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 第32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0-10-25
  

  • 全选
    |
    冰冻圈与全球变化
  • 戴礼云;车涛
    冰川冻土. 2010, 32(5): 861-866.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0.0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1999-2008年地面积雪观测资料,对全国范围内的雪密度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西北和东北是我国主要的积雪区,从10月到翌年4月基本都有雪存在. 全国雪密度每月的最高值从10月份开始到1月份一直南移,从1月份到4月份不断北移. 最大密度发生在1月份江南地区的湖南和江西的交界处. 江南地区积雪持续时间短,变化明显,属于瞬时性积雪. 东北和新疆地区的雪密度也相对较高,积雪持续时间长,雪密度变化相对平稳,大部分属于季节性积雪. 在东北和西北地区选取9个站点进行雪密度的变化研究,可以看出:从11月中旬到3月上旬是雪密度稳定期,10月到11月上旬和3月中旬到4月是雪密度非稳定期. 对西北和东北的降水、气温、雪深和雪密度做相关分析,表明:雪深是西北和东北地区雪密度的主要贡献因子.
  • 许崇海;;;罗勇;;徐影
    冰川冻土. 2010, 32(5): 867-874.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0.0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使用中国地区温度、降水格点观测数据以及多模式集合平均数据,计算了帕尔默干旱指数(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评估了全球气候模式对中国地区1961-2000年干旱变化特征的模拟能力,预估了SRES A1B情景下2011-2050年干旱的可能变化. 结果表明:对于衡量干旱变化特征的干旱频率、持续时间、干旱面积等几个指标,整个中国地区区域平均的模拟值与观测值较为符合;模式能够模拟再现西北地区的干旱变化特征,模拟的干旱程度在华北地区偏弱、长江以南地区偏强. 2011-2050年SRES A1B情景下,中国地区表现为持续的干旱化趋势;总体干旱面积和干旱频率持续增加,其中极度干旱的持续增加占主要作用. 从EOF结果看,未来40a中国地区以整体干旱分布型为主.
  • 穆振侠;姜卉芳;刘丰
    冰川冻土. 2010, 32(5): 875-882.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0.0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于以融雪及融冰补给为主的山区河流,融雪及融冰量的多少对当地可供利用水资源量的大小起决定作用,对河流所在的水库的正常蓄水、防洪及发电产生一定的影响. 积雪时空变化规律的影响因素较多,除气温这个主要因素外,还与当地植被覆盖情况、风向、风速及太阳辐射等因素有关,因此, 基于2001-2008年的MODIS积雪数据和NDVI数据分析了研究区的积雪覆盖度与NDVI时空变化特性. 结果表明:天山西部山区积雪分布极不均匀,边缘山区多雪,腹地少雪,边缘山区南坡比北坡积雪多;积雪期主要集中在10月到翌年5月,积雪年际变化差异较大,积雪有减少趋势. 近8a来研究区的植被有较好的改善且与降水有一定的联系,但部分区域NDVI也有减小的趋势,不同区域植被返青时间不同. 通过对比分析发现,除积雪消融与NDVI有其自有的变化规律外,两者之间也有很好的相关性,但关于植被覆盖是否会对积雪的消融起加速或减缓的作用,基于此两种MODIS数据产品无法得知,有待于通过其它方法或进行野外实验确定.
  • 谢昌卫;赵林;吴吉春;乔永平
    冰川冻土. 2010, 32(5): 883-890.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0.0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马衔山是目前黄土高原地区唯一证实有多年冻土发育的山脉. 残存的多年冻土被誉为黄土高原地区多年冻土的“活化石”. 近20a来马衔山多年冻土发生了明显的退化,目前仅在小湖滩有岛状多年冻土残存,属于典型的高温多年冻土,1990年代初在其它区域发现的零星多年冻土已经基本消失. 马衔山岛状多年冻土地温从10~16m的-0.2℃向上和向下升高,地温梯度±0.01℃m-1左右,相比1990年代初,多年冻土地温上升了0.1~0.2℃,年升温率为0.006~0.012℃a-1,小于青藏高原高温多年冻土平均升温速率. 马衔山多年冻土最大厚度约40m,正在发生着上引式和下引式退化,而岛状冻土边缘区域侧引式退化起主导作用. 马衔山多年冻土发育有丰富的地下分凝冰,根据地下冰发育特征和埋藏有机质层14C测试资料分析,马衔山多年冻土在新冰期形成后发生过多次地表重复堆积,共生共长作用是地下冰形成的重要原因. 丰富的地下冰和厚层有机质层的保护作用,以及区域寒冷的微气候环境,应该是马衔山多年冻土残存的主要原因.
