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 第29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07-10-25
  

  • 全选
    |
    冰冻圈与全球变化
  • 王根绪, 胡宏昌, 王一博, 陈琳
    冰川冻土. 2007, 29(5): 671-679.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09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多年冻土区冻土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极其敏感,利用在长江黄河源区实测的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植被生物量数据以及青藏高原降水、气温以及地温等的空间分布规律,建立了长江黄河源区高寒草甸与高寒草原等主要高寒生态系统地上与地下现存生物量对气候要素变化的多元回归模型.预测分析表明:如果未来10 a气温增加0.44℃·(10a)-1,在降水量不变的情况下,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地上生物量分别递减2.7%和2.4%,如果同时降水量小幅度增加8 mm·(10a)-1,则地上生物量可基本保持现状水平略有减少;在气温增加2.2℃·(10a)-1,在降水量不变的情况下,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地上生物量年分别平均减少达6.8%和4.6%,如果同期降水量增加12 mm·(10a)-1,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可基本维持现状水平略有增加,而高寒草原地上生物量则递增5.2%.高寒草原植被地上生物量对气候增暖的响应幅度显著小于高寒草甸,而对降水增加的响应程度大于高寒草甸.明确高寒草地植被生物量随气候变化的演变趋势,对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研究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碳循环和河源区水循环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 王根绪, 胡宏昌, 王一博, 陈琳
    冰川冻土. 2007, 29(5): 671-679.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09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多年冻土区冻土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极其敏感,利用在长江黄河源区实测的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植被生物量数据以及青藏高原降水、气温以及地温等的空间分布规律,建立了长江黄河源区高寒草甸与高寒草原等主要高寒生态系统地上与地下现存生物量对气候要素变化的多元回归模型.预测分析表明:如果未来10 a气温增加0.44℃·(10a)-1,在降水量不变的情况下,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地上生物量分别递减2.7%和2.4%,如果同时降水量小幅度增加8 mm·(10a)-1,则地上生物量可基本保持现状水平略有减少;在气温增加2.2℃·(10a)-1,在降水量不变的情况下,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地上生物量年分别平均减少达6.8%和4.6%,如果同期降水量增加12 mm·(10a)-1,高寒草甸地上生物量可基本维持现状水平略有增加,而高寒草原地上生物量则递增5.2%.高寒草原植被地上生物量对气候增暖的响应幅度显著小于高寒草甸,而对降水增加的响应程度大于高寒草甸.明确高寒草地植被生物量随气候变化的演变趋势,对于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研究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生态系统碳循环和河源区水循环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 段克勤, 姚檀栋, 王宁练, 田立德, 徐柏青, 邬光剑
    冰川冻土. 2007, 29(5): 680-684.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0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3年在东帕米尔慕士塔格冰川海拔7010 m处钻取了的一支长41.6 m的冰芯,从中恢复了1955年以来的积累量.结果表明: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冰川积累量持续减少,特别近年来积累量呈加速减小趋势;平均而言,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003年平均积累量只有20世纪60年代冰川积累量的一半.重建的慕士塔格地区冰川物质平衡近20 a来亏损严重,主要是由近年来慕士塔格高山区降水的减小和温度的升高共同作用引起的.对主要以冰川融水为补给的塔里木河流域上游山区而言,短期冰川融水的增加会调节河流径流,而当冰川得不到足够的降水补充时,冰川的退化必然影响到下游的河流径流.
  • 段克勤, 姚檀栋, 王宁练, 田立德, 徐柏青, 邬光剑
    冰川冻土. 2007, 29(5): 680-684.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09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3年在东帕米尔慕士塔格冰川海拔7010 m处钻取了的一支长41.6 m的冰芯,从中恢复了1955年以来的积累量.结果表明: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冰川积累量持续减少,特别近年来积累量呈加速减小趋势;平均而言,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003年平均积累量只有20世纪60年代冰川积累量的一半.重建的慕士塔格地区冰川物质平衡近20 a来亏损严重,主要是由近年来慕士塔格高山区降水的减小和温度的升高共同作用引起的.对主要以冰川融水为补给的塔里木河流域上游山区而言,短期冰川融水的增加会调节河流径流,而当冰川得不到足够的降水补充时,冰川的退化必然影响到下游的河流径流.
  • 张玉兰, 康世昌, 张强弓, 丛志远, 张拥军
    冰川冻土. 2007, 29(5): 685-693.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0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5年10~11月在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冰川区不同海拔采集了3个雪坑样品,分析结果表明,雪坑中δ18O和主要离子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风期间降水中δ18O低于其它季节,表明该地区夏季δ18O的"降水量效应"仍然存在.雪坑中主要离子在非季风期的浓度高于夏季风期.主要离子的相关分析表明,除NH4+、NO3-外,雪坑中其它离子浓度之间均存在较好的正相关性.各拉丹冬峰冰川区仍受到南亚季风的影响,但因其位于夏季风影响的边缘区域,其影响程度相对于高原南部较弱;同时也受到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在冬春季节具有较高的粉尘气溶胶沉降.
  • 张玉兰, 康世昌, 张强弓, 丛志远, 张拥军
    冰川冻土. 2007, 29(5): 685-693.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0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2005年10~11月在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冰川区不同海拔采集了3个雪坑样品,分析结果表明,雪坑中δ18O和主要离子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风期间降水中δ18O低于其它季节,表明该地区夏季δ18O的"降水量效应"仍然存在.雪坑中主要离子在非季风期的浓度高于夏季风期.主要离子的相关分析表明,除NH4+、NO3-外,雪坑中其它离子浓度之间均存在较好的正相关性.各拉丹冬峰冰川区仍受到南亚季风的影响,但因其位于夏季风影响的边缘区域,其影响程度相对于高原南部较弱;同时也受到大陆性气候的影响,在冬春季节具有较高的粉尘气溶胶沉降.
