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979
... 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平均海拔4 000多米,在垂直方向上约占对流层厚度的四分之一.从喜马拉雅山南侧的常绿林到北部的荒漠草原、高山冰雪带,地形地貌复杂,自然带垂直差异显著,植被分布不均匀、种类繁多.境内湖泊面积和冰川储量分别占中国总量的52%和80%,素有“世界屋脊”[1]和“亚洲水塔”之称[2].高原及周边地区也是全球重要的冰川资源富集地[3],冰川对于气候变化有敏感的指示作用,冰冻圈对水资源短缺的中国西部地区的水文与水资源影响巨大[4]. ...
1
1979
... 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平均海拔4 000多米,在垂直方向上约占对流层厚度的四分之一.从喜马拉雅山南侧的常绿林到北部的荒漠草原、高山冰雪带,地形地貌复杂,自然带垂直差异显著,植被分布不均匀、种类繁多.境内湖泊面积和冰川储量分别占中国总量的52%和80%,素有“世界屋脊”[1]和“亚洲水塔”之称[2].高原及周边地区也是全球重要的冰川资源富集地[3],冰川对于气候变化有敏感的指示作用,冰冻圈对水资源短缺的中国西部地区的水文与水资源影响巨大[4]. ...
Climate change will affect the Asian water towers
1
2010
... 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平均海拔4 000多米,在垂直方向上约占对流层厚度的四分之一.从喜马拉雅山南侧的常绿林到北部的荒漠草原、高山冰雪带,地形地貌复杂,自然带垂直差异显著,植被分布不均匀、种类繁多.境内湖泊面积和冰川储量分别占中国总量的52%和80%,素有“世界屋脊”[1]和“亚洲水塔”之称[2].高原及周边地区也是全球重要的冰川资源富集地[3],冰川对于气候变化有敏感的指示作用,冰冻圈对水资源短缺的中国西部地区的水文与水资源影响巨大[4]. ...
Glacial hazards on Tibetan Plateau and surrounding alpines
1
2019
... 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平均海拔4 000多米,在垂直方向上约占对流层厚度的四分之一.从喜马拉雅山南侧的常绿林到北部的荒漠草原、高山冰雪带,地形地貌复杂,自然带垂直差异显著,植被分布不均匀、种类繁多.境内湖泊面积和冰川储量分别占中国总量的52%和80%,素有“世界屋脊”[1]和“亚洲水塔”之称[2].高原及周边地区也是全球重要的冰川资源富集地[3],冰川对于气候变化有敏感的指示作用,冰冻圈对水资源短缺的中国西部地区的水文与水资源影响巨大[4]. ...
青藏高原及周边地区的冰川灾害
1
2019
... 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平均海拔4 000多米,在垂直方向上约占对流层厚度的四分之一.从喜马拉雅山南侧的常绿林到北部的荒漠草原、高山冰雪带,地形地貌复杂,自然带垂直差异显著,植被分布不均匀、种类繁多.境内湖泊面积和冰川储量分别占中国总量的52%和80%,素有“世界屋脊”[1]和“亚洲水塔”之称[2].高原及周边地区也是全球重要的冰川资源富集地[3],冰川对于气候变化有敏感的指示作用,冰冻圈对水资源短缺的中国西部地区的水文与水资源影响巨大[4]. ...
The future changes of Chinese cryospheric hydrology and their impacts on water security in arid areas
2
2020
... 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平均海拔4 000多米,在垂直方向上约占对流层厚度的四分之一.从喜马拉雅山南侧的常绿林到北部的荒漠草原、高山冰雪带,地形地貌复杂,自然带垂直差异显著,植被分布不均匀、种类繁多.境内湖泊面积和冰川储量分别占中国总量的52%和80%,素有“世界屋脊”[1]和“亚洲水塔”之称[2].高原及周边地区也是全球重要的冰川资源富集地[3],冰川对于气候变化有敏感的指示作用,冰冻圈对水资源短缺的中国西部地区的水文与水资源影响巨大[4]. ...
... 降水作为影响高原地区自然生态系统最活跃、最直接的气候因子,对生态环境具有显著影响,同时降水对我国西北地区及高原的径流变化也存在一定影响[4].水汽是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水汽输送与收支是影响区域水分平衡的直接因素[5-7].夏季高原最强的热力压迫作用形成较强的低压槽[8-11].夏季亚洲季风区为强大的水汽汇,南支西风向东亚输送水汽[12-13].夏季高原上空为明显的大气水汽含量高中心,4—9月高原可降水量变化显著,高原的增湿速度小于减湿速度,来自阿拉伯海-印度洋和南海的水汽在孟加拉湾汇合后所形成的偏南风水汽,在高原南缘和东南缘分别存在经向、纬向不同分量水汽流型,进而影响高原地区的降水分布[14-16].陈涛等[17]指出,青藏高原西部春季降水与其西南部辐合上升运动及阿拉伯海北部水汽含量变化存在联系.南亚季风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降水量影响显著,为显著正相关[18].荀学义等[19]研究指出,高原夏季降水的起讫与高原及北侧气压系统、高原东南或南部水汽输送条件息息相关.解承莹等[20]提出“青藏高原南缘水汽输送关键区”并讨论关键区各边界水汽收支与高原夏季降水分布的关系,发现各边界水汽收支与印度热低压和南海夏季风活动关系密切. ...
中国冰冻圈水文未来变化及其对干旱区水安全的影响
2
2020
... 青藏高原(以下简称“高原”)平均海拔4 000多米,在垂直方向上约占对流层厚度的四分之一.从喜马拉雅山南侧的常绿林到北部的荒漠草原、高山冰雪带,地形地貌复杂,自然带垂直差异显著,植被分布不均匀、种类繁多.境内湖泊面积和冰川储量分别占中国总量的52%和80%,素有“世界屋脊”[1]和“亚洲水塔”之称[2].高原及周边地区也是全球重要的冰川资源富集地[3],冰川对于气候变化有敏感的指示作用,冰冻圈对水资源短缺的中国西部地区的水文与水资源影响巨大[4]. ...
... 降水作为影响高原地区自然生态系统最活跃、最直接的气候因子,对生态环境具有显著影响,同时降水对我国西北地区及高原的径流变化也存在一定影响[4].水汽是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水汽输送与收支是影响区域水分平衡的直接因素[5-7].夏季高原最强的热力压迫作用形成较强的低压槽[8-11].夏季亚洲季风区为强大的水汽汇,南支西风向东亚输送水汽[12-13].夏季高原上空为明显的大气水汽含量高中心,4—9月高原可降水量变化显著,高原的增湿速度小于减湿速度,来自阿拉伯海-印度洋和南海的水汽在孟加拉湾汇合后所形成的偏南风水汽,在高原南缘和东南缘分别存在经向、纬向不同分量水汽流型,进而影响高原地区的降水分布[14-16].陈涛等[17]指出,青藏高原西部春季降水与其西南部辐合上升运动及阿拉伯海北部水汽含量变化存在联系.南亚季风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降水量影响显著,为显著正相关[18].荀学义等[19]研究指出,高原夏季降水的起讫与高原及北侧气压系统、高原东南或南部水汽输送条件息息相关.解承莹等[20]提出“青藏高原南缘水汽输送关键区”并讨论关键区各边界水汽收支与高原夏季降水分布的关系,发现各边界水汽收支与印度热低压和南海夏季风活动关系密切. ...
