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 第31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09-06-25
  

  • 全选
    |
    冰冻圈与全球变化
  • 王宁练;贺建桥;蒋 熹;宋高举;蒲健辰;武小波;陈 亮
    冰川冻土. 2009, 31(3): 395-403.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9.005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6年6月至2008年9月,在祁连山中段北坡黑河上游流域进行了降水空间变化的统观测. 结果表明:在黑河上游流域中山区, 夏季降水量从东向西呈减少趋势,递减率约为80mm•(100km)-1;最大降水高度带位于海拔4500-4700m左右,年降水量为485mm,该高度带与本区最大相对湿度高度层(海拔4600m左右)以及夏季气温零温层高度(海拔4680m左右)相一致. 研究区域2008年夏季的凝结高度大致位于海拔4900m左右,个别降水日的凝结高度可降至海拔4460m左右. 在最大降水高度带以下的高山和中低山区,年降水量随海拔升高的递增率为17.2mm•(100m)-1,夏季降水量的递增率为11.5mm•(100m)-1 .
  • 边 多;杜 军;胡 军;李 春;李 林
    冰川冻土. 2009, 31(3): 404-409.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9.005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1975年地形图、1988年至2006年的TM、CBERS卫星遥感资料和1962-2006年逐年平均气温、降水量、蒸发量、相对湿度、风速和日照时数等气象资料以及1974-2005年的湖泊水位水文资料,对西藏羊卓雍错及其流域内的空姆错、沉错和巴纠错等4个湖泊的水位变化以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作了分析. 结果表明:该区湖泊面积在近30a来呈缓慢下降趋势,2005年与1975年相比,分别减少了46.55km2、1.73 km2、 0.03km2、 6.01km2,减少幅度分别为 7.2%、 4.3%、 0.1%、 13.6%.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羊卓雍错的湖水主要以降水补给为主,在降水增加、气温上升的情况下由于升温引起的湖泊蒸发效应超过降水增加导致的补给影响, 是湖泊面积下降的主要原因.
  • 冰川冻土. 2009, 31(3): 410-421.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9.005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ABSTRACT:Water shortage is a chronic problem in arid Northwest China. The increasing population growth and expanding urbanization as well as potential climate change impacts are likely to worsen the situation, threatening domestic, irrigation, and industrial supplies and even the survival of the ecosystems in Northwest China.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preliminary work of adapting the Distributed Large Basin Runoff Model to the Heihe Watershed (the second largest inland river in arid Northwestern China, with a drainage area of 128,000 km2) for understanding distribution of glacial/snow melt, groundwater, surface runoff, and evapotranspiration, and for assessing hydrological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and glacial recession on water supply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watershed. Preliminary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Qilian Mountain in the upper reach area produces most runoff in the Heihe watershed. The simulated daily river flows of the 1990-2000 indicate that the Heihe River discharges about 1 billion m3 of water from the middle reach (at Zhengyixia station) to lower reach, with surface runoff and interflow contributing 51 and 49 percent respectively. The sandy lower soil zone in the middle reach has the highest evapotranspiration rate and also contributes nearly half of the river flow. Work underway focuses on the DLBRM model improvement and incorporation of the climate change and management scenarios to the hydrological simulations in the watershed.
  • 李韧;;赵 林;;丁永建;沈永平;杜二计;;刘广岳;
    冰川冻土. 2009, 31(3): 422-430.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9.005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青藏高原及其毗邻地区22个辐射观测站建站至2000年的总辐射及日照百分率观测资料,确定了Angström–Prescott模型参数, 以此模型估算了高原及毗邻地区116个站1961年1月至2000年12月份的总辐射. 结合高原地区75个气象站的冻土观测资料,探讨了青藏高原地区总辐射变化对高原土壤季节冻结深度的影响. 结果显示,冬季总辐射变化对季节冻深有较大影响. 冷湖、玉树两个较典型的站点中总辐射与土壤冻结深度的负相关关系显著,与典型站点相似,德令哈、格尔木两站总辐射与季节冻深亦呈负相关. 研究区域内,近乎80%的调查站点,总辐射与季节冻结深度之间关系呈现负相关;另外21%的站点呈现正相关关系.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纬度、海拔、总辐射及气温4个因子与季节冻结深度的相关显著. 总辐射是高原土壤季节冻结深度的重要影响因子之一.
