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 第21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9-02-25
  

  • 全选
    |
    研究论文
  • 章新平, 姚檀栋, 谢自楚
    冰川冻土. 1999, 21(1): 1-8.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9.0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青藏高原达索普冰川浅孔冰芯中δ18O值与大尺度海表面温度(SST)之间存在显着的相关关系。显着相关区主要分布在海洋的洋流区,不同海区SST通过对大气环流的作用影响达索普冰川的降水和水汽来源。当大气环流呈现出有利于海洋水汽向青藏高原南部冰川输送的形势时,冰芯中δ18O值减小。当大气环流呈现出不利于海洋水汽却有利于内陆水汽向青藏高原南部冰川输送的形势时,冰芯中δ18值增大相关分析表明,在诸多影响 δ18值的海温因子和环流因子中,北太平洋海流AS区平均SST,南海副高北界位置对达索普冰川隆冬时的δ18值有重要影响作用;北太平洋海流B区平均SST,北半球极涡中心位置和太平洋极涡强度对达索普冰川盛夏时的δ18值有重要影响作用。这些因子的变化制约着冰芯中δ18值的大小,其影响都具有先兆性。
  • 刘纯平, 姚檀栋, Thompson L. G., Davis M. E.
    冰川冻土. 1999, 21(1): 9-14.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9.0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敦德冰芯不同粒径(>2.0um,2.0~25um,>5.04um)的微粒数据处理基础上,进行了微粒的变化特征以及微粒所揭示的气候信息分析,并将其与小冰期以来的气候变化记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微粒含量变化与极地微粒研究所得的结论基本一致,即微粒含量高时,气候多为冷干;微粒含量低时,气候多为暖湿微粒变化异常于这一规律时,多为尘暴发生之时微粒含量的多少与当地的大风强度、地形、尘暴的规模、频率和强度有关。
  • 徐柏青, 姚檀栋, 田立德, 霍文冕, 段克勤, J. Chappelaz
    冰川冻土. 1999, 21(1): 15-18.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9.0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敦德冰芯上部95m的12个样品记录了近800a来冰内气泡包裹气体中甲烷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最近200a来该冰芯记录的甲烷浓度急剧上升,与南极及格棱兰的甲烷记录反映的趋势相一致,但与两极同时代样品相比,其浓度总体上要高出0.5×100-6~0.6×10-6mol/mol.在这之前,3者基本保持一致,在07×10-6~0.8×10-6mol/mol之间波动。
  • 盛文坤, 姚檀栋, 李月芳, 皇翠兰
    冰川冻土. 1999, 21(1): 19-21.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9.0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古里雅冰帽中Ca2+含量变化的分析揭示:1)古里雅冰帽中的Ca2+主要来自它周围较近的地表矿物中的可溶性Ca(HCO3)2对同一根冰芯而言,Ca2+含量较高,反映出当时该冰川作用区较干旱,反之则较湿润;3)冰芯中的Ca2+含量,呈上升状态反映出当时的气候环境往干旱方向发展。而呈下降趋势则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气候环境较湿润;另一种是长期或重度干旱造成究竟是何种原因,可结合其它方法,如PH值、电导率、SO42-等进行综合判断得出结论此点对于利用冰芯寻找古气候中的长期或重度干旱的年代尤为重要。
  • 沈忠言, 吴紫汪
    冰川冻土. 1999, 21(1): 22-26.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9.0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分析围压作用下冻土强度特征和冻土物理一土学性质某些变化的基础上,认为冻土强度包络线的基本形态可按抛物线分析处理,直线包络线和水平包络线是特定条件下抛物线包络线的特定段冻士强度包络线偏离摩尔-库仑线其中的一个根本原因是,围压作用下孔隙冰部分压融和土的冻结点下降,引起其中未冻水含量增加。通过分析,提出偏离值△τ与未冻水含量变化 Wu的关系模型,并发现△τ与△Wu和△σc的乘积恰好呈线性关系。
  • 马巍, 吴紫汪, 张立新, 常小晓
    冰川冻土. 1999, 21(1): 27-32.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9.0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围压作用下,影响冻结砂土强度弱化的主要原因是孔隙冰的压融、矿物颗粒细化和微裂隙的发育;影响冻结粉质粘土强度弱化的主要原因是孔隙冰的压融和微裂隙的发育。这些过程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共同影响。共同作用,从而导致了冻土强度的弱化。
  • 杨维好, 黄家会
    冰川冻土. 1999, 21(1): 33-38.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9.0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冻结管受力的理论分析和模拟试验研究表明,在安装阶段,冻结管的应力很小,可略去不计;在积极冻结阶段,受管材冷缩、冻土冷缩和冻土冻胀的作用,冻结管轴向受拉(压)并向井外弯曲在该阶段后期,纯拉(压)应力σ1由正最大值向负值转变,且数值变小;而纯弯曲应力σw则趋于稳定,其值虽较大但对后期冻结管的安全无害。在掘砌施工阶段,冻管的受力大小决定于冻结壁的变形,σ1和σw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与冻结壁的蠕变规律相似,σw与冻结壁的位移成正比。因此,减小冻结壁变形是防止冻结管断裂的最主要措施。
