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 第19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7-02-25
  

  • 全选
    |
    研究论文
  • 叶佰生, 李世杰, 施雅风
    冰川冻土. 1997, 19(1): 1-9.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7.0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乌鲁木齐河源区末次冰盛期形成的保存完好的古冰川遗迹和现代气候条件下冰川物质平衡与气候的关系,用冰川动力学方法估算出冰川达到末次冰盛期规模时的气候条件.依据末次冰盛期冰川面积,结合冰川平衡线高度和冰川体积综合分析,乌鲁木齐河源区末次冰盛期的夏季气温应比现代低4.8℃左右,降水约只有现代的30%.但目前其它古气候方法的研究结果表明,末次冰盛期的夏季气温比现代低5.6℃左右,两者相差0.8℃,其原因可能主要是冰川动力学方法未考虑构造抬升对气温的影响,据此推测,乌鲁木齐河源区末次冰盛期至今的构造上升量约为130m.
  • 刘潮海
    冰川冻土. 1997, 19(1): 9-9.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7.0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评《天山积雪与雪崩》刘潮海(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730000)由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谢自楚研究员和哈萨克斯坦国家科学院地理研究所И.B.谢维尔斯基院士等主编的《天山积雪与雪崩》一书,于1996年6月由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
  • 赖祖铭
    冰川冻土. 1997, 19(1): 10-16.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7.0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大气中日益增多的温室气体使我国西部地区的气候在近三四十年来出现了干暖化趋势,导致河川径流量明显减少.据统计,从50年代后半期到80年代,新疆地区的河川径流量减少了6.4%;西藏东南部的3条大河从60年代到80年代则平均减少了13.2%,其减少量远大于新疆.这主要是因为气温升高使冰雪融水增加,新疆的河流受到冰雪融水的补偿.虽然西藏东南部的河流也有冰川存在,甚至冰川覆盖面积远大于新疆一些内陆河流域,但那里有更加丰沛的降水对河川径流的变化起着主导作用,使冰雪融水的作用相形见拙.
  • 刘潮海, 谢自楚, 王纯足
    冰川冻土. 1997, 19(1): 17-24.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7.0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1958-1959~1991-1992年度,以负物质平衡状态为主,累积负平衡量达851.9×104m3,冰川平均亏损4562mm水层,与中亚山地冰川物质平衡的变化趋势相似,均是由夏季平均气温升高和年降水量减少引起的.分析17a的物质平衡实测资料表明,净物质平衡与平衡线高度,以及平衡线高度与夏季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存在着密切关系,夏季平均气温变化1℃,平衡线高度变化102m,年降水量变化100mm,平衡线高度波动58m.
  • 曹梅盛
    冰川冻土. 1997, 19(1): 25-29.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7.0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据世界冰川监测处(WGMS)收集、编辑和出版的全球冰川物质平衡序列资料,用Mann-Kendel与滑动平均t检验法探测了天山地区6条冰川10a尺度的物质平衡突变.结果表明,70年代中它们曾发生过突变,约三分之一突变量系年积累减少引起的,另外三分之二由消融量加剧导致的.所以,本次突变系夏季温度升高、消融剧增为主导,叠加年降雪量递减的综合结果.
  • 刘耕年, 崔之久
    冰川冻土. 1997, 19(1): 30-38.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7.0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南极长城站区地表松散沉积物按成因分为冰碛、冰缘沉积、冲积、湖积和海岸沉积.对其部分沉积的3.52mm以下粒度分析表明,其粒度特征有明显的差别,能很好地反映其形成过程和环境特征.按冰缘沉积、冰碛、冲积和海岸沉积的次序,其粒度组成中砂粒级的含量增加,粉砂和粘土的含量减少;分选性由分选差变为分选较差和分选好;平均粒径分别落在极细砂、细砂、中砂和粗砂粒级;偏度由极正偏变为近对称.粒度参数散点图中各种沉积物的分布有明显的区别.粒度频率曲线的差别能很好地反映沉积物各自的形成过程特点.而冲积和海岸沉积服从正态概率分布,其累积图表现为直线形;冰缘沉积和冰碛服从罗辛概率分布,在累积图中表现为直线形.
  • 王绍令
    冰川冻土. 1997, 19(1): 39-46.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7.0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若尔盖高原内部年平均气温0.6~3.3℃,气温年较差19.1~21.2℃,已不具备多年冻土形成和保存的气候条件.据1992年7月间试坑和钻孔测温,在1.0~2.2m深处地温为5~8.4℃,浅层地下水温6.0~7.8℃,由此判断不存在多年冻土,季节冻结深度为1.0~2.0m.据冻土现象和试坑资料判断,周围山地海拔4150~4200m以上发育山地岛状多年冻土.区内沼泽演化表明,部分沼泽已疏干或向疏干趋势发展,草场退化和草原沙化已成为本区生态环境的重要问题,并已影响畜牧业发展.
