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2014
... 跃动冰川指周期性发生快速运动的冰川,当冰川发生跃动时其运动速度可达到平时的数倍乃至上百倍,进而引起冰川物质的快速转移和重新分布[1-2].尽管跃动冰川数量仅占全球冰川的约1%,但其重要影响却不可忽视[3].一方面,探究冰川发生跃动的原因机制有助于拓展当前对于冰川变化的认识;另一方面,监测跃动冰川可为防灾减灾提供重要支撑[4].冰川跃动可能直接导致冰湖溃决洪水、冰川融水泥石流、高山堰塞湖等一系列自然灾害,对下游地区产生重大威胁[5].例如,2015年5月新疆公格尔九别峰北坡的克拉牙依拉克冰川发生跃动,造成部分草场和房屋被冰体淹没冲毁[6].因此,关注和监测跃动冰川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 ...
... 跃动冰川具有明显的表面特征,如末端在数月或数年内突然前进、冰面裂隙发育和破碎化、积蓄区和接收区高程的剧烈波动、冰流速突然加快至平时的数倍到数十倍等,通过这些特征可有效的识别和监测跃动冰川[1,17].遥感和GIS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山地冰川的监测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通过多源遥感影像和DEM等对山地冰川开展联合监测,可有效识别出冰川跃动导致的面积、高程、流速变化[18].本文以帕米尔中部近50年来面积、高程、流速变化极为显著的North Kyzkurgan冰川为研究对象,利用1973年以来的Landsat影像、ASTER立体像对和ITS_LIVE数据产品,揭示了该冰川的完整跃动发生过程,并对跃动周期、跃动原因等进行了探讨,以深化对于帕米尔跃动冰川的认识. ...
... 冰川跃动的发生具有周期性,从十几年到上百年不等,通常根据运动状态划分跃动周期内的恢复阶和跃动阶[1,32].由于冰川跃动会引发面积、长度、高程、流速等一系列的变化,因此可以根据这些变化识别跃动冰川的恢复阶和跃动阶[10].就North Kyzkurgan冰川而言,2011年以前,在整体上冰川面积持续退缩,表面高程缓慢降低,运动速度基本稳定;2011—2016年,冰川末端迅速前进,面积大幅度扩张,积蓄区和接收区高程剧烈波动,冰川流速也显著加快,同时冰川表面裂隙广泛发育,剧烈破碎化;2016年之后,冰川末端前进停滞,表面高程降低,流速也恢复到跃动发生前的水平.这些综合变化表明,North Kyzkurgan冰川是一条典型的跃动冰川,1973—2011年处于恢复阶,2011—2016年处于跃动阶,2016年之后重新进入了恢复阶,因此该冰川的跃动周期至少在40年以上. ...
3
2014
... 跃动冰川指周期性发生快速运动的冰川,当冰川发生跃动时其运动速度可达到平时的数倍乃至上百倍,进而引起冰川物质的快速转移和重新分布[1-2].尽管跃动冰川数量仅占全球冰川的约1%,但其重要影响却不可忽视[3].一方面,探究冰川发生跃动的原因机制有助于拓展当前对于冰川变化的认识;另一方面,监测跃动冰川可为防灾减灾提供重要支撑[4].冰川跃动可能直接导致冰湖溃决洪水、冰川融水泥石流、高山堰塞湖等一系列自然灾害,对下游地区产生重大威胁[5].例如,2015年5月新疆公格尔九别峰北坡的克拉牙依拉克冰川发生跃动,造成部分草场和房屋被冰体淹没冲毁[6].因此,关注和监测跃动冰川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 ...
... 跃动冰川具有明显的表面特征,如末端在数月或数年内突然前进、冰面裂隙发育和破碎化、积蓄区和接收区高程的剧烈波动、冰流速突然加快至平时的数倍到数十倍等,通过这些特征可有效的识别和监测跃动冰川[1,17].遥感和GIS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山地冰川的监测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通过多源遥感影像和DEM等对山地冰川开展联合监测,可有效识别出冰川跃动导致的面积、高程、流速变化[18].本文以帕米尔中部近50年来面积、高程、流速变化极为显著的North Kyzkurgan冰川为研究对象,利用1973年以来的Landsat影像、ASTER立体像对和ITS_LIVE数据产品,揭示了该冰川的完整跃动发生过程,并对跃动周期、跃动原因等进行了探讨,以深化对于帕米尔跃动冰川的认识. ...
... 冰川跃动的发生具有周期性,从十几年到上百年不等,通常根据运动状态划分跃动周期内的恢复阶和跃动阶[1,32].由于冰川跃动会引发面积、长度、高程、流速等一系列的变化,因此可以根据这些变化识别跃动冰川的恢复阶和跃动阶[10].就North Kyzkurgan冰川而言,2011年以前,在整体上冰川面积持续退缩,表面高程缓慢降低,运动速度基本稳定;2011—2016年,冰川末端迅速前进,面积大幅度扩张,积蓄区和接收区高程剧烈波动,冰川流速也显著加快,同时冰川表面裂隙广泛发育,剧烈破碎化;2016年之后,冰川末端前进停滞,表面高程降低,流速也恢复到跃动发生前的水平.这些综合变化表明,North Kyzkurgan冰川是一条典型的跃动冰川,1973—2011年处于恢复阶,2011—2016年处于跃动阶,2016年之后重新进入了恢复阶,因此该冰川的跃动周期至少在40年以上. ...
Surge-type and surge-modified glaciers in the Karakoram
4
2017
... 跃动冰川指周期性发生快速运动的冰川,当冰川发生跃动时其运动速度可达到平时的数倍乃至上百倍,进而引起冰川物质的快速转移和重新分布[1-2].尽管跃动冰川数量仅占全球冰川的约1%,但其重要影响却不可忽视[3].一方面,探究冰川发生跃动的原因机制有助于拓展当前对于冰川变化的认识;另一方面,监测跃动冰川可为防灾减灾提供重要支撑[4].冰川跃动可能直接导致冰湖溃决洪水、冰川融水泥石流、高山堰塞湖等一系列自然灾害,对下游地区产生重大威胁[5].例如,2015年5月新疆公格尔九别峰北坡的克拉牙依拉克冰川发生跃动,造成部分草场和房屋被冰体淹没冲毁[6].因此,关注和监测跃动冰川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 ...
... 本研究选择影像质量较优的2002年、2009年、2014年和2020年4期ASTER立体像对提取DEM,对North Kyzkurgan冰川的表面高程变化状况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2002—2009年冰川跃动发生前[图4(a)],North Kyzkurgan冰川积蓄区上部表面高程基本保持稳定,末端表面高程降低,积蓄区下部高程却略有升高.同时期冰川的相应位置也发生了膨胀变宽,但冰川表面仍基本保持平整[图3(a)],表明积蓄区下部冰体因受到了强烈挤压而膨胀变形[2].2009—2014年跃动发生期间[图4(b)],North Kyzkurgan冰川表面高程变化非常显著,冰川末端高程明显升高,最大升高幅度达到了近180 m,冰川中游高程则明显降低,表明在跃动过程中大量物质由积蓄区转移到了接收区,因此也导致了冰川末端的大幅度前进.2014—2020年冰川跃动结束后[图4(c)],North Kyzkurgan冰川的表面高程普遍降低,表明由于跃动造成的冰面剧烈破碎化,导致冰川末端处于强烈消融状态. ...
...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06—2011年North Kyzkurgan冰川下游出现了膨胀变宽的现象[图3(a)],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与冰川跃动的发生过程有关.冰川跃动是冰体内部应力集中释放的结果,由于积蓄区不断增厚,下部冰体受到的应力逐渐增加,当达到冰体所能承受的极限时,应力获得集中释放,即引发冰川跃动[33-34].因此跃动过程先是冰川积蓄区下部挤压冰体产生缓慢变形,然后才引起上下游的快速运动[2,17,32].图3和图4显示冰川膨胀变宽的位置出现在积蓄区下部向接收区的过渡处,且此时冰川表面仍基本保持平整,即表明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上游物质积累挤压所致.在高亚洲其他冰川跃动事件中也观察到了同类现象,如喀喇昆仑山的Balt Bare冰川和木孜塔格的鱼鳞川冰川[2,10,17].在2006—2011年North Kyzkurgan冰川下游膨胀变宽的同时,冰川流速却基本保持稳定,同样表明此时尚处于快速跃动前. ...
... [2,10,17].在2006—2011年North Kyzkurgan冰川下游膨胀变宽的同时,冰川流速却基本保持稳定,同样表明此时尚处于快速跃动前. ...
Climatic and geometric controls on the global distribution of surge-type glaciers: implications for a unifying model of surging
1
2015
... 跃动冰川指周期性发生快速运动的冰川,当冰川发生跃动时其运动速度可达到平时的数倍乃至上百倍,进而引起冰川物质的快速转移和重新分布[1-2].尽管跃动冰川数量仅占全球冰川的约1%,但其重要影响却不可忽视[3].一方面,探究冰川发生跃动的原因机制有助于拓展当前对于冰川变化的认识;另一方面,监测跃动冰川可为防灾减灾提供重要支撑[4].冰川跃动可能直接导致冰湖溃决洪水、冰川融水泥石流、高山堰塞湖等一系列自然灾害,对下游地区产生重大威胁[5].例如,2015年5月新疆公格尔九别峰北坡的克拉牙依拉克冰川发生跃动,造成部分草场和房屋被冰体淹没冲毁[6].因此,关注和监测跃动冰川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 ...
Manifestations and mechanisms of the Karakoram glacier Anomaly
3
2020
... 跃动冰川指周期性发生快速运动的冰川,当冰川发生跃动时其运动速度可达到平时的数倍乃至上百倍,进而引起冰川物质的快速转移和重新分布[1-2].尽管跃动冰川数量仅占全球冰川的约1%,但其重要影响却不可忽视[3].一方面,探究冰川发生跃动的原因机制有助于拓展当前对于冰川变化的认识;另一方面,监测跃动冰川可为防灾减灾提供重要支撑[4].冰川跃动可能直接导致冰湖溃决洪水、冰川融水泥石流、高山堰塞湖等一系列自然灾害,对下游地区产生重大威胁[5].例如,2015年5月新疆公格尔九别峰北坡的克拉牙依拉克冰川发生跃动,造成部分草场和房屋被冰体淹没冲毁[6].因此,关注和监测跃动冰川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 ...
... 近年来“帕米尔-喀喇昆仑异常”现象受到了广泛关注,多项研究表明自1970s以来,帕米尔、喀喇昆仑、西昆仑等地区的冰川接近或处于正平衡状态,基本保持稳定甚至有扩张现象[7-9].跃动冰川的大量存在是“帕米尔-喀喇昆仑异常”现象的突出特征,由此蕴含的冰川灾害风险也在不断增大[4].帕米尔跃动冰川主要分布在高原西北部和东部,Goerlich等[10]利用多源DEM和Landsat影像对帕米尔跃动冰川进行了编目,认为该地区有多达186条冰川发生过跃动现象,其中也包括本研究中的North Kyzkurgan冰川,但Goerlich等未深入分析这些冰川的跃动过程,其编目结果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Kotlyakov等[11]利用多源影像和实地调查资料对西帕米尔冰川进行监测,发现1960—2003年有19条冰川发生跃动.Lü等[12]利用Landsat ETM+/OLI、ASTER影像对东帕米尔昆盖山冰川进行监测,发现1999—2016年有9条冰川发生跃动.此外,Wendt等[13]、张震等[14]还分别报道了Fedchenko冰川的Bivachny支冰川、昆盖山5Y663L0023冰川的跃动现象,深入分析了冰川跃动的过程与机理.关于2015年5月的东帕米尔克拉牙依拉克冰川跃动事件,Shangguan等[15]、张震等[6]、冯力力等[16]分别进行了报道.因此在总体上,当前对于帕米尔跃动冰川的认识多集中在局部区域或特定冰川,而对多数跃动冰川缺乏深入研究,对其跃动时间、过程、周期以及最新的动态变化等尚缺乏基本了解. ...