Atmospheric moisture residence times and cycling: implications for rainfall rates and climate change
1
1998
... 降水作为影响高原地区自然生态系统最活跃、最直接的气候因子,对生态环境具有显著影响,同时降水对我国西北地区及高原的径流变化也存在一定影响[4].水汽是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水汽输送与收支是影响区域水分平衡的直接因素[5-7].夏季高原最强的热力压迫作用形成较强的低压槽[8-11].夏季亚洲季风区为强大的水汽汇,南支西风向东亚输送水汽[12-13].夏季高原上空为明显的大气水汽含量高中心,4—9月高原可降水量变化显著,高原的增湿速度小于减湿速度,来自阿拉伯海-印度洋和南海的水汽在孟加拉湾汇合后所形成的偏南风水汽,在高原南缘和东南缘分别存在经向、纬向不同分量水汽流型,进而影响高原地区的降水分布[14-16].陈涛等[17]指出,青藏高原西部春季降水与其西南部辐合上升运动及阿拉伯海北部水汽含量变化存在联系.南亚季风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降水量影响显著,为显著正相关[18].荀学义等[19]研究指出,高原夏季降水的起讫与高原及北侧气压系统、高原东南或南部水汽输送条件息息相关.解承莹等[20]提出“青藏高原南缘水汽输送关键区”并讨论关键区各边界水汽收支与高原夏季降水分布的关系,发现各边界水汽收支与印度热低压和南海夏季风活动关系密切. ...
Effect of India Ocean SST on the Tibetan Plateau precipitation and precipitation projec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2017
青藏高原降水对印度洋海温的响应及21世纪降水预估
2017
On the global balance of water vapor and the hydrology of deserts
1
1958
... 降水作为影响高原地区自然生态系统最活跃、最直接的气候因子,对生态环境具有显著影响,同时降水对我国西北地区及高原的径流变化也存在一定影响[4].水汽是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水汽输送与收支是影响区域水分平衡的直接因素[5-7].夏季高原最强的热力压迫作用形成较强的低压槽[8-11].夏季亚洲季风区为强大的水汽汇,南支西风向东亚输送水汽[12-13].夏季高原上空为明显的大气水汽含量高中心,4—9月高原可降水量变化显著,高原的增湿速度小于减湿速度,来自阿拉伯海-印度洋和南海的水汽在孟加拉湾汇合后所形成的偏南风水汽,在高原南缘和东南缘分别存在经向、纬向不同分量水汽流型,进而影响高原地区的降水分布[14-16].陈涛等[17]指出,青藏高原西部春季降水与其西南部辐合上升运动及阿拉伯海北部水汽含量变化存在联系.南亚季风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降水量影响显著,为显著正相关[18].荀学义等[19]研究指出,高原夏季降水的起讫与高原及北侧气压系统、高原东南或南部水汽输送条件息息相关.解承莹等[20]提出“青藏高原南缘水汽输送关键区”并讨论关键区各边界水汽收支与高原夏季降水分布的关系,发现各边界水汽收支与印度热低压和南海夏季风活动关系密切. ...
Thermal and mechanical forcing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the Asian monsoon onset: Part I: situating of the onset
1
1998
... 降水作为影响高原地区自然生态系统最活跃、最直接的气候因子,对生态环境具有显著影响,同时降水对我国西北地区及高原的径流变化也存在一定影响[4].水汽是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水汽输送与收支是影响区域水分平衡的直接因素[5-7].夏季高原最强的热力压迫作用形成较强的低压槽[8-11].夏季亚洲季风区为强大的水汽汇,南支西风向东亚输送水汽[12-13].夏季高原上空为明显的大气水汽含量高中心,4—9月高原可降水量变化显著,高原的增湿速度小于减湿速度,来自阿拉伯海-印度洋和南海的水汽在孟加拉湾汇合后所形成的偏南风水汽,在高原南缘和东南缘分别存在经向、纬向不同分量水汽流型,进而影响高原地区的降水分布[14-16].陈涛等[17]指出,青藏高原西部春季降水与其西南部辐合上升运动及阿拉伯海北部水汽含量变化存在联系.南亚季风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降水量影响显著,为显著正相关[18].荀学义等[19]研究指出,高原夏季降水的起讫与高原及北侧气压系统、高原东南或南部水汽输送条件息息相关.解承莹等[20]提出“青藏高原南缘水汽输送关键区”并讨论关键区各边界水汽收支与高原夏季降水分布的关系,发现各边界水汽收支与印度热低压和南海夏季风活动关系密切. ...
青藏高原的热力和机械强迫作用以及亚洲季风的爆发: I.爆发地点
1
1998
... 降水作为影响高原地区自然生态系统最活跃、最直接的气候因子,对生态环境具有显著影响,同时降水对我国西北地区及高原的径流变化也存在一定影响[4].水汽是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水汽输送与收支是影响区域水分平衡的直接因素[5-7].夏季高原最强的热力压迫作用形成较强的低压槽[8-11].夏季亚洲季风区为强大的水汽汇,南支西风向东亚输送水汽[12-13].夏季高原上空为明显的大气水汽含量高中心,4—9月高原可降水量变化显著,高原的增湿速度小于减湿速度,来自阿拉伯海-印度洋和南海的水汽在孟加拉湾汇合后所形成的偏南风水汽,在高原南缘和东南缘分别存在经向、纬向不同分量水汽流型,进而影响高原地区的降水分布[14-16].陈涛等[17]指出,青藏高原西部春季降水与其西南部辐合上升运动及阿拉伯海北部水汽含量变化存在联系.南亚季风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降水量影响显著,为显著正相关[18].荀学义等[19]研究指出,高原夏季降水的起讫与高原及北侧气压系统、高原东南或南部水汽输送条件息息相关.解承莹等[20]提出“青藏高原南缘水汽输送关键区”并讨论关键区各边界水汽收支与高原夏季降水分布的关系,发现各边界水汽收支与印度热低压和南海夏季风活动关系密切. ...
Role of the Tibetan Plateau thermal forcing in the summer climate patterns over subtropical Asia
2005
Influence of the mechanical and thermal forcing of Tibetan Plateau on the circulation of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area
2008
青藏高原的热力和动力作用对亚洲季风区环流的影响
2008
Spatial and temporal evolution of sensible heat flux over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in the last 60 years
1
2013
... 降水作为影响高原地区自然生态系统最活跃、最直接的气候因子,对生态环境具有显著影响,同时降水对我国西北地区及高原的径流变化也存在一定影响[4].水汽是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水汽输送与收支是影响区域水分平衡的直接因素[5-7].夏季高原最强的热力压迫作用形成较强的低压槽[8-11].夏季亚洲季风区为强大的水汽汇,南支西风向东亚输送水汽[12-13].夏季高原上空为明显的大气水汽含量高中心,4—9月高原可降水量变化显著,高原的增湿速度小于减湿速度,来自阿拉伯海-印度洋和南海的水汽在孟加拉湾汇合后所形成的偏南风水汽,在高原南缘和东南缘分别存在经向、纬向不同分量水汽流型,进而影响高原地区的降水分布[14-16].陈涛等[17]指出,青藏高原西部春季降水与其西南部辐合上升运动及阿拉伯海北部水汽含量变化存在联系.南亚季风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降水量影响显著,为显著正相关[18].荀学义等[19]研究指出,高原夏季降水的起讫与高原及北侧气压系统、高原东南或南部水汽输送条件息息相关.解承莹等[20]提出“青藏高原南缘水汽输送关键区”并讨论关键区各边界水汽收支与高原夏季降水分布的关系,发现各边界水汽收支与印度热低压和南海夏季风活动关系密切. ...
