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ogress in studies of the precipitation diurnal variation over contiguous China
2
2014
... 日变化是全球天气气候系统变化的最基本模态之一[1], 降水的日变化差异在诸多气象变量中表现的最为显著[2-4].由于受到观测技术水平的限制, 早期开展的降水日变化研究不论是空间尺度还是时间尺度都相对较粗, 难以全面系统的理解和认识降水日变化的内在特征.随着全球气象观测站网的不断完善, 我们能够获得更多高时空分辨率的气象资料, 从而为深入系统的开展降水日变化研究提供了条件[5-6].Yu等[7-8]首次使用气象站逐时降水资料系统阐述了我国大陆夏季降水日变化的区域性特征; 并指出不同区域的降水日位相可能存在关联, 降水的持续性是区分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双峰值的一个关键性因子.Wu等[9]使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给出了我国青藏高原以东地区8个典型的降水日变化分布模态, 进一步揭示了降水日变化在高原、 盆地、 平原、 丘陵和沿海地区所呈现的区域性特征.李建等[10]指出北京市近40年来, 持续时间为1~3 h的短持续性降水事件的出现频次增加, 而持续时间超过6 h的长持续性降水事件有所减少; 北京市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更易在午后至次日清晨这一时段出现峰值.熊明明等[11]指出天津市的短持续性降水易出现在傍晚至午夜; 而长持续性降水更易出现在凌晨至清晨.杨森等[12]发现辽宁省内陆站点夏季降水量存在双峰特征.王夫常等[13]指出我国西南部地区除夜雨特征外还存在一个午后次峰值.戴泽军等[14]发现湘东南地区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的峰值特征与湖南省其他地区不同, 主要出现在午后到傍晚.Zhou等[15]指出山东省夏季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均存在双峰特征, 峰值时间分别出现在清晨和中午.Zhang等[16]发现福建省沿海、 河谷、 丘陵和山区的降水日循环存在显著差异.暖季是中国东部季风区降水的主要时段, 因此针对降水日变化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暖季, 目前针对冷季降水日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Li[17]等指出中国南方地区的降水日变化在冷季和暖季存在差异, 暖季降水日峰值出现时间的东西差异显著, 而冷季这一差异减小. ...
... 本文主要参考宇如聪等[1]和陈春艳等[25]关于降水持续性的分类, 将冬季降水分为3类: 1~6 h为短历时降水; 7~12 h为持续性降水; 12 h以上为长持续性降水.由图5(a)可以看出, 伊犁河谷冬季持续时间在6 h以内的降水事件的出现比例最高(64%~86%); 持续7~12 h的降水事件居中(11%~22%); 持续时间超过12 h的降水事件最少(3%~17%).可见, 伊犁河谷冬季降水事件以6 h以内的短历时降水为主, 持续12 h以上的持续性降水事件发生次数相对较少, 上述特征与伊犁河谷夏季降水的研究结果一致[25]. ...
中国大陆降水日变化研究进展
2
2014
... 日变化是全球天气气候系统变化的最基本模态之一[1], 降水的日变化差异在诸多气象变量中表现的最为显著[2-4].由于受到观测技术水平的限制, 早期开展的降水日变化研究不论是空间尺度还是时间尺度都相对较粗, 难以全面系统的理解和认识降水日变化的内在特征.随着全球气象观测站网的不断完善, 我们能够获得更多高时空分辨率的气象资料, 从而为深入系统的开展降水日变化研究提供了条件[5-6].Yu等[7-8]首次使用气象站逐时降水资料系统阐述了我国大陆夏季降水日变化的区域性特征; 并指出不同区域的降水日位相可能存在关联, 降水的持续性是区分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双峰值的一个关键性因子.Wu等[9]使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给出了我国青藏高原以东地区8个典型的降水日变化分布模态, 进一步揭示了降水日变化在高原、 盆地、 平原、 丘陵和沿海地区所呈现的区域性特征.李建等[10]指出北京市近40年来, 持续时间为1~3 h的短持续性降水事件的出现频次增加, 而持续时间超过6 h的长持续性降水事件有所减少; 北京市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更易在午后至次日清晨这一时段出现峰值.熊明明等[11]指出天津市的短持续性降水易出现在傍晚至午夜; 而长持续性降水更易出现在凌晨至清晨.杨森等[12]发现辽宁省内陆站点夏季降水量存在双峰特征.王夫常等[13]指出我国西南部地区除夜雨特征外还存在一个午后次峰值.戴泽军等[14]发现湘东南地区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的峰值特征与湖南省其他地区不同, 主要出现在午后到傍晚.Zhou等[15]指出山东省夏季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均存在双峰特征, 峰值时间分别出现在清晨和中午.Zhang等[16]发现福建省沿海、 河谷、 丘陵和山区的降水日循环存在显著差异.暖季是中国东部季风区降水的主要时段, 因此针对降水日变化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暖季, 目前针对冷季降水日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Li[17]等指出中国南方地区的降水日变化在冷季和暖季存在差异, 暖季降水日峰值出现时间的东西差异显著, 而冷季这一差异减小. ...
... 本文主要参考宇如聪等[1]和陈春艳等[25]关于降水持续性的分类, 将冬季降水分为3类: 1~6 h为短历时降水; 7~12 h为持续性降水; 12 h以上为长持续性降水.由图5(a)可以看出, 伊犁河谷冬季持续时间在6 h以内的降水事件的出现比例最高(64%~86%); 持续7~12 h的降水事件居中(11%~22%); 持续时间超过12 h的降水事件最少(3%~17%).可见, 伊犁河谷冬季降水事件以6 h以内的短历时降水为主, 持续12 h以上的持续性降水事件发生次数相对较少, 上述特征与伊犁河谷夏季降水的研究结果一致[25]. ...
Daytime and nighttime precipitation and their economic significance
1
1916
... 日变化是全球天气气候系统变化的最基本模态之一[1], 降水的日变化差异在诸多气象变量中表现的最为显著[2-4].由于受到观测技术水平的限制, 早期开展的降水日变化研究不论是空间尺度还是时间尺度都相对较粗, 难以全面系统的理解和认识降水日变化的内在特征.随着全球气象观测站网的不断完善, 我们能够获得更多高时空分辨率的气象资料, 从而为深入系统的开展降水日变化研究提供了条件[5-6].Yu等[7-8]首次使用气象站逐时降水资料系统阐述了我国大陆夏季降水日变化的区域性特征; 并指出不同区域的降水日位相可能存在关联, 降水的持续性是区分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双峰值的一个关键性因子.Wu等[9]使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给出了我国青藏高原以东地区8个典型的降水日变化分布模态, 进一步揭示了降水日变化在高原、 盆地、 平原、 丘陵和沿海地区所呈现的区域性特征.李建等[10]指出北京市近40年来, 持续时间为1~3 h的短持续性降水事件的出现频次增加, 而持续时间超过6 h的长持续性降水事件有所减少; 北京市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更易在午后至次日清晨这一时段出现峰值.熊明明等[11]指出天津市的短持续性降水易出现在傍晚至午夜; 而长持续性降水更易出现在凌晨至清晨.杨森等[12]发现辽宁省内陆站点夏季降水量存在双峰特征.王夫常等[13]指出我国西南部地区除夜雨特征外还存在一个午后次峰值.戴泽军等[14]发现湘东南地区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的峰值特征与湖南省其他地区不同, 主要出现在午后到傍晚.Zhou等[15]指出山东省夏季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均存在双峰特征, 峰值时间分别出现在清晨和中午.Zhang等[16]发现福建省沿海、 河谷、 丘陵和山区的降水日循环存在显著差异.暖季是中国东部季风区降水的主要时段, 因此针对降水日变化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暖季, 目前针对冷季降水日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Li[17]等指出中国南方地区的降水日变化在冷季和暖季存在差异, 暖季降水日峰值出现时间的东西差异显著, 而冷季这一差异减小. ...
Diurnal variations in precipitation and thunderstorm frequency over the conterminous United States
1
1975
... 日变化是全球天气气候系统变化的最基本模态之一[1], 降水的日变化差异在诸多气象变量中表现的最为显著[2-4].由于受到观测技术水平的限制, 早期开展的降水日变化研究不论是空间尺度还是时间尺度都相对较粗, 难以全面系统的理解和认识降水日变化的内在特征.随着全球气象观测站网的不断完善, 我们能够获得更多高时空分辨率的气象资料, 从而为深入系统的开展降水日变化研究提供了条件[5-6].Yu等[7-8]首次使用气象站逐时降水资料系统阐述了我国大陆夏季降水日变化的区域性特征; 并指出不同区域的降水日位相可能存在关联, 降水的持续性是区分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双峰值的一个关键性因子.Wu等[9]使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给出了我国青藏高原以东地区8个典型的降水日变化分布模态, 进一步揭示了降水日变化在高原、 盆地、 平原、 丘陵和沿海地区所呈现的区域性特征.李建等[10]指出北京市近40年来, 持续时间为1~3 h的短持续性降水事件的出现频次增加, 而持续时间超过6 h的长持续性降水事件有所减少; 北京市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更易在午后至次日清晨这一时段出现峰值.熊明明等[11]指出天津市的短持续性降水易出现在傍晚至午夜; 而长持续性降水更易出现在凌晨至清晨.杨森等[12]发现辽宁省内陆站点夏季降水量存在双峰特征.王夫常等[13]指出我国西南部地区除夜雨特征外还存在一个午后次峰值.戴泽军等[14]发现湘东南地区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的峰值特征与湖南省其他地区不同, 主要出现在午后到傍晚.Zhou等[15]指出山东省夏季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均存在双峰特征, 峰值时间分别出现在清晨和中午.Zhang等[16]发现福建省沿海、 河谷、 丘陵和山区的降水日循环存在显著差异.暖季是中国东部季风区降水的主要时段, 因此针对降水日变化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暖季, 目前针对冷季降水日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Li[17]等指出中国南方地区的降水日变化在冷季和暖季存在差异, 暖季降水日峰值出现时间的东西差异显著, 而冷季这一差异减小. ...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diurnal variation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Sichuan basin
1
2011
... 日变化是全球天气气候系统变化的最基本模态之一[1], 降水的日变化差异在诸多气象变量中表现的最为显著[2-4].由于受到观测技术水平的限制, 早期开展的降水日变化研究不论是空间尺度还是时间尺度都相对较粗, 难以全面系统的理解和认识降水日变化的内在特征.随着全球气象观测站网的不断完善, 我们能够获得更多高时空分辨率的气象资料, 从而为深入系统的开展降水日变化研究提供了条件[5-6].Yu等[7-8]首次使用气象站逐时降水资料系统阐述了我国大陆夏季降水日变化的区域性特征; 并指出不同区域的降水日位相可能存在关联, 降水的持续性是区分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双峰值的一个关键性因子.Wu等[9]使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给出了我国青藏高原以东地区8个典型的降水日变化分布模态, 进一步揭示了降水日变化在高原、 盆地、 平原、 丘陵和沿海地区所呈现的区域性特征.李建等[10]指出北京市近40年来, 持续时间为1~3 h的短持续性降水事件的出现频次增加, 而持续时间超过6 h的长持续性降水事件有所减少; 北京市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更易在午后至次日清晨这一时段出现峰值.熊明明等[11]指出天津市的短持续性降水易出现在傍晚至午夜; 而长持续性降水更易出现在凌晨至清晨.杨森等[12]发现辽宁省内陆站点夏季降水量存在双峰特征.王夫常等[13]指出我国西南部地区除夜雨特征外还存在一个午后次峰值.戴泽军等[14]发现湘东南地区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的峰值特征与湖南省其他地区不同, 主要出现在午后到傍晚.Zhou等[15]指出山东省夏季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均存在双峰特征, 峰值时间分别出现在清晨和中午.Zhang等[16]发现福建省沿海、 河谷、 丘陵和山区的降水日循环存在显著差异.暖季是中国东部季风区降水的主要时段, 因此针对降水日变化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暖季, 目前针对冷季降水日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Li[17]等指出中国南方地区的降水日变化在冷季和暖季存在差异, 暖季降水日峰值出现时间的东西差异显著, 而冷季这一差异减小. ...
四川盆地夏季降水日变化的数值模拟
1
2011
... 日变化是全球天气气候系统变化的最基本模态之一[1], 降水的日变化差异在诸多气象变量中表现的最为显著[2-4].由于受到观测技术水平的限制, 早期开展的降水日变化研究不论是空间尺度还是时间尺度都相对较粗, 难以全面系统的理解和认识降水日变化的内在特征.随着全球气象观测站网的不断完善, 我们能够获得更多高时空分辨率的气象资料, 从而为深入系统的开展降水日变化研究提供了条件[5-6].Yu等[7-8]首次使用气象站逐时降水资料系统阐述了我国大陆夏季降水日变化的区域性特征; 并指出不同区域的降水日位相可能存在关联, 降水的持续性是区分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双峰值的一个关键性因子.Wu等[9]使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给出了我国青藏高原以东地区8个典型的降水日变化分布模态, 进一步揭示了降水日变化在高原、 盆地、 平原、 丘陵和沿海地区所呈现的区域性特征.李建等[10]指出北京市近40年来, 持续时间为1~3 h的短持续性降水事件的出现频次增加, 而持续时间超过6 h的长持续性降水事件有所减少; 北京市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更易在午后至次日清晨这一时段出现峰值.熊明明等[11]指出天津市的短持续性降水易出现在傍晚至午夜; 而长持续性降水更易出现在凌晨至清晨.杨森等[12]发现辽宁省内陆站点夏季降水量存在双峰特征.王夫常等[13]指出我国西南部地区除夜雨特征外还存在一个午后次峰值.戴泽军等[14]发现湘东南地区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的峰值特征与湖南省其他地区不同, 主要出现在午后到傍晚.Zhou等[15]指出山东省夏季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均存在双峰特征, 峰值时间分别出现在清晨和中午.Zhang等[16]发现福建省沿海、 河谷、 丘陵和山区的降水日循环存在显著差异.暖季是中国东部季风区降水的主要时段, 因此针对降水日变化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暖季, 目前针对冷季降水日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Li[17]等指出中国南方地区的降水日变化在冷季和暖季存在差异, 暖季降水日峰值出现时间的东西差异显著, 而冷季这一差异减小. ...