  • 耿志新, 侯书贵, 张东启, 康世昌, 孙希梅
    冰川冻土. 2007, 29(5): 694-703.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0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珠穆朗玛峰东侧东绒布冰川海拔6450 m处长度为80.36 m的冰芯1886个样品的δ18O与主要离子浓度资料,研究了1844 AD以来珠穆朗玛峰地区大气环境在季节及年际尺度上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δ18O与Na+、K+和Cl-相关不明显,与Ca2+、Mg2+、SO42-、NO3-和NH4+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据相关分析及因子分析的结果,可以把8种主要离子分成5组来研究,它们主要表现为:海盐离子Na+可反映印度夏季风强弱变化;K+和Cl-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印度等南亚地区生物质燃烧量的变化;陆源Ca2+和Mg2+离子表现为春季的峰值和夏季的低值,冬春季高浓度的Ca2+和Mg2+可能主要来自南亚的塔尔沙漠,以及西亚的干燥少雨的高原地区,或更遥远的北非撒哈拉沙漠,同时,青藏高原本身也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沙尘源区;NO3-和SO42-离子浓度表现出高频的季节变化特征,存在春季的峰值和夏季的低值,20世纪7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NO3-和SO42-离子浓度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NH4+浓度在20世纪40年代以来的大幅度上升可能是世界大战后,社会趋于稳定,南亚地区农业迅速发展而大量使用化学肥料的结果.
  • 耿志新, 侯书贵, 张东启, 康世昌, 孙希梅
    冰川冻土. 2007, 29(5): 694-703.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0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根据珠穆朗玛峰东侧东绒布冰川海拔6450 m处长度为80.36 m的冰芯1886个样品的δ18O与主要离子浓度资料,研究了1844 AD以来珠穆朗玛峰地区大气环境在季节及年际尺度上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δ18O与Na+、K+和Cl-相关不明显,与Ca2+、Mg2+、SO42-、NO3-和NH4+具有较强的相关性.据相关分析及因子分析的结果,可以把8种主要离子分成5组来研究,它们主要表现为:海盐离子Na+可反映印度夏季风强弱变化;K+和Cl-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印度等南亚地区生物质燃烧量的变化;陆源Ca2+和Mg2+离子表现为春季的峰值和夏季的低值,冬春季高浓度的Ca2+和Mg2+可能主要来自南亚的塔尔沙漠,以及西亚的干燥少雨的高原地区,或更遥远的北非撒哈拉沙漠,同时,青藏高原本身也可能是一个重要的沙尘源区;NO3-和SO42-离子浓度表现出高频的季节变化特征,存在春季的峰值和夏季的低值,20世纪70年代初期至90年代初期,NO3-和SO42-离子浓度一直维持在较高的水平;NH4+浓度在20世纪40年代以来的大幅度上升可能是世界大战后,社会趋于稳定,南亚地区农业迅速发展而大量使用化学肥料的结果.
  • 丁文慈, 李心清, 李忠勤, 王飞腾
    冰川冻土. 2007, 29(5): 704-709.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0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表层雪是联系大气成分与冰芯记录的重要纽带,是研究成冰作用过程中化学组成变化的起点.为配合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成冰作用过程中化学组成变化的研究,对1号冰川积累区(海拔4130 m)一个完整年度的表层雪样品进行了低分子有机酸和无机阴离子含量的分析.结果显示:表层雪中低分子有机酸主要有HCOO-、CH3COO-、C2H5COO-和(COO)22-,无机阴离子主要有F-、Cl-、NO2-、NO3-、SO42-和PO43-.除(COO)22-外,大部分高浓度的有机酸和无机阴离子因受到周围环境和盛行风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即夏半年离子浓度变化剧烈,最大值和最小值同时出现在夏半年,冬半年的浓度则相对小而稳定;而(COO)22-和低浓度的无机阴离子随季节变化的特征不明显,在全年均显示出波动性.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表层雪可以长时间(至少半年时间)保存其中高含量的化学组成不被改变.
  • 丁文慈, 李心清, 李忠勤, 王飞腾
    冰川冻土. 2007, 29(5): 704-709.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表层雪是联系大气成分与冰芯记录的重要纽带,是研究成冰作用过程中化学组成变化的起点.为配合天山乌鲁木齐河源1号冰川成冰作用过程中化学组成变化的研究,对1号冰川积累区(海拔4130 m)一个完整年度的表层雪样品进行了低分子有机酸和无机阴离子含量的分析.结果显示:表层雪中低分子有机酸主要有HCOO-、CH3COO-、C2H5COO-和(COO)22-,无机阴离子主要有F-、Cl-、NO2-、NO3-、SO42-和PO43-.除(COO)22-外,大部分高浓度的有机酸和无机阴离子因受到周围环境和盛行风的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即夏半年离子浓度变化剧烈,最大值和最小值同时出现在夏半年,冬半年的浓度则相对小而稳定;而(COO)22-和低浓度的无机阴离子随季节变化的特征不明显,在全年均显示出波动性.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表层雪可以长时间(至少半年时间)保存其中高含量的化学组成不被改变.