  • 王宁练;蒲建辰
    冰川冻土. 2009, 31(3): 431-435.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9.005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2006年5月利用探地雷达对祁连山八一冰川厚度的系统测量资料,绘制了该冰川冰厚度分布等值线图,计算出冰川的平均厚度为54.2m,冰储量为0.153 km3. 这几乎是我国第一次冰川编目资料中给出的八一冰川平均厚度(30m)和冰储量(0.0843 km3)数据的一倍. 由此可见,准确评估我国冰川的冰储量是冰川水资源研究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将八一冰川冰面地形图与冰厚度分布图相结合,绘制了冰川的冰下地形图,结果表明: 其崎岖不平的冰床地形与其相对平缓的冰面地形形成了显明的对比,显示了冰帽冰川的形貌特征.
  • 杨光华;包安明;陈 曦;刘海隆;黄 莹;
    冰川冻土. 2009, 31(3): 436-445.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9.006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1998-2007年SPOT VGT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对新疆植被覆盖的年际和空间变化进行了动态监测,并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角度分析了植被覆盖演变的原因. 1998-2007年新疆植被覆盖变化经历了2个阶段:1998-2001年植被覆盖严重退化时期;2002-2007年植被覆盖由急剧上升到缓慢下降再到持续升高时期,NDVI明显高于20世纪末期水平. 新疆植被覆盖变化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阿尔泰山地森林、巴音布鲁克草原等自然植被NDVI明显退化,农业灌溉区和生态建设地区的植被覆盖明显提高. 从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来看,沙地和耕地的NDVI上升趋势显著,林地和草地植被的NDVI退化严重. 研究表明,新疆植被覆盖变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温度对植被覆盖变化的影响表现为对植被生长年内韵律的控制和春季植被生长期的延长,年降水量的波动式下降是导致新疆植被覆盖变化呈现2个阶段的主导因素. 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是新疆农业灌溉区NDVI不断上升的重要原因,同时,近年来大规模实施的生态建设工程所带来的生态效应正在呈现.
  • 惠 英;;李栋梁;*;王 文;
    冰川冻土. 2009, 31(3): 446-456.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9.006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河套及其邻近地区(30°~43°N, 102°~120°E)240个地面气象观测站1951-2006年的积雪日数资料,采用EOF/REOF进行分解,分析了该区积雪的时空异常分布情况. 结果表明:河套及其邻近地区积雪日数有3个主要的分布型,第1种类型为全区一致地偏多(偏少)型,相似年份有13a;第2种类型为南多(少)北少(多)的相反分布型,相似年份有7a;第3种类型为东多(少)西少(多)的东西相反分布型,相似年份有2a. 对年积雪日数进行REOF分解可将研究区域分为6个气候分区. 利用Morlet小波分析表明,研究区域年积雪日数变化存在准18a周期.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研究区域的年积雪日数整体呈减少的趋势,减少最显著的在高纬度和高海拔地区.
  • 傅丽昕;陈亚宁;*;李卫红;徐长春
    冰川冻土. 2009, 31(3): 457-463.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9.006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塔里木河源流区三条源流5个水文控制站1957-2003年近50a的年均气温、降水及年径流资料,在进行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的基础上,运用R/S法分析了5个水文控制站年径流量的Hurst指数,以统计特征估计未来径流量的变化趋势. 结果显示:由于近年来温度的持续升高,阿克苏河的径流量有显著的增加趋势,并且其增长的持续性较强;和田河的径流量有微递减的趋势,但趋势并不显著,在未来的变化中,其随机性较强;叶尔羌河的径流量虽表现出增加的趋势,但趋势不显著,其径流量在未来的变化中将会是反持续性与随机性共存.