Impact of boundary layer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on 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precipitation in Central Eastern China
1
2016
... 日变化是全球天气气候系统变化的最基本模态之一[1], 降水的日变化差异在诸多气象变量中表现的最为显著[2-4].由于受到观测技术水平的限制, 早期开展的降水日变化研究不论是空间尺度还是时间尺度都相对较粗, 难以全面系统的理解和认识降水日变化的内在特征.随着全球气象观测站网的不断完善, 我们能够获得更多高时空分辨率的气象资料, 从而为深入系统的开展降水日变化研究提供了条件[5-6].Yu等[7-8]首次使用气象站逐时降水资料系统阐述了我国大陆夏季降水日变化的区域性特征; 并指出不同区域的降水日位相可能存在关联, 降水的持续性是区分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双峰值的一个关键性因子.Wu等[9]使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给出了我国青藏高原以东地区8个典型的降水日变化分布模态, 进一步揭示了降水日变化在高原、 盆地、 平原、 丘陵和沿海地区所呈现的区域性特征.李建等[10]指出北京市近40年来, 持续时间为1~3 h的短持续性降水事件的出现频次增加, 而持续时间超过6 h的长持续性降水事件有所减少; 北京市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更易在午后至次日清晨这一时段出现峰值.熊明明等[11]指出天津市的短持续性降水易出现在傍晚至午夜; 而长持续性降水更易出现在凌晨至清晨.杨森等[12]发现辽宁省内陆站点夏季降水量存在双峰特征.王夫常等[13]指出我国西南部地区除夜雨特征外还存在一个午后次峰值.戴泽军等[14]发现湘东南地区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的峰值特征与湖南省其他地区不同, 主要出现在午后到傍晚.Zhou等[15]指出山东省夏季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均存在双峰特征, 峰值时间分别出现在清晨和中午.Zhang等[16]发现福建省沿海、 河谷、 丘陵和山区的降水日循环存在显著差异.暖季是中国东部季风区降水的主要时段, 因此针对降水日变化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暖季, 目前针对冷季降水日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Li[17]等指出中国南方地区的降水日变化在冷季和暖季存在差异, 暖季降水日峰值出现时间的东西差异显著, 而冷季这一差异减小. ...
边界层方案对中国中东部地区降水日变化的影响
1
2016
... 日变化是全球天气气候系统变化的最基本模态之一[1], 降水的日变化差异在诸多气象变量中表现的最为显著[2-4].由于受到观测技术水平的限制, 早期开展的降水日变化研究不论是空间尺度还是时间尺度都相对较粗, 难以全面系统的理解和认识降水日变化的内在特征.随着全球气象观测站网的不断完善, 我们能够获得更多高时空分辨率的气象资料, 从而为深入系统的开展降水日变化研究提供了条件[5-6].Yu等[7-8]首次使用气象站逐时降水资料系统阐述了我国大陆夏季降水日变化的区域性特征; 并指出不同区域的降水日位相可能存在关联, 降水的持续性是区分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双峰值的一个关键性因子.Wu等[9]使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给出了我国青藏高原以东地区8个典型的降水日变化分布模态, 进一步揭示了降水日变化在高原、 盆地、 平原、 丘陵和沿海地区所呈现的区域性特征.李建等[10]指出北京市近40年来, 持续时间为1~3 h的短持续性降水事件的出现频次增加, 而持续时间超过6 h的长持续性降水事件有所减少; 北京市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更易在午后至次日清晨这一时段出现峰值.熊明明等[11]指出天津市的短持续性降水易出现在傍晚至午夜; 而长持续性降水更易出现在凌晨至清晨.杨森等[12]发现辽宁省内陆站点夏季降水量存在双峰特征.王夫常等[13]指出我国西南部地区除夜雨特征外还存在一个午后次峰值.戴泽军等[14]发现湘东南地区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的峰值特征与湖南省其他地区不同, 主要出现在午后到傍晚.Zhou等[15]指出山东省夏季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均存在双峰特征, 峰值时间分别出现在清晨和中午.Zhang等[16]发现福建省沿海、 河谷、 丘陵和山区的降水日循环存在显著差异.暖季是中国东部季风区降水的主要时段, 因此针对降水日变化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暖季, 目前针对冷季降水日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Li[17]等指出中国南方地区的降水日变化在冷季和暖季存在差异, 暖季降水日峰值出现时间的东西差异显著, 而冷季这一差异减小. ...
Relation between rainfall duration and diurnal variation in the warm season precipitation over central eastern China
2
2007
... 日变化是全球天气气候系统变化的最基本模态之一[1], 降水的日变化差异在诸多气象变量中表现的最为显著[2-4].由于受到观测技术水平的限制, 早期开展的降水日变化研究不论是空间尺度还是时间尺度都相对较粗, 难以全面系统的理解和认识降水日变化的内在特征.随着全球气象观测站网的不断完善, 我们能够获得更多高时空分辨率的气象资料, 从而为深入系统的开展降水日变化研究提供了条件[5-6].Yu等[7-8]首次使用气象站逐时降水资料系统阐述了我国大陆夏季降水日变化的区域性特征; 并指出不同区域的降水日位相可能存在关联, 降水的持续性是区分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双峰值的一个关键性因子.Wu等[9]使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给出了我国青藏高原以东地区8个典型的降水日变化分布模态, 进一步揭示了降水日变化在高原、 盆地、 平原、 丘陵和沿海地区所呈现的区域性特征.李建等[10]指出北京市近40年来, 持续时间为1~3 h的短持续性降水事件的出现频次增加, 而持续时间超过6 h的长持续性降水事件有所减少; 北京市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更易在午后至次日清晨这一时段出现峰值.熊明明等[11]指出天津市的短持续性降水易出现在傍晚至午夜; 而长持续性降水更易出现在凌晨至清晨.杨森等[12]发现辽宁省内陆站点夏季降水量存在双峰特征.王夫常等[13]指出我国西南部地区除夜雨特征外还存在一个午后次峰值.戴泽军等[14]发现湘东南地区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的峰值特征与湖南省其他地区不同, 主要出现在午后到傍晚.Zhou等[15]指出山东省夏季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均存在双峰特征, 峰值时间分别出现在清晨和中午.Zhang等[16]发现福建省沿海、 河谷、 丘陵和山区的降水日循环存在显著差异.暖季是中国东部季风区降水的主要时段, 因此针对降水日变化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暖季, 目前针对冷季降水日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Li[17]等指出中国南方地区的降水日变化在冷季和暖季存在差异, 暖季降水日峰值出现时间的东西差异显著, 而冷季这一差异减小. ...
... Yu等[7]的研究表明, 我国中东部地区夏季降水的日循环与降水的持续性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陈春艳等[25]分析了新疆夏季降水日循环与降水持续性的关系.为弄清伊犁河谷冬季降水的日循环与降水的持续性之间是否存在联系, 我们逐站分析了伊犁河谷冬季不同持续时间的降水在不同时刻的分布特征.由图6可以看出, 霍尔果斯站持续6~7 h的降水事件的降水量占冬季总降水量的比重最大, 降水极值出现在04:00 - 10:00, 该时段与霍尔果斯站累计降水量日变化的主峰值区间相对应(图2).霍城站冬季总降水量的主要贡献者是持续6~10 h的降水事件, 其中持续6 h和8~9 h的降水事件贡献最大, 降水极值主要出现在早上到上午(08:00 - 12:00).察布查尔站持续5~6 h、 9~11 h和17 h的降水事件对冬季总降水量的贡献较大, 降水极值主要出现在凌晨到早上(00:00 - 10:00).伊宁市持续时间6 h以上的降水事件对冬季总降水量的贡献较大, 其中持续14~15 h和18 h的贡献最大, 伊宁市不同持续时间的降水事件降水极值的出现时间相对集中, 主要出现在清晨到上午(06:00 - 10:00).尼勒克站持续10 h和20 h的降水事件对冬季总降水量的贡献最大, 降水极值出现04:00 - 06:00和10:00 - 12:00.伊宁县站不同持续时间的降水事件对冬季总降水量的贡献差异不大, 降水极值集中出现在04:00 - 14:00.巩留站持续5 h、 7 h、 11 h和18 h的降水事件对冬季总降水量的贡献最大, 降水极值出现时段主要在早上(06:00 - 08:00)和中午(12:00 - 14:00).新源站持续8~11 h的降水事件对冬季总降水量的贡献最大, 降水极值主要出现在早上到上午(06:00 - 12:00).12 h以内的降水事件是昭苏和特克斯2站冬季总降水量的主要贡献者, 2站降水极值的出现时段都较为分散. ...
Diurnal variations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over contiguous China
2
2007
... 日变化是全球天气气候系统变化的最基本模态之一[1], 降水的日变化差异在诸多气象变量中表现的最为显著[2-4].由于受到观测技术水平的限制, 早期开展的降水日变化研究不论是空间尺度还是时间尺度都相对较粗, 难以全面系统的理解和认识降水日变化的内在特征.随着全球气象观测站网的不断完善, 我们能够获得更多高时空分辨率的气象资料, 从而为深入系统的开展降水日变化研究提供了条件[5-6].Yu等[7-8]首次使用气象站逐时降水资料系统阐述了我国大陆夏季降水日变化的区域性特征; 并指出不同区域的降水日位相可能存在关联, 降水的持续性是区分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双峰值的一个关键性因子.Wu等[9]使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给出了我国青藏高原以东地区8个典型的降水日变化分布模态, 进一步揭示了降水日变化在高原、 盆地、 平原、 丘陵和沿海地区所呈现的区域性特征.李建等[10]指出北京市近40年来, 持续时间为1~3 h的短持续性降水事件的出现频次增加, 而持续时间超过6 h的长持续性降水事件有所减少; 北京市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更易在午后至次日清晨这一时段出现峰值.熊明明等[11]指出天津市的短持续性降水易出现在傍晚至午夜; 而长持续性降水更易出现在凌晨至清晨.杨森等[12]发现辽宁省内陆站点夏季降水量存在双峰特征.王夫常等[13]指出我国西南部地区除夜雨特征外还存在一个午后次峰值.戴泽军等[14]发现湘东南地区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的峰值特征与湖南省其他地区不同, 主要出现在午后到傍晚.Zhou等[15]指出山东省夏季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均存在双峰特征, 峰值时间分别出现在清晨和中午.Zhang等[16]发现福建省沿海、 河谷、 丘陵和山区的降水日循环存在显著差异.暖季是中国东部季风区降水的主要时段, 因此针对降水日变化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暖季, 目前针对冷季降水日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Li[17]等指出中国南方地区的降水日变化在冷季和暖季存在差异, 暖季降水日峰值出现时间的东西差异显著, 而冷季这一差异减小. ...
... 本文采用文献[8]中对小时降水的定义, 具体如下: ...
Diurnal variations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over the regions east to Tibetan Plateau
1
2018
... 日变化是全球天气气候系统变化的最基本模态之一[1], 降水的日变化差异在诸多气象变量中表现的最为显著[2-4].由于受到观测技术水平的限制, 早期开展的降水日变化研究不论是空间尺度还是时间尺度都相对较粗, 难以全面系统的理解和认识降水日变化的内在特征.随着全球气象观测站网的不断完善, 我们能够获得更多高时空分辨率的气象资料, 从而为深入系统的开展降水日变化研究提供了条件[5-6].Yu等[7-8]首次使用气象站逐时降水资料系统阐述了我国大陆夏季降水日变化的区域性特征; 并指出不同区域的降水日位相可能存在关联, 降水的持续性是区分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双峰值的一个关键性因子.Wu等[9]使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给出了我国青藏高原以东地区8个典型的降水日变化分布模态, 进一步揭示了降水日变化在高原、 盆地、 平原、 丘陵和沿海地区所呈现的区域性特征.李建等[10]指出北京市近40年来, 持续时间为1~3 h的短持续性降水事件的出现频次增加, 而持续时间超过6 h的长持续性降水事件有所减少; 北京市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更易在午后至次日清晨这一时段出现峰值.熊明明等[11]指出天津市的短持续性降水易出现在傍晚至午夜; 而长持续性降水更易出现在凌晨至清晨.杨森等[12]发现辽宁省内陆站点夏季降水量存在双峰特征.王夫常等[13]指出我国西南部地区除夜雨特征外还存在一个午后次峰值.戴泽军等[14]发现湘东南地区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的峰值特征与湖南省其他地区不同, 主要出现在午后到傍晚.Zhou等[15]指出山东省夏季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均存在双峰特征, 峰值时间分别出现在清晨和中午.Zhang等[16]发现福建省沿海、 河谷、 丘陵和山区的降水日循环存在显著差异.暖季是中国东部季风区降水的主要时段, 因此针对降水日变化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暖季, 目前针对冷季降水日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Li[17]等指出中国南方地区的降水日变化在冷季和暖季存在差异, 暖季降水日峰值出现时间的东西差异显著, 而冷季这一差异减小. ...
