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第29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07-12-25
  

  • 全选
    |
    冰冻圈与全球变化
  • 沈永平, 王国亚, 苏宏超, 韩萍, 高前兆, 王顺德
    冰川冻土. 2007, 29(6): 845-854.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额尔齐斯河支流克兰河上游发源于西风带水汽影响的阿尔泰山南坡,主要由融雪径流补给,年内积雪融水可占年径流量的45%.年最大月径流一般出现在6月份,融雪季节4~6月径流量占65%.流域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明显升温,年平均温度从50年代的1.4℃上升到90年代的5.2℃;年降水总量也呈增加趋势,尤其是冬季和初春增加最多.随着气候变暖,河流年内水文过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最大月径流由6月提前到5月,月径流总量增加约15%,4~6月融雪径流量也由占年流量的60%增加到近70%.在多年变化趋势上,气温上升主要发生在冬季,降水也以冬季增加明显,而夏季降水呈下降趋势;水文过程主要表现在5月径流呈增加趋势,而6月径流为下降趋势;夏季径流减少而春季径流增加明显.冬春季积雪增加和气温上升,导致融雪洪水增多且洪峰流量增大,使洪水灾害破坏性加大.近些年来气候变暖引起的年内水文过程变化,已经对河流下游的城市供水和农牧业生产产生了影响.
  • 王叶堂, 何勇, 侯书贵
    冰川冻土. 2007, 29(6): 855-861.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MODIS卫星反演的积雪资料以及同期气象资料,分析了2000-2005年青藏高原积雪分布特征、年际变化及其与同期气温和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积雪分布极不均匀,四周山区多雪,腹地少雪;高原积雪期主要集中在10月到翌年5月;2000-2005年高原积雪年际变化差异较大,积雪面积总体上呈现冬春季减少、夏秋季增加的趋势;气温和降水是影响高原积雪变化的基本因子.冬季,高原积雪面积变化对降水更为敏感;春季,气温是影响高原积雪面积变化更主要的因素.
  • 刘俊峰, 杨建平, 陈仁升
    冰川冻土. 2007, 29(6): 862-868.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长江源区冬克玛底河流域2005年1月-2006年9月积雪空间分布特征、雪盖变化进行了分析,探讨了2005年暖季(5~9月)积雪覆盖与同期气温和降水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积雪主要分布在河谷两侧的山坡、山顶、冰川前沿和冰川上,宽广平坦的河谷积雪很少;在暖季,流域降水多、气温较高,积雪主要分布在冰川区.作为一种特殊的下垫面,沼泽化草甸和冻土丘对积雪分布也有较大的影响.从两年的积雪覆盖率变化来看,在降雪少而气温低的1~4月积雪覆盖率变化剧烈;5月份降雪增多,但由于气温也在逐步回升,使得积雪覆盖率还是变化剧烈;10~11月降雪较多而且气温较低使得积雪覆盖率保持在80%以上的覆盖水平;6~8月因气温和地温较高,尽管降水多以固态形式降落,但在地面保留的时间极短,故积雪覆盖面积较小.在暖季(5~9月)降水对积雪覆盖的影响微弱,而温度是流域积雪覆盖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
  • 康世昌, 陈锋, 叶庆华, 井哲帆, 秦大河, 任贾文
    冰川冻土. 2007, 29(6): 869-873.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99年和2007年夏季,利用GPS技术先后对念青唐古拉峰(念峰)南、北坡的5条冰川末端位置进行了实地测量.结果表明:同1970年比较发现,过去近40 a来5条冰川退缩显著,1970-2007年间念峰北坡的拉弄和扎当冰川与南坡的爬努冰川末端平均退缩速率均接近10.0 m·a-1;西布冰川在1970-1999年间达到38.9 m·a-1,而爬努冰川流域海拔较高的小冰川5O270C0049退缩幅度较小,为4.8 m·a-1.2007年野外观测发现,爬努冰川1970年代的积累区有冰面河形成.念峰周围的冰川变化,不仅仅是末端的显著退缩,而且消融区面积也在扩大.