近60年青藏高原地区地面感热通量的时空演变特征
1
2013
... 降水作为影响高原地区自然生态系统最活跃、最直接的气候因子,对生态环境具有显著影响,同时降水对我国西北地区及高原的径流变化也存在一定影响[4].水汽是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水汽输送与收支是影响区域水分平衡的直接因素[5-7].夏季高原最强的热力压迫作用形成较强的低压槽[8-11].夏季亚洲季风区为强大的水汽汇,南支西风向东亚输送水汽[12-13].夏季高原上空为明显的大气水汽含量高中心,4—9月高原可降水量变化显著,高原的增湿速度小于减湿速度,来自阿拉伯海-印度洋和南海的水汽在孟加拉湾汇合后所形成的偏南风水汽,在高原南缘和东南缘分别存在经向、纬向不同分量水汽流型,进而影响高原地区的降水分布[14-16].陈涛等[17]指出,青藏高原西部春季降水与其西南部辐合上升运动及阿拉伯海北部水汽含量变化存在联系.南亚季风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降水量影响显著,为显著正相关[18].荀学义等[19]研究指出,高原夏季降水的起讫与高原及北侧气压系统、高原东南或南部水汽输送条件息息相关.解承莹等[20]提出“青藏高原南缘水汽输送关键区”并讨论关键区各边界水汽收支与高原夏季降水分布的关系,发现各边界水汽收支与印度热低压和南海夏季风活动关系密切. ...
Spatial and temporal changes of atmospheric precipitable water in Tibet region in recent 30 years
1
2013
... 降水作为影响高原地区自然生态系统最活跃、最直接的气候因子,对生态环境具有显著影响,同时降水对我国西北地区及高原的径流变化也存在一定影响[4].水汽是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水汽输送与收支是影响区域水分平衡的直接因素[5-7].夏季高原最强的热力压迫作用形成较强的低压槽[8-11].夏季亚洲季风区为强大的水汽汇,南支西风向东亚输送水汽[12-13].夏季高原上空为明显的大气水汽含量高中心,4—9月高原可降水量变化显著,高原的增湿速度小于减湿速度,来自阿拉伯海-印度洋和南海的水汽在孟加拉湾汇合后所形成的偏南风水汽,在高原南缘和东南缘分别存在经向、纬向不同分量水汽流型,进而影响高原地区的降水分布[14-16].陈涛等[17]指出,青藏高原西部春季降水与其西南部辐合上升运动及阿拉伯海北部水汽含量变化存在联系.南亚季风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降水量影响显著,为显著正相关[18].荀学义等[19]研究指出,高原夏季降水的起讫与高原及北侧气压系统、高原东南或南部水汽输送条件息息相关.解承莹等[20]提出“青藏高原南缘水汽输送关键区”并讨论关键区各边界水汽收支与高原夏季降水分布的关系,发现各边界水汽收支与印度热低压和南海夏季风活动关系密切. ...
近30年西藏地区大气可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1
2013
... 降水作为影响高原地区自然生态系统最活跃、最直接的气候因子,对生态环境具有显著影响,同时降水对我国西北地区及高原的径流变化也存在一定影响[4].水汽是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水汽输送与收支是影响区域水分平衡的直接因素[5-7].夏季高原最强的热力压迫作用形成较强的低压槽[8-11].夏季亚洲季风区为强大的水汽汇,南支西风向东亚输送水汽[12-13].夏季高原上空为明显的大气水汽含量高中心,4—9月高原可降水量变化显著,高原的增湿速度小于减湿速度,来自阿拉伯海-印度洋和南海的水汽在孟加拉湾汇合后所形成的偏南风水汽,在高原南缘和东南缘分别存在经向、纬向不同分量水汽流型,进而影响高原地区的降水分布[14-16].陈涛等[17]指出,青藏高原西部春季降水与其西南部辐合上升运动及阿拉伯海北部水汽含量变化存在联系.南亚季风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降水量影响显著,为显著正相关[18].荀学义等[19]研究指出,高原夏季降水的起讫与高原及北侧气压系统、高原东南或南部水汽输送条件息息相关.解承莹等[20]提出“青藏高原南缘水汽输送关键区”并讨论关键区各边界水汽收支与高原夏季降水分布的关系,发现各边界水汽收支与印度热低压和南海夏季风活动关系密切. ...
Moisture transport in Asian summer monsoon regi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China
1
2008
... 降水作为影响高原地区自然生态系统最活跃、最直接的气候因子,对生态环境具有显著影响,同时降水对我国西北地区及高原的径流变化也存在一定影响[4].水汽是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水汽输送与收支是影响区域水分平衡的直接因素[5-7].夏季高原最强的热力压迫作用形成较强的低压槽[8-11].夏季亚洲季风区为强大的水汽汇,南支西风向东亚输送水汽[12-13].夏季高原上空为明显的大气水汽含量高中心,4—9月高原可降水量变化显著,高原的增湿速度小于减湿速度,来自阿拉伯海-印度洋和南海的水汽在孟加拉湾汇合后所形成的偏南风水汽,在高原南缘和东南缘分别存在经向、纬向不同分量水汽流型,进而影响高原地区的降水分布[14-16].陈涛等[17]指出,青藏高原西部春季降水与其西南部辐合上升运动及阿拉伯海北部水汽含量变化存在联系.南亚季风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降水量影响显著,为显著正相关[18].荀学义等[19]研究指出,高原夏季降水的起讫与高原及北侧气压系统、高原东南或南部水汽输送条件息息相关.解承莹等[20]提出“青藏高原南缘水汽输送关键区”并讨论关键区各边界水汽收支与高原夏季降水分布的关系,发现各边界水汽收支与印度热低压和南海夏季风活动关系密切. ...
夏季亚洲季风区的水汽输送及其对中国降水的影响
1
2008
... 降水作为影响高原地区自然生态系统最活跃、最直接的气候因子,对生态环境具有显著影响,同时降水对我国西北地区及高原的径流变化也存在一定影响[4].水汽是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水汽输送与收支是影响区域水分平衡的直接因素[5-7].夏季高原最强的热力压迫作用形成较强的低压槽[8-11].夏季亚洲季风区为强大的水汽汇,南支西风向东亚输送水汽[12-13].夏季高原上空为明显的大气水汽含量高中心,4—9月高原可降水量变化显著,高原的增湿速度小于减湿速度,来自阿拉伯海-印度洋和南海的水汽在孟加拉湾汇合后所形成的偏南风水汽,在高原南缘和东南缘分别存在经向、纬向不同分量水汽流型,进而影响高原地区的降水分布[14-16].陈涛等[17]指出,青藏高原西部春季降水与其西南部辐合上升运动及阿拉伯海北部水汽含量变化存在联系.南亚季风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降水量影响显著,为显著正相关[18].荀学义等[19]研究指出,高原夏季降水的起讫与高原及北侧气压系统、高原东南或南部水汽输送条件息息相关.解承莹等[20]提出“青藏高原南缘水汽输送关键区”并讨论关键区各边界水汽收支与高原夏季降水分布的关系,发现各边界水汽收支与印度热低压和南海夏季风活动关系密切. ...
