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 第19卷, 第3期 刊出日期:1997-08-25
  

  • 全选
    |
    研究论文
  • 崔之久, 熊黑钢, 刘耕年
    冰川冻土. 1997, 19(3): 193-201.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7.00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冰川侵蚀形态的观测与分析得知:(1)冰川槽谷中冰川擦痕的大小和密度在中心较大,鲸背岩出现在冰川槽谷的中部,羊背石发育在槽谷两侧。因此,可以将槽谷分为强烈磨蚀的中部和弱磨蚀而强拔蚀的两侧。(2)冰坎的纵剖面上,迎冰面可见鲸背岩、羊背石以及倾角20°的剪切裂隙;背冰面以拔蚀为主,见倾角40°的张性裂隙。沿冰川槽谷纵向,剪切裂隙出现在压缩部位,张裂隙出现在伸张部位。它反映出冷底冰川的动力特性与冰床基岩的受力机制的一致性。
  • 黄茂桓
    冰川冻土. 1997, 19(3): 202-206.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7.00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西昆仑山古里雅冰帽海拔6070m处钻孔,深309m,上部200m进行了温度测量。对实测资料作稳定态分析后,得出冰内温度梯度大、底部达融点的结果。算出地热通量为112mW/m2,与青藏高原为高地热区的观点一致。
  • 王宁练, 刘时银
    冰川冻土. 1997, 19(3): 207-213.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7.00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冰川波动历史来揭示气候变化是一种重要的方法。然而,以往有关这一方面的研究大都是一些定性的结果。文章试图依据冰川变化来定量的研究气候变化,并且通过近百年来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的变化,揭示出本世纪以来该河源地区夏季气温上升了约0.23~0.25℃;同时,对于该冰川不同长度规模时的气候敏感性也进行了讨论。
  • 张寅生, 姚檀栋, 蒲健辰, 效存德, 康世昌, 侯书贵, 太田岳史, 矢吹裕伯
    冰川冻土. 1997, 19(3): 214-222.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7.00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1993年5~9月连续时间序列的资料,对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冬克玛底冰川区及其流域的水文过程特征进行初步分析。由于青藏高原季风环流的影响,在性质不同气团控制所产生的降水天气过程的降水量差别极大,该区域主要降水集中在6~8月,Tretyakov雨量器对标准雨量器捕捉率的修正量小于天山地区的研究结果。该流域地面蒸发过程较为强盛,各种下垫面的蒸发量占流域水量平衡收入的37%,土壤蒸发量与水面蒸发和土壤含水量之间关系密切。流域平均径流系数为0.63,径流模数为26L/(s·km2),冰川融水径流对整个流域径流影响很大,冰川融水对流域径流的补给率为49%.冰川融水径流主要产生于7~9月初,时间短,但强度大,其冰川融水径流量除与气温变化有关外,还与能量过程重要因子——冰川表面反射率呈幂函数关系。
  • 袁玉江, 胡列群, 李江风
    冰川冻土. 1997, 19(3): 223-230.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7.00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展开分析了新疆北疆地表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将北疆地表水资源序列由250a延长到412a,并首次提出了将两个来自不同树轮年表的重建序列进行合并所应满足的条件。分析了412a来北疆地表水资源的突变与渐变特征,对其形成了一些新认识,较之以前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新进展。
  • 王绍令, 赵秀锋
    冰川冻土. 1997, 19(3): 231-239.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7.00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将90年代的勘探、钻孔测温和地面综合调查等实测资料与70年代对比,发现青藏公路南段岛状多年冻土区内的冻土退化和生态环境变化相当明显。表现为岛状多年冻土南界北移12km,多年冻土岛总面积减少7%.沼泽化湿地面积缩小约三分之一,沼泽化草甸向草原化草甸逐步转化,湖塘和洼地中的水生植物群落向湿、中生植物群落演替。草场退化严重,少数地段土地沙化,形成活动性砂丘,目前区内的生态环境正向劣势方面发展。
  • 王家澄, 吴紫汪, 刘永智, 徐学祖
    冰川冻土. 1997, 19(3): 240-244.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7.00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青藏公路沿线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的总长度为760km.根据气温冻结指数和融化指数可估算最大季节冻结深度和最大季节融化深度。根据含水量划分出5种冻土类型和5个冻胀敏感性等级。提出了光缆埋设若干选线和施工建议。
  • 沈忠言, 张家懿
