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 第2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9-08-25
  

  • 全选
    |
    研究论文
  • 黄茂桓
    冰川冻土. 1999, 21(3): 193-199.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9.0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59年以来,先后在29条冰川上进行了大量的观测,冰川温度面上的状况已清楚.可区分出冷冰川、温冰川和冷温复合冰川3类.其表面层的传热学、内部热交换可作定量描述.今后应向纵深、高精度和综合性发展,重复过去的浅孔观测已不再必要.
  • 效存德, 秦大河, 任贾文, 李忠勤
    冰川冻土. 1999, 21(3): 200-206.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9.0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回顾了环北极各分区冰川物质平衡观测、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过去30a间,北极冰川(帽)波动与全球平均变化保持同步.相对于中低纬地区冰川,北极地区的小型冰川(帽)对全球气候变化反应更灵敏,北极冰川物质平衡的平均变化对气候变化具有更好的指示意义.19世纪末以来的百年时间里,除本世纪60年代出现短暂的相对冰进外,环北极冰川表现出普遍退缩趋势.
  • 陈拓, 秦大河, 任贾文
    冰川冻土. 1999, 21(3): 207-212.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9.00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树轮作为自然档案中的一种,其同位素研究是较为新颖的领域.文章比较系统地从树轮纤维素的提取、氧的来源、植物体内氧的分馏、与温度变化的关系等4个方面评述了树轮纤维素氧同位素组成的气候学意义.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树轮纤维素氧同位素组成的变化是温度变化的良好载体,但在定量恢复古温度变化时遇到了不少限制,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分馏模型.
  • 刘凤景, Mark WILLIAMS, 程国栋, 朱守森, 王纯足, 韩添丁
    冰川冻土. 1999, 21(3): 213-219.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9.00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研究结果表明,含CaCO3矿物的溶解作用在乌鲁木齐河源区居主导地位.尽管融雪径流的“离子脉冲”作用可以释放峰值强度达3~4倍的SO42-和NO3-流,并且引起了总控断面河川径流与之相像的“离子脉冲”现象,但河川径流仍然呈现弱碱性;河源区强烈的含S矿物的氧化溶解作用,产生大量的H+,被含CaCO3矿物的溶解作用所缓冲,未引起河川径流的酸化.乌鲁木齐河以冰川站为界,以上地区的水文化学过程为矿物的侵蚀-溶解过程,以下则发生部分矿物的沉淀,如CaCO3的沉淀.CaCO3的沉淀作用一定程度上又增强了河流的酸缓冲力.
  • 林清, 王国尚
    冰川冻土. 1999, 21(3): 220-224.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9.004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青藏高原清水河冻结湖相沉积有机质以内源为主并保存较好;钻孔50~400cm深度样品中有机质组成特征参数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可溶有机质/有机碳和烷烃/非烃分别为5%~13%和0.2~0.5.这些比值作为指示水生高等植物和浮游生物对总有机质的贡献大小的指标,可用以指示古湖泊水深的相对变化.此外,OEP和Pr/Ph分别为2.44~7.83和1.04~2.65之间,这些参数指示了沉积物表面氧逸度的变化,从而对湖水深度的相对变化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 侯书贵, 秦大河, 任贾文, 盛文坤
    冰川冻土. 1999, 21(3): 225-232.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9.004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地区的一个完整年周期的大气降水样品、1号冰川连续雪坑样品及浅冰芯样品的pH和电导率资料,初步探讨冰芯pH和电导率记录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降水沉积后的粒雪化过程和成冰作用过程中样品的pH和电导率有较大的变化,但两者之间仍基本保持正相关关系.这说明在消融率较大和融水渗浸作用较强的内陆地区,仍可以根据冰芯的pH和电导率记录合理地反演沉积时的大气环境状况.
  • 杨梅学, 姚檀栋, Ken’ichiUENO
    冰川冻土. 1999, 21(3): 233-236.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9.004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GAMETibet加强观测期间(1998年5~9月)D105站的降水资料,初步分析了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北坡夏季风降水的特征.表明从6月7日至9月18日,这104d中有81d产生降水,总降水量为279.2mm,每天平均降水量达3.45mm.可以认为6月7日左右为唐古拉山北坡D105站处夏季风爆发日.8月份降水量最大,为121.6mm,占观测期间总降水量的43.6%.在夏季风期间,季风降水存在着明显的活跃期和中断期,其主周期约为5d.局地对流云降水不论从降水量还是降水频率上,对D105站处夏季风降水都有较大的贡献.
  • 秦翔, 姚檀栋, 林舒, 孙维贞
    冰川冻土. 1999, 21(3): 237-241.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9.00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97年希夏邦马峰达索普冰川冰芯科学考察中发现,在海拔5800m和7000m降雪中δ18O值同时在9月9~19日有一个很大的突变,这主要是由不同的类型降水气团产生的.当时海拔7000m实地观测和天气图都表明这一时期正好是西南季风和西风环流的转换时期.由西南季风引起的海洋气团因沿途多次降水过程的分馏,使水汽中δ18O含量已经很低,所以海洋气团在希夏邦马峰凝结后降雪中的δ18O必然也很低;而由西风环流带来的降水气团主要为青藏高原内部湖泊、河流水汽蒸发所产生的,这些湖泊、河流,特别是湖泊正好是δ18O富集之处.因此,从这些水面蒸发所产生的水汽,携带的δ18O含量亦很高.另外,样品中的阳离子浓度大小顺序和Ca2+离子浓度在9月9~19日前后降雪中显著的差别,也进一步证实了上面的结论.