  • 李向应, 丁永建, 刘时银, 李忠勤
    冰川冻土. 2007, 29(5): 710-716.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0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天山哈密庙尔沟平顶冰川和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的雪层剖面及雪坑中pH值和电导率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哈密庙尔沟平顶冰川以渗浸-冻结成冰作用为主,一年成冰,成冰带由消融带和渗浸-冻结带组成,渗浸-冻结带的垂直高度在60 m左右或者更大一点;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的成冰作用以暖型为主,成冰带由消融带、渗浸-冻结带和渗浸带组成,渗浸-冻结带的垂直高度不大于70 m.雪坑中pH值和电导率的较高值一般出现在冰片和污化层附近,这与冰的阻碍、引起可溶性离子在冰面上部的高浓度值和可溶性离子的淋溶过程与污化物的迁移过程密切联系直接相关.哈密庙尔沟平顶冰川雪坑中pH值和电导率之间的相关性异于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由于雪坑的资料有限,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 李向应, 丁永建, 刘时银, 李忠勤
    冰川冻土. 2007, 29(5): 710-716.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0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天山哈密庙尔沟平顶冰川和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的雪层剖面及雪坑中pH值和电导率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哈密庙尔沟平顶冰川以渗浸-冻结成冰作用为主,一年成冰,成冰带由消融带和渗浸-冻结带组成,渗浸-冻结带的垂直高度在60 m左右或者更大一点;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的成冰作用以暖型为主,成冰带由消融带、渗浸-冻结带和渗浸带组成,渗浸-冻结带的垂直高度不大于70 m.雪坑中pH值和电导率的较高值一般出现在冰片和污化层附近,这与冰的阻碍、引起可溶性离子在冰面上部的高浓度值和可溶性离子的淋溶过程与污化物的迁移过程密切联系直接相关.哈密庙尔沟平顶冰川雪坑中pH值和电导率之间的相关性异于奎屯河哈希勒根51号冰川,由于雪坑的资料有限,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 徐世晓, 赵亮, 李英年, 赵新全, 古松
    冰川冻土. 2007, 29(5): 717-721.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0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涡度相关技术连续监测的CO2通量及温度数据(2003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分析了青藏高原高寒灌丛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日变化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暖季夜间(21:00至次日06:00时)温度与NEE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关联,而白昼(07:00~20:00时)NEE变化与温度无显著关联;2)在冷季不论夜间还是白昼,NEE变化均与温度密切相关,温度是决定冷季高寒灌丛生态系统CO2交换的主要因素.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呈现出冬季增温率明显高于春、夏季特征,未来气候变暖导致的增温效应可能会加速青藏高原高寒灌丛生态系统CO2排放,使其作为碳汇的能力而减弱.
  • 徐世晓, 赵亮, 李英年, 赵新全, 古松
    冰川冻土. 2007, 29(5): 717-721.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1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应用涡度相关技术连续监测的CO2通量及温度数据(2003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分析了青藏高原高寒灌丛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日变化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在暖季夜间(21:00至次日06:00时)温度与NEE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关联,而白昼(07:00~20:00时)NEE变化与温度无显著关联;2)在冷季不论夜间还是白昼,NEE变化均与温度密切相关,温度是决定冷季高寒灌丛生态系统CO2交换的主要因素.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青藏高原气候变化呈现出冬季增温率明显高于春、夏季特征,未来气候变暖导致的增温效应可能会加速青藏高原高寒灌丛生态系统CO2排放,使其作为碳汇的能力而减弱.
  • 黄晓东, 张学通, 李霞, 梁天刚
    冰川冻土. 2007, 29(5): 722-729.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1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北疆为研究区,结合气象台站记录的雪情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分析了2004年12月1日至2005年2月28日期间北疆地区90个时相的MODIS每日积雪产品MOD10A1和8日合成产品MOD10A2的积雪分类精度.研究表明:1)当积雪深度≤3 cm时,MOD10A1对积雪的识别率非常低,仅为7.5%;积雪深度为4~6 cm时,积雪识别率达到29.3%;积雪深度为15~20 cm,平均积雪识别率达到45.6%.当积雪深度>20 cm时,平均积雪识别率为32.2%;2)MOD10A1产品的积雪分类精度受天气状况的严重影响.在晴空状况下,该产品的最大积雪识别率达到58.2%;但是在多云或阴天时,平均积雪识别率仅为17.8%;3)下垫面对MOD10A1的分类结果也会造成影响,在荒漠区MOD10A1的积雪识别率为39.8%,在草原和稀树草原区的积雪识别率为37.2%,农业用地的积雪识别率最低,为29.1%;4)MOD10A2产品可较好的消除云层对地表积雪分类精度的影响,平均积雪识别率达87.5%,可较好的反映地表积雪的分布状况.
  • 黄晓东, 张学通, 李霞, 梁天刚
    冰川冻土. 2007, 29(5): 722-729.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1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以北疆为研究区,结合气象台站记录的雪情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分析了2004年12月1日至2005年2月28日期间北疆地区90个时相的MODIS每日积雪产品MOD10A1和8日合成产品MOD10A2的积雪分类精度.研究表明:1)当积雪深度≤3 cm时,MOD10A1对积雪的识别率非常低,仅为7.5%;积雪深度为4~6 cm时,积雪识别率达到29.3%;积雪深度为15~20 cm,平均积雪识别率达到45.6%.当积雪深度>20 cm时,平均积雪识别率为32.2%;2)MOD10A1产品的积雪分类精度受天气状况的严重影响.在晴空状况下,该产品的最大积雪识别率达到58.2%;但是在多云或阴天时,平均积雪识别率仅为17.8%;3)下垫面对MOD10A1的分类结果也会造成影响,在荒漠区MOD10A1的积雪识别率为39.8%,在草原和稀树草原区的积雪识别率为37.2%,农业用地的积雪识别率最低,为29.1%;4)MOD10A2产品可较好的消除云层对地表积雪分类精度的影响,平均积雪识别率达87.5%,可较好的反映地表积雪的分布状况.