... 帕米尔是全球跃动冰川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现有的跃动冰川编目和相关研究表明,帕米尔跃动冰川存在较大的异质性,跃动阶从数月到十几年不等,跃动周期则从十几年到数十年不等[10-11].总体而言,西帕米尔和东帕米尔跃动冰川的跃动阶和跃动周期相对较短,分别集中在数年和十几年,而帕米尔中部跃动冰川的跃动阶和跃动周期相对较长.西帕米尔的Medvezhy冰川分别在1937年、1951年、1963年、1973年、1989年、 2001年、2011年发生跃动,每次跃动阶长度不到1年,跃动周期在10~14年左右[35].Oshanina冰川分别在1961—1962年、1983—1984年、2010—2011年发生跃动,其跃动周期稳定在25年左右[10-11].东帕米尔昆盖山的G074348E39282N冰川跃动阶为3年左右,两次跃动的间隔也仅为10年[12],5Y663L0023冰川跃动阶为4年,恢复阶最短为15年左右[14].本研究中位于帕米尔中部的North Kyzkurgan冰川跃动阶为6年,跃动周期则达到了40年以上,而同样位于帕米尔中部的Bivachny冰川分别于1975—1978年、2011—2014年发生跃动,两次跃动间隔也在35年左右[11,13],因此从东、西帕米尔向帕米尔中部,跃动冰川的跃动周期呈现增加趋势.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与地形因素有关,东、西帕米尔山地,如科学院山脉、昆盖山等地区的跃动冰川上游往往存在大面积的积雪陡壁,在积蓄区接受降雪直接补给的同时也接受雪崩补给,因此物质积累过程迅速,跃动周期相对较短[4,36].而研究冰川所在的帕米尔中部腹地,地形平缓,缺乏雪崩补给(图1),只能依赖降雪的缓慢积累,因此跃动周期较长. ...
冰冻圈变化的适应框架与战略体系
1
2020
... 跃动冰川指周期性发生快速运动的冰川,当冰川发生跃动时其运动速度可达到平时的数倍乃至上百倍,进而引起冰川物质的快速转移和重新分布[1-2].尽管跃动冰川数量仅占全球冰川的约1%,但其重要影响却不可忽视[3].一方面,探究冰川发生跃动的原因机制有助于拓展当前对于冰川变化的认识;另一方面,监测跃动冰川可为防灾减灾提供重要支撑[4].冰川跃动可能直接导致冰湖溃决洪水、冰川融水泥石流、高山堰塞湖等一系列自然灾害,对下游地区产生重大威胁[5].例如,2015年5月新疆公格尔九别峰北坡的克拉牙依拉克冰川发生跃动,造成部分草场和房屋被冰体淹没冲毁[6].因此,关注和监测跃动冰川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 ...
冰冻圈变化的适应框架与战略体系
1
2020
... 跃动冰川指周期性发生快速运动的冰川,当冰川发生跃动时其运动速度可达到平时的数倍乃至上百倍,进而引起冰川物质的快速转移和重新分布[1-2].尽管跃动冰川数量仅占全球冰川的约1%,但其重要影响却不可忽视[3].一方面,探究冰川发生跃动的原因机制有助于拓展当前对于冰川变化的认识;另一方面,监测跃动冰川可为防灾减灾提供重要支撑[4].冰川跃动可能直接导致冰湖溃决洪水、冰川融水泥石流、高山堰塞湖等一系列自然灾害,对下游地区产生重大威胁[5].例如,2015年5月新疆公格尔九别峰北坡的克拉牙依拉克冰川发生跃动,造成部分草场和房屋被冰体淹没冲毁[6].因此,关注和监测跃动冰川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 ...
新疆帕米尔跃动冰川遥感监测研究
2
2016
... 跃动冰川指周期性发生快速运动的冰川,当冰川发生跃动时其运动速度可达到平时的数倍乃至上百倍,进而引起冰川物质的快速转移和重新分布[1-2].尽管跃动冰川数量仅占全球冰川的约1%,但其重要影响却不可忽视[3].一方面,探究冰川发生跃动的原因机制有助于拓展当前对于冰川变化的认识;另一方面,监测跃动冰川可为防灾减灾提供重要支撑[4].冰川跃动可能直接导致冰湖溃决洪水、冰川融水泥石流、高山堰塞湖等一系列自然灾害,对下游地区产生重大威胁[5].例如,2015年5月新疆公格尔九别峰北坡的克拉牙依拉克冰川发生跃动,造成部分草场和房屋被冰体淹没冲毁[6].因此,关注和监测跃动冰川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 ...
... 近年来“帕米尔-喀喇昆仑异常”现象受到了广泛关注,多项研究表明自1970s以来,帕米尔、喀喇昆仑、西昆仑等地区的冰川接近或处于正平衡状态,基本保持稳定甚至有扩张现象[7-9].跃动冰川的大量存在是“帕米尔-喀喇昆仑异常”现象的突出特征,由此蕴含的冰川灾害风险也在不断增大[4].帕米尔跃动冰川主要分布在高原西北部和东部,Goerlich等[10]利用多源DEM和Landsat影像对帕米尔跃动冰川进行了编目,认为该地区有多达186条冰川发生过跃动现象,其中也包括本研究中的North Kyzkurgan冰川,但Goerlich等未深入分析这些冰川的跃动过程,其编目结果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Kotlyakov等[11]利用多源影像和实地调查资料对西帕米尔冰川进行监测,发现1960—2003年有19条冰川发生跃动.Lü等[12]利用Landsat ETM+/OLI、ASTER影像对东帕米尔昆盖山冰川进行监测,发现1999—2016年有9条冰川发生跃动.此外,Wendt等[13]、张震等[14]还分别报道了Fedchenko冰川的Bivachny支冰川、昆盖山5Y663L0023冰川的跃动现象,深入分析了冰川跃动的过程与机理.关于2015年5月的东帕米尔克拉牙依拉克冰川跃动事件,Shangguan等[15]、张震等[6]、冯力力等[16]分别进行了报道.因此在总体上,当前对于帕米尔跃动冰川的认识多集中在局部区域或特定冰川,而对多数跃动冰川缺乏深入研究,对其跃动时间、过程、周期以及最新的动态变化等尚缺乏基本了解. ...
新疆帕米尔跃动冰川遥感监测研究
2
2016
... 跃动冰川指周期性发生快速运动的冰川,当冰川发生跃动时其运动速度可达到平时的数倍乃至上百倍,进而引起冰川物质的快速转移和重新分布[1-2].尽管跃动冰川数量仅占全球冰川的约1%,但其重要影响却不可忽视[3].一方面,探究冰川发生跃动的原因机制有助于拓展当前对于冰川变化的认识;另一方面,监测跃动冰川可为防灾减灾提供重要支撑[4].冰川跃动可能直接导致冰湖溃决洪水、冰川融水泥石流、高山堰塞湖等一系列自然灾害,对下游地区产生重大威胁[5].例如,2015年5月新疆公格尔九别峰北坡的克拉牙依拉克冰川发生跃动,造成部分草场和房屋被冰体淹没冲毁[6].因此,关注和监测跃动冰川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 ...
... 近年来“帕米尔-喀喇昆仑异常”现象受到了广泛关注,多项研究表明自1970s以来,帕米尔、喀喇昆仑、西昆仑等地区的冰川接近或处于正平衡状态,基本保持稳定甚至有扩张现象[7-9].跃动冰川的大量存在是“帕米尔-喀喇昆仑异常”现象的突出特征,由此蕴含的冰川灾害风险也在不断增大[4].帕米尔跃动冰川主要分布在高原西北部和东部,Goerlich等[10]利用多源DEM和Landsat影像对帕米尔跃动冰川进行了编目,认为该地区有多达186条冰川发生过跃动现象,其中也包括本研究中的North Kyzkurgan冰川,但Goerlich等未深入分析这些冰川的跃动过程,其编目结果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Kotlyakov等[11]利用多源影像和实地调查资料对西帕米尔冰川进行监测,发现1960—2003年有19条冰川发生跃动.Lü等[12]利用Landsat ETM+/OLI、ASTER影像对东帕米尔昆盖山冰川进行监测,发现1999—2016年有9条冰川发生跃动.此外,Wendt等[13]、张震等[14]还分别报道了Fedchenko冰川的Bivachny支冰川、昆盖山5Y663L0023冰川的跃动现象,深入分析了冰川跃动的过程与机理.关于2015年5月的东帕米尔克拉牙依拉克冰川跃动事件,Shangguan等[15]、张震等[6]、冯力力等[16]分别进行了报道.因此在总体上,当前对于帕米尔跃动冰川的认识多集中在局部区域或特定冰川,而对多数跃动冰川缺乏深入研究,对其跃动时间、过程、周期以及最新的动态变化等尚缺乏基本了解. ...
The Karakoram Anomaly? Glacier expansion and the ‘Elevation Effect’, Karakoram Himalaya
1
2005
... 近年来“帕米尔-喀喇昆仑异常”现象受到了广泛关注,多项研究表明自1970s以来,帕米尔、喀喇昆仑、西昆仑等地区的冰川接近或处于正平衡状态,基本保持稳定甚至有扩张现象[7-9].跃动冰川的大量存在是“帕米尔-喀喇昆仑异常”现象的突出特征,由此蕴含的冰川灾害风险也在不断增大[4].帕米尔跃动冰川主要分布在高原西北部和东部,Goerlich等[10]利用多源DEM和Landsat影像对帕米尔跃动冰川进行了编目,认为该地区有多达186条冰川发生过跃动现象,其中也包括本研究中的North Kyzkurgan冰川,但Goerlich等未深入分析这些冰川的跃动过程,其编目结果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Kotlyakov等[11]利用多源影像和实地调查资料对西帕米尔冰川进行监测,发现1960—2003年有19条冰川发生跃动.Lü等[12]利用Landsat ETM+/OLI、ASTER影像对东帕米尔昆盖山冰川进行监测,发现1999—2016年有9条冰川发生跃动.此外,Wendt等[13]、张震等[14]还分别报道了Fedchenko冰川的Bivachny支冰川、昆盖山5Y663L0023冰川的跃动现象,深入分析了冰川跃动的过程与机理.关于2015年5月的东帕米尔克拉牙依拉克冰川跃动事件,Shangguan等[15]、张震等[6]、冯力力等[16]分别进行了报道.因此在总体上,当前对于帕米尔跃动冰川的认识多集中在局部区域或特定冰川,而对多数跃动冰川缺乏深入研究,对其跃动时间、过程、周期以及最新的动态变化等尚缺乏基本了解. ...
Region-wide glacier mass balances over the Pamir-Karakoram-Himalaya during 1999-2011
0
2013
Glacier anomaly over the western Kunlun Mountains, Northwestern Tibetan Plateau, since the 1970s
1
2018
... 近年来“帕米尔-喀喇昆仑异常”现象受到了广泛关注,多项研究表明自1970s以来,帕米尔、喀喇昆仑、西昆仑等地区的冰川接近或处于正平衡状态,基本保持稳定甚至有扩张现象[7-9].跃动冰川的大量存在是“帕米尔-喀喇昆仑异常”现象的突出特征,由此蕴含的冰川灾害风险也在不断增大[4].帕米尔跃动冰川主要分布在高原西北部和东部,Goerlich等[10]利用多源DEM和Landsat影像对帕米尔跃动冰川进行了编目,认为该地区有多达186条冰川发生过跃动现象,其中也包括本研究中的North Kyzkurgan冰川,但Goerlich等未深入分析这些冰川的跃动过程,其编目结果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Kotlyakov等[11]利用多源影像和实地调查资料对西帕米尔冰川进行监测,发现1960—2003年有19条冰川发生跃动.Lü等[12]利用Landsat ETM+/OLI、ASTER影像对东帕米尔昆盖山冰川进行监测,发现1999—2016年有9条冰川发生跃动.此外,Wendt等[13]、张震等[14]还分别报道了Fedchenko冰川的Bivachny支冰川、昆盖山5Y663L0023冰川的跃动现象,深入分析了冰川跃动的过程与机理.关于2015年5月的东帕米尔克拉牙依拉克冰川跃动事件,Shangguan等[15]、张震等[6]、冯力力等[16]分别进行了报道.因此在总体上,当前对于帕米尔跃动冰川的认识多集中在局部区域或特定冰川,而对多数跃动冰川缺乏深入研究,对其跃动时间、过程、周期以及最新的动态变化等尚缺乏基本了解. ...