  • 吴倩如;康世昌;;高坛光;张拥军
    冰川冻土. 2010, 32(5): 891-897.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0.0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青藏高原念青唐古拉峰北坡纳木错流域扎当冰川2007和2008年消融期的物质平衡和气象观测资料,计算了冰川冰和雪的度日因子值,分析了冰川度日因子的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扎当冰川雪的度日因子值为5.3 mmd-1-1;不同海拔冰的度日因子在4.0~14.0 mmd-1-1之间,平均为9.2 mmd-1-1. 扎当冰川冰的度日因子值随着海拔的升高有所下降,但季节变化规律不明显. 利用度日模型对扎当冰川物质平衡进行了模拟,得到2006/2007和2007/2008年该冰川的物质平衡值分别为-534 mm w.e.和247 mm w.e.,其中2007/2008年度的模拟值接近观测值.
  • 谢爱红;效存德;任贾文
    冰川冻土. 2010, 32(5): 898-905.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0.0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东南极冰盖边缘地带LGB69、冰盖内陆Eagle、冰盖顶点Dome A自动气象站2005—2006年记录的日平均气温为基础,辅以南极大陆边缘中山站2005年的连续气温资料,根据4个站点的海拔、气温、气压和地形,选择最接近气象站观测点的气压层,通过改进的9格点反距离加权内插法,分析NCEP/NCAR再分析气温在该断面的适用性.结果表明:NCEP/NCAR再分析气温与中山站、LGB69站、Eagle站和Dome A站实际观测值之间的相关系数分别为高达0.624、0.648、0.744和0.705(P<0.001,n≥365),能够反映本地区气温的年变化和季节变化. 但与实测值相比,再分析气温具有气温普遍偏高、年温差和标准偏差偏小、春夏季适用性强而秋冬季差等特点. 此外,从南极冰盖边缘至内陆,再分析气温误差有增大的趋势.
  • 张威;章高森;刘光琇*;李田;李忠勤;安黎哲
    冰川冻土. 2010, 32(5): 906-913.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0.0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对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不同海拔表层雪及雪坑雪中真核微生物的多样性进行比较分析,并结合δ18O结果, 探讨了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雪中真核微生物多样性分布及其时空特征. 结果表明: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真核微生物分属于Viridiplantae, Fungi , Amoebozoa, 和Alveolata四大类,藻类为主要类群,且均为衣藻. 序列比对结果显示,人类活动已明显影响到冰川中微生物的分布. 同时,研究发现真核微生物多样性与海拔及雪样积累时间均呈负相关,与δ18O值呈正相关,表明温度是造成这种多样性分布时空变化的主要因素,暗示真核微生物同δ18O值一样, 可作为气候环境变化的指标.