  • 徐明星, 闫明, 康建成, 任贾文
    冰川冻土. 2007, 29(5): 730-737.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回顾了Svalbard地区冰川物质平衡观测研究的历史,总结了该区域自1950年代以来冰川物质平衡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1)冰川净平衡、冬季积累和夏季消融没有明显长期变化趋势,净平衡一般为负值,导致冰体不断地缩减;2)冰川冬季积累年际波动较小,基本保持稳定状态;夏季消融年际波动较大,但没有融化增加的迹象;3)面积/海拔高度分布的不同导致了各冰川物质平衡的差异,面积较小(<10 km2)、海拔较低(<500 m)的冰川持续退缩;而具有更高海拔高度、更大面积的冰川则处于平衡或略微增长状态;4)净平衡与冰川平衡线高度(ELA)具有良好的负相关性,平均物质平衡梯度无明显变化,物质平衡对平衡线高度变化(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保持稳定;5)Svalbard地区冰川物质平衡与该区夏季各月正积温和冬季降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最后提出了加强Svalbard地区冰川物质平衡内补给过程研究以及与我国天山冰川物质平衡的对比研究,以求更加准确地认识Svalbard地区冰川物质平衡特征.
  • 徐明星, 闫明, 康建成, 任贾文
    冰川冻土. 2007, 29(5): 730-737.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1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回顾了Svalbard地区冰川物质平衡观测研究的历史,总结了该区域自1950年代以来冰川物质平衡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1)冰川净平衡、冬季积累和夏季消融没有明显长期变化趋势,净平衡一般为负值,导致冰体不断地缩减;2)冰川冬季积累年际波动较小,基本保持稳定状态;夏季消融年际波动较大,但没有融化增加的迹象;3)面积/海拔高度分布的不同导致了各冰川物质平衡的差异,面积较小(<10 km2)、海拔较低(<500 m)的冰川持续退缩;而具有更高海拔高度、更大面积的冰川则处于平衡或略微增长状态;4)净平衡与冰川平衡线高度(ELA)具有良好的负相关性,平均物质平衡梯度无明显变化,物质平衡对平衡线高度变化(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保持稳定;5)Svalbard地区冰川物质平衡与该区夏季各月正积温和冬季降水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最后提出了加强Svalbard地区冰川物质平衡内补给过程研究以及与我国天山冰川物质平衡的对比研究,以求更加准确地认识Svalbard地区冰川物质平衡特征.
  • 唐一平, 姚檀栋
    冰川冻土. 2007, 29(5): 738-745.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1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气溶胶在雪面干沉积作用的量化描述一般采用其干沉降速度,它是指气溶胶从大气中消失之前的沉降末速度.估算气溶胶干沉降速度是评价气溶胶在大气中滞留时间长短的重要依据,而气溶胶在大气中滞留时间的长短会对气候造成影响.回顾了气溶胶在冰雪环境下干沉降速度的理论研究,重点阐述了近年来气溶胶在冰雪面上干沉降速度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气溶胶在冰雪面上干沉降速度测量的难点和模型方面的缺陷.在冰雪界面上,以气溶胶沉降到冰雪面为例的设计模型认为,融化冰雪面存在液泡水膜与否会对化学元素的干沉降速度造成影响.
  • 唐一平, 姚檀栋
    冰川冻土. 2007, 29(5): 738-745.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1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气溶胶在雪面干沉积作用的量化描述一般采用其干沉降速度,它是指气溶胶从大气中消失之前的沉降末速度.估算气溶胶干沉降速度是评价气溶胶在大气中滞留时间长短的重要依据,而气溶胶在大气中滞留时间的长短会对气候造成影响.回顾了气溶胶在冰雪环境下干沉降速度的理论研究,重点阐述了近年来气溶胶在冰雪面上干沉降速度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了气溶胶在冰雪面上干沉降速度测量的难点和模型方面的缺陷.在冰雪界面上,以气溶胶沉降到冰雪面为例的设计模型认为,融化冰雪面存在液泡水膜与否会对化学元素的干沉降速度造成影响.
  • 寒区科学与技术
  • 姜凡, 刘石, 刘靖
    冰川冻土. 2007, 29(5): 746-751.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1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块石模型"对青藏铁路抛石护坡路堤进行封闭边界条件和开放边界条件下的数值模拟计算,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在封闭边界条件下,冬季抛石层内部空气的运动趋势为冷空气下渗占据主导地位,夏季空气的主要运动方向为沿斜坡向上,其综合效果有利于路堤保冷.当采用开放边界条件时,抛石层内部的空气运动主要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路堤内的温度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温度的变化.因此,抛石层的铺设对于路堤的保冷效果没有封闭边界条件下明显和有效.
  • 姜凡, 刘石, 刘靖
    冰川冻土. 2007, 29(5): 746-751.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1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采用"块石模型"对青藏铁路抛石护坡路堤进行封闭边界条件和开放边界条件下的数值模拟计算,并对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在封闭边界条件下,冬季抛石层内部空气的运动趋势为冷空气下渗占据主导地位,夏季空气的主要运动方向为沿斜坡向上,其综合效果有利于路堤保冷.当采用开放边界条件时,抛石层内部的空气运动主要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路堤内的温度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环境温度的变化.因此,抛石层的铺设对于路堤的保冷效果没有封闭边界条件下明显和有效.
  • 马崇武, 慕青松, 刘忠玉, 苗天德
    冰川冻土. 2007, 29(5): 752-755.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1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区路堤边坡,特别是由冻结的砾石填筑的路堤或含冻结的砂砾层的路堤边坡的破坏准则具有极高的非线性.假定冻土为理想弹塑性体,且符合相关联的流动法则,基于极限分析的上限理论,对非线性破坏准则的寒区路堤边坡稳定性问题,提出了一个既考虑了相关的非线性效应,又易于工程计算,且不失必要分析精度的实用方法.在实际工程应用时,可以利用已有的线性问题的分析结果或依据我们提出的方法使问题简化.