More dynamic than expected: an updated survey of surging glacier in the Pamir
5
2020
... 近年来“帕米尔-喀喇昆仑异常”现象受到了广泛关注,多项研究表明自1970s以来,帕米尔、喀喇昆仑、西昆仑等地区的冰川接近或处于正平衡状态,基本保持稳定甚至有扩张现象[7-9].跃动冰川的大量存在是“帕米尔-喀喇昆仑异常”现象的突出特征,由此蕴含的冰川灾害风险也在不断增大[4].帕米尔跃动冰川主要分布在高原西北部和东部,Goerlich等[10]利用多源DEM和Landsat影像对帕米尔跃动冰川进行了编目,认为该地区有多达186条冰川发生过跃动现象,其中也包括本研究中的North Kyzkurgan冰川,但Goerlich等未深入分析这些冰川的跃动过程,其编目结果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Kotlyakov等[11]利用多源影像和实地调查资料对西帕米尔冰川进行监测,发现1960—2003年有19条冰川发生跃动.Lü等[12]利用Landsat ETM+/OLI、ASTER影像对东帕米尔昆盖山冰川进行监测,发现1999—2016年有9条冰川发生跃动.此外,Wendt等[13]、张震等[14]还分别报道了Fedchenko冰川的Bivachny支冰川、昆盖山5Y663L0023冰川的跃动现象,深入分析了冰川跃动的过程与机理.关于2015年5月的东帕米尔克拉牙依拉克冰川跃动事件,Shangguan等[15]、张震等[6]、冯力力等[16]分别进行了报道.因此在总体上,当前对于帕米尔跃动冰川的认识多集中在局部区域或特定冰川,而对多数跃动冰川缺乏深入研究,对其跃动时间、过程、周期以及最新的动态变化等尚缺乏基本了解. ...
... 冰川跃动的发生具有周期性,从十几年到上百年不等,通常根据运动状态划分跃动周期内的恢复阶和跃动阶[1,32].由于冰川跃动会引发面积、长度、高程、流速等一系列的变化,因此可以根据这些变化识别跃动冰川的恢复阶和跃动阶[10].就North Kyzkurgan冰川而言,2011年以前,在整体上冰川面积持续退缩,表面高程缓慢降低,运动速度基本稳定;2011—2016年,冰川末端迅速前进,面积大幅度扩张,积蓄区和接收区高程剧烈波动,冰川流速也显著加快,同时冰川表面裂隙广泛发育,剧烈破碎化;2016年之后,冰川末端前进停滞,表面高程降低,流速也恢复到跃动发生前的水平.这些综合变化表明,North Kyzkurgan冰川是一条典型的跃动冰川,1973—2011年处于恢复阶,2011—2016年处于跃动阶,2016年之后重新进入了恢复阶,因此该冰川的跃动周期至少在40年以上. ...
...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06—2011年North Kyzkurgan冰川下游出现了膨胀变宽的现象[图3(a)],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与冰川跃动的发生过程有关.冰川跃动是冰体内部应力集中释放的结果,由于积蓄区不断增厚,下部冰体受到的应力逐渐增加,当达到冰体所能承受的极限时,应力获得集中释放,即引发冰川跃动[33-34].因此跃动过程先是冰川积蓄区下部挤压冰体产生缓慢变形,然后才引起上下游的快速运动[2,17,32].图3和图4显示冰川膨胀变宽的位置出现在积蓄区下部向接收区的过渡处,且此时冰川表面仍基本保持平整,即表明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上游物质积累挤压所致.在高亚洲其他冰川跃动事件中也观察到了同类现象,如喀喇昆仑山的Balt Bare冰川和木孜塔格的鱼鳞川冰川[2,10,17].在2006—2011年North Kyzkurgan冰川下游膨胀变宽的同时,冰川流速却基本保持稳定,同样表明此时尚处于快速跃动前. ...
... 帕米尔是全球跃动冰川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现有的跃动冰川编目和相关研究表明,帕米尔跃动冰川存在较大的异质性,跃动阶从数月到十几年不等,跃动周期则从十几年到数十年不等[10-11].总体而言,西帕米尔和东帕米尔跃动冰川的跃动阶和跃动周期相对较短,分别集中在数年和十几年,而帕米尔中部跃动冰川的跃动阶和跃动周期相对较长.西帕米尔的Medvezhy冰川分别在1937年、1951年、1963年、1973年、1989年、 2001年、2011年发生跃动,每次跃动阶长度不到1年,跃动周期在10~14年左右[35].Oshanina冰川分别在1961—1962年、1983—1984年、2010—2011年发生跃动,其跃动周期稳定在25年左右[10-11].东帕米尔昆盖山的G074348E39282N冰川跃动阶为3年左右,两次跃动的间隔也仅为10年[12],5Y663L0023冰川跃动阶为4年,恢复阶最短为15年左右[14].本研究中位于帕米尔中部的North Kyzkurgan冰川跃动阶为6年,跃动周期则达到了40年以上,而同样位于帕米尔中部的Bivachny冰川分别于1975—1978年、2011—2014年发生跃动,两次跃动间隔也在35年左右[11,13],因此从东、西帕米尔向帕米尔中部,跃动冰川的跃动周期呈现增加趋势.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与地形因素有关,东、西帕米尔山地,如科学院山脉、昆盖山等地区的跃动冰川上游往往存在大面积的积雪陡壁,在积蓄区接受降雪直接补给的同时也接受雪崩补给,因此物质积累过程迅速,跃动周期相对较短[4,36].而研究冰川所在的帕米尔中部腹地,地形平缓,缺乏雪崩补给(图1),只能依赖降雪的缓慢积累,因此跃动周期较长. ...
... [10-11].东帕米尔昆盖山的G074348E39282N冰川跃动阶为3年左右,两次跃动的间隔也仅为10年[12],5Y663L0023冰川跃动阶为4年,恢复阶最短为15年左右[14].本研究中位于帕米尔中部的North Kyzkurgan冰川跃动阶为6年,跃动周期则达到了40年以上,而同样位于帕米尔中部的Bivachny冰川分别于1975—1978年、2011—2014年发生跃动,两次跃动间隔也在35年左右[11,13],因此从东、西帕米尔向帕米尔中部,跃动冰川的跃动周期呈现增加趋势.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与地形因素有关,东、西帕米尔山地,如科学院山脉、昆盖山等地区的跃动冰川上游往往存在大面积的积雪陡壁,在积蓄区接受降雪直接补给的同时也接受雪崩补给,因此物质积累过程迅速,跃动周期相对较短[4,36].而研究冰川所在的帕米尔中部腹地,地形平缓,缺乏雪崩补给(图1),只能依赖降雪的缓慢积累,因此跃动周期较长. ...
Monitoring surging glaciers of the Pamirs, central Asia, from space
4
2008
... 近年来“帕米尔-喀喇昆仑异常”现象受到了广泛关注,多项研究表明自1970s以来,帕米尔、喀喇昆仑、西昆仑等地区的冰川接近或处于正平衡状态,基本保持稳定甚至有扩张现象[7-9].跃动冰川的大量存在是“帕米尔-喀喇昆仑异常”现象的突出特征,由此蕴含的冰川灾害风险也在不断增大[4].帕米尔跃动冰川主要分布在高原西北部和东部,Goerlich等[10]利用多源DEM和Landsat影像对帕米尔跃动冰川进行了编目,认为该地区有多达186条冰川发生过跃动现象,其中也包括本研究中的North Kyzkurgan冰川,但Goerlich等未深入分析这些冰川的跃动过程,其编目结果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Kotlyakov等[11]利用多源影像和实地调查资料对西帕米尔冰川进行监测,发现1960—2003年有19条冰川发生跃动.Lü等[12]利用Landsat ETM+/OLI、ASTER影像对东帕米尔昆盖山冰川进行监测,发现1999—2016年有9条冰川发生跃动.此外,Wendt等[13]、张震等[14]还分别报道了Fedchenko冰川的Bivachny支冰川、昆盖山5Y663L0023冰川的跃动现象,深入分析了冰川跃动的过程与机理.关于2015年5月的东帕米尔克拉牙依拉克冰川跃动事件,Shangguan等[15]、张震等[6]、冯力力等[16]分别进行了报道.因此在总体上,当前对于帕米尔跃动冰川的认识多集中在局部区域或特定冰川,而对多数跃动冰川缺乏深入研究,对其跃动时间、过程、周期以及最新的动态变化等尚缺乏基本了解. ...
... 帕米尔是全球跃动冰川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现有的跃动冰川编目和相关研究表明,帕米尔跃动冰川存在较大的异质性,跃动阶从数月到十几年不等,跃动周期则从十几年到数十年不等[10-11].总体而言,西帕米尔和东帕米尔跃动冰川的跃动阶和跃动周期相对较短,分别集中在数年和十几年,而帕米尔中部跃动冰川的跃动阶和跃动周期相对较长.西帕米尔的Medvezhy冰川分别在1937年、1951年、1963年、1973年、1989年、 2001年、2011年发生跃动,每次跃动阶长度不到1年,跃动周期在10~14年左右[35].Oshanina冰川分别在1961—1962年、1983—1984年、2010—2011年发生跃动,其跃动周期稳定在25年左右[10-11].东帕米尔昆盖山的G074348E39282N冰川跃动阶为3年左右,两次跃动的间隔也仅为10年[12],5Y663L0023冰川跃动阶为4年,恢复阶最短为15年左右[14].本研究中位于帕米尔中部的North Kyzkurgan冰川跃动阶为6年,跃动周期则达到了40年以上,而同样位于帕米尔中部的Bivachny冰川分别于1975—1978年、2011—2014年发生跃动,两次跃动间隔也在35年左右[11,13],因此从东、西帕米尔向帕米尔中部,跃动冰川的跃动周期呈现增加趋势.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与地形因素有关,东、西帕米尔山地,如科学院山脉、昆盖山等地区的跃动冰川上游往往存在大面积的积雪陡壁,在积蓄区接受降雪直接补给的同时也接受雪崩补给,因此物质积累过程迅速,跃动周期相对较短[4,36].而研究冰川所在的帕米尔中部腹地,地形平缓,缺乏雪崩补给(图1),只能依赖降雪的缓慢积累,因此跃动周期较长. ...
... -11].东帕米尔昆盖山的G074348E39282N冰川跃动阶为3年左右,两次跃动的间隔也仅为10年[12],5Y663L0023冰川跃动阶为4年,恢复阶最短为15年左右[14].本研究中位于帕米尔中部的North Kyzkurgan冰川跃动阶为6年,跃动周期则达到了40年以上,而同样位于帕米尔中部的Bivachny冰川分别于1975—1978年、2011—2014年发生跃动,两次跃动间隔也在35年左右[11,13],因此从东、西帕米尔向帕米尔中部,跃动冰川的跃动周期呈现增加趋势.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与地形因素有关,东、西帕米尔山地,如科学院山脉、昆盖山等地区的跃动冰川上游往往存在大面积的积雪陡壁,在积蓄区接受降雪直接补给的同时也接受雪崩补给,因此物质积累过程迅速,跃动周期相对较短[4,36].而研究冰川所在的帕米尔中部腹地,地形平缓,缺乏雪崩补给(图1),只能依赖降雪的缓慢积累,因此跃动周期较长. ...
... [11,13],因此从东、西帕米尔向帕米尔中部,跃动冰川的跃动周期呈现增加趋势.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与地形因素有关,东、西帕米尔山地,如科学院山脉、昆盖山等地区的跃动冰川上游往往存在大面积的积雪陡壁,在积蓄区接受降雪直接补给的同时也接受雪崩补给,因此物质积累过程迅速,跃动周期相对较短[4,36].而研究冰川所在的帕米尔中部腹地,地形平缓,缺乏雪崩补给(图1),只能依赖降雪的缓慢积累,因此跃动周期较长. ...