  • 张录;袁玉江;魏文寿;秦莉;
    冰川冻土. 2010, 32(5): 914-920.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0.0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对新疆伊犁尼勒克地区3个采点的雪岭云杉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与尼勒克气象站月降水的单相关普查发现,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与上年7-8月降水呈显著正相关,且具有明确的树木生理学意义. 将树轮宽度标准化年表进行平均得到区域树轮宽度年表,再考虑到上年7-8降水对当年、次年及再次年树木年轮生长的影响,建立区域年表对上年7-8降水的重建方程,重建了1671-2006年336a来的7-8月降水序列,经多方面验证,重建结果是可信的. 336a来,尼勒克地区7-8月降水经历了6个偏干阶段和7个偏湿阶段,其中偏湿年数多于偏干年数;最干旱年份为1713年,7-8月降水比多年均值偏少69.4%;最湿润年份为1783年,7~8月降水比多年均值偏多63.5%;7-8月降水长序列变化存在2.0a、2.2a、3.8a、4.9a、9.7a的显著准周期,且在1757年、1852年、1899年前后降水由多向少发生突变,1718年、1778年、1873年前后降水由少向多发生突变,1757年、1778年前后的突变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 冉玲;朱海江;阿依努尔孜牙别克
    冰川冻土. 2010, 32(5): 921-926.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0.0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气温、降水和径流等水文气象要素的对比,分析了新疆塔城白杨河流域在气候转型条件下水文特性的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1962-2007年46a白杨河流域的额敏站气温以0.53℃(10a)-1的速度增暖,降水量以8.5mm(10a)-1的速度增加;和布克赛尔站则以0.35℃(10a)-1的速度增暖,年降水量以6.4mm(10a)-1的速度增加. 额敏与和布克赛尔两站46a的年升温率远高于北疆平均增温率,白杨河流域气候有向暖湿型转化的趋势. 白杨河流域主要补给为积雪融水,多年平均出山年径流量为2.393×108m3,46a来年径流量以10×106 m3(10a)-1的速率增加. 白杨河径流量与额敏、和布克赛尔两站年降水量有着明显的正相关性;但与额敏、和布克赛尔两站年气温有着不明显的反相关性,说明白杨河流域径流量对气候变化有着明显的响应.
  • 赵勇;邓学良;李秦;杨青;霍文
    冰川冻土. 2010, 32(5): 927-934.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0.0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1961-2007年天山地区32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夏季天山地区极端降水事件的气候分布和时间变化特征. 结果表明:夏季天山地区的极端降水量、极端降水日和极端降水比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 局地极端降水频繁,平均3~4d就有1次发生,大范围极端降水较少发生. 连续性极端降水以1d为主. 极端降水量在天山南北坡均随地形增加而增多,地形高度对降水的影响,北坡要大于南坡. 在相同高度范围内,北坡极端降水量基本均大于南坡. 天山地区的极端降水事件呈增多趋势,在1970年代中后期至1980年代中前期,极端降水事件为低值期,而1990年代是高值期.
  • 罗栋梁;金会军;杨思忠;Bernd Wünnerman
    冰川冻土. 2010, 32(5): 935-940.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0.0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冬给措纳湖位于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东北部, 湖区高寒沼泽、冰缘环境、冻土分布及其演化在全球气候变暖条件下, 有其自身特点. 为探讨冬给措纳湖湖区冻土分布及冰缘环境, 2009年5月9-26日,对冬给措纳湖进行了考察, 发现冻融草丘、冻胀丘遗迹、寒冻裂缝、热融洼地、古冻融褶皱等现代冰缘及古冰缘现象在湖区普遍存在. 湖东、西岸的沼泽湿地中, 热喀斯特发育明显, 形成热融洼地和冻融草丘. 湖北岸阶地及草场中存在零星和岛状冻土, 经钎探表明, 当时融化深度为0.3~0.4 m, 0.4 m深度处冻土中有胶结冰粒. 冲积平原的沼泽湿地中, 冻融草丘和热融洼地存在; 冻胀丘遗迹、寒冻裂缝在沼泽湿地边缘泥炭覆盖地存在. 湖北岸二级阶地剖面发现古冻融褶皱.