  • 王 慧;胡泽勇;李栋梁;马伟强
    冰川冻土. 2009, 31(3): 464-473.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9.006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2006年2月-2007年1月在甘肃酒泉金塔地区进行的“绿洲系统能量与水分循环过程观测与数值研究”野外试验中鼎新戈壁下垫面地表辐射观测资料,对戈壁地区不同天气条件下和季节平均的辐射平衡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将其辐射平衡各分量的年变化特征与HEIFE实验区张掖和沙漠站1991年同期的辐射观测资料作了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鼎新戈壁地区7月典型晴天下,其辐射各分量表现出了标准的辐射平衡的日变化形态,总辐射峰值达到1081W•m-2,净辐射峰值也在650W•m-2以上;由于阴天和降水天气过程的影响,使7月平均的辐射特征与典型晴天相比,短波辐射减少了30%左右. 辐射收支的季节差别非常明显,季节平均日积分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夏季、春季、秋季和冬季,冬季的总辐射日总量不到夏季的一半,净辐射只有夏季的1/4多些;总辐射年总量达到6500 MJ•m-2以上,4月沙尘天气对这一地区总辐射有一定的影响. 地表反射率整体表现为夏季小、冬季大,年平均值为0.241,比绿洲的大,而小于沙漠地区. 而地面有效辐射却在夏季最大,冬季最小,年变化趋势与沙漠地区极为相近;春、夏、秋季有效辐射与吸收辐射之比在0.5左右,冬季增大到0.7以上,年平均分别为0.56,比沙漠的稍小而远大于绿洲地区;地表净辐射年变化与总辐射相同,年总量达到2360MJ•m-2,大于沙漠地区而比绿洲地区小很多.
  • 周 平;张明军*;李忠勤;赵淑惠;金 爽
    冰川冻土. 2009, 31(3): 474-482.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9.006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2007年4月16-23日,8月5-12日,10月20-23日3个采样时段内,分昼夜采集了16个气溶胶样品,对样品中的可溶性离子(Na+、K+、Mg2+、Ca2+、Cl-、NO3-、SO42- )进行了分析,以研究气溶胶可溶性离子的昼夜变化特征和可能的影响因素. 结果表明: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以下简称1号冰川)气溶胶夜间平均离子浓度高于白天浓度,7种离子中,除NO3-在全年中的平均离子浓度表现为白天高于晚上外,其余离子的平均浓度均是夜间高于白天. 区域风向的日变化是控制气溶胶浓度昼夜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相比之下大气环流的影响则相对较弱. 在所研究的8组昼夜变化事件中,Ca2+的昼夜变化最为明显,离子浓度的高值事件多出现在晚上,而其余离子在采样时段内的昼夜变化事件表现则不尽一致,无明显规律.
  • 马晓军;★;刘 炜;候书贵;陈 拓;秦大河
    冰川冻土. 2009, 31(3): 483-489.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9.006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通过荧光显微计数和恢复培养,分析了东天山和卓奥友峰冰川区雪的细菌数量及可培养细菌多样性. 结果表明: 不同地点不同深度雪中微生物数量都与可溶性离子Ca2+、Mg2+和NO3等的浓度显著相关, 两种不同类型冰川雪坑中可培养细菌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 从卓奥友样品中培养得到高G+C(67%)、低G+C(22%)、α- Proteobacteria(4%)、β-Proteobacteria(4%)、γ-Proteobacteria(1%)和Cytophaga-Flavobacterium- Bacteroides (CFB)(2%)6种不同类群细菌,但从东天山雪样中仅分离得到β-Proteobacteria(48.5%)、α- Proteobacteria(25.5%)、低G+C(25%)和高G+C(1%)4种不同类群细菌. 冰雪微生物的数量及种类与环境密切相关.
  • 冉有华;李 新;卢 玲
    冰川冻土. 2009, 31(3): 490-500.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9.006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精确的全球及区域土地覆盖数据是陆地表层过程研究的重要基础. 定量的评价已有数据的质量将有助于未来更好的开展土地覆盖制图. 基于一个新的分类系统(森林、灌木草地、农田、裸地、城市、湿地和水体),以中国1:10万土地利用数据为参考数据,从类型面积一致性、空间一致性两方面对4各全球土地覆盖数据集在中国区域的分类精度进行了评价,包括美国地质调查局为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的全球土地覆盖数据集(IGBPDISCover);美国马里兰大学的全球土地覆盖数据集(UMd);欧盟联合研究中心(JRC)空间应用研究所(SAI)的2000年全球土地覆盖数据产品(GLC2000);MODIS 2000年的土地覆盖数据产品(MOD12Q1). 并对4种土地覆盖产品误差的空间和类型分布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在4种土地覆盖分类产品中,GLC2000和MODIS土地覆盖数据有更高的整体分类精度,IGBP数据的整体分类精度次之,但是3种数据在局部都存在明显的分类错误;UMd的分类精度整体最低. 通过对4种数据分类精度的空间和类型分布规律的分析,认为4种数据都不能很好的满足陆地表层过程模拟的需要. 建议发展土地覆盖类型决策融合方法,将现存多源土地覆盖分类信息融合起来,制备更高精度的中国土地覆盖分类图.