Diurnal variations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Beijing
1
2008
... 日变化是全球天气气候系统变化的最基本模态之一[1], 降水的日变化差异在诸多气象变量中表现的最为显著[2-4].由于受到观测技术水平的限制, 早期开展的降水日变化研究不论是空间尺度还是时间尺度都相对较粗, 难以全面系统的理解和认识降水日变化的内在特征.随着全球气象观测站网的不断完善, 我们能够获得更多高时空分辨率的气象资料, 从而为深入系统的开展降水日变化研究提供了条件[5-6].Yu等[7-8]首次使用气象站逐时降水资料系统阐述了我国大陆夏季降水日变化的区域性特征; 并指出不同区域的降水日位相可能存在关联, 降水的持续性是区分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双峰值的一个关键性因子.Wu等[9]使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给出了我国青藏高原以东地区8个典型的降水日变化分布模态, 进一步揭示了降水日变化在高原、 盆地、 平原、 丘陵和沿海地区所呈现的区域性特征.李建等[10]指出北京市近40年来, 持续时间为1~3 h的短持续性降水事件的出现频次增加, 而持续时间超过6 h的长持续性降水事件有所减少; 北京市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更易在午后至次日清晨这一时段出现峰值.熊明明等[11]指出天津市的短持续性降水易出现在傍晚至午夜; 而长持续性降水更易出现在凌晨至清晨.杨森等[12]发现辽宁省内陆站点夏季降水量存在双峰特征.王夫常等[13]指出我国西南部地区除夜雨特征外还存在一个午后次峰值.戴泽军等[14]发现湘东南地区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的峰值特征与湖南省其他地区不同, 主要出现在午后到傍晚.Zhou等[15]指出山东省夏季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均存在双峰特征, 峰值时间分别出现在清晨和中午.Zhang等[16]发现福建省沿海、 河谷、 丘陵和山区的降水日循环存在显著差异.暖季是中国东部季风区降水的主要时段, 因此针对降水日变化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暖季, 目前针对冷季降水日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Li[17]等指出中国南方地区的降水日变化在冷季和暖季存在差异, 暖季降水日峰值出现时间的东西差异显著, 而冷季这一差异减小. ...
北京市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1
2008
... 日变化是全球天气气候系统变化的最基本模态之一[1], 降水的日变化差异在诸多气象变量中表现的最为显著[2-4].由于受到观测技术水平的限制, 早期开展的降水日变化研究不论是空间尺度还是时间尺度都相对较粗, 难以全面系统的理解和认识降水日变化的内在特征.随着全球气象观测站网的不断完善, 我们能够获得更多高时空分辨率的气象资料, 从而为深入系统的开展降水日变化研究提供了条件[5-6].Yu等[7-8]首次使用气象站逐时降水资料系统阐述了我国大陆夏季降水日变化的区域性特征; 并指出不同区域的降水日位相可能存在关联, 降水的持续性是区分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双峰值的一个关键性因子.Wu等[9]使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给出了我国青藏高原以东地区8个典型的降水日变化分布模态, 进一步揭示了降水日变化在高原、 盆地、 平原、 丘陵和沿海地区所呈现的区域性特征.李建等[10]指出北京市近40年来, 持续时间为1~3 h的短持续性降水事件的出现频次增加, 而持续时间超过6 h的长持续性降水事件有所减少; 北京市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更易在午后至次日清晨这一时段出现峰值.熊明明等[11]指出天津市的短持续性降水易出现在傍晚至午夜; 而长持续性降水更易出现在凌晨至清晨.杨森等[12]发现辽宁省内陆站点夏季降水量存在双峰特征.王夫常等[13]指出我国西南部地区除夜雨特征外还存在一个午后次峰值.戴泽军等[14]发现湘东南地区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的峰值特征与湖南省其他地区不同, 主要出现在午后到傍晚.Zhou等[15]指出山东省夏季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均存在双峰特征, 峰值时间分别出现在清晨和中午.Zhang等[16]发现福建省沿海、 河谷、 丘陵和山区的降水日循环存在显著差异.暖季是中国东部季风区降水的主要时段, 因此针对降水日变化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暖季, 目前针对冷季降水日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Li[17]等指出中国南方地区的降水日变化在冷季和暖季存在差异, 暖季降水日峰值出现时间的东西差异显著, 而冷季这一差异减小. ...
Characteristics of hourly precipitation in Tianjin
1
2016
... 日变化是全球天气气候系统变化的最基本模态之一[1], 降水的日变化差异在诸多气象变量中表现的最为显著[2-4].由于受到观测技术水平的限制, 早期开展的降水日变化研究不论是空间尺度还是时间尺度都相对较粗, 难以全面系统的理解和认识降水日变化的内在特征.随着全球气象观测站网的不断完善, 我们能够获得更多高时空分辨率的气象资料, 从而为深入系统的开展降水日变化研究提供了条件[5-6].Yu等[7-8]首次使用气象站逐时降水资料系统阐述了我国大陆夏季降水日变化的区域性特征; 并指出不同区域的降水日位相可能存在关联, 降水的持续性是区分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双峰值的一个关键性因子.Wu等[9]使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给出了我国青藏高原以东地区8个典型的降水日变化分布模态, 进一步揭示了降水日变化在高原、 盆地、 平原、 丘陵和沿海地区所呈现的区域性特征.李建等[10]指出北京市近40年来, 持续时间为1~3 h的短持续性降水事件的出现频次增加, 而持续时间超过6 h的长持续性降水事件有所减少; 北京市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更易在午后至次日清晨这一时段出现峰值.熊明明等[11]指出天津市的短持续性降水易出现在傍晚至午夜; 而长持续性降水更易出现在凌晨至清晨.杨森等[12]发现辽宁省内陆站点夏季降水量存在双峰特征.王夫常等[13]指出我国西南部地区除夜雨特征外还存在一个午后次峰值.戴泽军等[14]发现湘东南地区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的峰值特征与湖南省其他地区不同, 主要出现在午后到傍晚.Zhou等[15]指出山东省夏季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均存在双峰特征, 峰值时间分别出现在清晨和中午.Zhang等[16]发现福建省沿海、 河谷、 丘陵和山区的降水日循环存在显著差异.暖季是中国东部季风区降水的主要时段, 因此针对降水日变化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暖季, 目前针对冷季降水日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Li[17]等指出中国南方地区的降水日变化在冷季和暖季存在差异, 暖季降水日峰值出现时间的东西差异显著, 而冷季这一差异减小. ...
天津地区小时降水特征分析
1
2016
... 日变化是全球天气气候系统变化的最基本模态之一[1], 降水的日变化差异在诸多气象变量中表现的最为显著[2-4].由于受到观测技术水平的限制, 早期开展的降水日变化研究不论是空间尺度还是时间尺度都相对较粗, 难以全面系统的理解和认识降水日变化的内在特征.随着全球气象观测站网的不断完善, 我们能够获得更多高时空分辨率的气象资料, 从而为深入系统的开展降水日变化研究提供了条件[5-6].Yu等[7-8]首次使用气象站逐时降水资料系统阐述了我国大陆夏季降水日变化的区域性特征; 并指出不同区域的降水日位相可能存在关联, 降水的持续性是区分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双峰值的一个关键性因子.Wu等[9]使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给出了我国青藏高原以东地区8个典型的降水日变化分布模态, 进一步揭示了降水日变化在高原、 盆地、 平原、 丘陵和沿海地区所呈现的区域性特征.李建等[10]指出北京市近40年来, 持续时间为1~3 h的短持续性降水事件的出现频次增加, 而持续时间超过6 h的长持续性降水事件有所减少; 北京市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更易在午后至次日清晨这一时段出现峰值.熊明明等[11]指出天津市的短持续性降水易出现在傍晚至午夜; 而长持续性降水更易出现在凌晨至清晨.杨森等[12]发现辽宁省内陆站点夏季降水量存在双峰特征.王夫常等[13]指出我国西南部地区除夜雨特征外还存在一个午后次峰值.戴泽军等[14]发现湘东南地区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的峰值特征与湖南省其他地区不同, 主要出现在午后到傍晚.Zhou等[15]指出山东省夏季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均存在双峰特征, 峰值时间分别出现在清晨和中午.Zhang等[16]发现福建省沿海、 河谷、 丘陵和山区的降水日循环存在显著差异.暖季是中国东部季风区降水的主要时段, 因此针对降水日变化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暖季, 目前针对冷季降水日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Li[17]等指出中国南方地区的降水日变化在冷季和暖季存在差异, 暖季降水日峰值出现时间的东西差异显著, 而冷季这一差异减小. ...
Diurnal variations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Liaoning province
1
2011
... 日变化是全球天气气候系统变化的最基本模态之一[1], 降水的日变化差异在诸多气象变量中表现的最为显著[2-4].由于受到观测技术水平的限制, 早期开展的降水日变化研究不论是空间尺度还是时间尺度都相对较粗, 难以全面系统的理解和认识降水日变化的内在特征.随着全球气象观测站网的不断完善, 我们能够获得更多高时空分辨率的气象资料, 从而为深入系统的开展降水日变化研究提供了条件[5-6].Yu等[7-8]首次使用气象站逐时降水资料系统阐述了我国大陆夏季降水日变化的区域性特征; 并指出不同区域的降水日位相可能存在关联, 降水的持续性是区分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双峰值的一个关键性因子.Wu等[9]使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给出了我国青藏高原以东地区8个典型的降水日变化分布模态, 进一步揭示了降水日变化在高原、 盆地、 平原、 丘陵和沿海地区所呈现的区域性特征.李建等[10]指出北京市近40年来, 持续时间为1~3 h的短持续性降水事件的出现频次增加, 而持续时间超过6 h的长持续性降水事件有所减少; 北京市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更易在午后至次日清晨这一时段出现峰值.熊明明等[11]指出天津市的短持续性降水易出现在傍晚至午夜; 而长持续性降水更易出现在凌晨至清晨.杨森等[12]发现辽宁省内陆站点夏季降水量存在双峰特征.王夫常等[13]指出我国西南部地区除夜雨特征外还存在一个午后次峰值.戴泽军等[14]发现湘东南地区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的峰值特征与湖南省其他地区不同, 主要出现在午后到傍晚.Zhou等[15]指出山东省夏季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均存在双峰特征, 峰值时间分别出现在清晨和中午.Zhang等[16]发现福建省沿海、 河谷、 丘陵和山区的降水日循环存在显著差异.暖季是中国东部季风区降水的主要时段, 因此针对降水日变化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暖季, 目前针对冷季降水日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Li[17]等指出中国南方地区的降水日变化在冷季和暖季存在差异, 暖季降水日峰值出现时间的东西差异显著, 而冷季这一差异减小. ...
辽宁省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1
2011
... 日变化是全球天气气候系统变化的最基本模态之一[1], 降水的日变化差异在诸多气象变量中表现的最为显著[2-4].由于受到观测技术水平的限制, 早期开展的降水日变化研究不论是空间尺度还是时间尺度都相对较粗, 难以全面系统的理解和认识降水日变化的内在特征.随着全球气象观测站网的不断完善, 我们能够获得更多高时空分辨率的气象资料, 从而为深入系统的开展降水日变化研究提供了条件[5-6].Yu等[7-8]首次使用气象站逐时降水资料系统阐述了我国大陆夏季降水日变化的区域性特征; 并指出不同区域的降水日位相可能存在关联, 降水的持续性是区分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双峰值的一个关键性因子.Wu等[9]使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给出了我国青藏高原以东地区8个典型的降水日变化分布模态, 进一步揭示了降水日变化在高原、 盆地、 平原、 丘陵和沿海地区所呈现的区域性特征.李建等[10]指出北京市近40年来, 持续时间为1~3 h的短持续性降水事件的出现频次增加, 而持续时间超过6 h的长持续性降水事件有所减少; 北京市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更易在午后至次日清晨这一时段出现峰值.熊明明等[11]指出天津市的短持续性降水易出现在傍晚至午夜; 而长持续性降水更易出现在凌晨至清晨.杨森等[12]发现辽宁省内陆站点夏季降水量存在双峰特征.王夫常等[13]指出我国西南部地区除夜雨特征外还存在一个午后次峰值.戴泽军等[14]发现湘东南地区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的峰值特征与湖南省其他地区不同, 主要出现在午后到傍晚.Zhou等[15]指出山东省夏季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均存在双峰特征, 峰值时间分别出现在清晨和中午.Zhang等[16]发现福建省沿海、 河谷、 丘陵和山区的降水日循环存在显著差异.暖季是中国东部季风区降水的主要时段, 因此针对降水日变化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暖季, 目前针对冷季降水日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Li[17]等指出中国南方地区的降水日变化在冷季和暖季存在差异, 暖季降水日峰值出现时间的东西差异显著, 而冷季这一差异减小. ...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ainfall diurnal variation over the Southwestern China
1
2011
... 日变化是全球天气气候系统变化的最基本模态之一[1], 降水的日变化差异在诸多气象变量中表现的最为显著[2-4].由于受到观测技术水平的限制, 早期开展的降水日变化研究不论是空间尺度还是时间尺度都相对较粗, 难以全面系统的理解和认识降水日变化的内在特征.随着全球气象观测站网的不断完善, 我们能够获得更多高时空分辨率的气象资料, 从而为深入系统的开展降水日变化研究提供了条件[5-6].Yu等[7-8]首次使用气象站逐时降水资料系统阐述了我国大陆夏季降水日变化的区域性特征; 并指出不同区域的降水日位相可能存在关联, 降水的持续性是区分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双峰值的一个关键性因子.Wu等[9]使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给出了我国青藏高原以东地区8个典型的降水日变化分布模态, 进一步揭示了降水日变化在高原、 盆地、 平原、 丘陵和沿海地区所呈现的区域性特征.李建等[10]指出北京市近40年来, 持续时间为1~3 h的短持续性降水事件的出现频次增加, 而持续时间超过6 h的长持续性降水事件有所减少; 北京市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更易在午后至次日清晨这一时段出现峰值.熊明明等[11]指出天津市的短持续性降水易出现在傍晚至午夜; 而长持续性降水更易出现在凌晨至清晨.杨森等[12]发现辽宁省内陆站点夏季降水量存在双峰特征.王夫常等[13]指出我国西南部地区除夜雨特征外还存在一个午后次峰值.戴泽军等[14]发现湘东南地区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的峰值特征与湖南省其他地区不同, 主要出现在午后到傍晚.Zhou等[15]指出山东省夏季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均存在双峰特征, 峰值时间分别出现在清晨和中午.Zhang等[16]发现福建省沿海、 河谷、 丘陵和山区的降水日循环存在显著差异.暖季是中国东部季风区降水的主要时段, 因此针对降水日变化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暖季, 目前针对冷季降水日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Li[17]等指出中国南方地区的降水日变化在冷季和暖季存在差异, 暖季降水日峰值出现时间的东西差异显著, 而冷季这一差异减小. ...