  • 蔡迪花, 郭铌, 韩涛
    冰川冻土. 2007, 29(6): 874-881.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青藏高原东北部的玛曲湿地是黄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和补给区.为了解全球变暖背景下玛曲湿地的变化,以1990年、1994年和2001年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基于影像光谱信息和地形高度构建的多维特征空间,采用多元统计学的逐步判别分析分类方法,对玛曲高寒沼泽湿地进行动态监测,并结合玛曲气象资料,初步分析了12 a来湿地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玛曲湿地面积1990年、2001年分别为1151.7 km2、1049.32 km2,其占全县土地面积从10.5%下降到9.5%,整体上呈明显萎缩之势,12 a间面积减少102.38 km2,平均年递减率为0.74%,其中1990-1994年时段年均萎缩速率为0.86%,明显快于1994-2001年时段(0.61%).气候暖干化是玛曲湿地萎缩的主要原因,而人类活动加剧了这一过程.
  • 陈亮, 段克勤, 王宁练, 蒋熹, 贺建桥, 宋高举, 谢君
    冰川冻土. 2007, 29(6): 882-888.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冰川表面的能量平衡可以描述冰雪消融与气候响应之间的物理机制,利用2006年6月9日至9月28日在祁连山七一冰川消融区中部自动气象站(AWS)的观测资料,对七一冰川表面的能量平衡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在冰川消融期,净辐射、湍流热通量和冰川消融耗热是能量平衡的主要组成部分,能量收入方面主要是净辐射和感热通量,分别约占总能量收入的82.4%和17.6%;而支出方面主要是冰雪消融耗热和潜热释放,分别约占总能量支出的87.2%和12.8%.2006年7月31日至8月6日进行了为期近7 d的冰面径流场观测,基于能量平衡原理,对冰川表面的消融进行了模拟,模拟的消融速率和实测的冰面消融数据吻合的较好.
  • 蒋熹, 王宁练, 杨胜朋
    冰川冻土. 2007, 29(6): 889-899.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多年冻土区2005年6月24日~10月16日的总辐射、分光辐射和分光反照率观测资料,利用总辐射和大气层顶太阳辐射的比值——日有效透射率Teff,用聚类分析法将资料划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三类天气,分析了该地区夏、秋季节总辐射、分光辐射比例和分光反照率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夏季总辐射与大气层顶的差值和日际变化幅度最大,秋季以后这种差值和日际变化幅度减小.天空状况对分光辐射比例和地表反照率均有影响,表现为近红外辐射比例晴天比阴天大,可见光比例晴天比阴天小,各波段反照率晴天均比阴天大.反照率在夏季最低,秋季较高,反照率的日变化有依存分光辐射比例的关系,这大致可以解释地表反照率依存太阳高度角而变化的现象.无积雪地面反照率近红外波段大于可见光波段,地表有积雪时,反照率明显不同,其可见光波段反照率大于近红外波段反照率.功率谱分析表明,日有效透射率Teff存在着2~3 d的周期,它是该地区天气系统活动影响太阳辐射收入的一个反映,指示出唐古拉山地区天气系统亦有2~3 d的周期性.
  • 殷小军, 李新
    冰川冻土. 2007, 29(6): 900-904.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概率松弛标示法,通过检测冰川裂隙、雪丘等小尺度表面特征的位移计算冰川等非刚性物体的流动场,能够得到较高精度.首先进行了模板尺寸大小对冰川表面的敏感性分析,得出当模板尺寸大小为21×21时相关系数的分布较佳;使用了最大相关法和概率松弛标示法对冰川表面流动场进行计算,对比使用这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概率松弛标示法以周围模板的流动方向为背景场,在候选向量集中选择与背景场一致性最强的向量作为最终结果.使用两景TM影像计算了阿克赛钦湖水系一条冰川的流动场,结果显示,冰川以3~4 m·a-1的速度沿坡面运动,运动速度矢量平行于主流线.
  • 唐学远, 孙波, 张占海, 李院生, 杨清华
    冰川冻土. 2007, 29(6): 905-913.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欧洲冰盖比较计划(EISMINT)的移动边界条件EISMINT-1测试集,通过三维有限差分南极冰盖GLIMMER模式,采用浅冰近似计算了一个定义在方形冰盖积分区域的流场特征量,研究了冰盖在大尺度长时间序列条件下对气候变化的反馈,考察了稳定态下冰盖演化的周期性行为.试验表明:GLIMMER模式在EISMINT-1移动边界条件下可以模拟出气候强迫下的冰盖演化趋势,在长时间尺度上可以刻画出气候变化的反馈机制.同时,对南极冰盖数值模拟面临的问题、GLIMMER模式以及EISMINT冰盖比较计划的内容和框架做了说明,对EISMINT比较计划目前的发展状况和遇到的问题做了分析,并且对GLIMMER模式下一步的研究方向做了一些探讨.