  • 马崇武, 慕青松, 刘忠玉, 苗天德
    冰川冻土. 2007, 29(5): 752-755.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2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区路堤边坡,特别是由冻结的砾石填筑的路堤或含冻结的砂砾层的路堤边坡的破坏准则具有极高的非线性.假定冻土为理想弹塑性体,且符合相关联的流动法则,基于极限分析的上限理论,对非线性破坏准则的寒区路堤边坡稳定性问题,提出了一个既考虑了相关的非线性效应,又易于工程计算,且不失必要分析精度的实用方法.在实际工程应用时,可以利用已有的线性问题的分析结果或依据我们提出的方法使问题简化.
  • 岳志远, 曹志先, 车涛, 李新
    冰川冻土. 2007, 29(5): 756-763.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分析冰湖溃决洪水过程,建立了一个二维非恒定流数值模型,可以定量的开展冰湖溃决洪水预测.数值模型的基本控制方程采用二维浅水水流方程,数值方法采用可以捕捉激波的WAF TVD二阶精度格式,并用非界面追踪的方法处理干湿边界.通过理想情况下一维解析解的验证和二维复杂地形情况的数值试验,证明数值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和可靠性,并且可以适应复杂地形.将数值模型应用于一个典型的冰湖溃决事件,定量地预估了该冰湖溃决洪水过程,结果表明:水流流速很高,床面剪切应力很大,可能诱发活跃的泥沙运动,形成泥石流灾害.
  • 岳志远, 曹志先, 车涛, 李新
    冰川冻土. 2007, 29(5): 756-763.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2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为分析冰湖溃决洪水过程,建立了一个二维非恒定流数值模型,可以定量的开展冰湖溃决洪水预测.数值模型的基本控制方程采用二维浅水水流方程,数值方法采用可以捕捉激波的WAF TVD二阶精度格式,并用非界面追踪的方法处理干湿边界.通过理想情况下一维解析解的验证和二维复杂地形情况的数值试验,证明数值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和可靠性,并且可以适应复杂地形.将数值模型应用于一个典型的冰湖溃决事件,定量地预估了该冰湖溃决洪水过程,结果表明:水流流速很高,床面剪切应力很大,可能诱发活跃的泥沙运动,形成泥石流灾害.
  • 王军, 高月霞, 尹运基, 郭力文, 赵慧敏
    冰川冻土. 2007, 29(5): 764-769.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2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河流冰塞是寒冷地区河流的共性问题,弯槽段易于卡封是客观存在的现象,但对其形成机理的认识尚有待探索.借助于实验室的试验水槽,通过改变水流条件和冰流量条件,研究了弯槽段冰塞形成和厚度分布的规律.结果表明:当弯槽段先铺有模拟冰盖时,初始冰塞头部向下游推进的速度随水流的Fr增加而增加;当在弯槽尾部加上模拟的初封条件时,水流条件的变化可以产生冰塞发展的两种不同顺序,提出了实验室条件下的弯槽段冰塞体形成与否的临界Fr数.
  • 王军, 高月霞, 尹运基, 郭力文, 赵慧敏
    冰川冻土. 2007, 29(5): 764-769.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2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河流冰塞是寒冷地区河流的共性问题,弯槽段易于卡封是客观存在的现象,但对其形成机理的认识尚有待探索.借助于实验室的试验水槽,通过改变水流条件和冰流量条件,研究了弯槽段冰塞形成和厚度分布的规律.结果表明:当弯槽段先铺有模拟冰盖时,初始冰塞头部向下游推进的速度随水流的Fr增加而增加;当在弯槽尾部加上模拟的初封条件时,水流条件的变化可以产生冰塞发展的两种不同顺序,提出了实验室条件下的弯槽段冰塞体形成与否的临界Fr数.
  • 郭建文, 冯敏, 尚庆生, 盖迎春
    冰川冻土. 2007, 29(5): 770-776.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2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青藏铁路建设和科研活动过程中对空间数据的管理、分析和使用,以及设计方案仿真评估、决策支持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青藏铁路数字路基仿真平台轻量版系统无法满足需求.重量版系统着重于提供对分布式应用和充分的空间分析、仿真,以及空间决策支持功能的支持,系统建设以GIS技术为核心,结合遥感、全球定位系统(GPS)、虚拟现实和空间数据库等技术,在Microsoft.Net平台上开发而成.该系统不但能够对青藏铁路工程实验数据、观测数据以及各种专题数据和DEM数据等进行管理和维护,而且能够进行多时相、多维空间分析和表达,形成以基础地理数据为依托的数字路基仿真平台.
  • 郭建文, 冯敏, 尚庆生, 盖迎春
    冰川冻土. 2007, 29(5): 770-776.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2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青藏铁路建设和科研活动过程中对空间数据的管理、分析和使用,以及设计方案仿真评估、决策支持等方面有较高的要求,青藏铁路数字路基仿真平台轻量版系统无法满足需求.重量版系统着重于提供对分布式应用和充分的空间分析、仿真,以及空间决策支持功能的支持,系统建设以GIS技术为核心,结合遥感、全球定位系统(GPS)、虚拟现实和空间数据库等技术,在Microsoft.Net平台上开发而成.该系统不但能够对青藏铁路工程实验数据、观测数据以及各种专题数据和DEM数据等进行管理和维护,而且能够进行多时相、多维空间分析和表达,形成以基础地理数据为依托的数字路基仿真平台.