  • 岳平;张强;邓振镛
    冰川冻土. 2010, 32(5): 941-947.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0.0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2008年5-9月锡林浩特国家气候观象台辐射和通量观测资料,分析了锡林浩特典型草原生长期各辐射分能量和同期能量通量的月平均日变化以及地表能量闭合度. 结果表明:草原生长期总辐射月平均日最大值出现在7月,平均日最大辐射强度达到753.14Wm-2,最小值出现在5月,为697.27Wm-2. 受地表反照率和太阳总辐射的影响,生长期反射辐射最大值出现在5月份,平均日积分值为4.92MJm-2;9月份最小,平均日积分值为3.76MJm-2. 生长期获得的辐射能量为1385.67MJm-2,平均净辐射(H )强度为104.52Wm-2;感热通量(Rn )共支出640.39MJm-2,日平均强度为53.40Wm-2;潜热通量(HL )共支772.96Mm-2,日平均强度为55.10Wm-2. Rn 和H + HL+G 线性回归的结果显示,草原生长期日平均能量闭合率为90%,能量不闭合程度为10%.
  • 王晓香;效存德;崔晓庆;丁明虎
    冰川冻土. 2010, 32(5): 948-953.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0.0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用离子色谱分析雪冰样品中痕量化学成份时,样品瓶的选择和前处理是确保实验结果的关键环节之一. 痕量雪冰样品瓶在选择时需要注意两点:第一,瓶子的材质要根据所采样品的性状和所测组份的化学性质选取;测试常规的阴、阳离子,需选择易于运输和保存的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材质的塑料采样瓶;测试有机酸时,为避免瓶子本身对样品的污染,通常选择玻璃瓶; 第二,要确保所选样品瓶的密闭性, 为保证雪冰内痕量化学成份的准确测定,不同材质的样品瓶应采取不同的清洗流程. 塑料瓶首先用洗涤剂浸泡6~8h后刷洗,再用蒸馏水浸泡24h后充分冲洗,最后采用18.2MΩ的超纯水浸泡12h并冲洗至空白检测合格;玻璃瓶则需首先用洗涤剂浸泡6~8h后自来水冲洗干净,接着在1%~2%盐酸溶液或铬酸洗液中浸泡48h后充分冲洗,再用蒸馏水冲洗浸泡24h,充分冲洗,最后用18.2MΩ的超纯水浸泡12h并冲洗至空白检测合格. 此外,在样品的采集与运输过程中,一定要预留空白,以检验样品瓶从运出实验室至返回实验室的整个过程中是否受到系统性污染,做好整个过程的质量控制工作.
  • 寒区科学与技术
  • 王威娜;支喜兰;毛雪松;侯仲杰;雷明轩;
    冰川冻土. 2010, 32(5): 954-959.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0.0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季节冻土地区冻融循环作用对路基土回弹模量的影响,以2种路基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风干和加湿的方法,使高50mm、直径为50mm无侧限圆柱体试件达到5种预期含水率;采用承载板法进行回弹模量试验,分析了路基土在0~12次冻融循环作用下,回弹模量随冻融循环次数变化的规律. 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土体的回弹模量减小,到第6次冻融循环后土体回弹模量衰减基本稳定. 建议在进行季节冻土地区路面设计时,应考虑冻融循环作用对路基土的影响,建议选取第6次冻融循环后的土体回弹模量作为路基强度设计值.
  • 张小鹏;陈凯;李锋
    冰川冻土. 2010, 32(5): 960-963.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0.0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满足按照断裂力学方法进行静冰压力分析的需要,对淡水冰的断裂韧度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 三点弯曲试件采用天然原型冰制作,试验温度为-2℃和-8℃,应变率为6.25×10-5s-1、6.25×10-6s-1和6.25×10-7s-1 ,在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中这是很少涉及的试验参数条件. 结果显示:S1型柱状晶粒冰的断裂韧度随着应变率的降低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加,KIC=86.2~226.0 kPam1/2,比通常在较低温度和较高速率条件下的测量值有显著的提高.