Analysis of water vapor source and water vapor budget in Qinghai-Xizang Plateau during summer monsoon
1
2004
... 降水作为影响高原地区自然生态系统最活跃、最直接的气候因子,对生态环境具有显著影响,同时降水对我国西北地区及高原的径流变化也存在一定影响[4].水汽是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水汽输送与收支是影响区域水分平衡的直接因素[5-7].夏季高原最强的热力压迫作用形成较强的低压槽[8-11].夏季亚洲季风区为强大的水汽汇,南支西风向东亚输送水汽[12-13].夏季高原上空为明显的大气水汽含量高中心,4—9月高原可降水量变化显著,高原的增湿速度小于减湿速度,来自阿拉伯海-印度洋和南海的水汽在孟加拉湾汇合后所形成的偏南风水汽,在高原南缘和东南缘分别存在经向、纬向不同分量水汽流型,进而影响高原地区的降水分布[14-16].陈涛等[17]指出,青藏高原西部春季降水与其西南部辐合上升运动及阿拉伯海北部水汽含量变化存在联系.南亚季风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降水量影响显著,为显著正相关[18].荀学义等[19]研究指出,高原夏季降水的起讫与高原及北侧气压系统、高原东南或南部水汽输送条件息息相关.解承莹等[20]提出“青藏高原南缘水汽输送关键区”并讨论关键区各边界水汽收支与高原夏季降水分布的关系,发现各边界水汽收支与印度热低压和南海夏季风活动关系密切. ...
夏季风时期青藏高原地区水汽来源及水汽收支分析
1
2004
... 降水作为影响高原地区自然生态系统最活跃、最直接的气候因子,对生态环境具有显著影响,同时降水对我国西北地区及高原的径流变化也存在一定影响[4].水汽是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水汽输送与收支是影响区域水分平衡的直接因素[5-7].夏季高原最强的热力压迫作用形成较强的低压槽[8-11].夏季亚洲季风区为强大的水汽汇,南支西风向东亚输送水汽[12-13].夏季高原上空为明显的大气水汽含量高中心,4—9月高原可降水量变化显著,高原的增湿速度小于减湿速度,来自阿拉伯海-印度洋和南海的水汽在孟加拉湾汇合后所形成的偏南风水汽,在高原南缘和东南缘分别存在经向、纬向不同分量水汽流型,进而影响高原地区的降水分布[14-16].陈涛等[17]指出,青藏高原西部春季降水与其西南部辐合上升运动及阿拉伯海北部水汽含量变化存在联系.南亚季风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降水量影响显著,为显著正相关[18].荀学义等[19]研究指出,高原夏季降水的起讫与高原及北侧气压系统、高原东南或南部水汽输送条件息息相关.解承莹等[20]提出“青藏高原南缘水汽输送关键区”并讨论关键区各边界水汽收支与高原夏季降水分布的关系,发现各边界水汽收支与印度热低压和南海夏季风活动关系密切. ...
Advances of the study on Tibetan Plateau experiment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2006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ist pool and its moisture transports over Qinghai-Xizang Plateau in summer half year
1
2009
... 降水作为影响高原地区自然生态系统最活跃、最直接的气候因子,对生态环境具有显著影响,同时降水对我国西北地区及高原的径流变化也存在一定影响[4].水汽是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水汽输送与收支是影响区域水分平衡的直接因素[5-7].夏季高原最强的热力压迫作用形成较强的低压槽[8-11].夏季亚洲季风区为强大的水汽汇,南支西风向东亚输送水汽[12-13].夏季高原上空为明显的大气水汽含量高中心,4—9月高原可降水量变化显著,高原的增湿速度小于减湿速度,来自阿拉伯海-印度洋和南海的水汽在孟加拉湾汇合后所形成的偏南风水汽,在高原南缘和东南缘分别存在经向、纬向不同分量水汽流型,进而影响高原地区的降水分布[14-16].陈涛等[17]指出,青藏高原西部春季降水与其西南部辐合上升运动及阿拉伯海北部水汽含量变化存在联系.南亚季风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降水量影响显著,为显著正相关[18].荀学义等[19]研究指出,高原夏季降水的起讫与高原及北侧气压系统、高原东南或南部水汽输送条件息息相关.解承莹等[20]提出“青藏高原南缘水汽输送关键区”并讨论关键区各边界水汽收支与高原夏季降水分布的关系,发现各边界水汽收支与印度热低压和南海夏季风活动关系密切. ...
夏半年青藏高原“湿池”的水汽分布及水汽输送特征
1
2009
... 降水作为影响高原地区自然生态系统最活跃、最直接的气候因子,对生态环境具有显著影响,同时降水对我国西北地区及高原的径流变化也存在一定影响[4].水汽是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水汽输送与收支是影响区域水分平衡的直接因素[5-7].夏季高原最强的热力压迫作用形成较强的低压槽[8-11].夏季亚洲季风区为强大的水汽汇,南支西风向东亚输送水汽[12-13].夏季高原上空为明显的大气水汽含量高中心,4—9月高原可降水量变化显著,高原的增湿速度小于减湿速度,来自阿拉伯海-印度洋和南海的水汽在孟加拉湾汇合后所形成的偏南风水汽,在高原南缘和东南缘分别存在经向、纬向不同分量水汽流型,进而影响高原地区的降水分布[14-16].陈涛等[17]指出,青藏高原西部春季降水与其西南部辐合上升运动及阿拉伯海北部水汽含量变化存在联系.南亚季风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降水量影响显著,为显著正相关[18].荀学义等[19]研究指出,高原夏季降水的起讫与高原及北侧气压系统、高原东南或南部水汽输送条件息息相关.解承莹等[20]提出“青藏高原南缘水汽输送关键区”并讨论关键区各边界水汽收支与高原夏季降水分布的关系,发现各边界水汽收支与印度热低压和南海夏季风活动关系密切. ...
Study on the decadal trend of spring precipitation in the western Tibetan Plateau
1
2019
... 降水作为影响高原地区自然生态系统最活跃、最直接的气候因子,对生态环境具有显著影响,同时降水对我国西北地区及高原的径流变化也存在一定影响[4].水汽是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水汽输送与收支是影响区域水分平衡的直接因素[5-7].夏季高原最强的热力压迫作用形成较强的低压槽[8-11].夏季亚洲季风区为强大的水汽汇,南支西风向东亚输送水汽[12-13].夏季高原上空为明显的大气水汽含量高中心,4—9月高原可降水量变化显著,高原的增湿速度小于减湿速度,来自阿拉伯海-印度洋和南海的水汽在孟加拉湾汇合后所形成的偏南风水汽,在高原南缘和东南缘分别存在经向、纬向不同分量水汽流型,进而影响高原地区的降水分布[14-16].陈涛等[17]指出,青藏高原西部春季降水与其西南部辐合上升运动及阿拉伯海北部水汽含量变化存在联系.南亚季风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降水量影响显著,为显著正相关[18].荀学义等[19]研究指出,高原夏季降水的起讫与高原及北侧气压系统、高原东南或南部水汽输送条件息息相关.解承莹等[20]提出“青藏高原南缘水汽输送关键区”并讨论关键区各边界水汽收支与高原夏季降水分布的关系,发现各边界水汽收支与印度热低压和南海夏季风活动关系密切. ...
青藏高原西部春季降水年代际变化趋势
1
2019
... 降水作为影响高原地区自然生态系统最活跃、最直接的气候因子,对生态环境具有显著影响,同时降水对我国西北地区及高原的径流变化也存在一定影响[4].水汽是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水汽输送与收支是影响区域水分平衡的直接因素[5-7].夏季高原最强的热力压迫作用形成较强的低压槽[8-11].夏季亚洲季风区为强大的水汽汇,南支西风向东亚输送水汽[12-13].夏季高原上空为明显的大气水汽含量高中心,4—9月高原可降水量变化显著,高原的增湿速度小于减湿速度,来自阿拉伯海-印度洋和南海的水汽在孟加拉湾汇合后所形成的偏南风水汽,在高原南缘和东南缘分别存在经向、纬向不同分量水汽流型,进而影响高原地区的降水分布[14-16].陈涛等[17]指出,青藏高原西部春季降水与其西南部辐合上升运动及阿拉伯海北部水汽含量变化存在联系.南亚季风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降水量影响显著,为显著正相关[18].荀学义等[19]研究指出,高原夏季降水的起讫与高原及北侧气压系统、高原东南或南部水汽输送条件息息相关.解承莹等[20]提出“青藏高原南缘水汽输送关键区”并讨论关键区各边界水汽收支与高原夏季降水分布的关系,发现各边界水汽收支与印度热低压和南海夏季风活动关系密切. ...