Characterizing the behaviour of surge- and non-surge-type glaciers in the Kingata Mountains, eastern Pamir, from 1999 to 2016
2
2019
... 近年来“帕米尔-喀喇昆仑异常”现象受到了广泛关注,多项研究表明自1970s以来,帕米尔、喀喇昆仑、西昆仑等地区的冰川接近或处于正平衡状态,基本保持稳定甚至有扩张现象[7-9].跃动冰川的大量存在是“帕米尔-喀喇昆仑异常”现象的突出特征,由此蕴含的冰川灾害风险也在不断增大[4].帕米尔跃动冰川主要分布在高原西北部和东部,Goerlich等[10]利用多源DEM和Landsat影像对帕米尔跃动冰川进行了编目,认为该地区有多达186条冰川发生过跃动现象,其中也包括本研究中的North Kyzkurgan冰川,但Goerlich等未深入分析这些冰川的跃动过程,其编目结果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Kotlyakov等[11]利用多源影像和实地调查资料对西帕米尔冰川进行监测,发现1960—2003年有19条冰川发生跃动.Lü等[12]利用Landsat ETM+/OLI、ASTER影像对东帕米尔昆盖山冰川进行监测,发现1999—2016年有9条冰川发生跃动.此外,Wendt等[13]、张震等[14]还分别报道了Fedchenko冰川的Bivachny支冰川、昆盖山5Y663L0023冰川的跃动现象,深入分析了冰川跃动的过程与机理.关于2015年5月的东帕米尔克拉牙依拉克冰川跃动事件,Shangguan等[15]、张震等[6]、冯力力等[16]分别进行了报道.因此在总体上,当前对于帕米尔跃动冰川的认识多集中在局部区域或特定冰川,而对多数跃动冰川缺乏深入研究,对其跃动时间、过程、周期以及最新的动态变化等尚缺乏基本了解. ...
... 帕米尔是全球跃动冰川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现有的跃动冰川编目和相关研究表明,帕米尔跃动冰川存在较大的异质性,跃动阶从数月到十几年不等,跃动周期则从十几年到数十年不等[10-11].总体而言,西帕米尔和东帕米尔跃动冰川的跃动阶和跃动周期相对较短,分别集中在数年和十几年,而帕米尔中部跃动冰川的跃动阶和跃动周期相对较长.西帕米尔的Medvezhy冰川分别在1937年、1951年、1963年、1973年、1989年、 2001年、2011年发生跃动,每次跃动阶长度不到1年,跃动周期在10~14年左右[35].Oshanina冰川分别在1961—1962年、1983—1984年、2010—2011年发生跃动,其跃动周期稳定在25年左右[10-11].东帕米尔昆盖山的G074348E39282N冰川跃动阶为3年左右,两次跃动的间隔也仅为10年[12],5Y663L0023冰川跃动阶为4年,恢复阶最短为15年左右[14].本研究中位于帕米尔中部的North Kyzkurgan冰川跃动阶为6年,跃动周期则达到了40年以上,而同样位于帕米尔中部的Bivachny冰川分别于1975—1978年、2011—2014年发生跃动,两次跃动间隔也在35年左右[11,13],因此从东、西帕米尔向帕米尔中部,跃动冰川的跃动周期呈现增加趋势.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与地形因素有关,东、西帕米尔山地,如科学院山脉、昆盖山等地区的跃动冰川上游往往存在大面积的积雪陡壁,在积蓄区接受降雪直接补给的同时也接受雪崩补给,因此物质积累过程迅速,跃动周期相对较短[4,36].而研究冰川所在的帕米尔中部腹地,地形平缓,缺乏雪崩补给(图1),只能依赖降雪的缓慢积累,因此跃动周期较长. ...
A glacier surge of Bivachny Glacier, Pamir Mountains, observed by a time series of high-resolution Digital Elevation Models and glacier velocities
2
2017
... 近年来“帕米尔-喀喇昆仑异常”现象受到了广泛关注,多项研究表明自1970s以来,帕米尔、喀喇昆仑、西昆仑等地区的冰川接近或处于正平衡状态,基本保持稳定甚至有扩张现象[7-9].跃动冰川的大量存在是“帕米尔-喀喇昆仑异常”现象的突出特征,由此蕴含的冰川灾害风险也在不断增大[4].帕米尔跃动冰川主要分布在高原西北部和东部,Goerlich等[10]利用多源DEM和Landsat影像对帕米尔跃动冰川进行了编目,认为该地区有多达186条冰川发生过跃动现象,其中也包括本研究中的North Kyzkurgan冰川,但Goerlich等未深入分析这些冰川的跃动过程,其编目结果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Kotlyakov等[11]利用多源影像和实地调查资料对西帕米尔冰川进行监测,发现1960—2003年有19条冰川发生跃动.Lü等[12]利用Landsat ETM+/OLI、ASTER影像对东帕米尔昆盖山冰川进行监测,发现1999—2016年有9条冰川发生跃动.此外,Wendt等[13]、张震等[14]还分别报道了Fedchenko冰川的Bivachny支冰川、昆盖山5Y663L0023冰川的跃动现象,深入分析了冰川跃动的过程与机理.关于2015年5月的东帕米尔克拉牙依拉克冰川跃动事件,Shangguan等[15]、张震等[6]、冯力力等[16]分别进行了报道.因此在总体上,当前对于帕米尔跃动冰川的认识多集中在局部区域或特定冰川,而对多数跃动冰川缺乏深入研究,对其跃动时间、过程、周期以及最新的动态变化等尚缺乏基本了解. ...
... 帕米尔是全球跃动冰川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现有的跃动冰川编目和相关研究表明,帕米尔跃动冰川存在较大的异质性,跃动阶从数月到十几年不等,跃动周期则从十几年到数十年不等[10-11].总体而言,西帕米尔和东帕米尔跃动冰川的跃动阶和跃动周期相对较短,分别集中在数年和十几年,而帕米尔中部跃动冰川的跃动阶和跃动周期相对较长.西帕米尔的Medvezhy冰川分别在1937年、1951年、1963年、1973年、1989年、 2001年、2011年发生跃动,每次跃动阶长度不到1年,跃动周期在10~14年左右[35].Oshanina冰川分别在1961—1962年、1983—1984年、2010—2011年发生跃动,其跃动周期稳定在25年左右[10-11].东帕米尔昆盖山的G074348E39282N冰川跃动阶为3年左右,两次跃动的间隔也仅为10年[12],5Y663L0023冰川跃动阶为4年,恢复阶最短为15年左右[14].本研究中位于帕米尔中部的North Kyzkurgan冰川跃动阶为6年,跃动周期则达到了40年以上,而同样位于帕米尔中部的Bivachny冰川分别于1975—1978年、2011—2014年发生跃动,两次跃动间隔也在35年左右[11,13],因此从东、西帕米尔向帕米尔中部,跃动冰川的跃动周期呈现增加趋势.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与地形因素有关,东、西帕米尔山地,如科学院山脉、昆盖山等地区的跃动冰川上游往往存在大面积的积雪陡壁,在积蓄区接受降雪直接补给的同时也接受雪崩补给,因此物质积累过程迅速,跃动周期相对较短[4,36].而研究冰川所在的帕米尔中部腹地,地形平缓,缺乏雪崩补给(图1),只能依赖降雪的缓慢积累,因此跃动周期较长. ...
东帕米尔高原昆盖山跃动冰川遥感监测研究
2
2018
... 近年来“帕米尔-喀喇昆仑异常”现象受到了广泛关注,多项研究表明自1970s以来,帕米尔、喀喇昆仑、西昆仑等地区的冰川接近或处于正平衡状态,基本保持稳定甚至有扩张现象[7-9].跃动冰川的大量存在是“帕米尔-喀喇昆仑异常”现象的突出特征,由此蕴含的冰川灾害风险也在不断增大[4].帕米尔跃动冰川主要分布在高原西北部和东部,Goerlich等[10]利用多源DEM和Landsat影像对帕米尔跃动冰川进行了编目,认为该地区有多达186条冰川发生过跃动现象,其中也包括本研究中的North Kyzkurgan冰川,但Goerlich等未深入分析这些冰川的跃动过程,其编目结果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Kotlyakov等[11]利用多源影像和实地调查资料对西帕米尔冰川进行监测,发现1960—2003年有19条冰川发生跃动.Lü等[12]利用Landsat ETM+/OLI、ASTER影像对东帕米尔昆盖山冰川进行监测,发现1999—2016年有9条冰川发生跃动.此外,Wendt等[13]、张震等[14]还分别报道了Fedchenko冰川的Bivachny支冰川、昆盖山5Y663L0023冰川的跃动现象,深入分析了冰川跃动的过程与机理.关于2015年5月的东帕米尔克拉牙依拉克冰川跃动事件,Shangguan等[15]、张震等[6]、冯力力等[16]分别进行了报道.因此在总体上,当前对于帕米尔跃动冰川的认识多集中在局部区域或特定冰川,而对多数跃动冰川缺乏深入研究,对其跃动时间、过程、周期以及最新的动态变化等尚缺乏基本了解. ...
... 帕米尔是全球跃动冰川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现有的跃动冰川编目和相关研究表明,帕米尔跃动冰川存在较大的异质性,跃动阶从数月到十几年不等,跃动周期则从十几年到数十年不等[10-11].总体而言,西帕米尔和东帕米尔跃动冰川的跃动阶和跃动周期相对较短,分别集中在数年和十几年,而帕米尔中部跃动冰川的跃动阶和跃动周期相对较长.西帕米尔的Medvezhy冰川分别在1937年、1951年、1963年、1973年、1989年、 2001年、2011年发生跃动,每次跃动阶长度不到1年,跃动周期在10~14年左右[35].Oshanina冰川分别在1961—1962年、1983—1984年、2010—2011年发生跃动,其跃动周期稳定在25年左右[10-11].东帕米尔昆盖山的G074348E39282N冰川跃动阶为3年左右,两次跃动的间隔也仅为10年[12],5Y663L0023冰川跃动阶为4年,恢复阶最短为15年左右[14].本研究中位于帕米尔中部的North Kyzkurgan冰川跃动阶为6年,跃动周期则达到了40年以上,而同样位于帕米尔中部的Bivachny冰川分别于1975—1978年、2011—2014年发生跃动,两次跃动间隔也在35年左右[11,13],因此从东、西帕米尔向帕米尔中部,跃动冰川的跃动周期呈现增加趋势.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与地形因素有关,东、西帕米尔山地,如科学院山脉、昆盖山等地区的跃动冰川上游往往存在大面积的积雪陡壁,在积蓄区接受降雪直接补给的同时也接受雪崩补给,因此物质积累过程迅速,跃动周期相对较短[4,36].而研究冰川所在的帕米尔中部腹地,地形平缓,缺乏雪崩补给(图1),只能依赖降雪的缓慢积累,因此跃动周期较长. ...
东帕米尔高原昆盖山跃动冰川遥感监测研究
2
2018
... 近年来“帕米尔-喀喇昆仑异常”现象受到了广泛关注,多项研究表明自1970s以来,帕米尔、喀喇昆仑、西昆仑等地区的冰川接近或处于正平衡状态,基本保持稳定甚至有扩张现象[7-9].跃动冰川的大量存在是“帕米尔-喀喇昆仑异常”现象的突出特征,由此蕴含的冰川灾害风险也在不断增大[4].帕米尔跃动冰川主要分布在高原西北部和东部,Goerlich等[10]利用多源DEM和Landsat影像对帕米尔跃动冰川进行了编目,认为该地区有多达186条冰川发生过跃动现象,其中也包括本研究中的North Kyzkurgan冰川,但Goerlich等未深入分析这些冰川的跃动过程,其编目结果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Kotlyakov等[11]利用多源影像和实地调查资料对西帕米尔冰川进行监测,发现1960—2003年有19条冰川发生跃动.Lü等[12]利用Landsat ETM+/OLI、ASTER影像对东帕米尔昆盖山冰川进行监测,发现1999—2016年有9条冰川发生跃动.此外,Wendt等[13]、张震等[14]还分别报道了Fedchenko冰川的Bivachny支冰川、昆盖山5Y663L0023冰川的跃动现象,深入分析了冰川跃动的过程与机理.关于2015年5月的东帕米尔克拉牙依拉克冰川跃动事件,Shangguan等[15]、张震等[6]、冯力力等[16]分别进行了报道.因此在总体上,当前对于帕米尔跃动冰川的认识多集中在局部区域或特定冰川,而对多数跃动冰川缺乏深入研究,对其跃动时间、过程、周期以及最新的动态变化等尚缺乏基本了解. ...