  • 高磊;施斌;唐朝生;王宝军;顾凯;甘宇宽
    冰川冻土. 2010, 32(5): 964-969.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0.0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研究温度对FDR测量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影响,采用基于FDR技术的两种土壤水分传感器TDR-3和PR2,在环境温度范围为5~60℃条件下,对南京地区的粘性土土样进行了土壤体积含水量测试分析. 结果表明:基于FDR技术的土壤水分传感器测量土壤水分时存在明显的温度效应,两种传感器所测的体积含水量与温度之间均呈线性递增关系,TDR-3的温度修正系数范围为0.2%~0.3%(v/v)-1,PR2的温度修正系数范围为0.1%~0.2%(v/v)-1. 研究成果对于提高FDR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 南卓铜;李新;王亮绪;丁永建;祝忠明;吴立宗
    冰川冻土. 2010, 32(5): 970-975.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0.0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数据中心”致力于中国西部环境与生态科学数据的共享. 在介绍西部数据中心整体结构的基础上,对西部数据中心的在线数据共享平台的技术实现方案、开发模式和数据库结构,元数据标准、数据知识关联、分类和导航等关键技术实现进行了介绍. 西部数据中心共享平台本着方便查询、详细数据说明、易于管理、着眼未来和突出服务等原则,充分利用最新的Web和GIS技术在政策许可范围内实现数据共享.最后,讨论了数据中心之间集成、模型服务等问题.
  • 舒乐乐;南卓铜
    冰川冻土. 2010, 32(5): 976-981.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0.0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野外实时数据对于研究和预报工作越来越重要,传统的有线、无线或者混合数据传输方案往往建设难度大、成本高,且需处理数据冗余、信息纠错和信息干扰等实际问题. 实验基于当前流行的类Twitter网络服务和GSM短信息服务, 提出了一套基于无线短信的满足近实时数据获取要求的水文野外数据获取系统,并对其进行初步试验. 方案具有低成本、高效率、构建灵活快速等特点,可以被广泛应用于近实时、保密性要求低的科研生产领域数据采集业务.
  • 宋存牛
    冰川冻土. 2010, 32(5): 982-988.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0.0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冻土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冻害已成为寒区工程建设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造成冻害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土体的冻胀和融沉,而冻融过程受控于土体温度场、水分场、应力场及其变化规律. 深入开展水热力耦合作用机理的研究对解决实际工程冻害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国内外在水热力耦合作用机理、耦合作用方程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评,指出了各种研究结果之间差异、不同冻胀模式建立的依据、研究方法以及适用条件,分析了目前冻融过程中土体水热力耦合作用理论和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发展的方向.
  • 寒旱区生态与环境
  • 王一博;王根绪;吴青柏;牛富俊;程慧燕
    冰川冻土. 2010, 32(5): 989-998.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0.0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黄河源冻土严重退化地区,采用选择典型区域和样地进行实验和模型模拟的方法,对不同植被退化特征条件下高寒土壤的水分特征曲线、土壤饱和导水率、土壤入渗及土壤水分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Gradner和Visser提出的经验方程θ=AS-B对该地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有良好的模拟性;不同植被盖度条件下土壤的饱和导水率和土壤入渗有明显的区别,表层0~10cm范围内,黑土滩的饱和导水率和入渗强度最强,30cm以下土层中土壤饱和导水率、入渗强度以及土壤含水量几乎不受植被的影响. 随植被退化表层土壤含水量出现明显降低,退化越严重,水分流失越多,最多时能达到38.6%,植被根系最发达的10~20cm范围的土壤含水量流失对高寒草甸土壤环境影响最大,水分流失导致退化草甸恢复难度较大. 通过比较研究,在黄河源地区考斯加科夫(Kostiakov)入渗公式f(t) = at-b更适用于该研究区域高寒草甸土壤水分入渗过程的研究.
  • 王水献;董新光;刘磊
    冰川冻土. 2010, 32(5): 999-1006.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0.0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干旱绿洲水盐过程与分异是影响天然植被生长和绿洲生态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焉耆盆地河畔带、荒漠带、湖畔带土壤水盐及地下水位和天然植被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绿洲天然植被生物多样性取决水盐双梯度影响,盐分不断向湖畔积聚是引起焉耆盆地湖畔生态系统生境恶化的主导因子. 绿洲内部河畔带物种多样性与地下水埋深关系表明,在埋深<1.5m区域,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加大,物种多样性减少;在埋深1.5~3m区域内,随着地下水埋深加大,其物种多样性在增加;而当埋深在3~4m之间时,随着地下水埋深的加大,植物多样性呈明显减少趋势;而在埋深>4m区域内,多样性指数波动不大.调查表明,随着埋深的变化,地表的天然植被草本、灌木、乔木也呈现明显的分异,地下水水盐条件制约植被分布、生存和演替,各种植被类型适应不同的地下水位和盐分特征.