我国西南部降水日变化特征分析
1
2011
... 日变化是全球天气气候系统变化的最基本模态之一[1], 降水的日变化差异在诸多气象变量中表现的最为显著[2-4].由于受到观测技术水平的限制, 早期开展的降水日变化研究不论是空间尺度还是时间尺度都相对较粗, 难以全面系统的理解和认识降水日变化的内在特征.随着全球气象观测站网的不断完善, 我们能够获得更多高时空分辨率的气象资料, 从而为深入系统的开展降水日变化研究提供了条件[5-6].Yu等[7-8]首次使用气象站逐时降水资料系统阐述了我国大陆夏季降水日变化的区域性特征; 并指出不同区域的降水日位相可能存在关联, 降水的持续性是区分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双峰值的一个关键性因子.Wu等[9]使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给出了我国青藏高原以东地区8个典型的降水日变化分布模态, 进一步揭示了降水日变化在高原、 盆地、 平原、 丘陵和沿海地区所呈现的区域性特征.李建等[10]指出北京市近40年来, 持续时间为1~3 h的短持续性降水事件的出现频次增加, 而持续时间超过6 h的长持续性降水事件有所减少; 北京市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更易在午后至次日清晨这一时段出现峰值.熊明明等[11]指出天津市的短持续性降水易出现在傍晚至午夜; 而长持续性降水更易出现在凌晨至清晨.杨森等[12]发现辽宁省内陆站点夏季降水量存在双峰特征.王夫常等[13]指出我国西南部地区除夜雨特征外还存在一个午后次峰值.戴泽军等[14]发现湘东南地区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的峰值特征与湖南省其他地区不同, 主要出现在午后到傍晚.Zhou等[15]指出山东省夏季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均存在双峰特征, 峰值时间分别出现在清晨和中午.Zhang等[16]发现福建省沿海、 河谷、 丘陵和山区的降水日循环存在显著差异.暖季是中国东部季风区降水的主要时段, 因此针对降水日变化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暖季, 目前针对冷季降水日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Li[17]等指出中国南方地区的降水日变化在冷季和暖季存在差异, 暖季降水日峰值出现时间的东西差异显著, 而冷季这一差异减小. ...
Characteristics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diurnal variations in Hunan
1
2009
... 日变化是全球天气气候系统变化的最基本模态之一[1], 降水的日变化差异在诸多气象变量中表现的最为显著[2-4].由于受到观测技术水平的限制, 早期开展的降水日变化研究不论是空间尺度还是时间尺度都相对较粗, 难以全面系统的理解和认识降水日变化的内在特征.随着全球气象观测站网的不断完善, 我们能够获得更多高时空分辨率的气象资料, 从而为深入系统的开展降水日变化研究提供了条件[5-6].Yu等[7-8]首次使用气象站逐时降水资料系统阐述了我国大陆夏季降水日变化的区域性特征; 并指出不同区域的降水日位相可能存在关联, 降水的持续性是区分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双峰值的一个关键性因子.Wu等[9]使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给出了我国青藏高原以东地区8个典型的降水日变化分布模态, 进一步揭示了降水日变化在高原、 盆地、 平原、 丘陵和沿海地区所呈现的区域性特征.李建等[10]指出北京市近40年来, 持续时间为1~3 h的短持续性降水事件的出现频次增加, 而持续时间超过6 h的长持续性降水事件有所减少; 北京市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更易在午后至次日清晨这一时段出现峰值.熊明明等[11]指出天津市的短持续性降水易出现在傍晚至午夜; 而长持续性降水更易出现在凌晨至清晨.杨森等[12]发现辽宁省内陆站点夏季降水量存在双峰特征.王夫常等[13]指出我国西南部地区除夜雨特征外还存在一个午后次峰值.戴泽军等[14]发现湘东南地区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的峰值特征与湖南省其他地区不同, 主要出现在午后到傍晚.Zhou等[15]指出山东省夏季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均存在双峰特征, 峰值时间分别出现在清晨和中午.Zhang等[16]发现福建省沿海、 河谷、 丘陵和山区的降水日循环存在显著差异.暖季是中国东部季风区降水的主要时段, 因此针对降水日变化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暖季, 目前针对冷季降水日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Li[17]等指出中国南方地区的降水日变化在冷季和暖季存在差异, 暖季降水日峰值出现时间的东西差异显著, 而冷季这一差异减小. ...
湖南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
1
2009
... 日变化是全球天气气候系统变化的最基本模态之一[1], 降水的日变化差异在诸多气象变量中表现的最为显著[2-4].由于受到观测技术水平的限制, 早期开展的降水日变化研究不论是空间尺度还是时间尺度都相对较粗, 难以全面系统的理解和认识降水日变化的内在特征.随着全球气象观测站网的不断完善, 我们能够获得更多高时空分辨率的气象资料, 从而为深入系统的开展降水日变化研究提供了条件[5-6].Yu等[7-8]首次使用气象站逐时降水资料系统阐述了我国大陆夏季降水日变化的区域性特征; 并指出不同区域的降水日位相可能存在关联, 降水的持续性是区分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双峰值的一个关键性因子.Wu等[9]使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给出了我国青藏高原以东地区8个典型的降水日变化分布模态, 进一步揭示了降水日变化在高原、 盆地、 平原、 丘陵和沿海地区所呈现的区域性特征.李建等[10]指出北京市近40年来, 持续时间为1~3 h的短持续性降水事件的出现频次增加, 而持续时间超过6 h的长持续性降水事件有所减少; 北京市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更易在午后至次日清晨这一时段出现峰值.熊明明等[11]指出天津市的短持续性降水易出现在傍晚至午夜; 而长持续性降水更易出现在凌晨至清晨.杨森等[12]发现辽宁省内陆站点夏季降水量存在双峰特征.王夫常等[13]指出我国西南部地区除夜雨特征外还存在一个午后次峰值.戴泽军等[14]发现湘东南地区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的峰值特征与湖南省其他地区不同, 主要出现在午后到傍晚.Zhou等[15]指出山东省夏季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均存在双峰特征, 峰值时间分别出现在清晨和中午.Zhang等[16]发现福建省沿海、 河谷、 丘陵和山区的降水日循环存在显著差异.暖季是中国东部季风区降水的主要时段, 因此针对降水日变化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暖季, 目前针对冷季降水日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Li[17]等指出中国南方地区的降水日变化在冷季和暖季存在差异, 暖季降水日峰值出现时间的东西差异显著, 而冷季这一差异减小. ...
Diurnal cycle of summer rainfall in Shandong of eastern China
1
2009
... 日变化是全球天气气候系统变化的最基本模态之一[1], 降水的日变化差异在诸多气象变量中表现的最为显著[2-4].由于受到观测技术水平的限制, 早期开展的降水日变化研究不论是空间尺度还是时间尺度都相对较粗, 难以全面系统的理解和认识降水日变化的内在特征.随着全球气象观测站网的不断完善, 我们能够获得更多高时空分辨率的气象资料, 从而为深入系统的开展降水日变化研究提供了条件[5-6].Yu等[7-8]首次使用气象站逐时降水资料系统阐述了我国大陆夏季降水日变化的区域性特征; 并指出不同区域的降水日位相可能存在关联, 降水的持续性是区分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双峰值的一个关键性因子.Wu等[9]使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给出了我国青藏高原以东地区8个典型的降水日变化分布模态, 进一步揭示了降水日变化在高原、 盆地、 平原、 丘陵和沿海地区所呈现的区域性特征.李建等[10]指出北京市近40年来, 持续时间为1~3 h的短持续性降水事件的出现频次增加, 而持续时间超过6 h的长持续性降水事件有所减少; 北京市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更易在午后至次日清晨这一时段出现峰值.熊明明等[11]指出天津市的短持续性降水易出现在傍晚至午夜; 而长持续性降水更易出现在凌晨至清晨.杨森等[12]发现辽宁省内陆站点夏季降水量存在双峰特征.王夫常等[13]指出我国西南部地区除夜雨特征外还存在一个午后次峰值.戴泽军等[14]发现湘东南地区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的峰值特征与湖南省其他地区不同, 主要出现在午后到傍晚.Zhou等[15]指出山东省夏季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均存在双峰特征, 峰值时间分别出现在清晨和中午.Zhang等[16]发现福建省沿海、 河谷、 丘陵和山区的降水日循环存在显著差异.暖季是中国东部季风区降水的主要时段, 因此针对降水日变化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暖季, 目前针对冷季降水日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Li[17]等指出中国南方地区的降水日变化在冷季和暖季存在差异, 暖季降水日峰值出现时间的东西差异显著, 而冷季这一差异减小. ...
Diurnal cycle of precipitation over Fujian Province during the pre-summer rainy season in southern China
1
2017
... 日变化是全球天气气候系统变化的最基本模态之一[1], 降水的日变化差异在诸多气象变量中表现的最为显著[2-4].由于受到观测技术水平的限制, 早期开展的降水日变化研究不论是空间尺度还是时间尺度都相对较粗, 难以全面系统的理解和认识降水日变化的内在特征.随着全球气象观测站网的不断完善, 我们能够获得更多高时空分辨率的气象资料, 从而为深入系统的开展降水日变化研究提供了条件[5-6].Yu等[7-8]首次使用气象站逐时降水资料系统阐述了我国大陆夏季降水日变化的区域性特征; 并指出不同区域的降水日位相可能存在关联, 降水的持续性是区分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双峰值的一个关键性因子.Wu等[9]使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给出了我国青藏高原以东地区8个典型的降水日变化分布模态, 进一步揭示了降水日变化在高原、 盆地、 平原、 丘陵和沿海地区所呈现的区域性特征.李建等[10]指出北京市近40年来, 持续时间为1~3 h的短持续性降水事件的出现频次增加, 而持续时间超过6 h的长持续性降水事件有所减少; 北京市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更易在午后至次日清晨这一时段出现峰值.熊明明等[11]指出天津市的短持续性降水易出现在傍晚至午夜; 而长持续性降水更易出现在凌晨至清晨.杨森等[12]发现辽宁省内陆站点夏季降水量存在双峰特征.王夫常等[13]指出我国西南部地区除夜雨特征外还存在一个午后次峰值.戴泽军等[14]发现湘东南地区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的峰值特征与湖南省其他地区不同, 主要出现在午后到傍晚.Zhou等[15]指出山东省夏季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均存在双峰特征, 峰值时间分别出现在清晨和中午.Zhang等[16]发现福建省沿海、 河谷、 丘陵和山区的降水日循环存在显著差异.暖季是中国东部季风区降水的主要时段, 因此针对降水日变化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暖季, 目前针对冷季降水日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Li[17]等指出中国南方地区的降水日变化在冷季和暖季存在差异, 暖季降水日峰值出现时间的东西差异显著, 而冷季这一差异减小. ...