  • 张学珍, 朱国才
    冰川冻土. 1999, 21(1): 39-41.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9.0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有一定高围压作用的动、静三轴冻土实验中,出现高压室内温度测量值不稳定以及突变现象,不是因为热敏电阻温度计本身受压后其特性变化所致,而是由于压力室内围压的变化(升高或降低)引起其温度场(油温)的变化所造成的。
  • 丁永健, 叶佰生, 周文娟
    冰川冻土. 1999, 21(1): 42-48.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9.0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40a来黑河流域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在空间上,降水由西北向东南呈现出明显的增加趋势,但平原区和山区、东部和西部之间存在着差异。在纬向上约以995°E经线为界,降水在水汽补给上存在一定差异,导致流域东、西部降水年内分配具有不同特点。在经向上降水由北向南递增。在东、西部地区,降水随高度的变化有所不同:西部呈线性增加,而东部为非线性增加,且在海拔2400~3000m之间出现最大降水高度带。根据降水在空间上的分布特点,分别讨论了山区和平原区、东部和西部各季节降水的差异与联系以及降水系列的变化特点。对全流域而言,无论是山区还是平原区,是东部还是西部,在过去40a中降水的变化趋于一致:在缓慢增加的背景下,以80年代初为界,在此之前和之后降水变化的趋势明显不同。
  • 蓝永超, 康尔泗, 金会军, 张生才, 陈明征, 陈学林
    冰川冻土. 1999, 21(1): 49-53.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9.0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有关水文气象台站的观测数据,利用定级分类、滑动平均和波谱分析等方法,对黑河出山径流(莺落峡水文站)的年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黑河出山径流的多年变化具有持续性、周期性和丰枯水变化较平稳、波幅不大等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变化的趋势进行了预测和分析。
  • 叶佰生, 韩添丁, 丁永建
    冰川冻土. 1999, 21(1): 54-58.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9.0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由于冰川的存在及其退缩,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的径流量高出同等条件下非冰川区径流量的61%,其中92%是由于冰川退缩和减薄补给的。70年代中期开始的气候变暖引起的冰川径流增加过程,在冰川补给最丰富的塔里木河流域年径流系列中有一定程度的反映,特别是在冰川覆盖率较大(>5%)的河流,1977~1989年与1956~1976年相比,在冰川补给最大的8月份,降水减少,气温升高,而山区径流明显增大;根据不同方法对冰川物质平衡的研究成果表明,若气温升高1℃,冰川径流的增加幅度不小于目前冰川径流的50%,也就是说冰川的存在可以在一定程度和时间内抵消或减弱气候变暖对西北干旱区水资源的不利影响。
  • 王金叶, 车克钧, 闰克林, 王艺林, 贺红元
    冰川冻土. 1999, 21(1): 59-63.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9.0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祁连山水源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长期(22a)观测资料,对其河川径流组成及时空变化分析表明,祁连山河川径流一个水文年可划分为枯水径流期、雪融水径流期和洪水径流期3个时期。发源于祁连山高海拔森林覆盖区的河流均为混合补给型河流水源补给主要有地下径流、雪融水径流、降水径流(地表径流、表层潜流、壤中流)和冰川融水径流,径流组成受水源补给影响,径流分配除受降水影响外还受到高山冰川、积雪和森林的影响因此,加强祁连山冰雪和森林资源保护,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 袁玉江, 李江风
    冰川冻土. 1999, 21(1): 64-70.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9.0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相关计算表明,乌鲁木齐河村轮年表与大西沟气象站冬季(上年12月至当年3月)平均最低温度相关显着,最高单相关系数为0.61(α=0.001),给出了其在树木生理学方面的解释。使用7个年表序列构成的5个主分量可较好地重建乌鲁木齐河源大西沟气象站冬季平均最低温度长序列,解释方差达66.64%.通过探讨来自不同年表的同一气候要素的两个重建序列的合并条件,得到了453a的乌鲁木齐河源冬季平均最低温度长序列。对该序列的特征分析表明:1)乌鲁木齐河源冬季平均最低温度经历了5个偏冷及5个偏暖期;2)453a来,以14世纪50年代为最暖,比现今(1960~1993年均值)偏暖1.3℃本世纪20年代最冷,比现今偏冷1.9℃。5个极端冷冬的平均最低温度平均比现今偏冷4.3℃,4个极端暖冬的平均值比现今偏暖3.8℃;3)453a的重建冬季温度长序列具有102a,29a及52a的变化准周期,且存在5次温度突变,在1691~1694年和1900~1906年发生过冬温由高向低的突变,而在1718~1725年,1831~1835年和1934~1935年出现过自低温向高温的突变。
  • 伍永秋, 崔之久, 刘耕年, 葛道凯
    冰川冻土. 1999, 21(1): 71-76.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9.0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昆仑山垭口地区冰碛和其它沉积物的物的野外调查及室内分析,并在运用各种年代学手段测定沉积物绝对年代的基础上,建立了垭口地区第四纪以来的冰期系列。即望昆冰期、垭门冰期、玉珠峰冰期、晚冰期、新冰期和小冰期。本区迄今未发现早更新世冰斯。