  • 王 杰;周尚哲;
    冰川冻土. 2009, 31(3): 501-509.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9.006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宇宙成因核素测年技术经过近几十年的发展,在采样程序、样品预处理与实验室分析以及理论等方面都获得了进一步的完善,在第四纪冰川测年中有着材料易取、测年范围宽泛与理论基础成熟等优点,已成为目前第四纪冰川测年的主要手段之一. 宇宙成因核素测年的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分别为8%与10%,但只要根据一定的采样原则,就可以使得到的最老的漂砾年龄≥冰碛年龄的90%(95%的可能性). 各纬度带测年数据与冰芯记录的对比中发现,北半球高纬度和南北半球低纬度地区与冰芯记录的相关性较高,而中纬度地区有一定的相关性,但不强. 数据分布的纬度对比中发现,两半球的低纬度地区之间,以及中纬度之间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并且最大峰值出现的时间也较一致,但高、中与低纬度之间却存在明显地差异.
  • 冰冻圈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和适应性
  • 杨建平;谭春萍;刘俊峰;韩春坛
    冰川冻土. 2009, 31(3): 510-517.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9.006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喜马拉雅地区是全球潜在关键区, 过去几十年的气候变化已导致该地区冰川消融, 与冰川有关的灾害风险与日俱增, 随着气候的持续变暖, 冰川消融将对该地区水资源供给产生负面影响. 基于社会调查和实地考察,分析了我国喜马拉雅山地区冰川消融对灾害的可能影响, 对水电发展的现实和潜在影响, 并详细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牧业和林业的影响. 根据调查问卷, 分析了当地在适应冰川消融方面的迫切需求, 社会经济不同部门适应气候变化的需求. 以位于珠峰北坡朋曲河流域的定日县为典型区, 探讨了在该县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建设问题. 当地应首先加强气候防护基础设施建设, 以应对目前强降水增加引发的山洪、冰川加速消融导致的冰川洪水和泥石流危害、气候暖干化导致的农牧业干旱; 开展以水能为主, 多能互补, 能源多样化建设, 既可加快当地社会经济发展, 又可促进当地居民适应气候变化能力的提高; 吸引本地人才回流, 加强各级岗位人才培训, 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 大力开展科普宣传, 提高农牧民对气候变化及其影响的了解和认识, 增强其防御和应对能力.
  • 朱艳玲;周立华;马永欢;孙希科
    冰川冻土. 2009, 31(3): 518-524.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9.006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球气候变化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的各个方面产生了很重要的直接影响,其中冰冻圈由于其脆弱性与灵敏性而首当其冲. 同样,气候变化通过影响冰冻圈而对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系统产生很重要的间接影响. 通过论述冰冻圈变化的影响,选取较为典型的领域,在时空尺度、作用机制以及影响过程等方面,对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冰冻圈变化的具体影响进行了识别. 结果表明,气候变化的正面或者负面影响通过冰冻圈变化的作用之后可以加强或者削弱,从而为制定冰冻圈变化的适应对策提供依据.
  • 何瑞霞;金会军;吕兰芝;于少鹏;;常晓丽;杨思忠;王绍令;孙广友
    冰川冻土. 2009, 31(3): 525-531.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9.00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我国东北地区位于中高纬度欧亚大陆东缘,大、小兴安岭多年冻土区是欧亚大陆高纬冻土区向南最突出的部位,属于高纬山地冻土.东北多年冻土区是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 受气候变暖和人为活动影响最显著的冻土区之一.过去40a来该区冻土显著退化,主要表现在: 1)冻土南界及不连续多年冻土各分区边界北移而导致总面积减小、空间分布破碎化; 2)活动层加深, 融区扩大, 局地冻土岛消失; 3)冻土温度升高、厚度减薄、热稳定性降低等.由于各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寒区生态环境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 这具体表现为以兴安落叶松占绝对优势的天然林带锐减,整个北方森林带北移,沼泽湿地面积减小等. 寒区生态系统和环境已出现恶性循环. 关注, 研究, 整治和管护寒区环境对区域社会, 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
  • 孙希科;周立华﹡;马永欢;朱艳玲;谢霞
    冰川冻土. 2009, 31(3): 532-539.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9.007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加剧,致使我国东北地区多年冻土退化严重. 调查结果表明,该地区适应冻土退化的能力较弱,总体表现为:当地居民重视气候变化,生态保护政策效果显著,产业结构调整潜力较大,但林业管理体制存在不足. 依据调查分析结果,提出了适应冻土退化的对策建议: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冻土退化适应措施的政策引导,建立合理的生态补偿机制,严格执行各项政策措施,加强森林火灾预防和宣传教育工作.