... 帕米尔是全球跃动冰川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现有的跃动冰川编目和相关研究表明,帕米尔跃动冰川存在较大的异质性,跃动阶从数月到十几年不等,跃动周期则从十几年到数十年不等[10-11].总体而言,西帕米尔和东帕米尔跃动冰川的跃动阶和跃动周期相对较短,分别集中在数年和十几年,而帕米尔中部跃动冰川的跃动阶和跃动周期相对较长.西帕米尔的Medvezhy冰川分别在1937年、1951年、1963年、1973年、1989年、 2001年、2011年发生跃动,每次跃动阶长度不到1年,跃动周期在10~14年左右[35].Oshanina冰川分别在1961—1962年、1983—1984年、2010—2011年发生跃动,其跃动周期稳定在25年左右[10-11].东帕米尔昆盖山的G074348E39282N冰川跃动阶为3年左右,两次跃动的间隔也仅为10年[12],5Y663L0023冰川跃动阶为4年,恢复阶最短为15年左右[14].本研究中位于帕米尔中部的North Kyzkurgan冰川跃动阶为6年,跃动周期则达到了40年以上,而同样位于帕米尔中部的Bivachny冰川分别于1975—1978年、2011—2014年发生跃动,两次跃动间隔也在35年左右[11,13],因此从东、西帕米尔向帕米尔中部,跃动冰川的跃动周期呈现增加趋势.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与地形因素有关,东、西帕米尔山地,如科学院山脉、昆盖山等地区的跃动冰川上游往往存在大面积的积雪陡壁,在积蓄区接受降雪直接补给的同时也接受雪崩补给,因此物质积累过程迅速,跃动周期相对较短[4,36].而研究冰川所在的帕米尔中部腹地,地形平缓,缺乏雪崩补给(图1),只能依赖降雪的缓慢积累,因此跃动周期较长. ...
Characterizing the May 2015 Karayaylak Glacier surge in the eastern Pamir Plateau using remote sensing
1
2016
... 近年来“帕米尔-喀喇昆仑异常”现象受到了广泛关注,多项研究表明自1970s以来,帕米尔、喀喇昆仑、西昆仑等地区的冰川接近或处于正平衡状态,基本保持稳定甚至有扩张现象[7-9].跃动冰川的大量存在是“帕米尔-喀喇昆仑异常”现象的突出特征,由此蕴含的冰川灾害风险也在不断增大[4].帕米尔跃动冰川主要分布在高原西北部和东部,Goerlich等[10]利用多源DEM和Landsat影像对帕米尔跃动冰川进行了编目,认为该地区有多达186条冰川发生过跃动现象,其中也包括本研究中的North Kyzkurgan冰川,但Goerlich等未深入分析这些冰川的跃动过程,其编目结果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Kotlyakov等[11]利用多源影像和实地调查资料对西帕米尔冰川进行监测,发现1960—2003年有19条冰川发生跃动.Lü等[12]利用Landsat ETM+/OLI、ASTER影像对东帕米尔昆盖山冰川进行监测,发现1999—2016年有9条冰川发生跃动.此外,Wendt等[13]、张震等[14]还分别报道了Fedchenko冰川的Bivachny支冰川、昆盖山5Y663L0023冰川的跃动现象,深入分析了冰川跃动的过程与机理.关于2015年5月的东帕米尔克拉牙依拉克冰川跃动事件,Shangguan等[15]、张震等[6]、冯力力等[16]分别进行了报道.因此在总体上,当前对于帕米尔跃动冰川的认识多集中在局部区域或特定冰川,而对多数跃动冰川缺乏深入研究,对其跃动时间、过程、周期以及最新的动态变化等尚缺乏基本了解. ...
新疆克拉牙依拉克冰川变化(1973-2016)主被动遥感监测分析
1
2020
... 近年来“帕米尔-喀喇昆仑异常”现象受到了广泛关注,多项研究表明自1970s以来,帕米尔、喀喇昆仑、西昆仑等地区的冰川接近或处于正平衡状态,基本保持稳定甚至有扩张现象[7-9].跃动冰川的大量存在是“帕米尔-喀喇昆仑异常”现象的突出特征,由此蕴含的冰川灾害风险也在不断增大[4].帕米尔跃动冰川主要分布在高原西北部和东部,Goerlich等[10]利用多源DEM和Landsat影像对帕米尔跃动冰川进行了编目,认为该地区有多达186条冰川发生过跃动现象,其中也包括本研究中的North Kyzkurgan冰川,但Goerlich等未深入分析这些冰川的跃动过程,其编目结果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Kotlyakov等[11]利用多源影像和实地调查资料对西帕米尔冰川进行监测,发现1960—2003年有19条冰川发生跃动.Lü等[12]利用Landsat ETM+/OLI、ASTER影像对东帕米尔昆盖山冰川进行监测,发现1999—2016年有9条冰川发生跃动.此外,Wendt等[13]、张震等[14]还分别报道了Fedchenko冰川的Bivachny支冰川、昆盖山5Y663L0023冰川的跃动现象,深入分析了冰川跃动的过程与机理.关于2015年5月的东帕米尔克拉牙依拉克冰川跃动事件,Shangguan等[15]、张震等[6]、冯力力等[16]分别进行了报道.因此在总体上,当前对于帕米尔跃动冰川的认识多集中在局部区域或特定冰川,而对多数跃动冰川缺乏深入研究,对其跃动时间、过程、周期以及最新的动态变化等尚缺乏基本了解. ...
新疆克拉牙依拉克冰川变化(1973-2016)主被动遥感监测分析
1
2020
... 近年来“帕米尔-喀喇昆仑异常”现象受到了广泛关注,多项研究表明自1970s以来,帕米尔、喀喇昆仑、西昆仑等地区的冰川接近或处于正平衡状态,基本保持稳定甚至有扩张现象[7-9].跃动冰川的大量存在是“帕米尔-喀喇昆仑异常”现象的突出特征,由此蕴含的冰川灾害风险也在不断增大[4].帕米尔跃动冰川主要分布在高原西北部和东部,Goerlich等[10]利用多源DEM和Landsat影像对帕米尔跃动冰川进行了编目,认为该地区有多达186条冰川发生过跃动现象,其中也包括本研究中的North Kyzkurgan冰川,但Goerlich等未深入分析这些冰川的跃动过程,其编目结果也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Kotlyakov等[11]利用多源影像和实地调查资料对西帕米尔冰川进行监测,发现1960—2003年有19条冰川发生跃动.Lü等[12]利用Landsat ETM+/OLI、ASTER影像对东帕米尔昆盖山冰川进行监测,发现1999—2016年有9条冰川发生跃动.此外,Wendt等[13]、张震等[14]还分别报道了Fedchenko冰川的Bivachny支冰川、昆盖山5Y663L0023冰川的跃动现象,深入分析了冰川跃动的过程与机理.关于2015年5月的东帕米尔克拉牙依拉克冰川跃动事件,Shangguan等[15]、张震等[6]、冯力力等[16]分别进行了报道.因此在总体上,当前对于帕米尔跃动冰川的认识多集中在局部区域或特定冰川,而对多数跃动冰川缺乏深入研究,对其跃动时间、过程、周期以及最新的动态变化等尚缺乏基本了解. ...
木孜塔格西北坡鱼鳞川冰川跃动遥感监测
4
2012
... 跃动冰川具有明显的表面特征,如末端在数月或数年内突然前进、冰面裂隙发育和破碎化、积蓄区和接收区高程的剧烈波动、冰流速突然加快至平时的数倍到数十倍等,通过这些特征可有效的识别和监测跃动冰川[1,17].遥感和GIS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山地冰川的监测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通过多源遥感影像和DEM等对山地冰川开展联合监测,可有效识别出冰川跃动导致的面积、高程、流速变化[18].本文以帕米尔中部近50年来面积、高程、流速变化极为显著的North Kyzkurgan冰川为研究对象,利用1973年以来的Landsat影像、ASTER立体像对和ITS_LIVE数据产品,揭示了该冰川的完整跃动发生过程,并对跃动周期、跃动原因等进行了探讨,以深化对于帕米尔跃动冰川的认识. ...
... 本研究使用了1973—2020年的20景Landsat MSS\TM\ETM+\OLI影像,这些影像均为L1T级产品,由USGS(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进行了系统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并结合DEM进行了地形校正(表1).由于Landsat系列影像有相当高的正射校正精度,达到1/2像元左右,因此本研究直接利用Landsat影像开展冰川变化研究[17,21].本研究还选用了获取于2002年、2009年、2014年、2020年的4对ASTER立体像对,以提取不同时期的DEM,探究冰川跃动前、跃动中和跃动后的表面高程变化(表1).为避免季节性积雪、云、山地阴影的影响,本研究尽可能选取了消融季末期,冰川区无云、阴影覆盖的影像.Landsat影像来源于USGS(http://glovis.usgs.gov),ASTER立体像对来源于NASA(https://search.earthdata.nasa.gov/). ...
...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06—2011年North Kyzkurgan冰川下游出现了膨胀变宽的现象[图3(a)],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与冰川跃动的发生过程有关.冰川跃动是冰体内部应力集中释放的结果,由于积蓄区不断增厚,下部冰体受到的应力逐渐增加,当达到冰体所能承受的极限时,应力获得集中释放,即引发冰川跃动[33-34].因此跃动过程先是冰川积蓄区下部挤压冰体产生缓慢变形,然后才引起上下游的快速运动[2,17,32].图3和图4显示冰川膨胀变宽的位置出现在积蓄区下部向接收区的过渡处,且此时冰川表面仍基本保持平整,即表明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上游物质积累挤压所致.在高亚洲其他冰川跃动事件中也观察到了同类现象,如喀喇昆仑山的Balt Bare冰川和木孜塔格的鱼鳞川冰川[2,10,17].在2006—2011年North Kyzkurgan冰川下游膨胀变宽的同时,冰川流速却基本保持稳定,同样表明此时尚处于快速跃动前. ...
... ,17].在2006—2011年North Kyzkurgan冰川下游膨胀变宽的同时,冰川流速却基本保持稳定,同样表明此时尚处于快速跃动前. ...
木孜塔格西北坡鱼鳞川冰川跃动遥感监测
4
2012
... 跃动冰川具有明显的表面特征,如末端在数月或数年内突然前进、冰面裂隙发育和破碎化、积蓄区和接收区高程的剧烈波动、冰流速突然加快至平时的数倍到数十倍等,通过这些特征可有效的识别和监测跃动冰川[1,17].遥感和GIS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山地冰川的监测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通过多源遥感影像和DEM等对山地冰川开展联合监测,可有效识别出冰川跃动导致的面积、高程、流速变化[18].本文以帕米尔中部近50年来面积、高程、流速变化极为显著的North Kyzkurgan冰川为研究对象,利用1973年以来的Landsat影像、ASTER立体像对和ITS_LIVE数据产品,揭示了该冰川的完整跃动发生过程,并对跃动周期、跃动原因等进行了探讨,以深化对于帕米尔跃动冰川的认识. ...
... 本研究使用了1973—2020年的20景Landsat MSS\TM\ETM+\OLI影像,这些影像均为L1T级产品,由USGS(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进行了系统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并结合DEM进行了地形校正(表1).由于Landsat系列影像有相当高的正射校正精度,达到1/2像元左右,因此本研究直接利用Landsat影像开展冰川变化研究[17,21].本研究还选用了获取于2002年、2009年、2014年、2020年的4对ASTER立体像对,以提取不同时期的DEM,探究冰川跃动前、跃动中和跃动后的表面高程变化(表1).为避免季节性积雪、云、山地阴影的影响,本研究尽可能选取了消融季末期,冰川区无云、阴影覆盖的影像.Landsat影像来源于USGS(http://glovis.usgs.gov),ASTER立体像对来源于NASA(https://search.earthdata.nasa.gov/). ...
...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06—2011年North Kyzkurgan冰川下游出现了膨胀变宽的现象[图3(a)],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与冰川跃动的发生过程有关.冰川跃动是冰体内部应力集中释放的结果,由于积蓄区不断增厚,下部冰体受到的应力逐渐增加,当达到冰体所能承受的极限时,应力获得集中释放,即引发冰川跃动[33-34].因此跃动过程先是冰川积蓄区下部挤压冰体产生缓慢变形,然后才引起上下游的快速运动[2,17,32].图3和图4显示冰川膨胀变宽的位置出现在积蓄区下部向接收区的过渡处,且此时冰川表面仍基本保持平整,即表明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上游物质积累挤压所致.在高亚洲其他冰川跃动事件中也观察到了同类现象,如喀喇昆仑山的Balt Bare冰川和木孜塔格的鱼鳞川冰川[2,10,17].在2006—2011年North Kyzkurgan冰川下游膨胀变宽的同时,冰川流速却基本保持稳定,同样表明此时尚处于快速跃动前. ...