  • 气候变化与水
  • 卢玲, 李新, 黄春林, Frank Veroustraete
    冰川冻土. 2007, 29(5): 777-784.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2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净初级生产力模型C-FIX,陆面过程模型CoLM以及高时空分辨率的遥感数据集,定量估算了2002年西部地区1 km分辨率的水分利用效率(WUE)时空格局分布.模型估算2002年西部地区净初级生产力总量约为0.96 PgC,蒸散发总量约为2 098 km3,整个西部地区平均单位面积上年均WUE约为0.32 gC·mm-1.西部地区WUE时空分布格局具有显著的异质性:WUE最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新疆西北部的天山和阿尔泰山区域,年均WUE最高可达4 gC·mm-1·m-2;其次为西藏东南隅以及陕西和甘肃南部山区,年均WUE约在1~2 gC·mm-1·m-2之间.WUE最低值广泛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和西北沙漠地区,年均WUE基本在0.4 gC·mm-1·m-2以下.研究发现,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荒漠植被呈现出相对高的WUE水平,反映出适度水分亏缺地区的天然植被生态系统可能具有较水分充足地区植被生态系统更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功能.通过定量分析比较不同植被生态系统WUE特征及其季节变化廓线,得到西部地区主要植被生态系统的年均WUE大小为山区森林>荒漠乔灌丛>灌溉农田>高寒草地>寒漠和戈壁.
  • 卢玲, 李新, 黄春林, Frank Veroustraete
    冰川冻土. 2007, 29(5): 777-784.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净初级生产力模型C-FIX,陆面过程模型CoLM以及高时空分辨率的遥感数据集,定量估算了2002年西部地区1 km分辨率的水分利用效率(WUE)时空格局分布.模型估算2002年西部地区净初级生产力总量约为0.96 PgC,蒸散发总量约为2 098 km3,整个西部地区平均单位面积上年均WUE约为0.32 gC·mm-1.西部地区WUE时空分布格局具有显著的异质性:WUE最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新疆西北部的天山和阿尔泰山区域,年均WUE最高可达4 gC·mm-1·m-2;其次为西藏东南隅以及陕西和甘肃南部山区,年均WUE约在1~2 gC·mm-1·m-2之间.WUE最低值广泛分布在青藏高原地区和西北沙漠地区,年均WUE基本在0.4 gC·mm-1·m-2以下.研究发现,西北干旱区内陆河流域荒漠植被呈现出相对高的WUE水平,反映出适度水分亏缺地区的天然植被生态系统可能具有较水分充足地区植被生态系统更高的水分利用效率功能.通过定量分析比较不同植被生态系统WUE特征及其季节变化廓线,得到西部地区主要植被生态系统的年均WUE大小为山区森林>荒漠乔灌丛>灌溉农田>高寒草地>寒漠和戈壁.
  • 赵传燕, 冯兆东, 南忠仁
    冰川冻土. 2007, 29(5): 785-794.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3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土壤水作为陆地水循环和水量平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物质与能量转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为陆面过程研究中的重要参量.选择黄土高原西部的安家坡流域,采用多点长序列观测方法,对该区域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坡向和土地利用类型是小流域土壤水分变异的重要影响因素,得出了不同立地条件下土壤水分的剖面变化与时间的动态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土壤湿度指数结合主要影响因素预测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旨在为黄土高原大中尺度的土壤水分模拟提供思路.
  • 赵传燕, 冯兆东, 南忠仁
    冰川冻土. 2007, 29(5): 785-794.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2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土壤水作为陆地水循环和水量平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物质与能量转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为陆面过程研究中的重要参量.选择黄土高原西部的安家坡流域,采用多点长序列观测方法,对该区域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坡向和土地利用类型是小流域土壤水分变异的重要影响因素,得出了不同立地条件下土壤水分的剖面变化与时间的动态规律.在此基础上,利用土壤湿度指数结合主要影响因素预测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旨在为黄土高原大中尺度的土壤水分模拟提供思路.
  • 赵慧颖, 李成才, 赵恒和, 田辉春, 宋庆武, 寇志强
    冰川冻土. 2007, 29(5): 795-801.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3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呼伦湖湿地所在地区的气象站1961-2005年的气温、降水和蒸发量资料及呼伦湖区域1959-2006年的水体面积、水位深度、水质状况等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呼伦湖地区近45 a来的气候变化呈现气温升高、降水减少、蒸发量增大的暖干化趋势,其空间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地形是影响气候空间变化的主要因子;呼伦湖地区气候暖干化是造成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荒漠化等问题的重要原因;显著的气候暖干化加速了湖水水面积减少、水位下降和水环境恶化.
  • 赵慧颖, 李成才, 赵恒和, 田辉春, 宋庆武, 寇志强
    冰川冻土. 2007, 29(5): 795-801.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3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呼伦湖湿地所在地区的气象站1961-2005年的气温、降水和蒸发量资料及呼伦湖区域1959-2006年的水体面积、水位深度、水质状况等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呼伦湖地区近45 a来的气候变化呈现气温升高、降水减少、蒸发量增大的暖干化趋势,其空间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地形是影响气候空间变化的主要因子;呼伦湖地区气候暖干化是造成水资源短缺和水环境恶化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荒漠化等问题的重要原因;显著的气候暖干化加速了湖水水面积减少、水位下降和水环境恶化.
  • 马龙, 刘廷玺, 寇志强, 康春凤
    冰川冻土. 2007, 29(5): 802-807.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3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科尔沁沙地通辽市扎鲁特旗鲁北镇附近榆树树木年轮资料,建立了长度为97 a的榆树标准年表,通过标准年表和鲁北地区水文气象资料相关,分析了榆树生长与水文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年轮指数与7月份降水量、年降水量、8月和9月蒸发量之和的相关系数最大,由此,通过标准年表重建了该地区1906-1951年46 a的7月份降水量、年降水量、8月和9月蒸发量之和序列,经验证,重建序列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对比发现,树木年轮指数均值随年降水量均值的增大而增大,沙尘暴发生日数总数随降水量均值的增大而减少,间接说明沙尘暴的发生对榆树的生长可能造成负面影响.
