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 第16卷, 第1期 刊出日期:1994-02-25
  

  • 全选
    |
    研究论文
  • 施雅风, 李吉均
    冰川冻土. 1994, 16(1): 1-14.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4.00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纵论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冰川学与第四纪冰川研究的巨大进展,其中包括:南极冰盖研究,青藏高原冰芯研究,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等山区冰湖溃决洪水,泥石流及牧区雪害考察,天山冰川站的重建与重要进展,冰川编目、冰川融水资源、季节雪分布变化和融水径流研究,区域冰川考察与总结,中国东部第四纪冰川与环境新认识,中国西部第四纪冰川研究的深化和争论,中国冰冻圈与全球变化等九个方面。参考文献近80篇。
  • 吴紫汪, 马巍, 张长庆, 沈忠言
    冰川冻土. 1994, 16(1): 15-20.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4.00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主要阐述在一定的加荷速率下,围压和温度对冻结兰州砂上应力-应变特性的影响。试验表明,围压的增大或温度的升高明显增强了冻结砂土的塑性及应变硬化性能。随着围压的增大,冻结砂土的极限偏应力强度和轴向破坏应变增大,随着温度的降低,极限偏应力强度增加,而轴向破坏应变减小,但是当围压为零时,轴向破坏应变不随温度变化。当平均法向应力σ≤6MPa时,冻结砂土抗剪强度近似服从库仑定律,此时粘聚力和内摩擦角随温度的降低而线性增大;当σ>6MPa时,抗剪强度可用抛物型屈服准则来描述。
  • 李述训
    冰川冻土. 1994, 16(1): 21-30.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4.00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在分析有关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应用近似方法求解了二类边界条件下有相变的平面轴对称的热传导方程,给出了人工冻结凿井设计中用以确定冻结壁交圈时间的相邻两冻结管周围冻结土体轴向相交接的时间、冻结壁形成变化规律、冻结壁平均温度和内外冻结壁厚度关系的近似计算公式。将计算结果与实测资料比较表明,文中所给计算方法和公式有较高的精度。
  • 章新平, 姚檀栋
    冰川冻土. 1994, 16(1): 31-40.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4.00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对IAEA(1990)资料的分析,香港、广州、昆明、石家在以及西安降水中的δ18O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位于低纬度的前3个站的δ18O与降水量存在一定程度的反相关关系,即存在数量效应;位于中纬度大陆的后两个站的δ18O与地面气温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即存在温度效应。简单瑞刮模型对于解释年平均δ18O和相应温度的统计关系是有用的。若假设大气水汽为涡旋输送时,δ18O-T梯度观测值与理论值有较好的一致性。
  • 张寅生, 蒲健辰, 大畑哲夫
    冰川冻土. 1994, 16(1): 41-48.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4.00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青藏高原中部的唐古拉山口附近连续的气温、气压、湿度、风速、风向及太阳辐射资料,初步分析了该区域年内气候变化和日变化等特征:年平均气温为-6.0℃,最冷月为12月,最热月为7月,与高原西部比较,具有升湿快、降温慢的变化特点;降水多集中于6-8月,但相对湿度的年际变化无规律可循,湿度变化与热力作用关系密切;年平均风速为3.6m/s,且冬季风强、夏季风弱,上午风弱、午后风强,1月午后风速可达10.0m/s;太阳辐射年总量为7172.3MJ,5月最大,1月最小,反射率12月最大,7月最小。
  • 王光宇, 曾群柱
    冰川冻土. 1994, 16(1): 49-52.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4.00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利用北半球卫星雪盖资料分析了北半球北美、欧亚大陆和青藏高原三个区域雪盖与我国东半部地区夏季气温的联系。通过分析发现:我国东部地区夏季气温与北美夏季雪盖相关性较好;我国东部地区夏季气温与青藏高原冬季雪盖相关较好;不同季节三个区域雪盖与夏季气温显着相关地区(信度大于0.01)在地理分布上不同,青藏高原夏季雪盖与陕西中、南部地区气温有较高的负相关,而冬季雪盖与气温显着相关区则在川西北地区。