  • 汤萃文;杨国靖;任珺;苏研科;肖笃宁
    冰川冻土. 2010, 32(5): 1007-1014.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0.0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RS和GIS技术的支持下,以研究区TM影像图和数字地形图为基础,运用景观指数分析方法和空间叠加分析方法,对石羊河、黑河流域上游地貌格局、景观格局及其空间分布基本特征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石羊河上游农田面积比例显著高于黑河上游,山地草原和乔木林占据面积较大,景观异质性较高,但破碎化程度也较高;黑河上游高山灌丛和高山草甸占据面积较大,景观完整性和连通性较好,破碎化程度较低. 结果反映出不同的地形地貌特征、气候条件以及人类活动方式对干旱区山地自然景观结构及其分布特征的影响.
  • 常宗强;冯起;司建华;曹生奎;翟禄新;王耀兵;
    冰川冻土. 2010, 32(5): 1015-1021.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0.0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雅布赖风沙口固定沙丘(阳坡和阴坡)、丘间低地和对照(人工加水)4 种生境中白刺的叶片水势(Ψs)、含水量(LWC)、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Cs)等进行了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各生境下白刺叶片白刺叶片渗透势值分别为-3.11MPa,-2.02 MPa,-1.34MPa和-1.21MPa; 白刺叶片水势随生境土壤水势(Ψsoil)升高而增加,变化趋势为:固定沙丘<丘间低地<对照(p<0.01). 叶片含水量随生活型及生境的变化与渗透势相似,而叶片渗透势与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气孔导度呈显著的指数关系(p<0.01). 0~2500μmolm-2s-1光强范围内,白刺的净光合速率随土壤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大,蒸腾速率随光强的增高不断增大. 白刺叶片平均水分利用效率在丘间低地土壤含水量为6.9%时达到最大值,因此,白刺的光能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都比较好的土壤含水量应该为7%左右.
  • 牛世全;李君锋;杨婷婷;达文燕;杨建文;宁应之;姚健
    冰川冻土. 2010, 32(5): 1022-1029.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0.01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甘南玛曲沼泽湿地6个样地的微生物量与土壤酶活性及其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纤维素酶活性在冬季达到高峰,其余5种土壤酶活性分别在春季和秋季达到高峰;硝化细菌数量与过氧化氢酶、纤维素酶、脲酶、碱性磷酸酶有较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微生物量与酶活性之间存在极显著相关关系,其中微生物量因子中的放线菌、氨化细菌、硝化细菌和土壤酶活性因子中的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是引起相关性的主要因素;酸性磷酸酶活性与土壤含水率、pH值、硝态氮含量、氨态氮含量都有密切的关系,过氧化氢酶活性可以通过有机质的含量来反映,脲酶活性可以通过土壤的含水率来反映,碱性磷酸酶活性可以通过电导率来反映.
  • 汤红官;陈拓;文陇英;张有福;何元庆
    冰川冻土. 2010, 32(5): 1030-1034.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0.0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连续2a测定了祁连圆柏(Sabina przewalskii)和圆柏(Sabina chinensis)叶片δ13C值及叶片相对含水量、脯氨酸和硅(Si)含量的季节性变化,研究了叶δ13C值与环境因素之间的相关性(月总降雨量、月平均气温、月平均土温、月总日照时间、相对湿度、大气压、蒸汽压、风速以及潜在蒸发量). 结果表明: 叶片δ13C值与大气压成负相关,而与气温、降雨量、蒸汽压、潜在蒸发量、日照时间、风速及土温成正相关;13C值与相对湿度之间无显著关系,说明圆柏属植物叶13C值可以作为这些气象因素有效的指示指标. 同时, 叶片13C值与脯氨酸和Si含量负相关,与叶片含水量和MDA正相关,并且相对圆柏来说,祁连圆柏有更高的13C值、脯氨酸含量和Si含量,较低的叶片含水量和MDA含量,说明叶片13C值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指证环境胁迫的抗逆指标.