Seasonal variation of the diurnal cycle of rainfall in the southern contiguous China
1
2008
... 日变化是全球天气气候系统变化的最基本模态之一[1], 降水的日变化差异在诸多气象变量中表现的最为显著[2-4].由于受到观测技术水平的限制, 早期开展的降水日变化研究不论是空间尺度还是时间尺度都相对较粗, 难以全面系统的理解和认识降水日变化的内在特征.随着全球气象观测站网的不断完善, 我们能够获得更多高时空分辨率的气象资料, 从而为深入系统的开展降水日变化研究提供了条件[5-6].Yu等[7-8]首次使用气象站逐时降水资料系统阐述了我国大陆夏季降水日变化的区域性特征; 并指出不同区域的降水日位相可能存在关联, 降水的持续性是区分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双峰值的一个关键性因子.Wu等[9]使用聚类分析的方法给出了我国青藏高原以东地区8个典型的降水日变化分布模态, 进一步揭示了降水日变化在高原、 盆地、 平原、 丘陵和沿海地区所呈现的区域性特征.李建等[10]指出北京市近40年来, 持续时间为1~3 h的短持续性降水事件的出现频次增加, 而持续时间超过6 h的长持续性降水事件有所减少; 北京市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更易在午后至次日清晨这一时段出现峰值.熊明明等[11]指出天津市的短持续性降水易出现在傍晚至午夜; 而长持续性降水更易出现在凌晨至清晨.杨森等[12]发现辽宁省内陆站点夏季降水量存在双峰特征.王夫常等[13]指出我国西南部地区除夜雨特征外还存在一个午后次峰值.戴泽军等[14]发现湘东南地区的降水量和降水频次的峰值特征与湖南省其他地区不同, 主要出现在午后到傍晚.Zhou等[15]指出山东省夏季降水量和降水强度均存在双峰特征, 峰值时间分别出现在清晨和中午.Zhang等[16]发现福建省沿海、 河谷、 丘陵和山区的降水日循环存在显著差异.暖季是中国东部季风区降水的主要时段, 因此针对降水日变化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暖季, 目前针对冷季降水日变化的研究相对较少.Li[17]等指出中国南方地区的降水日变化在冷季和暖季存在差异, 暖季降水日峰值出现时间的东西差异显著, 而冷季这一差异减小. ...
1
1986
...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部, 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气候不受夏季风系统的直接影响, 降水特征与我国东部季风区存在显著差异[18-19].由于受到观测资料的限制, 新疆降水特征研究主要集中在年际、 年、 月等气候分析[20-21]或强降水天气个例诊断分析[22-23]等方面, 针对新疆区域降水日变化特征的研究还不多见.朱小凡等[24]使用0.1°网格数据分析了新疆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指出北疆的逐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均比南疆大, 逐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的峰值时间在山区主要集中在18:00 - 23:00(北京时间, 下同), 在盆地主要集中在00:00 - 05:00.陈春艳等[25]使用1991 - 2014年新疆16个国家气象站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南北疆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的差异, 指出降水量日变化在北疆为准单峰型, 在南疆为三峰型; 新疆夏季持续1~6 h的短历时降水事件对总降水量的贡献率为54%, 这一比例远高于我国中东部地区.王世杰等[26]、 李博渊等[27]、 赵克明等[28]、 黄秋霞等[29]还分别分析了新疆乌鲁木齐市、 阿勒泰地区、 喀什地区和昌吉州的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 ...
1
1986
...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部, 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气候不受夏季风系统的直接影响, 降水特征与我国东部季风区存在显著差异[18-19].由于受到观测资料的限制, 新疆降水特征研究主要集中在年际、 年、 月等气候分析[20-21]或强降水天气个例诊断分析[22-23]等方面, 针对新疆区域降水日变化特征的研究还不多见.朱小凡等[24]使用0.1°网格数据分析了新疆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指出北疆的逐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均比南疆大, 逐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的峰值时间在山区主要集中在18:00 - 23:00(北京时间, 下同), 在盆地主要集中在00:00 - 05:00.陈春艳等[25]使用1991 - 2014年新疆16个国家气象站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南北疆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的差异, 指出降水量日变化在北疆为准单峰型, 在南疆为三峰型; 新疆夏季持续1~6 h的短历时降水事件对总降水量的贡献率为54%, 这一比例远高于我国中东部地区.王世杰等[26]、 李博渊等[27]、 赵克明等[28]、 黄秋霞等[29]还分别分析了新疆乌鲁木齐市、 阿勒泰地区、 喀什地区和昌吉州的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 ...
1
1987
...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部, 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气候不受夏季风系统的直接影响, 降水特征与我国东部季风区存在显著差异[18-19].由于受到观测资料的限制, 新疆降水特征研究主要集中在年际、 年、 月等气候分析[20-21]或强降水天气个例诊断分析[22-23]等方面, 针对新疆区域降水日变化特征的研究还不多见.朱小凡等[24]使用0.1°网格数据分析了新疆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指出北疆的逐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均比南疆大, 逐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的峰值时间在山区主要集中在18:00 - 23:00(北京时间, 下同), 在盆地主要集中在00:00 - 05:00.陈春艳等[25]使用1991 - 2014年新疆16个国家气象站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南北疆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的差异, 指出降水量日变化在北疆为准单峰型, 在南疆为三峰型; 新疆夏季持续1~6 h的短历时降水事件对总降水量的贡献率为54%, 这一比例远高于我国中东部地区.王世杰等[26]、 李博渊等[27]、 赵克明等[28]、 黄秋霞等[29]还分别分析了新疆乌鲁木齐市、 阿勒泰地区、 喀什地区和昌吉州的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 ...
1
1987
...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部, 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气候不受夏季风系统的直接影响, 降水特征与我国东部季风区存在显著差异[18-19].由于受到观测资料的限制, 新疆降水特征研究主要集中在年际、 年、 月等气候分析[20-21]或强降水天气个例诊断分析[22-23]等方面, 针对新疆区域降水日变化特征的研究还不多见.朱小凡等[24]使用0.1°网格数据分析了新疆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指出北疆的逐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均比南疆大, 逐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的峰值时间在山区主要集中在18:00 - 23:00(北京时间, 下同), 在盆地主要集中在00:00 - 05:00.陈春艳等[25]使用1991 - 2014年新疆16个国家气象站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南北疆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的差异, 指出降水量日变化在北疆为准单峰型, 在南疆为三峰型; 新疆夏季持续1~6 h的短历时降水事件对总降水量的贡献率为54%, 这一比例远高于我国中东部地区.王世杰等[26]、 李博渊等[27]、 赵克明等[28]、 黄秋霞等[29]还分别分析了新疆乌鲁木齐市、 阿勒泰地区、 喀什地区和昌吉州的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 ...
Evaluation of the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hydrological environment in Central Asia
3
2016
...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部, 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气候不受夏季风系统的直接影响, 降水特征与我国东部季风区存在显著差异[18-19].由于受到观测资料的限制, 新疆降水特征研究主要集中在年际、 年、 月等气候分析[20-21]或强降水天气个例诊断分析[22-23]等方面, 针对新疆区域降水日变化特征的研究还不多见.朱小凡等[24]使用0.1°网格数据分析了新疆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指出北疆的逐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均比南疆大, 逐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的峰值时间在山区主要集中在18:00 - 23:00(北京时间, 下同), 在盆地主要集中在00:00 - 05:00.陈春艳等[25]使用1991 - 2014年新疆16个国家气象站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南北疆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的差异, 指出降水量日变化在北疆为准单峰型, 在南疆为三峰型; 新疆夏季持续1~6 h的短历时降水事件对总降水量的贡献率为54%, 这一比例远高于我国中东部地区.王世杰等[26]、 李博渊等[27]、 赵克明等[28]、 黄秋霞等[29]还分别分析了新疆乌鲁木齐市、 阿勒泰地区、 喀什地区和昌吉州的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 ...
... 对比前人关于伊犁河谷夏季降水量特征的研究[20,23,26], 可以看出, 伊犁河谷不同区域的降水量特征在冬季和夏季存在较大差异.伊犁河谷夏季降水量与海拔高度成正比, 降水量表现出随河谷地形的抬升显著增多的特征.然而, 由前文分析可知伊犁河谷冬季的降水量却无上述特征.冬季降水量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伊犁河谷西部和盆地中央地区, 河谷东部和西南部山区的降水量较平原地区明显偏少.伊犁河谷夏季降水量日峰值主要出现在傍晚到夜间; 而冬季降水量日峰值则主要出现在上午.对比相同站点冬、 夏两季累计逐时降水量的年平均最大值出现时间可以发现, 昭苏站夏季出现在18:00, 冬季出现在09:00; 伊宁市站夏季出现在20:00, 冬季出现在08:00; 上述两站冬夏两季降水量年平均最大值的出现时间相差9~12 h. ...
... 结合图3(c)和3(d)可以看出, 除特克斯站以外, 伊犁河谷其他站点的平均累计降水频次最大值出现时间都与逐时累计降水量最大值的出现时间较为一致, 说明伊犁河谷大部分地区累计降水量最大值的出现与该时次降水频次最高的关系非常密切.此外, 伊犁河谷冬季累计降水最大频次还表现出平原(超过9次)多于山区(不足6次); 西部(大于8次)多于东部(6次左右)和西南部(4~5次)的特征.对比对伊犁河谷夏季累计降水频次的研究结果[20,23]不难发现, 冬夏两季伊犁河谷累计降水频次的高发区域存在显著差异, 夏季主要出现在山区而冬季则主要出现在平原. ...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中亚地区水文环境的影响评估
3
2016
...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部, 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气候不受夏季风系统的直接影响, 降水特征与我国东部季风区存在显著差异[18-19].由于受到观测资料的限制, 新疆降水特征研究主要集中在年际、 年、 月等气候分析[20-21]或强降水天气个例诊断分析[22-23]等方面, 针对新疆区域降水日变化特征的研究还不多见.朱小凡等[24]使用0.1°网格数据分析了新疆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指出北疆的逐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均比南疆大, 逐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的峰值时间在山区主要集中在18:00 - 23:00(北京时间, 下同), 在盆地主要集中在00:00 - 05:00.陈春艳等[25]使用1991 - 2014年新疆16个国家气象站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南北疆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的差异, 指出降水量日变化在北疆为准单峰型, 在南疆为三峰型; 新疆夏季持续1~6 h的短历时降水事件对总降水量的贡献率为54%, 这一比例远高于我国中东部地区.王世杰等[26]、 李博渊等[27]、 赵克明等[28]、 黄秋霞等[29]还分别分析了新疆乌鲁木齐市、 阿勒泰地区、 喀什地区和昌吉州的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 ...
... 对比前人关于伊犁河谷夏季降水量特征的研究[20,23,26], 可以看出, 伊犁河谷不同区域的降水量特征在冬季和夏季存在较大差异.伊犁河谷夏季降水量与海拔高度成正比, 降水量表现出随河谷地形的抬升显著增多的特征.然而, 由前文分析可知伊犁河谷冬季的降水量却无上述特征.冬季降水量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伊犁河谷西部和盆地中央地区, 河谷东部和西南部山区的降水量较平原地区明显偏少.伊犁河谷夏季降水量日峰值主要出现在傍晚到夜间; 而冬季降水量日峰值则主要出现在上午.对比相同站点冬、 夏两季累计逐时降水量的年平均最大值出现时间可以发现, 昭苏站夏季出现在18:00, 冬季出现在09:00; 伊宁市站夏季出现在20:00, 冬季出现在08:00; 上述两站冬夏两季降水量年平均最大值的出现时间相差9~12 h. ...
... 结合图3(c)和3(d)可以看出, 除特克斯站以外, 伊犁河谷其他站点的平均累计降水频次最大值出现时间都与逐时累计降水量最大值的出现时间较为一致, 说明伊犁河谷大部分地区累计降水量最大值的出现与该时次降水频次最高的关系非常密切.此外, 伊犁河谷冬季累计降水最大频次还表现出平原(超过9次)多于山区(不足6次); 西部(大于8次)多于东部(6次左右)和西南部(4~5次)的特征.对比对伊犁河谷夏季累计降水频次的研究结果[20,23]不难发现, 冬夏两季伊犁河谷累计降水频次的高发区域存在显著差异, 夏季主要出现在山区而冬季则主要出现在平原. ...
The feature analysis of regional and persistent extreme precipitation events in Northern Xinjiang region
1
2011
...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部, 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气候不受夏季风系统的直接影响, 降水特征与我国东部季风区存在显著差异[18-19].由于受到观测资料的限制, 新疆降水特征研究主要集中在年际、 年、 月等气候分析[20-21]或强降水天气个例诊断分析[22-23]等方面, 针对新疆区域降水日变化特征的研究还不多见.朱小凡等[24]使用0.1°网格数据分析了新疆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指出北疆的逐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均比南疆大, 逐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的峰值时间在山区主要集中在18:00 - 23:00(北京时间, 下同), 在盆地主要集中在00:00 - 05:00.陈春艳等[25]使用1991 - 2014年新疆16个国家气象站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南北疆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的差异, 指出降水量日变化在北疆为准单峰型, 在南疆为三峰型; 新疆夏季持续1~6 h的短历时降水事件对总降水量的贡献率为54%, 这一比例远高于我国中东部地区.王世杰等[26]、 李博渊等[27]、 赵克明等[28]、 黄秋霞等[29]还分别分析了新疆乌鲁木齐市、 阿勒泰地区、 喀什地区和昌吉州的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 ...