  • 方一平;秦大河;丁永建
    冰川冻土. 2009, 31(3): 540-545.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9.007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脆弱性一词广泛应用于不同的学科群体,由于各自学科研究传统和知识背景的差异,对脆弱性的理解和界定具有很大的差异性. 依据近年来国外在该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总结和综述了气候变化脆弱性概念的基本要素、脆弱性因素的分类特征;梳理了国际研究在灾害与权利的关系、社会和生态的综合集成方面的主流和进展;分析了脆弱性研究在度量、实证和治理应用等方面的主要挑战和方向.
  • 生态经济
  • 李玉文;徐中民
    冰川冻土. 2009, 31(3): 546-552.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9.007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退耕还林,重建生态环境,是当前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切入点. 退耕还林工程是通过把原本是林地或草地的耕地恢复成原来的土地利用类型,使受损或退化生态系统最终成为健康的生态系统,从而使当地生态环境更适合人类生存发展. 从此目标出发,抛开经济利益而从自然生态系统恢复和社会心理影响等方面建立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了干旱区内张掖市的退耕还林绩效. 结果表明: 2002-2004年张掖市退耕还林工程执行效果较好,其中生态系统在数量上恢复较好的乡镇有明花乡;生态系统在质量上恢复较好的有明花乡和平川镇;工程执行过程中居民保护环境意识有较大提高的有民联乡和霍城镇;人们满意程度最高的是明花乡. 总体上看,张掖市退耕还林工程执行绩效最好的是明花乡,其次是平川镇,最差的是永固镇,其余处于中间水平. 最后,在分析张掖市退耕还林绩效差异基础上,针对提高退耕还林工程绩效提出一些建议.
  • 邓晓红;徐中民;程怀文
    冰川冻土. 2009, 31(3): 553-559.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9.007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评价经济运行和环境管理效率是衡量城市运行功能的两个重要方面,对位于生态脆弱,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更显重要.利用DEA方法中的CRS模型,计算了甘肃省12个大、中城市的2003年和2004年的经济运行效率和环境管理效率指数,并结合使用CRS模型和VRS模型的运行结果判断出各城市的规模收益情况. 结果表明:2003年这12个城市中有嘉峪关、金昌、白银、平凉、庆阳和陇南共6个城市实现了经济运行效率的DEA有效,同时,嘉峪关、金昌、白银、张掖、酒泉和定西这6个城市实现了环境管理效率DEA有效;2004年经济运行效率实现DEA有效的有嘉峪关、金昌、天水、庆阳和陇南,实现环境管理效率DEA有效的有嘉峪关、金昌、白银、平凉、酒泉和定西.在没实现DEA有效的城市中除了兰州是规模收益下降外,其它的都处于规模收益上升阶段.结合评价结果,给出了建立城市经济运行效率和环境管理效率评价监测体系、合理分配资源投入的对策建议.
  • 唐 增;徐中民
    冰川冻土. 2009, 31(3): 560-564.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9.007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水价是水资源管理手段中的基本工具,为了保证水价政策的有效实施,促进农业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农业的发展,在农业水价制定过程中,农户对农业灌溉用水水价的承受力必须被考虑. 虽然农户对水价的承受力可以分为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但支付意愿可以更好地、更全面地评价农户对农业灌溉水价的承受力.简要介绍了条件估值法(CVM),并以张掖市为例,利用条件估值法分析了农户对农业灌溉用水的支付意愿(WTP),从而评价农户对农业灌溉用水水价的承受力. 结果表明:张掖市农户对农业用水的承受力为1027.5元•hm-2,对照2006年的实际水价,说明目前的水价已经达到农户承受力的最高点. 由于农户对水价的承受力低,农业水价的制定应优先考虑农户对水价的承受力,不能一味强调供水成本的全部回收. 要提高农户对农业用水水价的承受力,最重要的是提高农户的收入. 同时,由于工业用水的效益远高于农业用水的效益,政府在当前对农业用水供水单位进行扶助,以及工业用水和城市生活用水对农业用水的交叉补贴非常有必要.