Precipit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affecting factors on the northeast slopes of Qinghai-Tibet Plateau from 1971 to 2015
1
2018
... 降水作为影响高原地区自然生态系统最活跃、最直接的气候因子,对生态环境具有显著影响,同时降水对我国西北地区及高原的径流变化也存在一定影响[4].水汽是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水汽输送与收支是影响区域水分平衡的直接因素[5-7].夏季高原最强的热力压迫作用形成较强的低压槽[8-11].夏季亚洲季风区为强大的水汽汇,南支西风向东亚输送水汽[12-13].夏季高原上空为明显的大气水汽含量高中心,4—9月高原可降水量变化显著,高原的增湿速度小于减湿速度,来自阿拉伯海-印度洋和南海的水汽在孟加拉湾汇合后所形成的偏南风水汽,在高原南缘和东南缘分别存在经向、纬向不同分量水汽流型,进而影响高原地区的降水分布[14-16].陈涛等[17]指出,青藏高原西部春季降水与其西南部辐合上升运动及阿拉伯海北部水汽含量变化存在联系.南亚季风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降水量影响显著,为显著正相关[18].荀学义等[19]研究指出,高原夏季降水的起讫与高原及北侧气压系统、高原东南或南部水汽输送条件息息相关.解承莹等[20]提出“青藏高原南缘水汽输送关键区”并讨论关键区各边界水汽收支与高原夏季降水分布的关系,发现各边界水汽收支与印度热低压和南海夏季风活动关系密切. ...
1971-2015年青藏高原东北边坡降水特征及主要影响因子分析
1
2018
... 降水作为影响高原地区自然生态系统最活跃、最直接的气候因子,对生态环境具有显著影响,同时降水对我国西北地区及高原的径流变化也存在一定影响[4].水汽是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水汽输送与收支是影响区域水分平衡的直接因素[5-7].夏季高原最强的热力压迫作用形成较强的低压槽[8-11].夏季亚洲季风区为强大的水汽汇,南支西风向东亚输送水汽[12-13].夏季高原上空为明显的大气水汽含量高中心,4—9月高原可降水量变化显著,高原的增湿速度小于减湿速度,来自阿拉伯海-印度洋和南海的水汽在孟加拉湾汇合后所形成的偏南风水汽,在高原南缘和东南缘分别存在经向、纬向不同分量水汽流型,进而影响高原地区的降水分布[14-16].陈涛等[17]指出,青藏高原西部春季降水与其西南部辐合上升运动及阿拉伯海北部水汽含量变化存在联系.南亚季风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降水量影响显著,为显著正相关[18].荀学义等[19]研究指出,高原夏季降水的起讫与高原及北侧气压系统、高原东南或南部水汽输送条件息息相关.解承莹等[20]提出“青藏高原南缘水汽输送关键区”并讨论关键区各边界水汽收支与高原夏季降水分布的关系,发现各边界水汽收支与印度热低压和南海夏季风活动关系密切. ...
Seasonal variations of the pressure systems in surface layer and northern regions of the Tibetan Plateau
1
2015
... 降水作为影响高原地区自然生态系统最活跃、最直接的气候因子,对生态环境具有显著影响,同时降水对我国西北地区及高原的径流变化也存在一定影响[4].水汽是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水汽输送与收支是影响区域水分平衡的直接因素[5-7].夏季高原最强的热力压迫作用形成较强的低压槽[8-11].夏季亚洲季风区为强大的水汽汇,南支西风向东亚输送水汽[12-13].夏季高原上空为明显的大气水汽含量高中心,4—9月高原可降水量变化显著,高原的增湿速度小于减湿速度,来自阿拉伯海-印度洋和南海的水汽在孟加拉湾汇合后所形成的偏南风水汽,在高原南缘和东南缘分别存在经向、纬向不同分量水汽流型,进而影响高原地区的降水分布[14-16].陈涛等[17]指出,青藏高原西部春季降水与其西南部辐合上升运动及阿拉伯海北部水汽含量变化存在联系.南亚季风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降水量影响显著,为显著正相关[18].荀学义等[19]研究指出,高原夏季降水的起讫与高原及北侧气压系统、高原东南或南部水汽输送条件息息相关.解承莹等[20]提出“青藏高原南缘水汽输送关键区”并讨论关键区各边界水汽收支与高原夏季降水分布的关系,发现各边界水汽收支与印度热低压和南海夏季风活动关系密切. ...
青藏高原近地层及北侧气压系统的季节性振荡变化
1
2015
... 降水作为影响高原地区自然生态系统最活跃、最直接的气候因子,对生态环境具有显著影响,同时降水对我国西北地区及高原的径流变化也存在一定影响[4].水汽是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水汽输送与收支是影响区域水分平衡的直接因素[5-7].夏季高原最强的热力压迫作用形成较强的低压槽[8-11].夏季亚洲季风区为强大的水汽汇,南支西风向东亚输送水汽[12-13].夏季高原上空为明显的大气水汽含量高中心,4—9月高原可降水量变化显著,高原的增湿速度小于减湿速度,来自阿拉伯海-印度洋和南海的水汽在孟加拉湾汇合后所形成的偏南风水汽,在高原南缘和东南缘分别存在经向、纬向不同分量水汽流型,进而影响高原地区的降水分布[14-16].陈涛等[17]指出,青藏高原西部春季降水与其西南部辐合上升运动及阿拉伯海北部水汽含量变化存在联系.南亚季风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降水量影响显著,为显著正相关[18].荀学义等[19]研究指出,高原夏季降水的起讫与高原及北侧气压系统、高原东南或南部水汽输送条件息息相关.解承莹等[20]提出“青藏高原南缘水汽输送关键区”并讨论关键区各边界水汽收支与高原夏季降水分布的关系,发现各边界水汽收支与印度热低压和南海夏季风活动关系密切. ...
Moisture transport features in summer and its rainfall effects over key region in southern margin of Qinghai-Xizang Plateau
1
2015
... 降水作为影响高原地区自然生态系统最活跃、最直接的气候因子,对生态环境具有显著影响,同时降水对我国西北地区及高原的径流变化也存在一定影响[4].水汽是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水汽输送与收支是影响区域水分平衡的直接因素[5-7].夏季高原最强的热力压迫作用形成较强的低压槽[8-11].夏季亚洲季风区为强大的水汽汇,南支西风向东亚输送水汽[12-13].夏季高原上空为明显的大气水汽含量高中心,4—9月高原可降水量变化显著,高原的增湿速度小于减湿速度,来自阿拉伯海-印度洋和南海的水汽在孟加拉湾汇合后所形成的偏南风水汽,在高原南缘和东南缘分别存在经向、纬向不同分量水汽流型,进而影响高原地区的降水分布[14-16].陈涛等[17]指出,青藏高原西部春季降水与其西南部辐合上升运动及阿拉伯海北部水汽含量变化存在联系.南亚季风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降水量影响显著,为显著正相关[18].荀学义等[19]研究指出,高原夏季降水的起讫与高原及北侧气压系统、高原东南或南部水汽输送条件息息相关.解承莹等[20]提出“青藏高原南缘水汽输送关键区”并讨论关键区各边界水汽收支与高原夏季降水分布的关系,发现各边界水汽收支与印度热低压和南海夏季风活动关系密切. ...