新疆冬季降水的气候特征分析
1
2011
...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部, 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气候不受夏季风系统的直接影响, 降水特征与我国东部季风区存在显著差异[18-19].由于受到观测资料的限制, 新疆降水特征研究主要集中在年际、 年、 月等气候分析[20-21]或强降水天气个例诊断分析[22-23]等方面, 针对新疆区域降水日变化特征的研究还不多见.朱小凡等[24]使用0.1°网格数据分析了新疆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指出北疆的逐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均比南疆大, 逐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的峰值时间在山区主要集中在18:00 - 23:00(北京时间, 下同), 在盆地主要集中在00:00 - 05:00.陈春艳等[25]使用1991 - 2014年新疆16个国家气象站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南北疆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的差异, 指出降水量日变化在北疆为准单峰型, 在南疆为三峰型; 新疆夏季持续1~6 h的短历时降水事件对总降水量的贡献率为54%, 这一比例远高于我国中东部地区.王世杰等[26]、 李博渊等[27]、 赵克明等[28]、 黄秋霞等[29]还分别分析了新疆乌鲁木齐市、 阿勒泰地区、 喀什地区和昌吉州的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 ...
Analysis on rare snowstorm in west of southern Xinjiang
1
2015
...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部, 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气候不受夏季风系统的直接影响, 降水特征与我国东部季风区存在显著差异[18-19].由于受到观测资料的限制, 新疆降水特征研究主要集中在年际、 年、 月等气候分析[20-21]或强降水天气个例诊断分析[22-23]等方面, 针对新疆区域降水日变化特征的研究还不多见.朱小凡等[24]使用0.1°网格数据分析了新疆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指出北疆的逐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均比南疆大, 逐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的峰值时间在山区主要集中在18:00 - 23:00(北京时间, 下同), 在盆地主要集中在00:00 - 05:00.陈春艳等[25]使用1991 - 2014年新疆16个国家气象站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南北疆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的差异, 指出降水量日变化在北疆为准单峰型, 在南疆为三峰型; 新疆夏季持续1~6 h的短历时降水事件对总降水量的贡献率为54%, 这一比例远高于我国中东部地区.王世杰等[26]、 李博渊等[27]、 赵克明等[28]、 黄秋霞等[29]还分别分析了新疆乌鲁木齐市、 阿勒泰地区、 喀什地区和昌吉州的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 ...
南疆西部一次罕见大暴雪过程分析
1
2015
...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部, 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气候不受夏季风系统的直接影响, 降水特征与我国东部季风区存在显著差异[18-19].由于受到观测资料的限制, 新疆降水特征研究主要集中在年际、 年、 月等气候分析[20-21]或强降水天气个例诊断分析[22-23]等方面, 针对新疆区域降水日变化特征的研究还不多见.朱小凡等[24]使用0.1°网格数据分析了新疆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指出北疆的逐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均比南疆大, 逐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的峰值时间在山区主要集中在18:00 - 23:00(北京时间, 下同), 在盆地主要集中在00:00 - 05:00.陈春艳等[25]使用1991 - 2014年新疆16个国家气象站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南北疆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的差异, 指出降水量日变化在北疆为准单峰型, 在南疆为三峰型; 新疆夏季持续1~6 h的短历时降水事件对总降水量的贡献率为54%, 这一比例远高于我国中东部地区.王世杰等[26]、 李博渊等[27]、 赵克明等[28]、 黄秋霞等[29]还分别分析了新疆乌鲁木齐市、 阿勒泰地区、 喀什地区和昌吉州的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 ...
Analysis of a brief torrential rain event in Autumn in Xinjiang
3
2014
...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部, 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气候不受夏季风系统的直接影响, 降水特征与我国东部季风区存在显著差异[18-19].由于受到观测资料的限制, 新疆降水特征研究主要集中在年际、 年、 月等气候分析[20-21]或强降水天气个例诊断分析[22-23]等方面, 针对新疆区域降水日变化特征的研究还不多见.朱小凡等[24]使用0.1°网格数据分析了新疆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指出北疆的逐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均比南疆大, 逐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的峰值时间在山区主要集中在18:00 - 23:00(北京时间, 下同), 在盆地主要集中在00:00 - 05:00.陈春艳等[25]使用1991 - 2014年新疆16个国家气象站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南北疆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的差异, 指出降水量日变化在北疆为准单峰型, 在南疆为三峰型; 新疆夏季持续1~6 h的短历时降水事件对总降水量的贡献率为54%, 这一比例远高于我国中东部地区.王世杰等[26]、 李博渊等[27]、 赵克明等[28]、 黄秋霞等[29]还分别分析了新疆乌鲁木齐市、 阿勒泰地区、 喀什地区和昌吉州的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 ...
... 对比前人关于伊犁河谷夏季降水量特征的研究[20,23,26], 可以看出, 伊犁河谷不同区域的降水量特征在冬季和夏季存在较大差异.伊犁河谷夏季降水量与海拔高度成正比, 降水量表现出随河谷地形的抬升显著增多的特征.然而, 由前文分析可知伊犁河谷冬季的降水量却无上述特征.冬季降水量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伊犁河谷西部和盆地中央地区, 河谷东部和西南部山区的降水量较平原地区明显偏少.伊犁河谷夏季降水量日峰值主要出现在傍晚到夜间; 而冬季降水量日峰值则主要出现在上午.对比相同站点冬、 夏两季累计逐时降水量的年平均最大值出现时间可以发现, 昭苏站夏季出现在18:00, 冬季出现在09:00; 伊宁市站夏季出现在20:00, 冬季出现在08:00; 上述两站冬夏两季降水量年平均最大值的出现时间相差9~12 h. ...
... 结合图3(c)和3(d)可以看出, 除特克斯站以外, 伊犁河谷其他站点的平均累计降水频次最大值出现时间都与逐时累计降水量最大值的出现时间较为一致, 说明伊犁河谷大部分地区累计降水量最大值的出现与该时次降水频次最高的关系非常密切.此外, 伊犁河谷冬季累计降水最大频次还表现出平原(超过9次)多于山区(不足6次); 西部(大于8次)多于东部(6次左右)和西南部(4~5次)的特征.对比对伊犁河谷夏季累计降水频次的研究结果[20,23]不难发现, 冬夏两季伊犁河谷累计降水频次的高发区域存在显著差异, 夏季主要出现在山区而冬季则主要出现在平原. ...
新疆一次深秋局地短时大暴雨的成因分析
3
2014
...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部, 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气候不受夏季风系统的直接影响, 降水特征与我国东部季风区存在显著差异[18-19].由于受到观测资料的限制, 新疆降水特征研究主要集中在年际、 年、 月等气候分析[20-21]或强降水天气个例诊断分析[22-23]等方面, 针对新疆区域降水日变化特征的研究还不多见.朱小凡等[24]使用0.1°网格数据分析了新疆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指出北疆的逐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均比南疆大, 逐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的峰值时间在山区主要集中在18:00 - 23:00(北京时间, 下同), 在盆地主要集中在00:00 - 05:00.陈春艳等[25]使用1991 - 2014年新疆16个国家气象站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南北疆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的差异, 指出降水量日变化在北疆为准单峰型, 在南疆为三峰型; 新疆夏季持续1~6 h的短历时降水事件对总降水量的贡献率为54%, 这一比例远高于我国中东部地区.王世杰等[26]、 李博渊等[27]、 赵克明等[28]、 黄秋霞等[29]还分别分析了新疆乌鲁木齐市、 阿勒泰地区、 喀什地区和昌吉州的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 ...
... 对比前人关于伊犁河谷夏季降水量特征的研究[20,23,26], 可以看出, 伊犁河谷不同区域的降水量特征在冬季和夏季存在较大差异.伊犁河谷夏季降水量与海拔高度成正比, 降水量表现出随河谷地形的抬升显著增多的特征.然而, 由前文分析可知伊犁河谷冬季的降水量却无上述特征.冬季降水量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伊犁河谷西部和盆地中央地区, 河谷东部和西南部山区的降水量较平原地区明显偏少.伊犁河谷夏季降水量日峰值主要出现在傍晚到夜间; 而冬季降水量日峰值则主要出现在上午.对比相同站点冬、 夏两季累计逐时降水量的年平均最大值出现时间可以发现, 昭苏站夏季出现在18:00, 冬季出现在09:00; 伊宁市站夏季出现在20:00, 冬季出现在08:00; 上述两站冬夏两季降水量年平均最大值的出现时间相差9~12 h. ...
... 结合图3(c)和3(d)可以看出, 除特克斯站以外, 伊犁河谷其他站点的平均累计降水频次最大值出现时间都与逐时累计降水量最大值的出现时间较为一致, 说明伊犁河谷大部分地区累计降水量最大值的出现与该时次降水频次最高的关系非常密切.此外, 伊犁河谷冬季累计降水最大频次还表现出平原(超过9次)多于山区(不足6次); 西部(大于8次)多于东部(6次左右)和西南部(4~5次)的特征.对比对伊犁河谷夏季累计降水频次的研究结果[20,23]不难发现, 冬夏两季伊犁河谷累计降水频次的高发区域存在显著差异, 夏季主要出现在山区而冬季则主要出现在平原. ...
Diurn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recipitation of Xinjiang in summer during 2008 - 2013
1
2016
...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部, 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气候不受夏季风系统的直接影响, 降水特征与我国东部季风区存在显著差异[18-19].由于受到观测资料的限制, 新疆降水特征研究主要集中在年际、 年、 月等气候分析[20-21]或强降水天气个例诊断分析[22-23]等方面, 针对新疆区域降水日变化特征的研究还不多见.朱小凡等[24]使用0.1°网格数据分析了新疆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指出北疆的逐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均比南疆大, 逐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的峰值时间在山区主要集中在18:00 - 23:00(北京时间, 下同), 在盆地主要集中在00:00 - 05:00.陈春艳等[25]使用1991 - 2014年新疆16个国家气象站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南北疆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的差异, 指出降水量日变化在北疆为准单峰型, 在南疆为三峰型; 新疆夏季持续1~6 h的短历时降水事件对总降水量的贡献率为54%, 这一比例远高于我国中东部地区.王世杰等[26]、 李博渊等[27]、 赵克明等[28]、 黄秋霞等[29]还分别分析了新疆乌鲁木齐市、 阿勒泰地区、 喀什地区和昌吉州的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 ...
2008 - 2013年新疆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1
2016
...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部, 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气候不受夏季风系统的直接影响, 降水特征与我国东部季风区存在显著差异[18-19].由于受到观测资料的限制, 新疆降水特征研究主要集中在年际、 年、 月等气候分析[20-21]或强降水天气个例诊断分析[22-23]等方面, 针对新疆区域降水日变化特征的研究还不多见.朱小凡等[24]使用0.1°网格数据分析了新疆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指出北疆的逐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均比南疆大, 逐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的峰值时间在山区主要集中在18:00 - 23:00(北京时间, 下同), 在盆地主要集中在00:00 - 05:00.陈春艳等[25]使用1991 - 2014年新疆16个国家气象站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南北疆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的差异, 指出降水量日变化在北疆为准单峰型, 在南疆为三峰型; 新疆夏季持续1~6 h的短历时降水事件对总降水量的贡献率为54%, 这一比例远高于我国中东部地区.王世杰等[26]、 李博渊等[27]、 赵克明等[28]、 黄秋霞等[29]还分别分析了新疆乌鲁木齐市、 阿勒泰地区、 喀什地区和昌吉州的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 ...
Diurnal variations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Xinjiang
5
2017
...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部, 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气候不受夏季风系统的直接影响, 降水特征与我国东部季风区存在显著差异[18-19].由于受到观测资料的限制, 新疆降水特征研究主要集中在年际、 年、 月等气候分析[20-21]或强降水天气个例诊断分析[22-23]等方面, 针对新疆区域降水日变化特征的研究还不多见.朱小凡等[24]使用0.1°网格数据分析了新疆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指出北疆的逐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均比南疆大, 逐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的峰值时间在山区主要集中在18:00 - 23:00(北京时间, 下同), 在盆地主要集中在00:00 - 05:00.陈春艳等[25]使用1991 - 2014年新疆16个国家气象站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南北疆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的差异, 指出降水量日变化在北疆为准单峰型, 在南疆为三峰型; 新疆夏季持续1~6 h的短历时降水事件对总降水量的贡献率为54%, 这一比例远高于我国中东部地区.王世杰等[26]、 李博渊等[27]、 赵克明等[28]、 黄秋霞等[29]还分别分析了新疆乌鲁木齐市、 阿勒泰地区、 喀什地区和昌吉州的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 ...
... 本文主要参考宇如聪等[1]和陈春艳等[25]关于降水持续性的分类, 将冬季降水分为3类: 1~6 h为短历时降水; 7~12 h为持续性降水; 12 h以上为长持续性降水.由图5(a)可以看出, 伊犁河谷冬季持续时间在6 h以内的降水事件的出现比例最高(64%~86%); 持续7~12 h的降水事件居中(11%~22%); 持续时间超过12 h的降水事件最少(3%~17%).可见, 伊犁河谷冬季降水事件以6 h以内的短历时降水为主, 持续12 h以上的持续性降水事件发生次数相对较少, 上述特征与伊犁河谷夏季降水的研究结果一致[25]. ...
... [25]. ...