  • 王忠臣;;钱亦兵;*;张海燕;;黄世光;
    冰川冻土. 2010, 32(5): 1035-1043.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0.0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东天山喀尔里克山北坡-淖毛湖盆地不同类型土壤的粒度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主要由粉粒和砂粒组成,从喀尔里克山北坡、中部地区到淖毛湖盆地,土壤粒度平均值逐渐变大,颗粒分选性差,偏度多属极正偏或正偏,峰态集中在宽、中等和窄3个等级,表明其成土母质较粗、来源相对复杂. 土壤的粒度参数Mz、σ、SK和KG值很好地表征了不同土地类型和植被类型及盖度对土壤粒度特征的影响. 土壤粒度分维值呈现出随海拔降低逐渐减小的趋势,并且分维值与粘粒含量呈正相关关系. 喀尔里克山北坡土壤中粘粒的含量高于中部地区和淖毛湖盆地的土壤,反映出不同地区土壤母质来源和沉积环境的差异.不同地带土壤概率累积曲线的空间变化及综合参数特征表现出地形和气候对颗粒运动形式有一定影响,并且不同地区土壤在成因上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 生态经济
  • 唐增;刘建国
    冰川冻土. 2010, 32(5): 1044-1048.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0.0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态补偿标准时生态补偿的研究和有效实施过程中的核心问题之一. 通过分析当前主要的补偿标准确定, 指出其方法存在的不足. 介绍了一种新的计算生态补偿标准的方法----最小数据法. 该方法基于补偿对象的微观决策机制, 考虑个体间的差异, 模拟其经济行为, 从而确定在特定生态恢复目标下的生态补偿补偿标准. 利用最小数据方法, 选择民勤为研究区域,分析了为实现区域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分水目标下的生态补偿标准. 结果表明: 为实现生态补偿的目标, 民勤需对退耕耕地采用的补偿标准为6327元hm-2a-1, 这一标准低于当地耕地的平均收益, 说明采用最小数据法确定补偿标准能提高生态补偿资金的使用效率.
  • 安瓦尔买买提明;;张小雷
    冰川冻土. 2010, 32(5): 1049-1057.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0.0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借助前人研究成果,积累塔里木盆地城镇化与生态环境方面的数据资料,在综合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和谐的若干关联指标,应用熵值法计算了指标权重,运用模糊数学理论,以模糊评价法的基本原理为指导,查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模糊集合中各变量的隶属度,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方法进行空间分析及可视化,确定塔里木盆地县域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的等级并对和谐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塔里木盆地的城镇化综合水平呈现东部高、西部低的态势,而生态环境综合水平呈现南高北低的态势。在塔里木盆地42个县市中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的变化幅度很大,在0.16373 ~ 0.99995之间,和谐度属于完全和谐、良好和谐与中度和谐类型的有35个,占总县市数的83%。本文结合和谐度的大小并根据分类标准,大致将塔里木盆地42个县市划分为完全和谐、良好和谐、中度和谐、勉强和谐、低度不和谐和严重不和谐等六种地域类型;同时,利用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差距的绝对值,将塔里木盆地42个县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划分为同步和谐型、城镇化超前型和生态主导型等三种模式。其后,结合塔里木盆地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和谐类型和和谐模式,将塔里木盆地42个县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可以分为10种组合形式。最后,根据塔里木盆地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和谐度的空间差异性,针对塔里木盆地各县市的特点,制定差别化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建设对策,进行更有针对性的调控和引导,促进塔里木盆地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系统的和谐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 简讯
  • 沈永平
    冰川冻土. 2010, 32(5): 1058-1058.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10.0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