  • 赵希涛, 曲永新, 李铁松
    冰川冻土. 1999, 21(3): 242-248.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9.005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1:10000地形图和航空照片,对玉龙山东麓更新世冰川作用遗迹进行了调查和填图.据冰川与冰水沉积物的钙质胶结物和冰湖相钙板的ESR测年结果,初步划分出4次冰期,即0.7~0.6MaBP的玉龙冰期,0.53~0.45MaBP的干海子冰期,0.31~0.13MaBP的丽江冰期和晚更新世的大理冰川,其中最早一次冰期为规模较大的山麓冰川,后2次冰期为规模较大的山谷冰川.
  • 曹梅盛
    冰川冻土. 1999, 21(3): 249-252.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9.005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据世界冰川监测处(WGMS)收集、编辑和出版的全球冰川物质平衡序列资料,用序列平均滑动t检验,探测了北半球20a以上长序列计33条冰川的10a尺度突变.结果表明,突变发生年代的区域特征与气候环流背景突变很相近,证实冰川年物质平衡序列反映气候背景突变的能力与灵敏性.
  • 陈亚宁, 杨思全, 李卫红
    冰川冻土. 1999, 21(3): 253-256.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9.005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冰川湖突发性洪水具有强烈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文章以天山麦兹巴赫冰川湖突发洪水为例,应用其近40a来实测的37次冰川突发洪水的洪峰流量等实测资料,从洪水时间序列出发,应用非线性动力系统重构技术,探讨了冰川湖突发洪水的分形特征,计算得出了关联分维数D2和Kolomogorov熵.结果表明,冰川湖突发洪水的时序分布具有分形特征,是其内在的非线性动力系统演化的结果.
  • 何元庆, 姚檀栋, W.H.Theakstone
    冰川冻土. 1999, 21(3): 257-263.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9.005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北欧Austre Okstindbreen冰川为例,概括介绍了海洋型气候区温冰川内气候环境信息的主要特征.山地温冰川积雪中的环境记录,如氧同位素、阴阳离子含量的变化虽然受到了冰雪中的融水渗透的干扰,但仍可作为短期局部气候环境变化的理想指示器.通过与实测的气象气候资料对比,积雪中化学分析结果表明了若干重要特征:积累区雪层剖面中的氧同位素变化,较好地反映了本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别是降水时的温度递变细节以及降水量和气温之间的关系,并且清楚地指示出从雪-粒雪-冰川冰的转变过程.而雪剖面中的阴阳离子,则较多地反映了降雪时较大尺度的大气环流变化、降水来源和途径、大气污染事件等.同时这些化学成分在雪层中的分布状况,也显示了融水渗透等因素对其的影响状况和程度.
  • 王建, 李文君
    冰川冻土. 1999, 21(3): 264-268.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9.0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中国西部大尺度流域利用遥感信息进行的融雪径流模拟模型建立过程,提供以数字地形因子分析为手段的分区、分带方法.在NOAA/AVHRR卫星云图为主要监测信息源的前提下,应用支持软件,解决了图像纠正、图形转换为图像后再与图像匹配等问题.同时,根据研究得出雪象元之阈值.使用监督分类的训练样本方法统计出流域内雪盖面积及各带的雪盖面积百分比.作为应用和检验,对黄河上游的曲什安流域进行样本操作,分3个垂直带各自建立子带模型,加权后获得流域模拟模型.预测结果表明,整个方法切实可行并具备快速监测之特点.
  • 高永, 那平山, 徐树林, 尉秋实
    冰川冻土. 1999, 21(3): 269-272.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9.00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探索干旱地区冻结滞水形成及融化规律,经室内冻融模拟试验结果表明,在冻结势作用下包气带水和空气中水分以液态和气态向冻结滞水层迁移富集,含水率比冻结前增加11.15%~14.75%,主要富集在0~20cm的深度,形成倒置富水性.在解冻期间由上向下融化,融水以蒸发为主消耗.部分向下运动.可见,冻结滞水是干旱区林木等植物越冬春季繁衍不可缺少的水资源.应用冻结滞水的理论和动态规律,采用科学的技术措施,提高其含水量和造林成活率及生长量,对恢复干旱地区植被及生态环境具有深远的意义.
  • 雷晓云, 陈惠源
    冰川冻土. 1999, 21(3): 273-276.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9.00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新疆玛纳斯河流域地下水年径流量的时间序列,建立了用于描述和分析具有趋势和周期变化特性的地下径流量时间序列的组合模型.应用模型对石河子地区地下水年径流量进行了预报,为该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和优化调度提供科学依据.
  • 蒲毅彬, 徐学祖
    冰川冻土. 1999, 21(3): 277-280.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9.00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自然界和实验室的许多现象和试验结果均可以用图像方式表达,它是各种初始和边界条件下内在过程综合作用的真实记录.通过确定采样分辨率、图像数值变换、图像方向滤波、图像整体调整和层位信息识别等技术手段,将数字化图像的层数、层位和层厚等信息提取出来,从而为分析试验过程进行的方向和强度,揭示现象的机理提供了快速、简便和较为精确的技术手段.经室内受控冻结试验后冰分凝图像和野外树木年轮图像的人工和计算机分析对比,证明了其可行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 蓝永超, 康尔泗, 马全杰, 杨文华, 姚志宗
    冰川冻土. 1999, 21(3): 281-285.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9.00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龙羊峡水库入库径流代表站--唐乃亥水文站年及汛期径流量观测资料,分析了入库径流的变化特征,并利用灰色系统中的残差序列周期修正GM(1,1)模型,对其近期及未来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