... 图5(b)给出冬季伊犁河谷不同持续时间降水事件对冬季总降水量的贡献.对照图5(a)可以看出, 虽然冬季短历时降水事件出现的频次较多, 但其对冬季总降水量的贡献率除巩留(34%)、 昭苏(37%)和特克斯(56%)3站外, 其余各站均不足30%.出现频次相对较少的12 h以上的长持续性降水事件, 对冬季总降水量的贡献率在伊犁河谷盆地中央地区超过50%(伊宁市最高达55%); 在河谷西南部地区不足20%(特克斯站最低为16%).7~12 h的持续性降水事件对冬季总降水量贡献率的区域差异较为复杂, 昭苏站最高为43%, 伊宁站最低为24%; 与昭苏站同处河谷西南部的特克斯站为仅28%.综上可以看出, 冬季伊犁河谷西部和东部地区3类不同持续性降水事件的发生频次差异虽然较大, 但是对冬季总降水量的贡献率大致相当, 基本各占1/3; 伊犁河谷盆地中央地区持续时间超过12 h的长持续性降水事件对冬季总降水量的贡献最大; 河谷西南部以短历时降水事件或持续性降水事件对冬季总降水量的贡献最大.综上可以看出, 伊犁河谷冬季和夏季不同持续时间降水事件对总降水量的贡献特征存在差异[25]. ...
... Yu等[7]的研究表明, 我国中东部地区夏季降水的日循环与降水的持续性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陈春艳等[25]分析了新疆夏季降水日循环与降水持续性的关系.为弄清伊犁河谷冬季降水的日循环与降水的持续性之间是否存在联系, 我们逐站分析了伊犁河谷冬季不同持续时间的降水在不同时刻的分布特征.由图6可以看出, 霍尔果斯站持续6~7 h的降水事件的降水量占冬季总降水量的比重最大, 降水极值出现在04:00 - 10:00, 该时段与霍尔果斯站累计降水量日变化的主峰值区间相对应(图2).霍城站冬季总降水量的主要贡献者是持续6~10 h的降水事件, 其中持续6 h和8~9 h的降水事件贡献最大, 降水极值主要出现在早上到上午(08:00 - 12:00).察布查尔站持续5~6 h、 9~11 h和17 h的降水事件对冬季总降水量的贡献较大, 降水极值主要出现在凌晨到早上(00:00 - 10:00).伊宁市持续时间6 h以上的降水事件对冬季总降水量的贡献较大, 其中持续14~15 h和18 h的贡献最大, 伊宁市不同持续时间的降水事件降水极值的出现时间相对集中, 主要出现在清晨到上午(06:00 - 10:00).尼勒克站持续10 h和20 h的降水事件对冬季总降水量的贡献最大, 降水极值出现04:00 - 06:00和10:00 - 12:00.伊宁县站不同持续时间的降水事件对冬季总降水量的贡献差异不大, 降水极值集中出现在04:00 - 14:00.巩留站持续5 h、 7 h、 11 h和18 h的降水事件对冬季总降水量的贡献最大, 降水极值出现时段主要在早上(06:00 - 08:00)和中午(12:00 - 14:00).新源站持续8~11 h的降水事件对冬季总降水量的贡献最大, 降水极值主要出现在早上到上午(06:00 - 12:00).12 h以内的降水事件是昭苏和特克斯2站冬季总降水量的主要贡献者, 2站降水极值的出现时段都较为分散. ...
新疆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
5
2017
...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部, 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气候不受夏季风系统的直接影响, 降水特征与我国东部季风区存在显著差异[18-19].由于受到观测资料的限制, 新疆降水特征研究主要集中在年际、 年、 月等气候分析[20-21]或强降水天气个例诊断分析[22-23]等方面, 针对新疆区域降水日变化特征的研究还不多见.朱小凡等[24]使用0.1°网格数据分析了新疆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指出北疆的逐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均比南疆大, 逐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的峰值时间在山区主要集中在18:00 - 23:00(北京时间, 下同), 在盆地主要集中在00:00 - 05:00.陈春艳等[25]使用1991 - 2014年新疆16个国家气象站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南北疆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的差异, 指出降水量日变化在北疆为准单峰型, 在南疆为三峰型; 新疆夏季持续1~6 h的短历时降水事件对总降水量的贡献率为54%, 这一比例远高于我国中东部地区.王世杰等[26]、 李博渊等[27]、 赵克明等[28]、 黄秋霞等[29]还分别分析了新疆乌鲁木齐市、 阿勒泰地区、 喀什地区和昌吉州的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 ...
... 本文主要参考宇如聪等[1]和陈春艳等[25]关于降水持续性的分类, 将冬季降水分为3类: 1~6 h为短历时降水; 7~12 h为持续性降水; 12 h以上为长持续性降水.由图5(a)可以看出, 伊犁河谷冬季持续时间在6 h以内的降水事件的出现比例最高(64%~86%); 持续7~12 h的降水事件居中(11%~22%); 持续时间超过12 h的降水事件最少(3%~17%).可见, 伊犁河谷冬季降水事件以6 h以内的短历时降水为主, 持续12 h以上的持续性降水事件发生次数相对较少, 上述特征与伊犁河谷夏季降水的研究结果一致[25]. ...
... [25]. ...
... 图5(b)给出冬季伊犁河谷不同持续时间降水事件对冬季总降水量的贡献.对照图5(a)可以看出, 虽然冬季短历时降水事件出现的频次较多, 但其对冬季总降水量的贡献率除巩留(34%)、 昭苏(37%)和特克斯(56%)3站外, 其余各站均不足30%.出现频次相对较少的12 h以上的长持续性降水事件, 对冬季总降水量的贡献率在伊犁河谷盆地中央地区超过50%(伊宁市最高达55%); 在河谷西南部地区不足20%(特克斯站最低为16%).7~12 h的持续性降水事件对冬季总降水量贡献率的区域差异较为复杂, 昭苏站最高为43%, 伊宁站最低为24%; 与昭苏站同处河谷西南部的特克斯站为仅28%.综上可以看出, 冬季伊犁河谷西部和东部地区3类不同持续性降水事件的发生频次差异虽然较大, 但是对冬季总降水量的贡献率大致相当, 基本各占1/3; 伊犁河谷盆地中央地区持续时间超过12 h的长持续性降水事件对冬季总降水量的贡献最大; 河谷西南部以短历时降水事件或持续性降水事件对冬季总降水量的贡献最大.综上可以看出, 伊犁河谷冬季和夏季不同持续时间降水事件对总降水量的贡献特征存在差异[25]. ...
... Yu等[7]的研究表明, 我国中东部地区夏季降水的日循环与降水的持续性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陈春艳等[25]分析了新疆夏季降水日循环与降水持续性的关系.为弄清伊犁河谷冬季降水的日循环与降水的持续性之间是否存在联系, 我们逐站分析了伊犁河谷冬季不同持续时间的降水在不同时刻的分布特征.由图6可以看出, 霍尔果斯站持续6~7 h的降水事件的降水量占冬季总降水量的比重最大, 降水极值出现在04:00 - 10:00, 该时段与霍尔果斯站累计降水量日变化的主峰值区间相对应(图2).霍城站冬季总降水量的主要贡献者是持续6~10 h的降水事件, 其中持续6 h和8~9 h的降水事件贡献最大, 降水极值主要出现在早上到上午(08:00 - 12:00).察布查尔站持续5~6 h、 9~11 h和17 h的降水事件对冬季总降水量的贡献较大, 降水极值主要出现在凌晨到早上(00:00 - 10:00).伊宁市持续时间6 h以上的降水事件对冬季总降水量的贡献较大, 其中持续14~15 h和18 h的贡献最大, 伊宁市不同持续时间的降水事件降水极值的出现时间相对集中, 主要出现在清晨到上午(06:00 - 10:00).尼勒克站持续10 h和20 h的降水事件对冬季总降水量的贡献最大, 降水极值出现04:00 - 06:00和10:00 - 12:00.伊宁县站不同持续时间的降水事件对冬季总降水量的贡献差异不大, 降水极值集中出现在04:00 - 14:00.巩留站持续5 h、 7 h、 11 h和18 h的降水事件对冬季总降水量的贡献最大, 降水极值出现时段主要在早上(06:00 - 08:00)和中午(12:00 - 14:00).新源站持续8~11 h的降水事件对冬季总降水量的贡献最大, 降水极值主要出现在早上到上午(06:00 - 12:00).12 h以内的降水事件是昭苏和特克斯2站冬季总降水量的主要贡献者, 2站降水极值的出现时段都较为分散. ...
Rainfall variation during
2
2012
...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部, 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气候不受夏季风系统的直接影响, 降水特征与我国东部季风区存在显著差异[18-19].由于受到观测资料的限制, 新疆降水特征研究主要集中在年际、 年、 月等气候分析[20-21]或强降水天气个例诊断分析[22-23]等方面, 针对新疆区域降水日变化特征的研究还不多见.朱小凡等[24]使用0.1°网格数据分析了新疆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指出北疆的逐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均比南疆大, 逐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的峰值时间在山区主要集中在18:00 - 23:00(北京时间, 下同), 在盆地主要集中在00:00 - 05:00.陈春艳等[25]使用1991 - 2014年新疆16个国家气象站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南北疆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的差异, 指出降水量日变化在北疆为准单峰型, 在南疆为三峰型; 新疆夏季持续1~6 h的短历时降水事件对总降水量的贡献率为54%, 这一比例远高于我国中东部地区.王世杰等[26]、 李博渊等[27]、 赵克明等[28]、 黄秋霞等[29]还分别分析了新疆乌鲁木齐市、 阿勒泰地区、 喀什地区和昌吉州的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 ...
... 对比前人关于伊犁河谷夏季降水量特征的研究[20,23,26], 可以看出, 伊犁河谷不同区域的降水量特征在冬季和夏季存在较大差异.伊犁河谷夏季降水量与海拔高度成正比, 降水量表现出随河谷地形的抬升显著增多的特征.然而, 由前文分析可知伊犁河谷冬季的降水量却无上述特征.冬季降水量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伊犁河谷西部和盆地中央地区, 河谷东部和西南部山区的降水量较平原地区明显偏少.伊犁河谷夏季降水量日峰值主要出现在傍晚到夜间; 而冬季降水量日峰值则主要出现在上午.对比相同站点冬、 夏两季累计逐时降水量的年平均最大值出现时间可以发现, 昭苏站夏季出现在18:00, 冬季出现在09:00; 伊宁市站夏季出现在20:00, 冬季出现在08:00; 上述两站冬夏两季降水量年平均最大值的出现时间相差9~12 h. ...
乌鲁木齐1991 - 2010年降雨特征
2
2012
...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部, 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气候不受夏季风系统的直接影响, 降水特征与我国东部季风区存在显著差异[18-19].由于受到观测资料的限制, 新疆降水特征研究主要集中在年际、 年、 月等气候分析[20-21]或强降水天气个例诊断分析[22-23]等方面, 针对新疆区域降水日变化特征的研究还不多见.朱小凡等[24]使用0.1°网格数据分析了新疆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指出北疆的逐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均比南疆大, 逐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的峰值时间在山区主要集中在18:00 - 23:00(北京时间, 下同), 在盆地主要集中在00:00 - 05:00.陈春艳等[25]使用1991 - 2014年新疆16个国家气象站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南北疆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的差异, 指出降水量日变化在北疆为准单峰型, 在南疆为三峰型; 新疆夏季持续1~6 h的短历时降水事件对总降水量的贡献率为54%, 这一比例远高于我国中东部地区.王世杰等[26]、 李博渊等[27]、 赵克明等[28]、 黄秋霞等[29]还分别分析了新疆乌鲁木齐市、 阿勒泰地区、 喀什地区和昌吉州的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 ...
... 对比前人关于伊犁河谷夏季降水量特征的研究[20,23,26], 可以看出, 伊犁河谷不同区域的降水量特征在冬季和夏季存在较大差异.伊犁河谷夏季降水量与海拔高度成正比, 降水量表现出随河谷地形的抬升显著增多的特征.然而, 由前文分析可知伊犁河谷冬季的降水量却无上述特征.冬季降水量的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伊犁河谷西部和盆地中央地区, 河谷东部和西南部山区的降水量较平原地区明显偏少.伊犁河谷夏季降水量日峰值主要出现在傍晚到夜间; 而冬季降水量日峰值则主要出现在上午.对比相同站点冬、 夏两季累计逐时降水量的年平均最大值出现时间可以发现, 昭苏站夏季出现在18:00, 冬季出现在09:00; 伊宁市站夏季出现在20:00, 冬季出现在08:00; 上述两站冬夏两季降水量年平均最大值的出现时间相差9~12 h. ...
Characteristics of diurnal variation of precipitation in warm season in Altay of Xinjiang during 2010 - 2016
1
2017
...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部, 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气候不受夏季风系统的直接影响, 降水特征与我国东部季风区存在显著差异[18-19].由于受到观测资料的限制, 新疆降水特征研究主要集中在年际、 年、 月等气候分析[20-21]或强降水天气个例诊断分析[22-23]等方面, 针对新疆区域降水日变化特征的研究还不多见.朱小凡等[24]使用0.1°网格数据分析了新疆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指出北疆的逐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均比南疆大, 逐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的峰值时间在山区主要集中在18:00 - 23:00(北京时间, 下同), 在盆地主要集中在00:00 - 05:00.陈春艳等[25]使用1991 - 2014年新疆16个国家气象站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南北疆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的差异, 指出降水量日变化在北疆为准单峰型, 在南疆为三峰型; 新疆夏季持续1~6 h的短历时降水事件对总降水量的贡献率为54%, 这一比例远高于我国中东部地区.王世杰等[26]、 李博渊等[27]、 赵克明等[28]、 黄秋霞等[29]还分别分析了新疆乌鲁木齐市、 阿勒泰地区、 喀什地区和昌吉州的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 ...