    冰川冻土. 1997, 19(3): 245-251.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7.00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恒应变速率控制下等应变幅三轴动强度试验,对不同围压下的冻结粉土的应力-应变关系、动强度、破坏时间和破坏振次以及退荷回弹动弹模的讨论,认为围压效应有增强效应(提高动强度)和减强效应(降低动强度)两部分合成。在低围压时,围压效应中增强效应占主导,动强度随围压增加而提高;围压达到一定值之后,减强效应起主导作用,动强度随围压增加而下降。导致这一特点的主要机理是,围压作用下冰点下降引起冻土的未冻水含量增大和基本强度下降及两者交互作用的结果。强度偏离摩尔-库仑直线的差值恰与未冻水含量增值、基本强度降值两者之乘积成正比。
  • 彭铁华, 李斌
    冰川冻土. 1997, 19(3): 252-257.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7.00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降温速率对硫酸盐渍土的盐胀率有显着影响。随降温速率的减小,各种含盐量、密实度的硫酸盐渍土的盐胀率以幂函数增长。其通式为y=AVT-B,但其增长规律彼此又有显着差别,主要表现在A、B参数的变化上。在试验范围内,A、B值随含盐量的增加而增加,随密实度的增大而减小。
  • 武建军, 何丽红, 王廷栋, 俞祁浩
    冰川冻土. 1997, 19(3): 258-262.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7.00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针对冻土受力变形的特性,给出了白光散斑照相、激光散斑照相和激光显微散斑照相技术相结合测量冻土位移的方法,分析讨论了各种散斑照相的测量范围。对冻土弹性变形范围内的位移测量实验表明,这是一种有效的测量手段。
  • 马芹永
    冰川冻土. 1997, 19(3): 263-267.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7.00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冻结法是通过厚表土井筒施工的有效方法,“冻实”和强化冻结是深厚粘土层冻结值得推荐的方案。实践证明,钻眼爆破法能够加快掘进速度。在保证冻结管安全条件下提高钻眼爆破效率,必须合理选择钻眼设备,优化冻土爆破参数,实现全断面一次爆破。
  • 朱玉君, 王铁刚, 王世荣
    冰川冻土. 1997, 19(3): 268-271.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7.00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传统的中小型拦河闸受冻害破坏较普遍而严重,新型的箱隔式拦河闸通过其总体布置,结构形式本身圆满地解决了复杂的冻害问题,不需外加任何特殊的防冻措施。箱隔式闸总体布置简单,阵线集中,薄弱环节少,受冻部位及面积小,基础在一个平面上均用水保温防冻,消除了基底法向冻胀力的危害,箱隔对称水平冻胀力大部分通过箱隔传递作用而衰减或平衡。
  • 金会军, 程国栋
    冰川冻土. 1997, 19(3): 272-279.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7.00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甲烷水合物是地球表层(<2km)最重要的碳库,其CH4含量很可能超过1016kg.暴露大陆架的海侵加热及深部压力变化可能使海相沉积物中的甲烷水合物失稳分解;而冰帽生长,使其下的水合物稳定带扩展。水合物对地表扰动的敏感性、稳定和失稳时间尺度的不对称性和水合物巨大碳量表明,甲烷水合物可能在调节冰期、间冰期大气成分中扮演重要角色。北极沿海多年冻土变暖和甲烷释放可能早已开始,但目前和下一世纪的排放量可能不大。由于水合物赋存和水合物碳量估计的不确定性和制约水合物稳定性机制的复杂性,特别是表面变化在深处传播的长时间滞后和衰减,水合物中甲烷对目前全球气候变化有一定影响,但这种影响较小,至少在21世纪不会有重要影响。
  • 徐学祖, 何平, 张健明
    冰川冻土. 1997, 19(3): 280-283.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7.00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97年4月15~17日在瑞典吕勒奥工学院召开了“国际地层冻结和冻结作用研讨会”.会议共发表论文82篇,涉及7个专题:ISSMFE工作组报告、正冻正融土岩中的热质迁移、冻结敏感性和冻胀、已冻已融和正融土岩的力学性质、环境土冻结、工程设计和工程实例。文章主要论述土体冻结和冻胀研究的新进展。
  • 刘经仁
    冰川冻土. 1997, 19(3): 284-287.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7.00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英国出版的《极地与冰川文摘》为统计蓝本,据文摘法确定冰川学和冻土学的外文核心期刊,并按学科对这些期刊进行分类。指出《自然》、《科学》和《国际学位论文文摘:B》等自然科学综合性期刊在冰川学和冻土学核心期刊中的重要性以及冰川学和冻土学的发展趋势。
  • 王宁练, 姚檀栋
    冰川冻土. 1997, 19(3): 288-288.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7.00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随着1957年国际地球物理年的开始,美国为了研究极地地区新出现的自然科学目标,于1960年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建立了极地研究所(Institute of Polar Studies),1987年改名为伯德极地研究中心(Byrd Polar Research Center)。伯德极地研究中心的宗旨是认识地球寒区在全球系统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