  • 巩同梁, 田立德, 刘东年, 姚檀栋, 尹常亮, 余武生, 刘忠方
    冰川冻土. 2007, 29(6): 914-920.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卓雍错流域2004年降水、河水、湖水中δ18O的监测结果,结合内陆湖水循环稳定同位素蒸发分馏模型,探讨了青藏高原南部羊卓雍湖水中稳定同位素的变化过程.研究表明:羊卓雍现代湖水中-5.9‰的δ18O平均值,相对应于当地相对湿度介于54%~58%的气候条件下,这是湖水蒸发分馏作用的最后结果.此外,入湖河水中δ18O变化也对湖水中平衡δ18O有一定的影响,而湖水温度的直接影响可以乎略.湖水中δ18O对入湖水δ18O的波动的调节能力很强,对于入湖水中δ18O大的波动,只有不到50 a的时间,湖水中稳定同位素会重新达到平衡.
  • 寒区生态与环境
  • 王一博, 王根绪, 张春敏, 龙训建
    冰川冻土. 2007, 29(6): 921-927.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黄河源区选择典型样地,对土壤有机质(SOM)、全氮(N)等化学性状及土壤机械组成、容重和土壤导水率等物理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植被退化导致土壤物理化学性状显著退化.灌丛草甸草地土壤表层有机质(SOM)从179.58 g·kg-1降到49.48 g·kg-1,表层碱解N流失率为30%,退化嵩草草甸表层有机质SOM减少53%,碱解N损失率为28.4%.沼泽地有机质SOM减少了15.11 g·kg-1.退化后的土壤土层厚度变薄,土壤颗粒变粗,土壤水分分布和含量出现变化,土壤出现沙化,土壤容重增大,土壤导水率与植被盖度有很好的相关性.研究表明,高寒植被生态系统的变化引起了土壤理化特性的强烈变化,高寒土壤环境出现退化.
  • 吉力力·阿不都外力, 徐俊荣, 穆桂金, 徐曼, M. V. Gabchenko
    冰川冻土. 2007, 29(6): 928-939.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西部艾比湖地区盐尘的扩散和堆积进行观测和取样分析,鉴别出粉尘中可溶盐的化学成分、pH和盐尘堆积强度,分析研究了盐尘的形成、分布特征和灾害强度以及盐尘暴与温度、降水、风等气候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近50 a来艾比湖的沉积环境总体是比较稳定的,但由于气候波动与人类活动引起艾比湖水位、水域面积曾发生较明显的变化,并产生了盐尘暴的发生、湖泊和土壤盐度以及湖周景观的变化.根据艾比湖周边盐漠区盐尘的时空分布规律、活动特点和危害强度分析,盐尘对准噶尔盆地西部土壤盐分及景观变化的影响强度范围和影响程度划分为3级区.
  • 李英年, 赵亮, 赵新全, 王勤学, 张发伟
    冰川冻土. 2007, 29(6): 940-946.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海北高寒湿地植物地上、地下生物现存量较高,2004年海北高寒湿地植物净初级生产力为1799.7 gC·m-2.由于家畜对湿地植物采食量低,每年将有大量的枯黄植物残留于地表,表现出地上、地下生物量以及苔鲜均成为土壤有机物质的补给源.由于区域温度低,积水严重,对植物残体分解缓慢,导致湿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很高,形成了厚达2 m左右的泥炭层.观测结果表明,海北高寒湿地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年内4月和10月存在两个CO2释放高峰期,夏季的7~8月为一个强吸收期,全年来看为一个巨大的碳源.2004年净生态系统年碳交换量为76.7 gC·m-2.计算结果表明,植被的呼吸消耗量每年为1199.8 gC·m-2,其植物总固碳量为2999.5 gC·m-2,而土壤呼吸为1876.4 gC·m-2.