2010 - 2016年新疆阿勒泰地区暖季降水日变化特征
1
2017
...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部, 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气候不受夏季风系统的直接影响, 降水特征与我国东部季风区存在显著差异[18-19].由于受到观测资料的限制, 新疆降水特征研究主要集中在年际、 年、 月等气候分析[20-21]或强降水天气个例诊断分析[22-23]等方面, 针对新疆区域降水日变化特征的研究还不多见.朱小凡等[24]使用0.1°网格数据分析了新疆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指出北疆的逐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均比南疆大, 逐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的峰值时间在山区主要集中在18:00 - 23:00(北京时间, 下同), 在盆地主要集中在00:00 - 05:00.陈春艳等[25]使用1991 - 2014年新疆16个国家气象站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南北疆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的差异, 指出降水量日变化在北疆为准单峰型, 在南疆为三峰型; 新疆夏季持续1~6 h的短历时降水事件对总降水量的贡献率为54%, 这一比例远高于我国中东部地区.王世杰等[26]、 李博渊等[27]、 赵克明等[28]、 黄秋霞等[29]还分别分析了新疆乌鲁木齐市、 阿勒泰地区、 喀什地区和昌吉州的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 ...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on the diurnal variation of precipitation in Kashgar
1
2016
...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部, 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气候不受夏季风系统的直接影响, 降水特征与我国东部季风区存在显著差异[18-19].由于受到观测资料的限制, 新疆降水特征研究主要集中在年际、 年、 月等气候分析[20-21]或强降水天气个例诊断分析[22-23]等方面, 针对新疆区域降水日变化特征的研究还不多见.朱小凡等[24]使用0.1°网格数据分析了新疆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指出北疆的逐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均比南疆大, 逐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的峰值时间在山区主要集中在18:00 - 23:00(北京时间, 下同), 在盆地主要集中在00:00 - 05:00.陈春艳等[25]使用1991 - 2014年新疆16个国家气象站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南北疆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的差异, 指出降水量日变化在北疆为准单峰型, 在南疆为三峰型; 新疆夏季持续1~6 h的短历时降水事件对总降水量的贡献率为54%, 这一比例远高于我国中东部地区.王世杰等[26]、 李博渊等[27]、 赵克明等[28]、 黄秋霞等[29]还分别分析了新疆乌鲁木齐市、 阿勒泰地区、 喀什地区和昌吉州的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 ...
喀什市降水的日变化特征分析
1
2016
...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部, 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气候不受夏季风系统的直接影响, 降水特征与我国东部季风区存在显著差异[18-19].由于受到观测资料的限制, 新疆降水特征研究主要集中在年际、 年、 月等气候分析[20-21]或强降水天气个例诊断分析[22-23]等方面, 针对新疆区域降水日变化特征的研究还不多见.朱小凡等[24]使用0.1°网格数据分析了新疆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指出北疆的逐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均比南疆大, 逐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的峰值时间在山区主要集中在18:00 - 23:00(北京时间, 下同), 在盆地主要集中在00:00 - 05:00.陈春艳等[25]使用1991 - 2014年新疆16个国家气象站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南北疆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的差异, 指出降水量日变化在北疆为准单峰型, 在南疆为三峰型; 新疆夏季持续1~6 h的短历时降水事件对总降水量的贡献率为54%, 这一比例远高于我国中东部地区.王世杰等[26]、 李博渊等[27]、 赵克明等[28]、 黄秋霞等[29]还分别分析了新疆乌鲁木齐市、 阿勒泰地区、 喀什地区和昌吉州的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 ...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ainfall diurnal variation during flood season in Changji City, Xinjiang
1
2016
...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部, 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气候不受夏季风系统的直接影响, 降水特征与我国东部季风区存在显著差异[18-19].由于受到观测资料的限制, 新疆降水特征研究主要集中在年际、 年、 月等气候分析[20-21]或强降水天气个例诊断分析[22-23]等方面, 针对新疆区域降水日变化特征的研究还不多见.朱小凡等[24]使用0.1°网格数据分析了新疆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指出北疆的逐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均比南疆大, 逐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的峰值时间在山区主要集中在18:00 - 23:00(北京时间, 下同), 在盆地主要集中在00:00 - 05:00.陈春艳等[25]使用1991 - 2014年新疆16个国家气象站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南北疆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的差异, 指出降水量日变化在北疆为准单峰型, 在南疆为三峰型; 新疆夏季持续1~6 h的短历时降水事件对总降水量的贡献率为54%, 这一比例远高于我国中东部地区.王世杰等[26]、 李博渊等[27]、 赵克明等[28]、 黄秋霞等[29]还分别分析了新疆乌鲁木齐市、 阿勒泰地区、 喀什地区和昌吉州的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 ...
新疆昌吉市主汛期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1
2016
...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部, 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气候不受夏季风系统的直接影响, 降水特征与我国东部季风区存在显著差异[18-19].由于受到观测资料的限制, 新疆降水特征研究主要集中在年际、 年、 月等气候分析[20-21]或强降水天气个例诊断分析[22-23]等方面, 针对新疆区域降水日变化特征的研究还不多见.朱小凡等[24]使用0.1°网格数据分析了新疆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指出北疆的逐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均比南疆大, 逐时降水量和降水频率的峰值时间在山区主要集中在18:00 - 23:00(北京时间, 下同), 在盆地主要集中在00:00 - 05:00.陈春艳等[25]使用1991 - 2014年新疆16个国家气象站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南北疆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的差异, 指出降水量日变化在北疆为准单峰型, 在南疆为三峰型; 新疆夏季持续1~6 h的短历时降水事件对总降水量的贡献率为54%, 这一比例远高于我国中东部地区.王世杰等[26]、 李博渊等[27]、 赵克明等[28]、 黄秋霞等[29]还分别分析了新疆乌鲁木齐市、 阿勒泰地区、 喀什地区和昌吉州的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 ...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 of snow cover in Xinjiang based on surface observation from 1961 to 2017
1
2020
... 位于新疆西北部的伊犁河谷是新疆最湿润的地区, 被称为“西域湿岛”和“塞外江南”.由于向西敞开的“喇叭口”地形, 使得伊犁河谷更易获得西来的水汽, 从而使得这一区域成为新疆天山地区冬季降雪量最大的地区[30].黄秋霞等[31]利用2007 - 2011年伊犁河谷4个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该区域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指出夜间是伊犁河谷夏季降水的高发时段; 其中降水量峰值和谷值分别出现在22:00和13:00; 伊犁河谷夏季以短持续性降水为主, 其中持续时间为1 h的降水事件出现次数最多, 持续时间为2 h的降水事件对夏季总降水量的贡献率最高.目前针对新疆降水日变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夏季, 涉及新疆冬季降水日变化研究的相关工作较少[31-32].本文利用伊犁河谷10个国家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 研究伊犁河谷不同区域冬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以期进一步加深对伊犁河谷地区降水日变化特征的全面理解, 为精细化天气预报和改进数值模式提供有益参考. ...
1961 - 2017年基于地面观测的新疆积雪时空变化研究
1
2020
... 位于新疆西北部的伊犁河谷是新疆最湿润的地区, 被称为“西域湿岛”和“塞外江南”.由于向西敞开的“喇叭口”地形, 使得伊犁河谷更易获得西来的水汽, 从而使得这一区域成为新疆天山地区冬季降雪量最大的地区[30].黄秋霞等[31]利用2007 - 2011年伊犁河谷4个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该区域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指出夜间是伊犁河谷夏季降水的高发时段; 其中降水量峰值和谷值分别出现在22:00和13:00; 伊犁河谷夏季以短持续性降水为主, 其中持续时间为1 h的降水事件出现次数最多, 持续时间为2 h的降水事件对夏季总降水量的贡献率最高.目前针对新疆降水日变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夏季, 涉及新疆冬季降水日变化研究的相关工作较少[31-32].本文利用伊犁河谷10个国家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 研究伊犁河谷不同区域冬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以期进一步加深对伊犁河谷地区降水日变化特征的全面理解, 为精细化天气预报和改进数值模式提供有益参考. ...
The daily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over the Yili River Valley, Xinjiang
2
2015
... 位于新疆西北部的伊犁河谷是新疆最湿润的地区, 被称为“西域湿岛”和“塞外江南”.由于向西敞开的“喇叭口”地形, 使得伊犁河谷更易获得西来的水汽, 从而使得这一区域成为新疆天山地区冬季降雪量最大的地区[30].黄秋霞等[31]利用2007 - 2011年伊犁河谷4个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该区域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指出夜间是伊犁河谷夏季降水的高发时段; 其中降水量峰值和谷值分别出现在22:00和13:00; 伊犁河谷夏季以短持续性降水为主, 其中持续时间为1 h的降水事件出现次数最多, 持续时间为2 h的降水事件对夏季总降水量的贡献率最高.目前针对新疆降水日变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夏季, 涉及新疆冬季降水日变化研究的相关工作较少[31-32].本文利用伊犁河谷10个国家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 研究伊犁河谷不同区域冬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以期进一步加深对伊犁河谷地区降水日变化特征的全面理解, 为精细化天气预报和改进数值模式提供有益参考. ...
... [31-32].本文利用伊犁河谷10个国家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 研究伊犁河谷不同区域冬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以期进一步加深对伊犁河谷地区降水日变化特征的全面理解, 为精细化天气预报和改进数值模式提供有益参考. ...
新疆伊犁河谷夏季降水日变化特征
2
2015
... 位于新疆西北部的伊犁河谷是新疆最湿润的地区, 被称为“西域湿岛”和“塞外江南”.由于向西敞开的“喇叭口”地形, 使得伊犁河谷更易获得西来的水汽, 从而使得这一区域成为新疆天山地区冬季降雪量最大的地区[30].黄秋霞等[31]利用2007 - 2011年伊犁河谷4个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该区域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指出夜间是伊犁河谷夏季降水的高发时段; 其中降水量峰值和谷值分别出现在22:00和13:00; 伊犁河谷夏季以短持续性降水为主, 其中持续时间为1 h的降水事件出现次数最多, 持续时间为2 h的降水事件对夏季总降水量的贡献率最高.目前针对新疆降水日变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夏季, 涉及新疆冬季降水日变化研究的相关工作较少[31-32].本文利用伊犁河谷10个国家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 研究伊犁河谷不同区域冬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以期进一步加深对伊犁河谷地区降水日变化特征的全面理解, 为精细化天气预报和改进数值模式提供有益参考. ...
... [31-32].本文利用伊犁河谷10个国家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 研究伊犁河谷不同区域冬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以期进一步加深对伊犁河谷地区降水日变化特征的全面理解, 为精细化天气预报和改进数值模式提供有益参考. ...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long-term variation of nocturnal and daytime rainfall in Xinjiang
1
2008
... 位于新疆西北部的伊犁河谷是新疆最湿润的地区, 被称为“西域湿岛”和“塞外江南”.由于向西敞开的“喇叭口”地形, 使得伊犁河谷更易获得西来的水汽, 从而使得这一区域成为新疆天山地区冬季降雪量最大的地区[30].黄秋霞等[31]利用2007 - 2011年伊犁河谷4个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该区域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指出夜间是伊犁河谷夏季降水的高发时段; 其中降水量峰值和谷值分别出现在22:00和13:00; 伊犁河谷夏季以短持续性降水为主, 其中持续时间为1 h的降水事件出现次数最多, 持续时间为2 h的降水事件对夏季总降水量的贡献率最高.目前针对新疆降水日变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夏季, 涉及新疆冬季降水日变化研究的相关工作较少[31-32].本文利用伊犁河谷10个国家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 研究伊犁河谷不同区域冬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以期进一步加深对伊犁河谷地区降水日变化特征的全面理解, 为精细化天气预报和改进数值模式提供有益参考. ...
新疆夜雨和昼雨的空间分布和长期变化
1
2008
... 位于新疆西北部的伊犁河谷是新疆最湿润的地区, 被称为“西域湿岛”和“塞外江南”.由于向西敞开的“喇叭口”地形, 使得伊犁河谷更易获得西来的水汽, 从而使得这一区域成为新疆天山地区冬季降雪量最大的地区[30].黄秋霞等[31]利用2007 - 2011年伊犁河谷4个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分析了该区域夏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指出夜间是伊犁河谷夏季降水的高发时段; 其中降水量峰值和谷值分别出现在22:00和13:00; 伊犁河谷夏季以短持续性降水为主, 其中持续时间为1 h的降水事件出现次数最多, 持续时间为2 h的降水事件对夏季总降水量的贡献率最高.目前针对新疆降水日变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夏季, 涉及新疆冬季降水日变化研究的相关工作较少[31-32].本文利用伊犁河谷10个国家气象站逐小时降水资料, 研究伊犁河谷不同区域冬季降水的日变化特征, 以期进一步加深对伊犁河谷地区降水日变化特征的全面理解, 为精细化天气预报和改进数值模式提供有益参考. ...
Diurnal variation of Winter snowfall in Urumqi of Xinjiang from 2011 to 2015
0
2018
2011 - 2015年乌鲁木齐冬季降雪的日变化特征
0
2018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ourly precipitation in Tianshan Mountain during summer
0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