霞;魏 智
冰川冻土. 2008, 30(3): 501-507.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8.00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多年冻土区输油管道依然面临着其基础差异性融沉和冻胀的关键性难题, 受力不均匀对管道造成机械性破坏,管道破裂、泄漏现象不断发生. 泄漏油污在冻土中的存在及其扩散对当地的生态环境产生长期不利的影响,而且对土壤自身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造成影响. 土壤中石油烃的迁移和分布受土壤和地形、温度、含水(冰)量、降水以及冻结融化过程等多种环境因素影响. 近年来,各种物理、化学和生物方法被用来清除冻土区石油烃污染. 正在勘察和设计中的中俄原油管道穿越连续、不连续、岛状和零星分布多年冻土,及季节冻土区. 为了有效保护兴安岭地区的寒区生态环境,中俄原油管道有必要预先做好应对管道泄露的前瞻性研究.
寒旱区水文学
Select
武开河的边壁阻力判别准则
茅泽育;赵雪峰;王爱民;肖汉
冰川冻土. 2008, 30(3): 508-513.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8.00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春季河道武开河可能导致冰坝形成, 但至今仍缺乏以力学机制为基础上的开河预测方法. 根据水动力学及固体力学基本理论,提出了以河道纵向冰缝处冰层残余抗剪强度为基础的边壁阻力判别准则,可用于武开河的开河预测. 应用黄河河曲段1987年和1988年冬季原型观测资料对纵向冰缝处的残余抗剪强度进行了分析研究,并进而提出了其临界值. 观测资料包括开河日期,河道宽度,流量及冰盖厚度.结果表明,初始开河期冰缝处的剪切应力年际变化不大.
Select
海冰对圆台结构的作用力及结构相互遮蔽关系
李志军;董吉武;芦志强;杨晓彤;王昕;王国玉
冰川冻土. 2008, 30(3): 514-519.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8.00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非冻结模型冰进行海冰对圆台结构上的水平和垂直冰作用力物理模拟试验研究,给出作用在单圆台结构上水平和垂直冰力上限值同弯曲强度的包络线. 对于同类型的圆台,能够依照一定模型比尺下的模型冰弯曲强度确定作用在圆台上的冰作用力试验值,然后按照相似比尺复原到原型冰力. 当相邻两个圆台结构物距离比较近时,圆台结构物之间会发生相互遮蔽. 通过系列不同相邻结构间距和夹角的物理模拟试验,结合几何投影关系和圆台结构物前冰层的破碎特点及前人已有简单结构的试验理论关系形式,利用新的物理模拟数据拟合出两个圆台结构之间冰力遮蔽系数同几何遮蔽系数的试验关系.
Select
无定河流域下游段河冰形成演变的数学模型研究
朱芮芮;刘昌明;李 兰;苏玉杰;戴向前.
冰川冻土. 2008, 30(3): 520-526.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8.00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冰凌是北方河流冬春季常见的现象,由于环境因素的变化,河道冰情也在不断的变化,甚至在一些地区出现凌汛灾害. 根据冰塞形成发展的机理,利用水力学模型和热力学模型模拟研究了无定河流域下游段丁家沟至白家川的每年春季河流水位、封河日期和开河日期. 模拟结果较为理想,并分析了形成凌汛的原因,旨在给该区域水循环研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土保持等工作提供有力的科学技术支持.
Select
土壤水盐运移模型研究进展
郭瑞;冯起;司建华;常宗强;席海洋;刘蔚
冰川冻土. 2008, 30(3): 527-534.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8.00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土壤盐渍化是影响全球农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土壤中水盐运移过程并对其进行精确模拟对于监测、评价、治理干旱、半干旱区土壤盐渍化具有重要意义. 介绍了国内外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几种水盐运移模型,包括对流-弥散模型(CDE模型)、流管模型(STM模型)和美国国家盐渍土改良中心开发的HYDRUS模型等3种物理模型以及相关的模型参数研究;两种系统模型:传递函数模型(TFM模型)和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对相关模型的原理、异同点、优缺点、适用性及应用状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指出目前模型在发展和应用上存在的问题,同时对未来模型发展趋势作了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