... ,17].在2006—2011年North Kyzkurgan冰川下游膨胀变宽的同时,冰川流速却基本保持稳定,同样表明此时尚处于快速跃动前. ...
The 2015 surge of Hispar Glacier in the Karakoram
1
2017
... 跃动冰川具有明显的表面特征,如末端在数月或数年内突然前进、冰面裂隙发育和破碎化、积蓄区和接收区高程的剧烈波动、冰流速突然加快至平时的数倍到数十倍等,通过这些特征可有效的识别和监测跃动冰川[1,17].遥感和GIS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山地冰川的监测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通过多源遥感影像和DEM等对山地冰川开展联合监测,可有效识别出冰川跃动导致的面积、高程、流速变化[18].本文以帕米尔中部近50年来面积、高程、流速变化极为显著的North Kyzkurgan冰川为研究对象,利用1973年以来的Landsat影像、ASTER立体像对和ITS_LIVE数据产品,揭示了该冰川的完整跃动发生过程,并对跃动周期、跃动原因等进行了探讨,以深化对于帕米尔跃动冰川的认识. ...
基于遥感和GIS的东帕米尔高原冰川冰量变化研究
1
2016
... 帕米尔高原指位于高亚洲西部,阿赖山以南,兴都库什山以北的广阔高原山地,面积超过12×104 km2(图1).帕米尔高原地形高峻,西部发育了一系列呈西南—东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山间河谷,使得湿润的西风气流可以顺坡爬升,带来丰富的降水,因此发育了面积广阔的山地冰川[19].North Kyzkurgan冰川(G072447E38852N)位于帕米尔高原中部,是一条典型的复式山谷冰川,末端有少量表碛覆盖.2020年时冰川面积为(26.27± 0.50) km2,最大长度约9.4 km,平均高程4 960 m,平均坡度约16°.若以雪线高度(4 700 m)划分[20],该冰川的积累区面积比率超过0.8,冰川作用正差约1 000 m.Fedchenko气象站位于研究冰川以西约20 km,该站的观测资料表明1935—1990年该地区年均气温约为-6.9 ℃,年均降水量约为1 200 mm且以降雪为主,极低的气温和丰富的降雪为该冰川提供了充足的物质补给. ...
基于遥感和GIS的东帕米尔高原冰川冰量变化研究
1
2016
... 帕米尔高原指位于高亚洲西部,阿赖山以南,兴都库什山以北的广阔高原山地,面积超过12×104 km2(图1).帕米尔高原地形高峻,西部发育了一系列呈西南—东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山间河谷,使得湿润的西风气流可以顺坡爬升,带来丰富的降水,因此发育了面积广阔的山地冰川[19].North Kyzkurgan冰川(G072447E38852N)位于帕米尔高原中部,是一条典型的复式山谷冰川,末端有少量表碛覆盖.2020年时冰川面积为(26.27± 0.50) km2,最大长度约9.4 km,平均高程4 960 m,平均坡度约16°.若以雪线高度(4 700 m)划分[20],该冰川的积累区面积比率超过0.8,冰川作用正差约1 000 m.Fedchenko气象站位于研究冰川以西约20 km,该站的观测资料表明1935—1990年该地区年均气温约为-6.9 ℃,年均降水量约为1 200 mm且以降雪为主,极低的气温和丰富的降雪为该冰川提供了充足的物质补给. ...
Geodetic glacier mass balance (1975-1999) in the central Pamir using the SRTM DEM and KH-9 imagery
2
2019
... 帕米尔高原指位于高亚洲西部,阿赖山以南,兴都库什山以北的广阔高原山地,面积超过12×104 km2(图1).帕米尔高原地形高峻,西部发育了一系列呈西南—东北走向的平行山脉和山间河谷,使得湿润的西风气流可以顺坡爬升,带来丰富的降水,因此发育了面积广阔的山地冰川[19].North Kyzkurgan冰川(G072447E38852N)位于帕米尔高原中部,是一条典型的复式山谷冰川,末端有少量表碛覆盖.2020年时冰川面积为(26.27± 0.50) km2,最大长度约9.4 km,平均高程4 960 m,平均坡度约16°.若以雪线高度(4 700 m)划分[20],该冰川的积累区面积比率超过0.8,冰川作用正差约1 000 m.Fedchenko气象站位于研究冰川以西约20 km,该站的观测资料表明1935—1990年该地区年均气温约为-6.9 ℃,年均降水量约为1 200 mm且以降雪为主,极低的气温和丰富的降雪为该冰川提供了充足的物质补给. ...
... 此外,Zhou等[20]利用KH-9 DEM和SRTM DEM计算帕米尔中部冰川表面高程变化的结果表明,1975—1999年North Kyzkurgan冰川积蓄区增厚速率为(0.50±0.31) m·a-1,接收区减薄速率高达(1.87±0.31) m·a-1,而同时期帕米尔中部冰川的整体物质平衡水平却仅为(0.03±0.24) m w.e.·a-1.这表明1975—1999年在帕米尔中部冰川基本保持稳定的同时,North Kyzkurgan冰川的表面高程却发生了显著变化,冰川末端处于强烈退缩状态. ...
Mass changes of Southern and Inylchek Glacier, Central Tian Shan, Kyrgyzstan, during 1975 and 2007 derived from remote sensing data
1
2015
... 本研究使用了1973—2020年的20景Landsat MSS\TM\ETM+\OLI影像,这些影像均为L1T级产品,由USGS(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进行了系统辐射校正和几何校正,并结合DEM进行了地形校正(表1).由于Landsat系列影像有相当高的正射校正精度,达到1/2像元左右,因此本研究直接利用Landsat影像开展冰川变化研究[17,21].本研究还选用了获取于2002年、2009年、2014年、2020年的4对ASTER立体像对,以提取不同时期的DEM,探究冰川跃动前、跃动中和跃动后的表面高程变化(表1).为避免季节性积雪、云、山地阴影的影响,本研究尽可能选取了消融季末期,冰川区无云、阴影覆盖的影像.Landsat影像来源于USGS(http://glovis.usgs.gov),ASTER立体像对来源于NASA(https://search.earthdata.nasa.gov/). ...
Increased West Antarctic and unchanged East Antarctic ice discharge over the last 7 years
1
2018
... ITS_LIVE(Inter-mission time series of land ice velocity and elevation)产品包含了1985—2018年高亚洲主要冰川的流速数据,来源于NASA的MEaSUREs项目(https://its-live.jpl.nasa.gov/).该产品基于Landsat 4、5(1~4波段)和 7、8(全色波段)影像,采用Gardner等[22]提出的自动裂缝特征跟踪处理链方法,通过进行局部归一化、过采样、特征跟踪等提取冰川运动速度.该数据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减少了因图像匹配、冰川跃动等因素引起的误差,由于Landsat 8空间分辨率和波谱分辨率的提高,2013年以后该产品的误差显著降低,数据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23-24].ITS_LIVE产品已广泛应用于高亚洲冰川运动的相关研究中,充分验证了其可靠性和准确性[24-25].本研究中选用了2000—2018年的单年流速及误差数据,空间分辨率为240 m,数据版本为最新的V01. ...
ITS_LIVE regional glacier and ice sheet surface velocities
1
2019
... ITS_LIVE(Inter-mission time series of land ice velocity and elevation)产品包含了1985—2018年高亚洲主要冰川的流速数据,来源于NASA的MEaSUREs项目(https://its-live.jpl.nasa.gov/).该产品基于Landsat 4、5(1~4波段)和 7、8(全色波段)影像,采用Gardner等[22]提出的自动裂缝特征跟踪处理链方法,通过进行局部归一化、过采样、特征跟踪等提取冰川运动速度.该数据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减少了因图像匹配、冰川跃动等因素引起的误差,由于Landsat 8空间分辨率和波谱分辨率的提高,2013年以后该产品的误差显著降低,数据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23-24].ITS_LIVE产品已广泛应用于高亚洲冰川运动的相关研究中,充分验证了其可靠性和准确性[24-25].本研究中选用了2000—2018年的单年流速及误差数据,空间分辨率为240 m,数据版本为最新的V01. ...
东帕米尔高原冰川运动特征分析
2
2021
... ITS_LIVE(Inter-mission time series of land ice velocity and elevation)产品包含了1985—2018年高亚洲主要冰川的流速数据,来源于NASA的MEaSUREs项目(https://its-live.jpl.nasa.gov/).该产品基于Landsat 4、5(1~4波段)和 7、8(全色波段)影像,采用Gardner等[22]提出的自动裂缝特征跟踪处理链方法,通过进行局部归一化、过采样、特征跟踪等提取冰川运动速度.该数据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减少了因图像匹配、冰川跃动等因素引起的误差,由于Landsat 8空间分辨率和波谱分辨率的提高,2013年以后该产品的误差显著降低,数据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23-24].ITS_LIVE产品已广泛应用于高亚洲冰川运动的相关研究中,充分验证了其可靠性和准确性[24-25].本研究中选用了2000—2018年的单年流速及误差数据,空间分辨率为240 m,数据版本为最新的V01. ...
... [24-25].本研究中选用了2000—2018年的单年流速及误差数据,空间分辨率为240 m,数据版本为最新的V01. ...
东帕米尔高原冰川运动特征分析
2
2021
... ITS_LIVE(Inter-mission time series of land ice velocity and elevation)产品包含了1985—2018年高亚洲主要冰川的流速数据,来源于NASA的MEaSUREs项目(https://its-live.jpl.nasa.gov/).该产品基于Landsat 4、5(1~4波段)和 7、8(全色波段)影像,采用Gardner等[22]提出的自动裂缝特征跟踪处理链方法,通过进行局部归一化、过采样、特征跟踪等提取冰川运动速度.该数据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减少了因图像匹配、冰川跃动等因素引起的误差,由于Landsat 8空间分辨率和波谱分辨率的提高,2013年以后该产品的误差显著降低,数据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23-24].ITS_LIVE产品已广泛应用于高亚洲冰川运动的相关研究中,充分验证了其可靠性和准确性[24-25].本研究中选用了2000—2018年的单年流速及误差数据,空间分辨率为240 m,数据版本为最新的V01. ...
... [24-25].本研究中选用了2000—2018年的单年流速及误差数据,空间分辨率为240 m,数据版本为最新的V01. ...
Twenty-first century glacier slowdown driven by mass loss in High Mountain Asia
1
2019
... ITS_LIVE(Inter-mission time series of land ice velocity and elevation)产品包含了1985—2018年高亚洲主要冰川的流速数据,来源于NASA的MEaSUREs项目(https://its-live.jpl.nasa.gov/).该产品基于Landsat 4、5(1~4波段)和 7、8(全色波段)影像,采用Gardner等[22]提出的自动裂缝特征跟踪处理链方法,通过进行局部归一化、过采样、特征跟踪等提取冰川运动速度.该数据具有良好的鲁棒性,减少了因图像匹配、冰川跃动等因素引起的误差,由于Landsat 8空间分辨率和波谱分辨率的提高,2013年以后该产品的误差显著降低,数据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23-24].ITS_LIVE产品已广泛应用于高亚洲冰川运动的相关研究中,充分验证了其可靠性和准确性[24-25].本研究中选用了2000—2018年的单年流速及误差数据,空间分辨率为240 m,数据版本为最新的V01. ...
The GAMDAM glacier inventory: a quality controlled inventory of Asian glaciers
1
2015
... 本研究采用目视解译方法提取冰川边界.由于North Kyzkurgan冰川末端仅存在少量表碛,因此本研究直接在Landsat假彩色合成影像中,根据冰川区与非冰川区显著的色彩差异进行冰川边界的数字化[26-27].在实际解译过程中,本研究首先完成2020年的冰川边界提取,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年份的Landsat影像,保持冰川上部积累区不变,只修改冰川末端发生变化的部分,从而获取其他年份的冰川边界. ...