  • 邹 君;杨玉蓉;毛德华
    冰川冻土. 2009, 31(3): 565-570.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9.007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基于对虚拟水战略内涵以及虚拟水战略背景对我国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影响认识上的差异,特提出虚拟水战略优势度的概念,用以量度区域虚拟水战略实施的适宜性以及虚拟水战略背景对区域经济社会生态等的影响程度. 分析了虚拟水战略优势度的概念内涵及其影响因素,从水资源供给、非农水资源需求、水资源管理和农业发展4个方面构建了包含12个具体指标的综合定量评价指标体系, 对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虚拟水战略优势度进行了定量评价. J结果表明:我国虚拟水战略优势度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而且,优势度等级存在“两头多,中间少”的结构特点和“东部高、西部低”,“南部和北部高、中间低”的带状空间分布规律. 其中北方4省市和东南8省区优势度最大,是全球虚拟水战略背景对其影响最为深远的区域,也是我国虚拟水研究及虚拟水战略实践的关键区域.
  • 寒旱区科技
  • 曹现勇;田 芳;许清海;李月丛;陈 利;白 旋
    冰川冻土. 2009, 31(3): 571-575.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9.007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花粉保存能力差异是影响花粉谱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之一,采用KMnO4溶液和HNO3溶液作为氧化剂, 模拟自然环境氧化条件对油松花粉保存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同一KMnO4溶液浓度条件下, 随时间延长油松花粉完好率呈下降趋势; 浸泡相同时间, 随KMnO4溶液浓度增大油松花粉完好率亦明显下降. 经68% HNO3溶液浸泡18h后, 残留的完好花粉外壁变薄, 纹饰变模糊, 24h后花粉几乎完全被溶解. 一般认为油松花粉保存能力较强, 而经2% KMnO4溶液和68%HNO3溶液处理后, 发现在短时间内就足以使油松花粉大量破碎或溶解, 表明氧化环境对油松花粉保存影响强烈. 氧化环境对油松花粉腐蚀作用强于碱性环境.
  • 黄焱宁;任晓艳;陈年来;;邵世禄;张 涛
    冰川冻土. 2009, 31(3): 576-581.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9.007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比较分析了甘肃中部白银市大田和10a日光温室不同深度土壤理化性状,以探讨日光温室条件下土壤健康状况和养分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长期使用木质素含量较低的有机肥和特殊的水热环境使温室土壤有机质分解加快,积累量减少,造成土壤缓冲能力降低. 大量施肥使温室土壤全量和速效氮磷钾显著增加,表层轻度酸化,肥力水平升高,但可溶性盐分在表层聚集明显,引发土壤次生盐渍化. 表层土壤速效氮磷富集,并出现了向下淋溶现象,地下水污染风险增加. 建议增施C/N比较高的有机肥和微生物肥料,选择致盐能力弱的化肥品种,以维护土壤健康和蔬菜的安全高效生产.
  • 翟聚云
    冰川冻土. 2009, 31(3): 582-585.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9.007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利用有限元方程进行计算非饱和膨胀土地基水分场变化的非稳态渗流问题时,参数渗透系数kw和水体积变化系数 mw2 取值至关重要. 根据膨胀土地基基质吸力与含水量的变化过程,得到了水体积变化系数mw2并非常数,理论与计算说明与干密度的变化存在相关性. 通过拟和探讨了渗透系数kw、水体积变化系数mw2与干密度的相关关系,并对比说明不考虑与考虑干密度影响情况下mw2kw的数值的差别,干密度对这两个参数的影响规律是在吸力大时影响程度小,在吸力小时影响程度大.
  • 简讯
  • 冰川冻土. 2009, 31(3): 586-586.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9.008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