  • 张学成
    冰川冻土. 1994, 16(1): 53-59.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4.00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介绍了均值生成函数这一时间序列分析中的新概念,并经过主成分分析建立了时间序列模拟与预测的数学模型(记作MMFA).该模型应用于黄河下游利津河段封河日期序列的模拟和预报。结果表明,1950-1981年度序列拟合的平均相对误差为9.5%,1981-1991年度序列预报的精度达到85%以上。总之,MMFA模型应用于黄河下游封冻日期长期预报是完全可行的。同时指出了MMFA模型的实用性和存在的不足之处。
  • 马秋华
    冰川冻土. 1994, 16(1): 60-65.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4.00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第四纪期间,贡嘎山西坡至少发生过两次明显的冰川作用,一次发生在中更新世晚期,另一次发生在晚更新世。根据冰碛物的分布情况,其中后者又可区分出两次冰进。较早冰期时西坡的冰川以山谷冰川为主,冰舌可能下伸到海拔约3220m的滕增沟沟口,雪线位置仅略高于4300m.较晚冰期时则以冰斗冰川为主,贡嘎沟冰川伸到海拔约3350m的魏石达附近,莫溪沟两侧支沟中的冰川仅能下伸到各自的沟口,雪线位置可能在4600m。
  • В. В. Баулин, В. П. Чернядьев, А. Л. Чеховский
    冰川冻土. 1994, 16(1): 66-69.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4.00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关于近期气候变化的现代认识,说明气候将变暖。这主要是由于近几十年内在长周期自然历史气候变暖的背景上,温室效应(人为因素)加剧了(Величко, 1973;Будыко идр., 1989)。
  • 宋文绪, 张秀梅
    冰川冻土. 1994, 16(1): 70-74.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4.00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采用非平衡态热力学理论,研究兰州马衔山深季节冻土区的森林生态系统,从研究森林演替入手得出生态环境演变的规律。森林生态系统的熵变ds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由系统内的不可逆过程(如生物量改变、生物化学过程等)产生的熵变dts,另一部分由系统与外界交换物质与能量引起的das,以此为基础得该区环境演变关系式。
  • 岳前进, 周新安, 沈梧, 陈祥余
    冰川冻土. 1994, 16(1): 75-79.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4.00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剪切强度是研究海冰破坏准则的重要参数。由于海冰的特殊性,海冰的剪切实验难于实现。采用常规材料的剪切实验方法将导致一些方法误差。本文设计了一种新的实验装置获得了海冰在三个加载方向的剪切强度,同时测试了海冰的内摩擦系数。在本实验基础上利用Coulomb-Mohr理论研究了海冰的破坏准则。
  • 金乃翠, 曲祥民, 张元友, 林英
    冰川冻土. 1994, 16(1): 80-84.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4.00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通过3年对电站取水塔防治冰害的试验研究,采用聚苯乙烯泡沫板(称保温板)做水面保温,经过实际工程试验观测得到冻融过程的热效应值。证明保温板能减小冰盖的厚度。在冰盖构成∩型冰槽的保护下消除了建筑物的冰害,保证取水塔的正常运转。
  • 周尚哲
    冰川冻土. 1994, 16(1): 85-92.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4.00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冰期天文理论风靡的同时,尚有如下几个问题应予更多的注意:冰期究竟对应地球轨道的高偏心率还是低偏心率?究竟是夏季还是冬季温度对冰期起决定作用?为何南北两半球冰期同步而与岁差理论相悖?本文归纳阐述这些问题,以期引起同行们进一步探讨。
  • 刘经仁, 邱国庆
    冰川冻土. 1994, 16(1): 93-95.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1994.00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中外地质学词汇对比研究”中,我们承担了冻土学部分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