  • 马龙, 刘廷玺, 寇志强, 康春凤
    冰川冻土. 2007, 29(5): 802-807.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3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科尔沁沙地通辽市扎鲁特旗鲁北镇附近榆树树木年轮资料,建立了长度为97 a的榆树标准年表,通过标准年表和鲁北地区水文气象资料相关,分析了榆树生长与水文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年轮指数与7月份降水量、年降水量、8月和9月蒸发量之和的相关系数最大,由此,通过标准年表重建了该地区1906-1951年46 a的7月份降水量、年降水量、8月和9月蒸发量之和序列,经验证,重建序列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对比发现,树木年轮指数均值随年降水量均值的增大而增大,沙尘暴发生日数总数随降水量均值的增大而减少,间接说明沙尘暴的发生对榆树的生长可能造成负面影响.
  • 郭慧, 黄涛, 邓茂芝, 沈永平, 孙兰东, 黄进, 林纾, 陶健红, 把多辉, 王小燕
    冰川冻土. 2007, 29(5): 808-812.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洪涝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有极大的影响.通过对甘肃天水地区强降水和洪涝灾害事件资料的整理,对其强降水事件、洪涝灾害变化特征以及二者间地联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现有资料统计显示,天水地区没出现过整个区域性洪涝灾害,以局地洪涝灾害为主,强降水事件和洪涝灾害具有显著的年代际和季节性变化特征.由于当地的土地蓄水性能很差,一般性的强降水就可能会产生洪涝灾害.随着气候变暖,这一地区的强降水事件和洪涝灾害呈增加趋势,建议当前应加强对局地强降水事件的防范工作.
  • 郭慧, 黄涛, 邓茂芝, 沈永平, 孙兰东, 黄进, 林纾, 陶健红, 把多辉, 王小燕
    冰川冻土. 2007, 29(5): 808-812.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3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洪涝灾害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有极大的影响.通过对甘肃天水地区强降水和洪涝灾害事件资料的整理,对其强降水事件、洪涝灾害变化特征以及二者间地联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现有资料统计显示,天水地区没出现过整个区域性洪涝灾害,以局地洪涝灾害为主,强降水事件和洪涝灾害具有显著的年代际和季节性变化特征.由于当地的土地蓄水性能很差,一般性的强降水就可能会产生洪涝灾害.随着气候变暖,这一地区的强降水事件和洪涝灾害呈增加趋势,建议当前应加强对局地强降水事件的防范工作.
  • 文莉娟, 吕世华, 韦志刚, 李振朝, 李锁锁, 高治定, 慕平, 雷鸣, 宋伟华
    冰川冻土. 2007, 29(5): 813-818.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3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30个站的1965-2000年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的降水气候特征、降水过程特征和降水极值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20.5 mm,年降水量等值线呈东北-西南向分布,由西北向东南递增,半干旱区和湿润地区年降水量的分界线在该区沿玉树-清水河-大武-河南-合作-临洮一线分布;降水过程大部分大于5 d,降水集中在3 d左右,过程降水量可分为纬向类和斜向类两种,斜向类占大多数,其中斜向类又可分为西北-东南向、东北-西南向两种,以西北-东南向的发生较多.降水中心由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或中心变动不大,但范围先加大后减小.在所有降水过程中,一日最大雨量出现在壤塘的频率最高,其次为若尔盖和临洮;3 d最大降水量最频繁发生在临洮,其次为壤塘和若尔盖.18次过程降水极值分布与多年的年降水量大值区相对应.1965年、1984年、1992年过程降水偏弱,1981年、1989年、1999年过程降水偏强.
  • 文莉娟, 吕世华, 韦志刚, 李振朝, 李锁锁, 高治定, 慕平, 雷鸣, 宋伟华
    冰川冻土. 2007, 29(5): 813-818.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37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利用30个站的1965-2000年日降水资料,分析了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的降水气候特征、降水过程特征和降水极值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20.5 mm,年降水量等值线呈东北-西南向分布,由西北向东南递增,半干旱区和湿润地区年降水量的分界线在该区沿玉树-清水河-大武-河南-合作-临洮一线分布;降水过程大部分大于5 d,降水集中在3 d左右,过程降水量可分为纬向类和斜向类两种,斜向类占大多数,其中斜向类又可分为西北-东南向、东北-西南向两种,以西北-东南向的发生较多.降水中心由西北向东南方向移动,或中心变动不大,但范围先加大后减小.在所有降水过程中,一日最大雨量出现在壤塘的频率最高,其次为若尔盖和临洮;3 d最大降水量最频繁发生在临洮,其次为壤塘和若尔盖.18次过程降水极值分布与多年的年降水量大值区相对应.1965年、1984年、1992年过程降水偏弱,1981年、1989年、1999年过程降水偏强.
  • 万金泰, 张建国, 苗燕
    冰川冻土. 2007, 29(5): 819-823.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39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冰凌洪水(冰洪)是新疆天山北坡中段河流冬季的一种特殊洪水,其暴发主要受气温、逆温带范围、冬季河流来水量、冰情冰厚、地势.河道弯曲率和河床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冰洪"具有随机性、规律性和不重复性三种特性,冰凌洪水的峰型类似于暴雨洪水具有陡涨陡落的特点,峰前陡峭而落峰则相对缓一些.以四棵树河为典型流域,对冰凌洪水的成因、发展和运动规律进行研究,并发现冰凌洪水具有"水鼓冰开"现象.对四棵树河1967-2006年冰洪流量的年内、年际分布情况看,20世纪70-80年代由于冬季气候寒冷,是"冰洪"发生最多的时期;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影响,冰凌洪水呈现衰退趋势,气候变暖对冰洪影响非常大.