Brief communication: Updated GAMDAM glacier inventory over high-mountain Asia
1
2019
... 本研究采用目视解译方法提取冰川边界.由于North Kyzkurgan冰川末端仅存在少量表碛,因此本研究直接在Landsat假彩色合成影像中,根据冰川区与非冰川区显著的色彩差异进行冰川边界的数字化[26-27].在实际解译过程中,本研究首先完成2020年的冰川边界提取,在此基础上结合其他年份的Landsat影像,保持冰川上部积累区不变,只修改冰川末端发生变化的部分,从而获取其他年份的冰川边界. ...
基于多源DEM的近50年高亚洲地区冰川物质平衡
1
2017
... 本研究基于ENVI软件中的“DEM Extraction”模块利用ASTER立体像对提取DEM.我们采用相对定向法提取DEM,在每对立体像对中自动生成连接点并进行修正,确保每对影像中连接点不少于80个且均匀分布,最终连接点的Y方向最大视差控制在一个像元以内[28].为保证DEM提取的精度,将提取的ASTER DEM空间分辨率设置为30 m并全部投影到WGS84 UTM zone 43 N坐标系下. ...
基于多源DEM的近50年高亚洲地区冰川物质平衡
1
2017
... 本研究基于ENVI软件中的“DEM Extraction”模块利用ASTER立体像对提取DEM.我们采用相对定向法提取DEM,在每对立体像对中自动生成连接点并进行修正,确保每对影像中连接点不少于80个且均匀分布,最终连接点的Y方向最大视差控制在一个像元以内[28].为保证DEM提取的精度,将提取的ASTER DEM空间分辨率设置为30 m并全部投影到WGS84 UTM zone 43 N坐标系下. ...
Co-registration and bias corrections of satellite elevation data sets for quantifying glacier thickness change
1
2011
... 我们采用统计学方法对DEM空间匹配误差进行校正,但多源DEM之间的高程差是数据匹配偏差与冰川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非冰川区开展校正工作以排除冰川变化的影响.本研究基于DEM的空间匹配偏差与坡向、坡度等地形因子的相关关系,对不同时期ASTER DEM之间的空间匹配偏差进行了计算和校正(表2)[29].在校正过程中我们采用±100 m作为剔除非冰川区高程差中异常值的阈值,还剔除了地面坡度小于5°的区域,以提高匹配精度[30]. ...
Multi-decadal mass loss of glaciers in the Everest area (Nepal Himalaya) derived from stereo imagery
2
2011
... 我们采用统计学方法对DEM空间匹配误差进行校正,但多源DEM之间的高程差是数据匹配偏差与冰川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非冰川区开展校正工作以排除冰川变化的影响.本研究基于DEM的空间匹配偏差与坡向、坡度等地形因子的相关关系,对不同时期ASTER DEM之间的空间匹配偏差进行了计算和校正(表2)[29].在校正过程中我们采用±100 m作为剔除非冰川区高程差中异常值的阈值,还剔除了地面坡度小于5°的区域,以提高匹配精度[30]. ...
... 经过空间匹配后,尽管DEM之间在非冰川区的高程差已趋近于0,但仍会存在一定的高程残差,因此必须对DEM的空间匹配精度进行评价.如公式(3)、(4)所示[30]: ...
基于第二次冰川编目的中国冰川现状
1
2015
... 本研究采用统计冰川轮廓线经过的像元数量的方法,评价目视解译提取冰川边界的不确定性[31].如公式(1): ...
基于第二次冰川编目的中国冰川现状
1
2015
... 本研究采用统计冰川轮廓线经过的像元数量的方法,评价目视解译提取冰川边界的不确定性[31].如公式(1): ...
2
2010
... 冰川跃动的发生具有周期性,从十几年到上百年不等,通常根据运动状态划分跃动周期内的恢复阶和跃动阶[1,32].由于冰川跃动会引发面积、长度、高程、流速等一系列的变化,因此可以根据这些变化识别跃动冰川的恢复阶和跃动阶[10].就North Kyzkurgan冰川而言,2011年以前,在整体上冰川面积持续退缩,表面高程缓慢降低,运动速度基本稳定;2011—2016年,冰川末端迅速前进,面积大幅度扩张,积蓄区和接收区高程剧烈波动,冰川流速也显著加快,同时冰川表面裂隙广泛发育,剧烈破碎化;2016年之后,冰川末端前进停滞,表面高程降低,流速也恢复到跃动发生前的水平.这些综合变化表明,North Kyzkurgan冰川是一条典型的跃动冰川,1973—2011年处于恢复阶,2011—2016年处于跃动阶,2016年之后重新进入了恢复阶,因此该冰川的跃动周期至少在40年以上. ...
...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06—2011年North Kyzkurgan冰川下游出现了膨胀变宽的现象[图3(a)],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与冰川跃动的发生过程有关.冰川跃动是冰体内部应力集中释放的结果,由于积蓄区不断增厚,下部冰体受到的应力逐渐增加,当达到冰体所能承受的极限时,应力获得集中释放,即引发冰川跃动[33-34].因此跃动过程先是冰川积蓄区下部挤压冰体产生缓慢变形,然后才引起上下游的快速运动[2,17,32].图3和图4显示冰川膨胀变宽的位置出现在积蓄区下部向接收区的过渡处,且此时冰川表面仍基本保持平整,即表明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上游物质积累挤压所致.在高亚洲其他冰川跃动事件中也观察到了同类现象,如喀喇昆仑山的Balt Bare冰川和木孜塔格的鱼鳞川冰川[2,10,17].在2006—2011年North Kyzkurgan冰川下游膨胀变宽的同时,冰川流速却基本保持稳定,同样表明此时尚处于快速跃动前. ...
2
2010
... 冰川跃动的发生具有周期性,从十几年到上百年不等,通常根据运动状态划分跃动周期内的恢复阶和跃动阶[1,32].由于冰川跃动会引发面积、长度、高程、流速等一系列的变化,因此可以根据这些变化识别跃动冰川的恢复阶和跃动阶[10].就North Kyzkurgan冰川而言,2011年以前,在整体上冰川面积持续退缩,表面高程缓慢降低,运动速度基本稳定;2011—2016年,冰川末端迅速前进,面积大幅度扩张,积蓄区和接收区高程剧烈波动,冰川流速也显著加快,同时冰川表面裂隙广泛发育,剧烈破碎化;2016年之后,冰川末端前进停滞,表面高程降低,流速也恢复到跃动发生前的水平.这些综合变化表明,North Kyzkurgan冰川是一条典型的跃动冰川,1973—2011年处于恢复阶,2011—2016年处于跃动阶,2016年之后重新进入了恢复阶,因此该冰川的跃动周期至少在40年以上. ...
...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06—2011年North Kyzkurgan冰川下游出现了膨胀变宽的现象[图3(a)],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与冰川跃动的发生过程有关.冰川跃动是冰体内部应力集中释放的结果,由于积蓄区不断增厚,下部冰体受到的应力逐渐增加,当达到冰体所能承受的极限时,应力获得集中释放,即引发冰川跃动[33-34].因此跃动过程先是冰川积蓄区下部挤压冰体产生缓慢变形,然后才引起上下游的快速运动[2,17,32].图3和图4显示冰川膨胀变宽的位置出现在积蓄区下部向接收区的过渡处,且此时冰川表面仍基本保持平整,即表明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上游物质积累挤压所致.在高亚洲其他冰川跃动事件中也观察到了同类现象,如喀喇昆仑山的Balt Bare冰川和木孜塔格的鱼鳞川冰川[2,10,17].在2006—2011年North Kyzkurgan冰川下游膨胀变宽的同时,冰川流速却基本保持稳定,同样表明此时尚处于快速跃动前. ...
A general theory of glacier surges
1
2019
...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06—2011年North Kyzkurgan冰川下游出现了膨胀变宽的现象[图3(a)],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与冰川跃动的发生过程有关.冰川跃动是冰体内部应力集中释放的结果,由于积蓄区不断增厚,下部冰体受到的应力逐渐增加,当达到冰体所能承受的极限时,应力获得集中释放,即引发冰川跃动[33-34].因此跃动过程先是冰川积蓄区下部挤压冰体产生缓慢变形,然后才引起上下游的快速运动[2,17,32].图3和图4显示冰川膨胀变宽的位置出现在积蓄区下部向接收区的过渡处,且此时冰川表面仍基本保持平整,即表明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上游物质积累挤压所致.在高亚洲其他冰川跃动事件中也观察到了同类现象,如喀喇昆仑山的Balt Bare冰川和木孜塔格的鱼鳞川冰川[2,10,17].在2006—2011年North Kyzkurgan冰川下游膨胀变宽的同时,冰川流速却基本保持稳定,同样表明此时尚处于快速跃动前. ...
Mass and enthalpy budget evolution during the surge of a polythermal glacier: a test of theory
1
2019
...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2006—2011年North Kyzkurgan冰川下游出现了膨胀变宽的现象[图3(a)],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与冰川跃动的发生过程有关.冰川跃动是冰体内部应力集中释放的结果,由于积蓄区不断增厚,下部冰体受到的应力逐渐增加,当达到冰体所能承受的极限时,应力获得集中释放,即引发冰川跃动[33-34].因此跃动过程先是冰川积蓄区下部挤压冰体产生缓慢变形,然后才引起上下游的快速运动[2,17,32].图3和图4显示冰川膨胀变宽的位置出现在积蓄区下部向接收区的过渡处,且此时冰川表面仍基本保持平整,即表明这种现象的出现是上游物质积累挤压所致.在高亚洲其他冰川跃动事件中也观察到了同类现象,如喀喇昆仑山的Balt Bare冰川和木孜塔格的鱼鳞川冰川[2,10,17].在2006—2011年North Kyzkurgan冰川下游膨胀变宽的同时,冰川流速却基本保持稳定,同样表明此时尚处于快速跃动前. ...
Transport conditions of mountain-surging glaciers as recorded in the micromorphology of quartz grains (Medvezhiy Glacier, West Pamir)
1
2015
... 帕米尔是全球跃动冰川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现有的跃动冰川编目和相关研究表明,帕米尔跃动冰川存在较大的异质性,跃动阶从数月到十几年不等,跃动周期则从十几年到数十年不等[10-11].总体而言,西帕米尔和东帕米尔跃动冰川的跃动阶和跃动周期相对较短,分别集中在数年和十几年,而帕米尔中部跃动冰川的跃动阶和跃动周期相对较长.西帕米尔的Medvezhy冰川分别在1937年、1951年、1963年、1973年、1989年、 2001年、2011年发生跃动,每次跃动阶长度不到1年,跃动周期在10~14年左右[35].Oshanina冰川分别在1961—1962年、1983—1984年、2010—2011年发生跃动,其跃动周期稳定在25年左右[10-11].东帕米尔昆盖山的G074348E39282N冰川跃动阶为3年左右,两次跃动的间隔也仅为10年[12],5Y663L0023冰川跃动阶为4年,恢复阶最短为15年左右[14].本研究中位于帕米尔中部的North Kyzkurgan冰川跃动阶为6年,跃动周期则达到了40年以上,而同样位于帕米尔中部的Bivachny冰川分别于1975—1978年、2011—2014年发生跃动,两次跃动间隔也在35年左右[11,13],因此从东、西帕米尔向帕米尔中部,跃动冰川的跃动周期呈现增加趋势.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与地形因素有关,东、西帕米尔山地,如科学院山脉、昆盖山等地区的跃动冰川上游往往存在大面积的积雪陡壁,在积蓄区接受降雪直接补给的同时也接受雪崩补给,因此物质积累过程迅速,跃动周期相对较短[4,36].而研究冰川所在的帕米尔中部腹地,地形平缓,缺乏雪崩补给(图1),只能依赖降雪的缓慢积累,因此跃动周期较长. ...