青藏高原南缘关键区夏季水汽输送特征及其与高原降水的关系
1
2015
... 降水作为影响高原地区自然生态系统最活跃、最直接的气候因子,对生态环境具有显著影响,同时降水对我国西北地区及高原的径流变化也存在一定影响[4].水汽是形成降水的必要条件,水汽输送与收支是影响区域水分平衡的直接因素[5-7].夏季高原最强的热力压迫作用形成较强的低压槽[8-11].夏季亚洲季风区为强大的水汽汇,南支西风向东亚输送水汽[12-13].夏季高原上空为明显的大气水汽含量高中心,4—9月高原可降水量变化显著,高原的增湿速度小于减湿速度,来自阿拉伯海-印度洋和南海的水汽在孟加拉湾汇合后所形成的偏南风水汽,在高原南缘和东南缘分别存在经向、纬向不同分量水汽流型,进而影响高原地区的降水分布[14-16].陈涛等[17]指出,青藏高原西部春季降水与其西南部辐合上升运动及阿拉伯海北部水汽含量变化存在联系.南亚季风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降水量影响显著,为显著正相关[18].荀学义等[19]研究指出,高原夏季降水的起讫与高原及北侧气压系统、高原东南或南部水汽输送条件息息相关.解承莹等[20]提出“青藏高原南缘水汽输送关键区”并讨论关键区各边界水汽收支与高原夏季降水分布的关系,发现各边界水汽收支与印度热低压和南海夏季风活动关系密切. ...
Change of annual precipitation over Qinghai-Xizang Plateau and sub-regions in recent 34 years
1
2007
... 高原旱季、雨季分明,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占全年总雨量80%以上,高原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而且年际变化具有一定的多元性[21-22].高原雨季也是全年中气温高、湿度大、风速小的时段,是农作物、牧草等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因此雨季是一年中高原地区非常重要的阶段.雨季持续时间和雨量强弱直接关系高原地区的旱涝异常,对高原自然生态系统、水资源,以及三江源区、祁连山区、环青海湖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生态环境等有重要影响.徐国昌等[23]研究指出,高原是我国雨季最显著的地区.章凝丹等[24]基于1951—1970年降水资料分析发现,高原雨季自东南至西北开始,结束正好与此相反,因此雨季具有西部短、东部长的特点,且高原雨季年际变化很大.缪启龙等[25]分析得出高原地区1961—2000年降水呈增加趋势,在1978年由少雨期转为多雨期,且高原南部降水量增加明显,而北部变化较小;高原春季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夏季降水量值较大但变化幅度较小,冬季变化与夏季相反[26]. ...
近34 a青藏高原年降水变化及其分区
1
2007
... 高原旱季、雨季分明,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占全年总雨量80%以上,高原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而且年际变化具有一定的多元性[21-22].高原雨季也是全年中气温高、湿度大、风速小的时段,是农作物、牧草等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因此雨季是一年中高原地区非常重要的阶段.雨季持续时间和雨量强弱直接关系高原地区的旱涝异常,对高原自然生态系统、水资源,以及三江源区、祁连山区、环青海湖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生态环境等有重要影响.徐国昌等[23]研究指出,高原是我国雨季最显著的地区.章凝丹等[24]基于1951—1970年降水资料分析发现,高原雨季自东南至西北开始,结束正好与此相反,因此雨季具有西部短、东部长的特点,且高原雨季年际变化很大.缪启龙等[25]分析得出高原地区1961—2000年降水呈增加趋势,在1978年由少雨期转为多雨期,且高原南部降水量增加明显,而北部变化较小;高原春季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夏季降水量值较大但变化幅度较小,冬季变化与夏季相反[26]. ...
Analysis of the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recipitation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from 1961 through 2010
1
2016
... 高原旱季、雨季分明,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占全年总雨量80%以上,高原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而且年际变化具有一定的多元性[21-22].高原雨季也是全年中气温高、湿度大、风速小的时段,是农作物、牧草等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因此雨季是一年中高原地区非常重要的阶段.雨季持续时间和雨量强弱直接关系高原地区的旱涝异常,对高原自然生态系统、水资源,以及三江源区、祁连山区、环青海湖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生态环境等有重要影响.徐国昌等[23]研究指出,高原是我国雨季最显著的地区.章凝丹等[24]基于1951—1970年降水资料分析发现,高原雨季自东南至西北开始,结束正好与此相反,因此雨季具有西部短、东部长的特点,且高原雨季年际变化很大.缪启龙等[25]分析得出高原地区1961—2000年降水呈增加趋势,在1978年由少雨期转为多雨期,且高原南部降水量增加明显,而北部变化较小;高原春季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夏季降水量值较大但变化幅度较小,冬季变化与夏季相反[26]. ...
1961-2010年青藏高原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1
2016
... 高原旱季、雨季分明,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占全年总雨量80%以上,高原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而且年际变化具有一定的多元性[21-22].高原雨季也是全年中气温高、湿度大、风速小的时段,是农作物、牧草等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因此雨季是一年中高原地区非常重要的阶段.雨季持续时间和雨量强弱直接关系高原地区的旱涝异常,对高原自然生态系统、水资源,以及三江源区、祁连山区、环青海湖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生态环境等有重要影响.徐国昌等[23]研究指出,高原是我国雨季最显著的地区.章凝丹等[24]基于1951—1970年降水资料分析发现,高原雨季自东南至西北开始,结束正好与此相反,因此雨季具有西部短、东部长的特点,且高原雨季年际变化很大.缪启龙等[25]分析得出高原地区1961—2000年降水呈增加趋势,在1978年由少雨期转为多雨期,且高原南部降水量增加明显,而北部变化较小;高原春季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夏季降水量值较大但变化幅度较小,冬季变化与夏季相反[26]. ...
The rainy season on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1
1982
... 高原旱季、雨季分明,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占全年总雨量80%以上,高原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而且年际变化具有一定的多元性[21-22].高原雨季也是全年中气温高、湿度大、风速小的时段,是农作物、牧草等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因此雨季是一年中高原地区非常重要的阶段.雨季持续时间和雨量强弱直接关系高原地区的旱涝异常,对高原自然生态系统、水资源,以及三江源区、祁连山区、环青海湖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生态环境等有重要影响.徐国昌等[23]研究指出,高原是我国雨季最显著的地区.章凝丹等[24]基于1951—1970年降水资料分析发现,高原雨季自东南至西北开始,结束正好与此相反,因此雨季具有西部短、东部长的特点,且高原雨季年际变化很大.缪启龙等[25]分析得出高原地区1961—2000年降水呈增加趋势,在1978年由少雨期转为多雨期,且高原南部降水量增加明显,而北部变化较小;高原春季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夏季降水量值较大但变化幅度较小,冬季变化与夏季相反[26]. ...
青藏高原的雨季
1
1982
... 高原旱季、雨季分明,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占全年总雨量80%以上,高原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而且年际变化具有一定的多元性[21-22].高原雨季也是全年中气温高、湿度大、风速小的时段,是农作物、牧草等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因此雨季是一年中高原地区非常重要的阶段.雨季持续时间和雨量强弱直接关系高原地区的旱涝异常,对高原自然生态系统、水资源,以及三江源区、祁连山区、环青海湖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生态环境等有重要影响.徐国昌等[23]研究指出,高原是我国雨季最显著的地区.章凝丹等[24]基于1951—1970年降水资料分析发现,高原雨季自东南至西北开始,结束正好与此相反,因此雨季具有西部短、东部长的特点,且高原雨季年际变化很大.缪启龙等[25]分析得出高原地区1961—2000年降水呈增加趋势,在1978年由少雨期转为多雨期,且高原南部降水量增加明显,而北部变化较小;高原春季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夏季降水量值较大但变化幅度较小,冬季变化与夏季相反[26]. ...