  • 万金泰, 张建国, 苗燕
    冰川冻土. 2007, 29(5): 819-823.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4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冰凌洪水(冰洪)是新疆天山北坡中段河流冬季的一种特殊洪水,其暴发主要受气温、逆温带范围、冬季河流来水量、冰情冰厚、地势.河道弯曲率和河床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冰洪"具有随机性、规律性和不重复性三种特性,冰凌洪水的峰型类似于暴雨洪水具有陡涨陡落的特点,峰前陡峭而落峰则相对缓一些.以四棵树河为典型流域,对冰凌洪水的成因、发展和运动规律进行研究,并发现冰凌洪水具有"水鼓冰开"现象.对四棵树河1967-2006年冰洪流量的年内、年际分布情况看,20世纪70-80年代由于冬季气候寒冷,是"冰洪"发生最多的时期;自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影响,冰凌洪水呈现衰退趋势,气候变暖对冰洪影响非常大.
  • 严宇红, 沈永平, 李宇安, 王国亚, 王顺德
    冰川冻土. 2007, 29(5): 824-829.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柯坪河是天山南麓典型的雨水和泉水补给河流,河水主要为地下泉水出露补给,流量比较稳定,但暴雨的出现经常引起洪水发生.柯坪河仅有不足一年的水文观测,但河水主要是泉水补给,水量非常稳定,根据野外调查和推算,分析了柯坪河年内水文变化特征.依据洪水调查和文献查证,结合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近百年来的典型洪水事件,建立了不同几率洪水发生的洪峰流量和洪水过程.最近几十年来的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加,也使暴雨洪水的强度加强,并且频次增加.应加强对极端气候事件引发的洪水的监测和应对,在农业和水库安全运营上应注意和加强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 严宇红, 沈永平, 李宇安, 王国亚, 王顺德
    冰川冻土. 2007, 29(5): 824-829.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41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柯坪河是天山南麓典型的雨水和泉水补给河流,河水主要为地下泉水出露补给,流量比较稳定,但暴雨的出现经常引起洪水发生.柯坪河仅有不足一年的水文观测,但河水主要是泉水补给,水量非常稳定,根据野外调查和推算,分析了柯坪河年内水文变化特征.依据洪水调查和文献查证,结合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近百年来的典型洪水事件,建立了不同几率洪水发生的洪峰流量和洪水过程.最近几十年来的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加,也使暴雨洪水的强度加强,并且频次增加.应加强对极端气候事件引发的洪水的监测和应对,在农业和水库安全运营上应注意和加强建立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 生态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 李玉文, 徐中民
    冰川冻土. 2007, 29(5): 830-836.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43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资本是促使人们参加集体活动的规范、网络和社会制度.参考国际上社会资本定量评价方法,利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通过构造认知型社会资本和结构型社会资本相结合的社会资本指数,对黑河流域各地区微观水平的社会资本作了相对评价.黑河流域社会资本整体水平不高,只有7%乡镇的社会资本指数在80以上的,32%的乡镇在50~80之间,61%的乡镇在50以下.整体上黑河流域社会资本水平上游高于中下游,认知型社会资本高于结构型社会资本,城市社会资本水平高于农村,经济条件好的地方社会资本水平高于经济条件差的地方.研究为进一步探讨水资源社会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 李玉文, 徐中民
    冰川冻土. 2007, 29(5): 830-836.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4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社会资本是促使人们参加集体活动的规范、网络和社会制度.参考国际上社会资本定量评价方法,利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通过构造认知型社会资本和结构型社会资本相结合的社会资本指数,对黑河流域各地区微观水平的社会资本作了相对评价.黑河流域社会资本整体水平不高,只有7%乡镇的社会资本指数在80以上的,32%的乡镇在50~80之间,61%的乡镇在50以下.整体上黑河流域社会资本水平上游高于中下游,认知型社会资本高于结构型社会资本,城市社会资本水平高于农村,经济条件好的地方社会资本水平高于经济条件差的地方.研究为进一步探讨水资源社会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 尚海洋, 徐中民
    冰川冻土. 2007, 29(5): 837-844.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4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态足迹是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之一,生态足迹的投入-产出分析通过展示实际的土地资源在部门间的流动与分配,直接勾勒了部门间的联系.介绍了生态足迹投入-产出的计算方法,以甘肃省2002年生态足迹计算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2002年生态足迹为8.73×107hm2,接近2002年甘肃省土地总面积的2倍;流出足迹为1.28×107hm2,流入足迹为2.28×107hm2,流入足迹高于流出足迹近一倍;生态足迹流入占生态足迹最终需求的26%,表明甘肃发展对于进口的依赖很大.
  • 尚海洋, 徐中民
    冰川冻土. 2007, 29(5): 837-844. https://doi.org/10.7522/j.issn.1000-0240.2007.0145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生态足迹是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指标之一,生态足迹的投入-产出分析通过展示实际的土地资源在部门间的流动与分配,直接勾勒了部门间的联系.介绍了生态足迹投入-产出的计算方法,以甘肃省2002年生态足迹计算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2002年生态足迹为8.73×107hm2,接近2002年甘肃省土地总面积的2倍;流出足迹为1.28×107hm2,流入足迹为2.28×107hm2,流入足迹高于流出足迹近一倍;生态足迹流入占生态足迹最终需求的26%,表明甘肃发展对于进口的依赖很大.