  • 刘艳红, 安黎哲, 郭凤霞, 徐世健
    冰川冻土. 2007, 29(6): 947-952.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乌鲁木齐河源区3个植被垂直分布带的22种主要冰缘植物花期叶片为实验材料,分析了叶片的粗脂肪、可溶性糖和类黄酮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同一植被带有些植物之间的这3种生理抗性物质含量接近,有些植物的含量却存在显著差异,与植物自身的遗传特性和采取的生态对策有关.从样品平均含量值的统计分析看,高山流石堆植被的粗脂肪、可溶性糖和类黄酮含量高于垫状和高山草甸植被的含量,3个分布带植物的可溶性糖平均含量存在显著差异,类黄酮平均含量不存在显著差异.多数高山冰缘植物积累高含量的粗脂肪、可溶性糖和类黄酮,提高了植物的抗冻和抗紫外线辐射的能力,是植物适应冰缘环境的物质基础,这些生理抗性物质在含量上的差异说明可溶性糖是增加冰缘植物抗冻性的关键物质.
  • 马忠, 龙爱华, 尚海洋
    冰川冻土. 2007, 29(6): 953-959.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物质流核算与分析(MFA)以重量形式测度经济系统的代谢规模——吞吐量,反映人类活动对环境压力的直观信息,也是生态可持续性的有效衡量.建立包括MFA在内的实物账户,成为研究区域环境经济综合核算的基础.介绍了MFA的理论背景以及区域物质流账户的基本框架及其衍生的指标体系,参照欧盟统计局《物质流指导手册》,以甘肃省张掖市为例,初步构建了中观尺度上的区域物质流账户.结果表明:张掖市物质需求总量(TMR)中生态包袱比例高达86.5%,其中最大的是煤炭及矿物和建材开采所产生的生态包袱,占TMR的65.2%,经济发展对自然环境的扰动破坏影响十分显著,资源开发粗放,利用效率低下.张掖市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特征,决定了张掖市经济系统物质资源的需求结构中相对较高的基础原材料投入,缓解环境压力的根本途径在于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
  • 寒区科学与技术
  • 吴青柏, 刘永智, 于晖
    冰川冻土. 2007, 29(6): 960-968.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高温高含冰量冻土地区,青藏铁路采取了冷却路基、降低多年冻土温度的工程措施.然而青藏铁路仍有大量路段未采用任何工程措施,因此修筑普通路基后冻土变化也是普遍关心的问题.根据青藏铁路普通路基下部土体温度监测的近期结果,分析了季节冻土区、已退化多年冻土区和多年冻土区路基下部冻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区域修筑普通路基,其下部土体温度、最大季节冻结深度、多年冻土上限等存在较大的差异.在季节冻土和已退化多年冻土区,右路肩下部(阴坡)已形成冻土隔年层;在多年冻土强烈退化区,其路基下部形成融化夹层;在高温多年冻土区,其路基下部上限存在抬升和下降,上限附近土体温度有升高的趋势.在低温多年冻土区,其路基下部上限全部抬升,上限附近土体存在"冷量"积累,有利于路基下部多年冻土热稳定性.因此,低温多年冻土区修筑普通路基后,冻土变化基本是向着有利于路基稳定性的方向发展,在其它地段修筑普通路基,冻土变化是向着不利于路基稳定性的方向发展的.特别是阴阳坡太阳辐射差异,导致了土体热状态和多年冻土上限形态产生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将会对路基稳定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 赖远明, 李双洋, 高志华, 常小晓
    冰川冻土. 2007, 29(6): 969-976.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高温冻土内部裂隙、空洞等缺陷的随机分布出发,基于连续损伤理论和概率与数理统计理论,建立了高温冻土的单轴随机损伤本构模型,并利用3种不同试验温度下的实测数据与之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反映高温冻土破坏的全过程,特别是其软化特性.同时,通过冻土强度的实测与理论概率分布的比较,发现Weibull分布能很好地反映高温冻土的强度分布规律.最后,基于高温冻土强度服从Weibull分布,进行了高温冻土强度的可靠度分析.
  • 丑亚玲, 盛煜, 马巍
    冰川冻土. 2007, 29(6): 977-985.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数值方法模拟了在气候持续以0.02℃·a-1速度增温下,50 a运营年限内不同走向路基的融化形态可能发生的变化趋势.计算了在砂砾路面和沥青路面下,不同高度(0~5.0 m)及不同走向(东西、东北-西南、南北、对称)路基的融化形态.结果表明:非对称热边界路基与对称热边界路基的融化形态差异很大.在呈阴阳坡的路基中,砂砾路面和沥青路面下:1)最大融化深度位置与运营时间关系不大,与路基高度、线路走向及路面类型关系密切,且最大融化深度偏离路基中线的距离与路基高度呈线性关系;2)最大融化深度与运营时间、路基高度、路面类型关系比较密切.路基较低时,最大融化深度与路基走向关系不大.路基较高时,最大融化深度与线路走向关系密切,且随着路基高度的增加、气候变暖及增温速率的增大而加剧;3)同一路基高度和线路走向下,砂砾路面的最大融化深度偏离路基中线的距离大于沥青路面的,沥青路面的最大融化深度大于砂砾路面的.相对于砂砾路面,沥青路面在一定程度上部分的抵消了阴阳坡效应,但加剧了路基下最大融化深度.