A study of the beginning and ending of rainy season over Qinghai-Xizang Plateau
1
1984
... 高原旱季、雨季分明,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占全年总雨量80%以上,高原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而且年际变化具有一定的多元性[21-22].高原雨季也是全年中气温高、湿度大、风速小的时段,是农作物、牧草等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因此雨季是一年中高原地区非常重要的阶段.雨季持续时间和雨量强弱直接关系高原地区的旱涝异常,对高原自然生态系统、水资源,以及三江源区、祁连山区、环青海湖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生态环境等有重要影响.徐国昌等[23]研究指出,高原是我国雨季最显著的地区.章凝丹等[24]基于1951—1970年降水资料分析发现,高原雨季自东南至西北开始,结束正好与此相反,因此雨季具有西部短、东部长的特点,且高原雨季年际变化很大.缪启龙等[25]分析得出高原地区1961—2000年降水呈增加趋势,在1978年由少雨期转为多雨期,且高原南部降水量增加明显,而北部变化较小;高原春季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夏季降水量值较大但变化幅度较小,冬季变化与夏季相反[26]. ...
青藏高原雨季起讫的研究
1
1984
... 高原旱季、雨季分明,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占全年总雨量80%以上,高原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而且年际变化具有一定的多元性[21-22].高原雨季也是全年中气温高、湿度大、风速小的时段,是农作物、牧草等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因此雨季是一年中高原地区非常重要的阶段.雨季持续时间和雨量强弱直接关系高原地区的旱涝异常,对高原自然生态系统、水资源,以及三江源区、祁连山区、环青海湖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生态环境等有重要影响.徐国昌等[23]研究指出,高原是我国雨季最显著的地区.章凝丹等[24]基于1951—1970年降水资料分析发现,高原雨季自东南至西北开始,结束正好与此相反,因此雨季具有西部短、东部长的特点,且高原雨季年际变化很大.缪启龙等[25]分析得出高原地区1961—2000年降水呈增加趋势,在1978年由少雨期转为多雨期,且高原南部降水量增加明显,而北部变化较小;高原春季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夏季降水量值较大但变化幅度较小,冬季变化与夏季相反[26]. ...
Analysis of precipitation changes and water vapor in the Tibetan Plateau during the last 40 years
1
2007
... 高原旱季、雨季分明,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占全年总雨量80%以上,高原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而且年际变化具有一定的多元性[21-22].高原雨季也是全年中气温高、湿度大、风速小的时段,是农作物、牧草等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因此雨季是一年中高原地区非常重要的阶段.雨季持续时间和雨量强弱直接关系高原地区的旱涝异常,对高原自然生态系统、水资源,以及三江源区、祁连山区、环青海湖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生态环境等有重要影响.徐国昌等[23]研究指出,高原是我国雨季最显著的地区.章凝丹等[24]基于1951—1970年降水资料分析发现,高原雨季自东南至西北开始,结束正好与此相反,因此雨季具有西部短、东部长的特点,且高原雨季年际变化很大.缪启龙等[25]分析得出高原地区1961—2000年降水呈增加趋势,在1978年由少雨期转为多雨期,且高原南部降水量增加明显,而北部变化较小;高原春季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夏季降水量值较大但变化幅度较小,冬季变化与夏季相反[26]. ...
青藏高原近40年的降水变化及水汽输送分析
1
2007
... 高原旱季、雨季分明,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占全年总雨量80%以上,高原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而且年际变化具有一定的多元性[21-22].高原雨季也是全年中气温高、湿度大、风速小的时段,是农作物、牧草等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因此雨季是一年中高原地区非常重要的阶段.雨季持续时间和雨量强弱直接关系高原地区的旱涝异常,对高原自然生态系统、水资源,以及三江源区、祁连山区、环青海湖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生态环境等有重要影响.徐国昌等[23]研究指出,高原是我国雨季最显著的地区.章凝丹等[24]基于1951—1970年降水资料分析发现,高原雨季自东南至西北开始,结束正好与此相反,因此雨季具有西部短、东部长的特点,且高原雨季年际变化很大.缪启龙等[25]分析得出高原地区1961—2000年降水呈增加趋势,在1978年由少雨期转为多雨期,且高原南部降水量增加明显,而北部变化较小;高原春季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夏季降水量值较大但变化幅度较小,冬季变化与夏季相反[26]. ...
Precipitation changes in the Tibetan Plateau during the last four decades
1
2007
... 高原旱季、雨季分明,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占全年总雨量80%以上,高原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而且年际变化具有一定的多元性[21-22].高原雨季也是全年中气温高、湿度大、风速小的时段,是农作物、牧草等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因此雨季是一年中高原地区非常重要的阶段.雨季持续时间和雨量强弱直接关系高原地区的旱涝异常,对高原自然生态系统、水资源,以及三江源区、祁连山区、环青海湖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生态环境等有重要影响.徐国昌等[23]研究指出,高原是我国雨季最显著的地区.章凝丹等[24]基于1951—1970年降水资料分析发现,高原雨季自东南至西北开始,结束正好与此相反,因此雨季具有西部短、东部长的特点,且高原雨季年际变化很大.缪启龙等[25]分析得出高原地区1961—2000年降水呈增加趋势,在1978年由少雨期转为多雨期,且高原南部降水量增加明显,而北部变化较小;高原春季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夏季降水量值较大但变化幅度较小,冬季变化与夏季相反[26]. ...
青藏高原近40年来的降水变化特征
1
2007
... 高原旱季、雨季分明,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占全年总雨量80%以上,高原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而且年际变化具有一定的多元性[21-22].高原雨季也是全年中气温高、湿度大、风速小的时段,是农作物、牧草等生长发育的最佳时期,因此雨季是一年中高原地区非常重要的阶段.雨季持续时间和雨量强弱直接关系高原地区的旱涝异常,对高原自然生态系统、水资源,以及三江源区、祁连山区、环青海湖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区域生态环境等有重要影响.徐国昌等[23]研究指出,高原是我国雨季最显著的地区.章凝丹等[24]基于1951—1970年降水资料分析发现,高原雨季自东南至西北开始,结束正好与此相反,因此雨季具有西部短、东部长的特点,且高原雨季年际变化很大.缪启龙等[25]分析得出高原地区1961—2000年降水呈增加趋势,在1978年由少雨期转为多雨期,且高原南部降水量增加明显,而北部变化较小;高原春季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夏季降水量值较大但变化幅度较小,冬季变化与夏季相反[26]. ...
Low frequency oscillation of precipitation and daily var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ir-land process at Shiquanhe Station and Linzhi Station in Tibetan Plateau in the summer of 2014
1
2017
... 格点资料采用NCEP/NCAR(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 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提供的1961—2017年逐月再分析资料,垂直方向从1 000 hPa到300 hPa,包括纬向风、经向风、位势高度、相对湿度、地表气压等常规变量,格点资料的水平分辨率统一插值为2.5°×2.5°的粗网格数据[27].文中高原雨季指5—9月. ...
2014年夏季青藏高原狮泉河与林芝降水低频振荡及陆-气过程日变化特征
1
2017
... 格点资料采用NCEP/NCAR(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 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提供的1961—2017年逐月再分析资料,垂直方向从1 000 hPa到300 hPa,包括纬向风、经向风、位势高度、相对湿度、地表气压等常规变量,格点资料的水平分辨率统一插值为2.5°×2.5°的粗网格数据[27].文中高原雨季指5—9月. ...