  • 李斌, 李新, 陈贤章
    冰川冻土. 1999, 21(1): 77-80.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9.0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数字化形式发布冰川数据,并建立信息系统对它们进行管理和分析成为趋势。中国冰川编目数据库及其管理软件的基本目标是:建立完整、规范的冰川编目数据库;促进对冰川数据的共享;研制对冰川数据进行查询、管理和分析的软件。着重讨论了中国冰川编目数据库软件的设计方法,并对冰川空间数据库和冰川数据库的网络发布作出构想。
  • 王希尧
    冰川冻土. 1999, 21(1): 81-84.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9.0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农业大学低温工程试验研究室刘镜仁同志,在《渠道(沟)衬砌工程冻害治理的新思维及试验研究》一文中,提出了一些与《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SL23-91相左的观点文章有针对性地论述了渠道衬砌中的冻害研究范畴、渠床的冻胀融沉和衬砌体的破坏、允许冻胀位移值与允许残余变形量等问题。并介绍了《渠系工程抗冻胀设计规范》编制中的一些情况。
  • 康尔泗, 刘凤景
    冰川冻土. 1999, 21(1): 85-86.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9.00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黑河流域水资源”专题正在进行研究的内容和目标是,查明流域水资源时空分布及开发利用,研究水资源承载力及其计算模型,建立水资源数据库与合理配置决策支持系统,提出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的方案和措施,研究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提出额济纳人工绿洲建设初步规划方案.
  • 冰川冻土. 1999, 21(1): 87-89.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9.00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值此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成立40周年,同时庆贺您即将到来的八十华诞暨从事冰川学研究40周年之际,我们谨代表科学技术部和中国科学院并以我们本人的名义.向您和您的家人向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的同志们表示最衷心的祝贺和最获良好的祝愿!
  • 程国栋
    冰川冻土. 1999, 21(1): 90-90.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9.00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天高云淡,金秋9月,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迎来了它不惑之年的庆典,更为欣喜的是恰逢施雅风院士八十寿辰,今天,我们冰川冻土学界的同仁在此讨论先生的学术思想。
  • 谢自楚
    冰川冻土. 1999, 21(1): 90-93.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9.00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施雅风院上所着《地理环境与冰川学研究》一书已于1998年问世。这是从作者60余年学术生涯中的300余篇学术论文中进选出的72将共约100万字的论文精华,基本概括了施雅风院士在地理学和冰川学研究的主要成果,反映了作者学术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 郑本兴
    冰川冻土. 1999, 21(1): 93-94.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9.00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值此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建所40周年和施先生八十华诞喜庆的日子,研讨施先生的学术思想与治学精神,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作为跟随施老42年的老学生,他的言传身教使我受益匪浅他的学术思想与治学精神是地学界的宝贵财富。
  • 杜榕桓
    冰川冻土. 1999, 21(1): 94-95.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9.00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今年,欣逢施雅风院士诞辰八十周年和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建所40周年,双喜临门,特撰文致贺1958~1978年,有幸随施雅风先生从事科研工作,受益匪浅。
  • 张林源
    冰川冻土. 1999, 21(1): 95-96.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9.00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施雅风院士古稀之后,他并没有“刀枪入库,马放南山”,去安享晚年的清闲,而是以“不须扬鞭自奋蹄”的老骤精神,珍惜改革开放后的机遇,不断承担重大科研课题他亲临野外第一线,孜孜不倦地发现和剖析问题,换而不舍地追求科学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