  • 石磊, 李宁, 李国玉, 毕贵权
    冰川冻土. 2007, 29(6): 986-991.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的施工建设中,许多主动保护冻土的措施已经被采用,遮阳板就是其中有效的降温措施之一.由于青藏高原风速较平原地区大,且会对建筑物造成一定的破坏,所以文章以高原平均风速最大的地区-安多地区的风速条件为例对遮阳板的稳定性进行数值试验,从而得出合理的遮阳板的结构参数,为今后施工和维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 刘小伟, 谌文武, 韩文峰
    冰川冻土. 2007, 29(6): 992-996.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红层软岩隧洞围岩变形破坏特征及其治理一直是工程界关心和亟待解决的问题.以某工程试验平硐为基础,利用隧洞围岩收敛变形监控量测及二次应力场测试,获取隧洞围岩动态综合信息,研究浅埋红层软岩隧洞无支护条件下,围岩的收敛变形和应力变化特征.结果显示,浅埋红层软岩隧洞收敛变形和二次应力之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即较高应力对应较大的收敛变形,同时收敛变形和二次应力与埋深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且红层软岩在埋深较浅的条件下也具有流变性.在埋深较浅时,隧洞围岩与上覆岩层的接触关系会影响隧洞的应力状态及开挖后的收敛变形特征.
  • 宋存牛, 王选仓
    冰川冻土. 2007, 29(6): 997-1003.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Harlan模型和Darcy定律,并考虑温度梯度对水分迁移影响、温度和含水量对水热参数影响以及各种环境气候因素的影响,建立了完全依赖气象资料和水热参数的风积沙土路基冻结过程中水热耦合迁移数学模型,采用全隐式有限差分格式和TDMA迭代法对内蒙古锡林浩特地区沙漠公路207国道K135+000处冻结期间路基水热迁移规律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该地区道路冻结深度随时间近似线性变化,冻结速度达到2~3 cm·d-1,最大冻深为3 m左右,冻融时间约为180 d;水分迁移主要发生在冻结锋面附近,从未冻区向冻结区迁移,且随着冻结锋面前移,迁移量逐渐增大;整个冻融期间最大冻深底部层位含水量变化较大,路面下0~50 cm范围内温度变化比较剧烈.
  • 王璐璐, 陈晓飞, 马巍, 邓友生, 顾同欣
    冰川冻土. 2007, 29(6): 1004-1011.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土壤冻融特征曲线是反映冻土强度、冻土的热性质和土壤冻融过程中的水分和盐分迁移规律的重要参数.为了研究不同植物养分对不同土壤冻融过程的影响,采用NMR法对加入5种不同溶质的4种土壤的冻融特征曲线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混合Ⅱ5%溶液均对这4种土壤的冻融特征曲线影响最明显,Ca(NO3)2 5%溶液次之,再次为加入K2S04和混合Ⅰ5%溶液的,P2O5 5%溶液最小.这主要是由于在负温下不同溶质的溶解度和土壤对不同溶质的固持作用等不同所致.在加入相同溶液的情况下,康平下层土壤的冻融特征曲线明显低于其它3种土壤,而这3种土壤之间未冻水含量高低次序随所加入的溶质不同而不同.各试样的冻融特征曲线均出现了滞后现象.
  • 盖迎春, 冯敏, 尚庆生, 郭建文
    冰川冻土. 2007, 29(6): 1012-1018.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GIS二次开发中通常使用的GIS组件方法,大多受到开发商限制或组件提供的扩展接口不能满足系统功能需求的限制.在青藏铁路地理信息系统中为满足应用需求,采用了"IDL+C#+ArcS-DE"的开发模式,将IDL集成到青藏铁路地理信息系统的体系结构中,并利用IDL实现了GIS的功能.最后阐述了利用IDL进行时态钻孔数据分析、处理及可视化过程和冻土模型输出结果的可视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