  • 袁九毅, 闫水玉, 赵秀锋, 王绍令
    冰川冻土. 1997, 19(1): 47-51.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7.0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测定了分布于唐古拉山南麓两道河-聂荣高地多年冻土岛和冻土退化后,季节冻土区的两种嵩草草甸群落中各物种的重要值以及群落生态优势度、物种多样性,结合冻土环境对比分析得出,诸多物种重要值发生了明显变化,物种多样性、生态优势度都有所增高,这是该区独特的生境特征所导致.另外,草场的特性也发生了改变,应引起畜牧生产者的关注.
  • 马巍, 吴紫汪, 蒲毅彬, 常小晓
    冰川冻土. 1997, 19(1): 52-57.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7.0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CT手段观测分析了冻土三轴压缩蠕变过程中结构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蠕变过程中围压的作用抑制了冻土体中裂隙的增长,加强了结构的强化作用,致使冻土在不稳定蠕变阶段和稳定蠕变阶段表现出结构强化占优势.随着非弹性变形的进一步累积,如果结构强化仍然占优势,则变形具有衰减特征;如果弱化作用克服了围压效应占主导,则发展以破坏而告终的非衰减蠕变.破坏首先发生在样品低密段的薄弱区,在样品表面形成拉伸裂缝,然后向内扩展最终导致整体结构的破坏.
  • 武建军, 何丽红, 王廷栋, 刘永智
    冰川冻土. 1997, 19(1): 58-64.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7.0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光粘弹性实验方法模拟了地下工程中圆截面巷道围岩及冻结壁的蠕变过程,给出了巷道围岩和冻结壁的应力分布规律及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地下工程的设计及预报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实验手段.
  • 李南生, 李洪升, 丁德文
    冰川冻土. 1997, 19(1): 65-72.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7.0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二维相变热传导方程出发,应用保角变换将研究区域规整化,在热力等效原理基础上导出冬季冻结期输油管拟稳态温度公式,并由此给出保温隔热层厚度、管线散热量、管道轴向温降、管道上部最大冻深、冻结速率、系统热阻热工公式.
  • 赵东辉
    冰川冻土. 1997, 19(1): 73-78.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7.0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地中渗透仪(试筒)对非饱和土柱冻结期间潜水消耗特征进行了5a的观测.试验表明,冻结期潜水消耗量与潜水埋深呈二次抛物曲线关系.潜水消耗强度与冻结历时关系曲线具有一个峰值,峰值出现时间随潜水埋深增大而滞后.
  • 柯昌松
    冰川冻土. 1997, 19(1): 79-83.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7.0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从分形几何的观点出发,通过对冻土模型的爆破试验,着重对试样爆后碎块块度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冻土爆后块度分布是个分形,分形维数(D)不仅是反映冻土破碎程度恰当的统计特征量,而且与试样冻结温度密切相关.还探讨了分维值与冻土抗压强度的关系.
  • 杨丽英, 李斌
    冰川冻土. 1997, 19(1): 84-89.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7.0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含氯化钠硫酸盐渍土的盐胀量、液限、塑限进行了试验分析,提出了不同硫酸钠含量水平下氯与硫酸根比值,即Cl-/SO42-与盐胀率、Cl-/SO42-与液限、塑限之间的计算公式.对从Cl-/SO42-角度评判盐渍土的工程性质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 盛文坤, 姚檀栋, 邓友生
    冰川冻土. 1997, 19(1): 90-94.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7.00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古里雅冰帽中的SO42-离子主要来源于陆地地表矿物的事实,以及干旱少雨的内陆地区可溶性硫酸盐分布范围广,在地表矿物中含量的变化主要受气候条件,特别是干湿程度所控制的自然现象,提出了用古里雅冰芯中的SO42-离子推断该冰川作用区的干湿变化.用古里雅冰芯的SO42-离子推断出的该地区小冰期以来的干湿变化,与冰芯中冰川积累量和δ18O所反映的干湿变化相一致.
  • 谢自楚
    冰川冻土. 1997, 19(1): 95-96.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7.00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1996年9月2~6日,在俄罗斯北极基洛夫市召开了国际雪崩讨论会.会议由俄罗斯基洛夫市阿巴吉特(Apatit)磷灰石矿联合企业发起,参加会议的有美国、加拿大、法国、瑞士、意大利、奥地利、瑞典、挪威、日本、印度、中国和俄罗斯12个国家的100余名代表.会上宣读论文40余篇,涉及雪崩研究、防治、预报等方面,基本上反映目前雪崩研究的最新水平.除传统课题外,在雪崩与全球变化、雪水流、雪崩动力学及数学模拟以及人工引发雪崩新方法等方面,论文较集中,内容较新颖,反映了目前国际雪崩研究的新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