Atmospheric water vapor transport and the water balance of North America: Part II. large-scale water balance investigations
1
1968
... 格点资料采用NCEP/NCAR(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 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提供的1961—2017年逐月再分析资料,垂直方向从1 000 hPa到300 hPa,包括纬向风、经向风、位势高度、相对湿度、地表气压等常规变量,格点资料的水平分辨率统一插值为2.5°×2.5°的粗网格数据
[27].文中高原雨季指5—9月.
1.2 方法1.2.1 水汽计算方法(1) 水汽通量及其散度[28-30]水汽通量由下式进行计算. ...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an water vapor transport over monsoon Asia
1995
Dominant spatial patterns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and circulation characteristics in the middle of Northwest China
1
2017
... 格点资料采用NCEP/NCAR(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 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提供的1961—2017年逐月再分析资料,垂直方向从1 000 hPa到300 hPa,包括纬向风、经向风、位势高度、相对湿度、地表气压等常规变量,格点资料的水平分辨率统一插值为2.5°×2.5°的粗网格数据
[27].文中高原雨季指5—9月.
1.2 方法1.2.1 水汽计算方法(1) 水汽通量及其散度[28-30]水汽通量由下式进行计算. ...
西北中部夏季降水主要空间型及环流特征
1
2017
... 格点资料采用NCEP/NCAR(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 / 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提供的1961—2017年逐月再分析资料,垂直方向从1 000 hPa到300 hPa,包括纬向风、经向风、位势高度、相对湿度、地表气压等常规变量,格点资料的水平分辨率统一插值为2.5°×2.5°的粗网格数据
[27].文中高原雨季指5—9月.
1.2 方法1.2.1 水汽计算方法(1) 水汽通量及其散度[28-30]水汽通量由下式进行计算. ...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climatological mean value estimation of short series meteorological data of new Zigui Station
1
2002
... 式(6)的变化较小,趋近于常数,所表示的意义就是y增加的倍数和x增加的倍数逐年或逐月是一样的[31]. ...
秭归新站短序列气象资料气候平均值估算初探
1
2002
... 式(6)的变化较小,趋近于常数,所表示的意义就是y增加的倍数和x增加的倍数逐年或逐月是一样的[31]. ...
Sampling errors in the estimation of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s
1
1982
... 文中主要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去趋势、合成分析及显著性t检验等常规数理统计方法[32-35]. ...
Features of climate change of water vapor resource over eastern reg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and its surroundings
1
2009
... 文中主要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去趋势、合成分析及显著性t检验等常规数理统计方法[32-35]. ...
高原东部及邻近地区空中水汽资源的气候变化特征
1
2009
... 文中主要采用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法(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去趋势、合成分析及显著性t检验等常规数理统计方法[32-35]. ...
New characteristics of temperature change over Qinghai-Xizang Plateau on the background of global warming
1
2015
... 第二模态空间分布型[图3(b)]反映高原雨季降水干湿变化的一致性,即高原整体降水偏多或偏少,高值中心位于高原腹地,方差贡献率为12.6%;第二时间系数标准化值(PC2)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且正(负)位相分别对应高原雨季降水一致偏多(少)分布型,1997年以来,PC2以正值为主[图3(d)],青藏高原在1997年存在明显的增暖突变[36],表明气候变暖背景下高原雨季降水具有一致偏多的响应特征. ...
全球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气温变化的新特征
1
2015
... 第二模态空间分布型[图3(b)]反映高原雨季降水干湿变化的一致性,即高原整体降水偏多或偏少,高值中心位于高原腹地,方差贡献率为12.6%;第二时间系数标准化值(PC2)存在明显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且正(负)位相分别对应高原雨季降水一致偏多(少)分布型,1997年以来,PC2以正值为主[图3(d)],青藏高原在1997年存在明显的增暖突变[36],表明气候变暖背景下高原雨季降水具有一致偏多的响应特征. ...
Thermal controls on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1
2012
... 在对异常年进行研究之前,首先了解气候态(1981—2010年)高原雨季期间的水汽输送形势.受多种季风等的影响,高原及附近水汽输送的情况较为复杂[37-38].从图4可以看出,来自阿拉伯海的偏西风水汽输送在孟加拉湾附近分为3支水汽输送气流:一支向北输送,通过高原南部河谷等有利地形有少量水汽进入高原,一支在南海附近转为偏南风水汽输送,一支受高原大地形的阻挡作用转为偏西风水汽输送. ...
1
1990
... 在对异常年进行研究之前,首先了解气候态(1981—2010年)高原雨季期间的水汽输送形势.受多种季风等的影响,高原及附近水汽输送的情况较为复杂[37-38].从图4可以看出,来自阿拉伯海的偏西风水汽输送在孟加拉湾附近分为3支水汽输送气流:一支向北输送,通过高原南部河谷等有利地形有少量水汽进入高原,一支在南海附近转为偏南风水汽输送,一支受高原大地形的阻挡作用转为偏西风水汽输送. ...
1
1990
... 在对异常年进行研究之前,首先了解气候态(1981—2010年)高原雨季期间的水汽输送形势.受多种季风等的影响,高原及附近水汽输送的情况较为复杂[37-38].从图4可以看出,来自阿拉伯海的偏西风水汽输送在孟加拉湾附近分为3支水汽输送气流:一支向北输送,通过高原南部河谷等有利地形有少量水汽进入高原,一支在南海附近转为偏南风水汽输送,一支受高原大地形的阻挡作用转为偏西风水汽输送. ...
Water vapor transportation and its influences on precipitation in summer over Qinghai-Xizang Plateau and its surroundings
1
2016
... 图7为气候态雨季期间高原主体的水汽收支情况,南边界的水汽输入最强,西边界次之,东边界存在较弱的水汽输入,北边界为较弱的水汽输出.从图8可以看出,各边界水汽收支存在显著的年际变化,北边界以水汽输出为主且输出量较小,个别年份存在较弱的水汽输入,该现象与中高纬度地区的增湿有一定关系[39],东边界以弱水汽输入为主,西边界和南边界水汽输入量较大,为高原的主要水汽来源,其中南边界在1992年水汽输送量达到最大,为27.3×106 kg·s-1,西边界在1982年水汽输送量为最大25.4×106 kg·s-1,西边界与南边界的水汽输入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呈反位相变化,之后呈大致相同的变化趋势.总体来看,西边界水汽输入呈增加趋势,南边界水汽输入变化波动较大.结合以上分析可知,高原雨季期间高原主体的主要水汽来源为阿拉伯海、南海,次要来源为西风带. ...
青藏高原及其附近水汽输送对其夏季降水影响的分析
1
2016
... 图7为气候态雨季期间高原主体的水汽收支情况,南边界的水汽输入最强,西边界次之,东边界存在较弱的水汽输入,北边界为较弱的水汽输出.从图8可以看出,各边界水汽收支存在显著的年际变化,北边界以水汽输出为主且输出量较小,个别年份存在较弱的水汽输入,该现象与中高纬度地区的增湿有一定关系[39],东边界以弱水汽输入为主,西边界和南边界水汽输入量较大,为高原的主要水汽来源,其中南边界在1992年水汽输送量达到最大,为27.3×106 kg·s-1,西边界在1982年水汽输送量为最大25.4×106 kg·s-1,西边界与南边界的水汽输入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呈反位相变化,之后呈大致相同的变化趋势.总体来看,西边界水汽输入呈增加趋势,南边界水汽输入变化波动较大.结合以上分析可知,高原雨季期间高原主体的主要水汽来源为阿拉伯海、南海,次要来源为西风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