A decreasing glacier mass balance gradient from the edge of the Upper Tarim Basin to the Karakoram during 2000-2014
1
2017
... 帕米尔是全球跃动冰川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现有的跃动冰川编目和相关研究表明,帕米尔跃动冰川存在较大的异质性,跃动阶从数月到十几年不等,跃动周期则从十几年到数十年不等[10-11].总体而言,西帕米尔和东帕米尔跃动冰川的跃动阶和跃动周期相对较短,分别集中在数年和十几年,而帕米尔中部跃动冰川的跃动阶和跃动周期相对较长.西帕米尔的Medvezhy冰川分别在1937年、1951年、1963年、1973年、1989年、 2001年、2011年发生跃动,每次跃动阶长度不到1年,跃动周期在10~14年左右[35].Oshanina冰川分别在1961—1962年、1983—1984年、2010—2011年发生跃动,其跃动周期稳定在25年左右[10-11].东帕米尔昆盖山的G074348E39282N冰川跃动阶为3年左右,两次跃动的间隔也仅为10年[12],5Y663L0023冰川跃动阶为4年,恢复阶最短为15年左右[14].本研究中位于帕米尔中部的North Kyzkurgan冰川跃动阶为6年,跃动周期则达到了40年以上,而同样位于帕米尔中部的Bivachny冰川分别于1975—1978年、2011—2014年发生跃动,两次跃动间隔也在35年左右[11,13],因此从东、西帕米尔向帕米尔中部,跃动冰川的跃动周期呈现增加趋势.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与地形因素有关,东、西帕米尔山地,如科学院山脉、昆盖山等地区的跃动冰川上游往往存在大面积的积雪陡壁,在积蓄区接受降雪直接补给的同时也接受雪崩补给,因此物质积累过程迅速,跃动周期相对较短[4,36].而研究冰川所在的帕米尔中部腹地,地形平缓,缺乏雪崩补给(图1),只能依赖降雪的缓慢积累,因此跃动周期较长. ...
Heterogeneity in Karakoram glacier surges
1
2015
... 冰川跃动的发生机理较为复杂,可以将跃动冰川分为温冰川和多温型冰川[37].温冰川的跃动机制主要由水文模型解释,夏季冰川消融产生的大量融水进入冰体和冰下,水量增加导致静水压力增加,排水系统发生扩张,当融水减少、静水压力下降时引发排水通道坍塌,在冰川底部融水的润滑作用下触发冰川跃动,因此温冰川的跃动周期短、运动速度快、通常在冬季开始夏季结束[38-39].多温型冰川的跃动机制主要由热力模型解释,冰川上部物质不断积累、应力不断增加,导致底部达到压力熔点,产生大量融水,而冰川下游的冰体和冻土阻碍了融水流失,使融水在冰床不断蓄积,在融水的润滑和顶托作用下,冰川发生快速滑动即冰川跃动,因此多温型冰川的跃动周期长、运动速度慢,在任何季节都可开始与结束[40]. ...
Surge dynamics on Bering Glacier, Alaska, in 2008-2011
1
2012
... 冰川跃动的发生机理较为复杂,可以将跃动冰川分为温冰川和多温型冰川[37].温冰川的跃动机制主要由水文模型解释,夏季冰川消融产生的大量融水进入冰体和冰下,水量增加导致静水压力增加,排水系统发生扩张,当融水减少、静水压力下降时引发排水通道坍塌,在冰川底部融水的润滑作用下触发冰川跃动,因此温冰川的跃动周期短、运动速度快、通常在冬季开始夏季结束[38-39].多温型冰川的跃动机制主要由热力模型解释,冰川上部物质不断积累、应力不断增加,导致底部达到压力熔点,产生大量融水,而冰川下游的冰体和冻土阻碍了融水流失,使融水在冰床不断蓄积,在融水的润滑和顶托作用下,冰川发生快速滑动即冰川跃动,因此多温型冰川的跃动周期长、运动速度慢,在任何季节都可开始与结束[40]. ...
Does englacial water storage drive temperate glacier surge?
1
2003
... 冰川跃动的发生机理较为复杂,可以将跃动冰川分为温冰川和多温型冰川[37].温冰川的跃动机制主要由水文模型解释,夏季冰川消融产生的大量融水进入冰体和冰下,水量增加导致静水压力增加,排水系统发生扩张,当融水减少、静水压力下降时引发排水通道坍塌,在冰川底部融水的润滑作用下触发冰川跃动,因此温冰川的跃动周期短、运动速度快、通常在冬季开始夏季结束[38-39].多温型冰川的跃动机制主要由热力模型解释,冰川上部物质不断积累、应力不断增加,导致底部达到压力熔点,产生大量融水,而冰川下游的冰体和冻土阻碍了融水流失,使融水在冰床不断蓄积,在融水的润滑和顶托作用下,冰川发生快速滑动即冰川跃动,因此多温型冰川的跃动周期长、运动速度慢,在任何季节都可开始与结束[40]. ...
Thermally controlled glacier surging
1
2001
... 冰川跃动的发生机理较为复杂,可以将跃动冰川分为温冰川和多温型冰川[37].温冰川的跃动机制主要由水文模型解释,夏季冰川消融产生的大量融水进入冰体和冰下,水量增加导致静水压力增加,排水系统发生扩张,当融水减少、静水压力下降时引发排水通道坍塌,在冰川底部融水的润滑作用下触发冰川跃动,因此温冰川的跃动周期短、运动速度快、通常在冬季开始夏季结束[38-39].多温型冰川的跃动机制主要由热力模型解释,冰川上部物质不断积累、应力不断增加,导致底部达到压力熔点,产生大量融水,而冰川下游的冰体和冻土阻碍了融水流失,使融水在冰床不断蓄积,在融水的润滑和顶托作用下,冰川发生快速滑动即冰川跃动,因此多温型冰川的跃动周期长、运动速度慢,在任何季节都可开始与结束[40]. ...
塔吉克斯坦近31年气候要素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1
2015
... North Kyzkurgan冰川所在的帕米尔中部地区气候寒冷,降水量丰富且以降雪为主,Fedchenko气象站1935—199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显示,该地区年平均气温为-6.9 ℃[图6(a)],年均降水量高达1 200 mm[图6(b)].而近三十年来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CRU再分析资料都表明,帕米尔中部气温呈上升趋势[0.1 ℃·(10a)-1],降水量则基本保持稳定[41-42].与此同时,North Kyzkurgan冰川的积累区面积比率超过0.8,冰川作用正差达到1 000 m,因此极低的气温和丰富的降雪为该冰川提供了充足的物质补给.跃动冰川的恢复阶长短一般取决于降雪填平积蓄区所需的时间[43],而North Kyzkurgan冰川缺乏雪崩补给,物质积累几乎完全依赖降雪直接补给,因此跃动周期漫长.基于DEM和遥感影像的观测结果显示,在1973—2011年长达近40年的时间里,North Kyzkurgan冰川积蓄区表面高程不断升高,表明这一时期该冰川获取了充分的物质积累.在积蓄区物质不断增多,冰川底部受到的应力不断增大以及近几十年气温升高的共同影响下,冰川底部达到了压力熔点,融水不断增加,最终触发了冰川跃动.综上所述,North Kyzkurgan冰川跃动的发生是物质长期积累的结果,主要由热力学因素所致. ...
塔吉克斯坦近31年气候要素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1
2015
... North Kyzkurgan冰川所在的帕米尔中部地区气候寒冷,降水量丰富且以降雪为主,Fedchenko气象站1935—199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显示,该地区年平均气温为-6.9 ℃[图6(a)],年均降水量高达1 200 mm[图6(b)].而近三十年来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CRU再分析资料都表明,帕米尔中部气温呈上升趋势[0.1 ℃·(10a)-1],降水量则基本保持稳定[41-42].与此同时,North Kyzkurgan冰川的积累区面积比率超过0.8,冰川作用正差达到1 000 m,因此极低的气温和丰富的降雪为该冰川提供了充足的物质补给.跃动冰川的恢复阶长短一般取决于降雪填平积蓄区所需的时间[43],而North Kyzkurgan冰川缺乏雪崩补给,物质积累几乎完全依赖降雪直接补给,因此跃动周期漫长.基于DEM和遥感影像的观测结果显示,在1973—2011年长达近40年的时间里,North Kyzkurgan冰川积蓄区表面高程不断升高,表明这一时期该冰川获取了充分的物质积累.在积蓄区物质不断增多,冰川底部受到的应力不断增大以及近几十年气温升高的共同影响下,冰川底部达到了压力熔点,融水不断增加,最终触发了冰川跃动.综上所述,North Kyzkurgan冰川跃动的发生是物质长期积累的结果,主要由热力学因素所致. ...
中亚干旱区咸海面积变化与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的关联研究
1
2020
... North Kyzkurgan冰川所在的帕米尔中部地区气候寒冷,降水量丰富且以降雪为主,Fedchenko气象站1935—199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显示,该地区年平均气温为-6.9 ℃[图6(a)],年均降水量高达1 200 mm[图6(b)].而近三十年来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CRU再分析资料都表明,帕米尔中部气温呈上升趋势[0.1 ℃·(10a)-1],降水量则基本保持稳定[41-42].与此同时,North Kyzkurgan冰川的积累区面积比率超过0.8,冰川作用正差达到1 000 m,因此极低的气温和丰富的降雪为该冰川提供了充足的物质补给.跃动冰川的恢复阶长短一般取决于降雪填平积蓄区所需的时间[43],而North Kyzkurgan冰川缺乏雪崩补给,物质积累几乎完全依赖降雪直接补给,因此跃动周期漫长.基于DEM和遥感影像的观测结果显示,在1973—2011年长达近40年的时间里,North Kyzkurgan冰川积蓄区表面高程不断升高,表明这一时期该冰川获取了充分的物质积累.在积蓄区物质不断增多,冰川底部受到的应力不断增大以及近几十年气温升高的共同影响下,冰川底部达到了压力熔点,融水不断增加,最终触发了冰川跃动.综上所述,North Kyzkurgan冰川跃动的发生是物质长期积累的结果,主要由热力学因素所致. ...
中亚干旱区咸海面积变化与人类活动及气候变化的关联研究
1
2020
... North Kyzkurgan冰川所在的帕米尔中部地区气候寒冷,降水量丰富且以降雪为主,Fedchenko气象站1935—199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显示,该地区年平均气温为-6.9 ℃[图6(a)],年均降水量高达1 200 mm[图6(b)].而近三十年来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CRU再分析资料都表明,帕米尔中部气温呈上升趋势[0.1 ℃·(10a)-1],降水量则基本保持稳定[41-42].与此同时,North Kyzkurgan冰川的积累区面积比率超过0.8,冰川作用正差达到1 000 m,因此极低的气温和丰富的降雪为该冰川提供了充足的物质补给.跃动冰川的恢复阶长短一般取决于降雪填平积蓄区所需的时间[43],而North Kyzkurgan冰川缺乏雪崩补给,物质积累几乎完全依赖降雪直接补给,因此跃动周期漫长.基于DEM和遥感影像的观测结果显示,在1973—2011年长达近40年的时间里,North Kyzkurgan冰川积蓄区表面高程不断升高,表明这一时期该冰川获取了充分的物质积累.在积蓄区物质不断增多,冰川底部受到的应力不断增大以及近几十年气温升高的共同影响下,冰川底部达到了压力熔点,融水不断增加,最终触发了冰川跃动.综上所述,North Kyzkurgan冰川跃动的发生是物质长期积累的结果,主要由热力学因素所致. ...
The surges of Variegated Glacier, USA, and their connection to climate and mass balance
1
2001
... North Kyzkurgan冰川所在的帕米尔中部地区气候寒冷,降水量丰富且以降雪为主,Fedchenko气象站1935—1990年的气象观测资料显示,该地区年平均气温为-6.9 ℃[图6(a)],年均降水量高达1 200 mm[图6(b)].而近三十年来的气象观测资料以及CRU再分析资料都表明,帕米尔中部气温呈上升趋势[0.1 ℃·(10a)-1],降水量则基本保持稳定[41-42].与此同时,North Kyzkurgan冰川的积累区面积比率超过0.8,冰川作用正差达到1 000 m,因此极低的气温和丰富的降雪为该冰川提供了充足的物质补给.跃动冰川的恢复阶长短一般取决于降雪填平积蓄区所需的时间[43],而North Kyzkurgan冰川缺乏雪崩补给,物质积累几乎完全依赖降雪直接补给,因此跃动周期漫长.基于DEM和遥感影像的观测结果显示,在1973—2011年长达近40年的时间里,North Kyzkurgan冰川积蓄区表面高程不断升高,表明这一时期该冰川获取了充分的物质积累.在积蓄区物质不断增多,冰川底部受到的应力不断增大以及近几十年气温升高的共同影响下,冰川底部达到了压力熔点,融水不断增加,最终触发了冰川跃动.综上所述,North Kyzkurgan冰川跃动的发生是物质长期积累的结果,主要由热力学因素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